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9)
2023(3863)
2022(3163)
2021(3212)
2020(2582)
2019(6204)
2018(5921)
2017(11224)
2016(5847)
2015(6930)
2014(6582)
2013(6860)
2012(6572)
2011(6329)
2010(5891)
2009(5491)
2008(5431)
2007(4326)
2006(3787)
2005(3605)
作者
(15834)
(13358)
(13283)
(12882)
(8530)
(6313)
(6005)
(5203)
(5188)
(4787)
(4533)
(4400)
(4386)
(4346)
(4223)
(4173)
(4025)
(3898)
(3832)
(3496)
(3372)
(3166)
(3109)
(3096)
(3004)
(2976)
(2888)
(2672)
(2604)
(2581)
学科
(31296)
经济(31273)
方法(15607)
数学(14917)
数学方法(14882)
管理(12938)
(11517)
中国(11449)
(9905)
贸易(9898)
(9814)
(8071)
企业(8071)
(6485)
(5346)
关系(5307)
(5294)
银行(5293)
(5242)
金融(5241)
(5211)
(5168)
(5086)
业经(4383)
出口(4215)
出口贸易(4215)
(4215)
环境(4169)
(4110)
(4028)
机构
大学(90702)
学院(86361)
(50584)
经济(50113)
研究(37277)
中国(31551)
管理(31024)
理学(26587)
理学院(26297)
管理学(26101)
管理学院(25944)
(20917)
(19696)
经济学(18456)
(18372)
科学(18324)
财经(17335)
研究所(16756)
经济学院(16718)
(16277)
中心(15681)
北京(13463)
财经大学(13325)
(12967)
科学院(11710)
(11451)
金融(11341)
(11178)
研究中心(11026)
社会(10601)
基金
项目(56531)
科学(45915)
基金(45695)
研究(41407)
(40341)
国家(40133)
科学基金(33798)
社会(30160)
社会科(28860)
社会科学(28855)
基金项目(22833)
资助(20131)
自然(19884)
自然科(19488)
自然科学(19483)
自然科学基金(19206)
教育(18381)
中国(16466)
(16254)
(15655)
(15223)
国家社会(14648)
编号(13851)
教育部(13506)
重点(13006)
(12082)
人文(11972)
重大(11829)
社科(11768)
成果(11734)
期刊
(49494)
经济(49494)
研究(31676)
中国(16351)
(14399)
(12453)
金融(12453)
科学(12422)
管理(11943)
学报(11584)
经济研究(10203)
(9868)
财经(9713)
大学(9337)
(9269)
学学(8780)
国际(8734)
(8542)
世界(8491)
问题(7100)
农业(7073)
技术(5879)
(5048)
教育(5045)
业经(4699)
统计(4631)
技术经济(4585)
(4118)
贸易(4118)
经济问题(4033)
共检索到134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超萃  王妙英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从诸多与通货膨胀相关的宏观经济变量中提取了成本因子和需求因子,建立了由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成本因子(F1)和需求因子(F2)组成的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2005年以来的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是成本因素和需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期内,成本因素的影响系数大于需求因素;长期内,成本因素对通货膨胀的贡献度无明显变化,需求因素的贡献度则会缓慢增强,且持续时间较长。当前应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防范需求扩张对物价的影响,同时应采取积极措施缓解流动性紧张,通过加强生产和流通环节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应对供给渠道产生的通胀压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子晖  周林洁  李广众  
本文采用动量一致门槛自回归等非线性模型,对中国等亚洲国家价格传导的门槛非对称机制展开研究,以对通货膨胀的驱动类型进行有效甄别。研究发现:中国物价在短期呈现出"供需混合驱动"的特征,而在长期则面临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在短期存在着由货币供应量到下游物价指数的驱动效应,因此,中国可实施"逆经济风"的货币政策来缓解物价短期上升的压力。此外,本文进一步指出,在宏观调控中政策当局不仅需要考虑价格机制的传导方向,而且需要依据价格传导的非对称机制"相机抉择"地实施"非对称"的调控政策进行对冲干预,以实现物价的长期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方平  樊海潮  连玉君  展凯  
我国通货膨胀是需求拉动型,还是工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类型不同会导致治理通胀政策选择上的差异,所以上述问题的回答对我国通胀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超额工资理论,以超额工资衡量工资性成本,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来甄别我国通货膨胀的类型。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除了受需求拉动影响外,工资成本的上升也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还显示,产品市场占有率越大的企业,产品价格对工资性成本冲击越敏感。而传统理论所认为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受工资成本影响更大的推断并未获得本文经验上的支持。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昆亭  郑文风  
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是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本文在研究传统的(Bai- ley(1956)定义的消费者剩余的估计方法)和当前流行的Lucas(2000)一般均衡框架下,用补偿思想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进行的估计方法)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估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国1992—2005年的数据,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对我国的通胀福利成本分别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认为:名义扭曲是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的根源,过度的扭曲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严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强  胡静  
文章综合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混合性预期以及以因子模型为代表的有限理性预期模型,利用1990~2011年的年度和月度数据,对比检验了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是有效的,即公众充分利用了宏观经济变量来预期通货膨胀,但公众在长期中低估了通货膨胀,即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系统性错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志勇  
