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18)
2023(12915)
2022(10555)
2021(9744)
2020(8257)
2019(18689)
2018(18211)
2017(34748)
2016(18360)
2015(20429)
2014(19513)
2013(19513)
2012(18052)
2011(16029)
2010(16139)
2009(15193)
2008(15140)
2007(13526)
2006(11912)
2005(11100)
作者
(50354)
(42018)
(41907)
(39628)
(26833)
(19910)
(18815)
(16207)
(15811)
(15064)
(14436)
(14053)
(13660)
(13221)
(13149)
(12746)
(12561)
(12088)
(11914)
(11790)
(10375)
(10064)
(9892)
(9584)
(9353)
(9313)
(9280)
(9200)
(8411)
(8204)
学科
(88810)
经济(88718)
(84075)
(76632)
企业(76632)
管理(68310)
方法(38695)
数学(30550)
数学方法(30396)
业经(29234)
(28511)
(27154)
中国(24667)
技术(20673)
(19808)
贸易(19794)
(19758)
财务(19752)
财务管理(19734)
农业(19660)
(19405)
企业财务(18667)
(17244)
(15755)
(15412)
(14519)
理论(14223)
地方(14176)
技术管理(13978)
(13564)
机构
学院(264061)
大学(260355)
(126607)
经济(124877)
管理(108466)
理学(93241)
理学院(92375)
管理学(91472)
管理学院(90966)
研究(87573)
中国(71723)
(57196)
(54101)
科学(47727)
财经(45288)
(42577)
(42158)
(41493)
经济学(39937)
(39450)
中心(38992)
研究所(38195)
经济学院(36189)
业大(35191)
北京(34102)
财经大学(33523)
农业(32978)
商学(31783)
商学院(31500)
(31141)
基金
项目(170817)
科学(138881)
基金(128692)
研究(127935)
(110891)
国家(109924)
科学基金(96823)
社会(87497)
社会科(83369)
社会科学(83351)
基金项目(67673)
(65243)
自然(59596)
自然科(58361)
自然科学(58350)
自然科学基金(57495)
教育(56918)
(53616)
资助(51371)
编号(48516)
(42260)
(39401)
(38912)
创新(38513)
重点(38155)
国家社会(38023)
成果(37792)
(37791)
教育部(34626)
(34405)
期刊
(139842)
经济(139842)
研究(82255)
中国(53662)
(47755)
管理(46848)
(39099)
科学(35720)
学报(33408)
农业(27192)
大学(27034)
学学(25602)
(25163)
金融(25163)
技术(24616)
经济研究(23871)
财经(23781)
业经(23022)
教育(22018)
(20777)
问题(18430)
(18252)
(18074)
技术经济(17172)
世界(16036)
国际(15415)
现代(13277)
科技(13041)
商业(12764)
(12487)
共检索到405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伟明  陈建铃  郑义  陈雅婷  戴永务  
要素禀赋优势弱化后,中国制造企业出口增长的驱动要素识别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文章依据综合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基于造纸企业1998~201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评估创新和生产要素投入对造纸企业出口增长的驱动效应及其动态演变。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和要素投入(劳动力和资本)合力驱动中国造纸企业的出口增长;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的驱动效应更大,劳动力投入对纸制品企业出口增长的驱动效应更大;2004年后,要素投入的正面驱动效应丧失甚至呈现负向效应,产品创新成为4个因素中唯一具备驱动效应的因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利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CDM模型,建立四方程递归模型。首次用近几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测度和分析企业创新驱动过程中创新决策、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关键变量设定不同的衡量指标,既分析了企业规模、市场力量、技术机会等传统熊彼特因素的影响,又考虑了政府政策、不同控股类型企业、高新企业等符合中国国情因素的影响。模型估计考虑了选择性偏差对创新的影响,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利  
本文基于创新经济理论、CDM模型和数据特点,建立了考虑反馈机制的模型,研究我国企业创新驱动增长的特点、机制与成效,刻画和度量企业创新驱动过程中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生产率)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程度。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关键变量设定不同的衡量指标,既分析了企业规模、市场力量、技术机会等传统熊彼特因素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的影响,又考虑了政府政策、不同控股类型企业、高新企业等因素对企业创新行为(活动)的影响。本文构建的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创新"黑箱"问题,考虑了企业最终产出对创新投入的反馈作用,对经典CDM模型有一定的改进,并用近几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使用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的数据,基于企业产品创新的视角,综合运用生存分析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技术创新对出口增长集约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工业企业出口持续时间和出口绩效都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将工业企业划分为高新技术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后发现,专利对非高新企业出口持续时间有正而显著的影响,而新产品产值则对高新企业出口持续时间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专利对高新企业和非高新企业出口绩效都有正向的影响,而新产品产值仅对非高新企业出口绩效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最后实证检验了分地区和分所有制类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对出口持续时间和出口绩效的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伟明  陈建玲  刘楹  戴永务  谢裕慧  
基于造纸企业1998—2013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一般矩估计方法(GMM)克服内生性问题,明确政府补贴与造纸企业出口的因果关系,检验政府补贴对造纸企业出口扩张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当期的补贴收入对受补贴造纸企业出口未产生显著影响,而滞后一期的补贴收入对造纸企业当期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滞后效应出现在间断性出口企业中,但未在持续出口企业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补贴能激励造纸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但不是持续出口企业出口规模扩张的关键要素;滞后一期的补贴收入对纸浆及造纸企业的出口具有促进作用,但对纸及纸制品企业的出口无显著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显春  耿伟  
借鉴Hsieh和Klenow(2009)的方法构建了理论模型,分析了要素价格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增长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要素价格存在负向扭曲并有增强的趋势;东部地区及非国有企业的要素价格负向扭曲度相对较高;要素价格的负向扭曲推动了我国企业的出口增长,导致国内要素应得收入补贴了国外消费者。因此,提升贸易利益、惠及民生尤为重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少君  韩先锋  朱承亮  宋文飞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2004—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算,进一步分析了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动力源泉及行业差异。研究表明:2004—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TFP整体上呈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共同推进的"双驱动"增长模式,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推进,效率驱动作用较小;工业行业R&D创新TFP增长存在显著的时序和行业差异,且资本密集型行业R&D创新TFP整体水平要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但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TFP增长的差异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长琪  彭永樟  
