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3)
- 2023(11889)
- 2022(10486)
- 2021(10164)
- 2020(8429)
- 2019(19960)
- 2018(19768)
- 2017(38393)
- 2016(20873)
- 2015(23777)
- 2014(23694)
- 2013(23721)
- 2012(21942)
- 2011(19981)
- 2010(19725)
- 2009(18006)
- 2008(17634)
- 2007(15027)
- 2006(13227)
- 2005(11888)
- 学科
- 济(86296)
- 经济(86194)
- 管理(58234)
- 业(54199)
- 企(44609)
- 企业(44609)
- 方法(40957)
- 数学(36095)
- 数学方法(35681)
- 中国(24937)
- 农(22054)
- 财(20968)
- 贸(18508)
- 贸易(18499)
- 易(18087)
- 业经(17580)
- 学(17449)
- 制(15849)
- 地方(15231)
- 农业(14332)
- 银(13639)
- 理论(13608)
- 银行(13605)
- 和(13340)
- 行(12978)
- 环境(12959)
- 融(12798)
- 金融(12797)
- 务(12753)
- 财务(12687)
- 机构
- 大学(299850)
- 学院(295142)
- 济(125267)
- 经济(122744)
- 管理(118090)
- 研究(103346)
- 理学(102081)
- 理学院(100973)
- 管理学(99335)
- 管理学院(98819)
- 中国(79942)
- 京(64808)
- 科学(61855)
- 财(56147)
- 所(51853)
- 研究所(47171)
- 中心(46005)
- 财经(45370)
- 农(43652)
- 北京(42153)
- 经(41470)
- 业大(41330)
- 江(40409)
- 范(39054)
- 师范(38776)
- 经济学(38393)
- 院(37028)
- 经济学院(34626)
- 农业(34020)
- 财经大学(33968)
- 基金
- 项目(200184)
- 科学(157800)
- 研究(147973)
- 基金(147249)
- 家(127798)
- 国家(126793)
- 科学基金(108654)
- 社会(93799)
- 社会科(88923)
- 社会科学(88900)
- 基金项目(77813)
- 省(74129)
- 自然(70043)
- 自然科(68435)
- 自然科学(68421)
- 教育(67344)
- 自然科学基金(67207)
- 划(63664)
- 资助(62102)
- 编号(59409)
- 成果(49366)
- 部(45717)
- 重点(44455)
- 发(42049)
- 创(40869)
- 课题(40743)
- 教育部(39565)
- 国家社会(38889)
- 创新(38175)
- 大学(38087)
- 期刊
- 济(134157)
- 经济(134157)
- 研究(93226)
- 中国(53548)
- 学报(44231)
- 管理(43063)
- 科学(42181)
- 财(41042)
- 农(39759)
- 大学(33686)
- 教育(31654)
- 学学(31402)
- 融(28511)
- 金融(28511)
- 农业(28051)
- 技术(24184)
- 财经(22349)
- 经济研究(22179)
- 业经(19688)
- 经(19101)
- 问题(17877)
- 图书(16183)
- 贸(16018)
- 理论(15493)
- 业(14656)
- 技术经济(14435)
- 世界(14187)
- 国际(14024)
- 实践(13865)
- 践(13865)
共检索到436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正新 邓昊赟
总的来说,公众的通胀预期是一种有限理性的适应性预期,呈现为非均衡与波动性,并具有常态性、适应性、波幅逐渐收窄等特点。在中国,近年来呈现出两个连续型、两个间断型通货膨胀预期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在中国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现实性,年GDP计划增长率与年计划通胀率对通胀预期偏差产生显著的影响,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目标在引导居民通胀预期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通胀预期非均衡波动的主导诱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从来 高洁超
本文立足于公众预期的有限理性,将三种适应性学习过程引入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构建刻画通货膨胀非均衡运行机制的动态模型。使用2001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实际数据估计参数的基础上,遴选出合意的学习模型。模拟分析发现:(1)在适应性学习预期下,通货膨胀运行呈现出非均衡特点;(2)降低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在通胀驱动机制中的影响力可以有效抑制均衡通胀,通胀惯性的影响力度大于通胀预期;(3)公众预期的理性程度提高有助于降低实际通胀对均衡的偏离度。本文认为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应从两方面推进:(1)通过提高公众预期的理性程度降低实际通胀对均衡的偏离;(2)长期内须引导经济收敛于一个合意的低水平均衡通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强 胡静
文章综合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混合性预期以及以因子模型为代表的有限理性预期模型,利用1990~2011年的年度和月度数据,对比检验了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是有效的,即公众充分利用了宏观经济变量来预期通货膨胀,但公众在长期中低估了通货膨胀,即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系统性错误。
关键词:
通胀预期 预设预期模式 系统性错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政党 周新辉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非均衡现象日益突出。金融非均衡发展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金融非均衡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的内在机理,实证分析也表明金融非均衡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最后剔除降低金融非均衡发展,来降低通货膨胀压力。
关键词:
金融非均衡 通货膨胀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文军 孙力军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从贸易发展均衡与非均衡的视角对贸易开放度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旨在深化对贸易开放度和通货膨胀两者关系的认识;同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贸易开放度和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均衡的贸易发展使得一国货币政策和对外债务更加谨慎,从而具有平稳通货膨胀的作用;而贸易非均衡发展导致的外汇持续累积效应和国际价格传递效应,有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世伟 罗胤 王宇星