理论上将通货膨胀区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不仅反映了通货膨胀特征的潜在差异,而且隐含着不同的政策含义。本文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关于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研究成果,包括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含义、传导渠道、甄别方法和反通货膨胀政策等。研究表明需求拉动因素在成本冲击传导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理性预期条件下,相机抉择的补偿性货币政策并非是应对成本冲击的最优选择,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目标规则为应对成本冲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新思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志伟  
针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周期性交替的现实 ,本文认为客观存在通胀与通缩的目标区间 ,在此区间中的通胀率是良性的。据此 ,文章重新定义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估算了中国通胀与通缩的目标区间 ,并认为可以用此区间作为宏观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建议采用微调作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唐诗磊  李杜  
研究表明,M0,M1,M2均对我国通货膨胀没有影响,且不能预测通货膨胀。因此,在短期内不能单纯采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但是,即便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没有影响,仍不能否认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意义,也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地发行货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志远  
货币主义的经济理论给通货膨胀下的定义是货币数量过多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据此,治理通胀的唯一政策选择就是提高利率紧缩信贷以达到控制货币数量和稳定物价的目标。与之相对,非货币因素的通胀,最基本的特征是物价上涨同货币数量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物价上涨在前,货币数量增加在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放开后,提高利率、紧缩信贷、控制货币发行一直是治理通胀的基本政策手段,但是1993年,利率大幅度提高了,货币也紧缩了,物价却依然不断上升。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只能是过去几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已经改变了宏观经济调控的微观基础,产生了非货币通胀压力,使简单的货币紧缩对之无能为力。进入1994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启志  范从来  
现有测度通胀惯性的常用模型是仅含自身滞后因子的自回归模型,该模型不能有效反映通胀预期和波动性对通胀惯性的影响。本文在自回归模型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通胀惯性、学习型预期和波动性特征的通胀动态模型。该动态模型从均值和波动项两个方面反映了我国通胀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和特征。针对上述模型不能有效反映通胀状态体制变化的缺点,本文还引入Markov机制转换模型来测度我国通胀水平的状态转移特征。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下的自回归模型、本文构建的通胀动态模型以及Markov机制转化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通胀的动态特征。分析表明:我国通胀水平具有较强的惯性特征;通胀惯性的形成机理比较复杂,学习型预期只能部分解释通胀惯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郭德焐  
本文结合中国实际,综合运用菲利普斯曲线、奥肯定律、近似理性理论确定中国通货膨胀合理区间。当前我国还不太可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但建立控制通货膨胀的合理区间还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合理区间对于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货膨胀率在合理区间内,政府可以通过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来提高通货膨胀率,促进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实现;超过合理区间的阀值就应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抑制通货膨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成钢  田忠刚  周平剑  
中国通货膨胀的五大特点国家计委价格管理司,中国国旅旅游贸易中心,共青团中央青农部邮编:100842成钢,田忠刚,周平剑改革开放18年,我国经济增长的轨迹是较高→较低→高,通货膨胀走过的轨迹是低→较低→高,二者的组合由"低通胀高增长"向"双高"逐步演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雪燕  张敬庭  
本文使用SVAR方法将中国短期名义利率拆分成预期通货膨胀率和Ex-ante实际利率两部分。为了解决SVAR模型识别条件不足的问题,本文使用BQ方法,认为实际利率冲击对名义利率没有长期影响,名义利率的长期波动全部来源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波动。随后,使用Band-Pass滤波方法得到实际利率的主趋势,通过累加SVAR模型中短期冲击得到Ex-ante实际利率的随机波动,主趋势和随机波动相加得到Ex-ante实际利率,进而得到预期通货膨胀率序列。本文最后分析了货币政策的倾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肖争艳  唐寿宁  石冬  
本文研究中国居民通货膨胀预期的异质性。本文提出使用储蓄动机将消费者分为五类动机群体。然后使用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的居民储蓄调查数据,计算了各个动机群体的预期通货膨胀率,并研究预期的性质:理性预期、短期调整、因果关系和反馈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各群体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稳定的异质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于光耀  徐娜  
在介绍我国通胀预期测量与估计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差额法、正态分布概率法、均匀分布概率法和Logistic分布概率法下通胀预期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通胀预期的理性或适应性的判断取决于我国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所服从的分布,均匀分布下的通胀预期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并且这种分布直接影响着政策制定部门抑制通胀的侧重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