研究目标:在制度质量视角下探究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方法: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开展理论分析;采用双重变量门槛模型对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驱动效应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集聚中心,具有在时间维度上阶段性增长、在空间维度上"蔓延式"发展的时空格局;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表现为加速效应、收敛效应和分化效应;制度质量是保障创新驱动效应的重要前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次序构成了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创新:首次提出了经济增长中创新驱动效应的测算方法;将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要素驱动型""制度依赖型""技术依赖型"和"创新驱动型"四种类型,据此解析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内在路径。研究价值:明确地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进程,对于实现新旧动能的平稳过渡、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朱淑文  
本文首先把企业层面的出口增长分解为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其次,使用1999-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匹配数据,综合运用多种计量方法,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增长集约边际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大,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小;技术创新对企业出口增长扩展边际有正向而显著的影响,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大,对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最小。最后,本文提出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出口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郁  陈雪  
国家高新区是我国探索向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先行区和示范区。本文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机制和方式入手,考察高新区以创新的产品、产业和要素所实现的高效经济增长。以2002-2010年52个国家高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测算和分解,实证检验高新区是否实现创新驱动型增长。研究显示,高新区的TFP增长率明显高于其所在省区水平,且TFP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贡献的,技术进步对高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81%。高新区的TFP增长在区域之间具有收敛效应,在西部高新区技术效率的改进显著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健  
“八五”期间,在我国外贸发展的大格局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迅速增长。“八五”全国外贸出口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1%,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年均增长50.8%,如果去掉外商投资企业这一块,“八五”我国出口贸易年均增速大约只有12.5%。在全国进出口总值中,外商投资企业所占的比重“七五”末期不到15%,1995年上升到39.1%。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七五”末期为9.7%,1995年上升到31.5%。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吕越  余骁  
本文通过构建服务业开放影响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的理论框架,解释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通过进口替代实现“中国奇迹”的深层次原因。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企业DVAR的即期效应为负、但制造业企业能够通过创新能力提升动态调节DVAR的理论命题。在理论模型基础上,通过微观企业层面数据对上述发现进行检验,实证结果很好地支持了核心的理论假说,进一步的工具变量估计、准自然实验等较好地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因果识别后,本文的核心结论依然稳健。研究也发现,动态调节效应主要集中在相对低端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上以及一般贸易企业上。在扩展分析中将投入产出关联与技术距离纳入实证分析框架后发现,越依赖服务投入的制造业行业以及离技术前沿越近的制造业行业中的企业,其服务业开放的创新动态效应越明显,对低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相对越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晰  聂掌珠  
本文以中部地区6省1991-2010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中部地区6省的出口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生产总值、进口、公路网密度、铁路网密度、人均电话数、人均可支配收入、滞后一期的出口额对出口影响程度很大,外商直接投资和乡村从业人数对出口影响不显著,而资本累积反向作用于出口。最后对中部地区6省未来的出口增长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晖  韦志文  宋清  
文章利用2009—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劳动、资本、能源和土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出口规模的影响,并考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要素市场扭曲与出口规模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劳动、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各省份的出口规模具有抑制作用,能源要素市场扭曲对其无影响,而土地要素市场扭曲对其有促进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促进出口规模增长的同时,对资本、土地要素市场扭曲与出口规模的关系存在增强型的调节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中部地区出口规模的影响最为突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调节效应在东中部地区作用明显,但在西部地区作用较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运苏  张为付  
文章基于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利用结构分解分析法研究了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及其驱动因素。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数量巨大,在中国碳排放总额中占比很高,且在行业分布和国别流向方面表现出较高的集中度;出口总量增长是导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直接排放系数降低和中间生产技术进步对碳排放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出口结构改善对抑制碳排放增加的作用非常有限,在某些年份和个别出口贸易伙伴中,由于结构恶化反而导致碳排放增加。因此,我国在采取措施降低出口碳排放强度的同时,亟需进一步加大出口商品升级换代的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