本文提供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世代交叠模型 ,用于研究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均衡选择问题。在宏观经济中 ,经济主体的预期内生地决定了通货膨胀的动态 ,而通货膨胀的动态对经济主体预期的形成又会产生深刻影响。经济主体应用遗传算法来学习正确的预测规则 ,依据预期制定消费决策以解决其效用最大化问题。我们应用该模型 ,分别进行了“实际赤字固定”和“货币增长率固定”的政策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经济主体预期的不断进化 ,模型均波动地收敛于帕累托最优理性预期均衡 ;两种不同的货币政策没有导致通货膨胀变动性出现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遗传算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争艳 唐寿宁 石冬
本文研究中国居民通货膨胀预期的异质性。本文提出使用储蓄动机将消费者分为五类动机群体。然后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的居民储蓄调查数据,计算了各个动机群体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并研究预期的性质:理性预期、短期调整、因果关系和反馈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各群体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稳定的异质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争艳 陈彦斌
本文将中国人民银行《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系统》的定性数据,转换为定量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并研究了通货膨胀预期的长期性质和短期性质。研究表明,预期是无偏的,在长期中没有过高或者过低估计实际通货膨胀率,但是,由于预期的认知偏差存在自相关,所以不是完全的理性预期;实际通货膨胀率规定了预期,而预期则反映了自我动态运行的实际通货膨胀;消费者的认知偏差对实际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和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没有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汇率预期主要通过货币替代效应、资产价格效应和进口价格效应影响物价水平。递归VA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本轮通货膨胀影响显著,其中,资产价格效应、货币替代效应、进口价格效应依次增强,影响主要集中在前期;同时,汇率预期变量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都十分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正新 黄金波
通胀预期陷阱的生成机理是货币当局与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博弈。本文运用理论模型对承诺解、欺骗解、均衡解、陷阱解依次进行了演绎推论,通过经典函数找到了通胀预期陷阱区。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近年来共有三个连续型与间断型的通胀预期陷阱区域,这说明我国公众的通胀预期在短期是学习型适应性预期,在长期属无偏性、有效性的非完全理性预期。公众通胀预期非稳定性和周期性波动是一种常态,但基本上处于可控状态。中国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问题存在但并非显著,超常经济增长冲动、政绩导向和投资增长是通胀预期陷阱的宏微观主导诱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宁薛平 刘伯雅
当前金融非均衡现象在我国经济运行中日益突出,其发展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金融非均衡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的内在机理,实证分析也表明金融非均衡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最后从信贷、房价、股价三个角度提出降低金融非均衡发展,来降低通货膨胀压力。
关键词:
金融非均衡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庞晓波 贾非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考察了金融—实体经济非均衡与中国的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程度对2006~2010年的通货膨胀具有稳定的解释力,货币在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具有明显的积聚—回吐效应。脉冲响应函数表明货币在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流动出现阻滞,表现为货币倾向于积聚在金融市场,这种阻滞在9个月后消失。治理通货膨胀,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更要大力疏通货币传导阻滞,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殷波
本文构建了一个充分反映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和体制特征的DSGE模型,并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宏观经济存在非确定均衡解,自我实现的通胀预期对中国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有显著的影响,逆向供给冲击是近年来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通过反事实模拟方法,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国央行实施的实际货币政策基本符合最优货币政策,我们还估算中国货币增长长期目标的适度水平为18%左右,过高或过低的货币增长率都会加大消费和通货膨胀的波动,并降低社会的长期福利水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金全 姜梅华
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双变量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估算出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并检验实际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预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通货膨胀预期与实际通货膨胀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中国通胀预期受实际通胀及其滞后值的影响较大,这表明通胀预期形成具有适应性。因此应该尽快将目前实际通货膨胀降低到较低水平。
关键词:
通货膨胀预期 状态空间模型 通货膨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凯 高友笙
文章使用我国1997Q1至2015Q2的季度数据,通过长期协整检验和非对称性效应检验,证实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得出FDI、热钱和GDP增长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率均存在非对称效应的结论。此外,还对传统的ARDL与基于非线性假设的NARDL进行了比较,并利用修正后的NARDL模型刻画出我国通胀率与FDI净流入量和经济增长速度间的非线性关系。
关键词:
非对称性 热钱 通货膨胀 FD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