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2)
- 2023(7473)
- 2022(6271)
- 2021(6258)
- 2020(5063)
- 2019(11990)
- 2018(11612)
- 2017(22340)
- 2016(12086)
- 2015(13649)
- 2014(13550)
- 2013(13473)
- 2012(12896)
- 2011(12003)
- 2010(11903)
- 2009(11305)
- 2008(11163)
- 2007(9633)
- 2006(8684)
- 2005(8054)
- 学科
- 济(52148)
- 经济(52091)
- 管理(32848)
- 业(30175)
- 企(23182)
- 企业(23182)
- 方法(22160)
- 数学(20444)
- 数学方法(20240)
- 中国(18363)
- 贸(14475)
- 贸易(14468)
- 农(14306)
- 易(14262)
- 财(12693)
- 制(10946)
- 银(10333)
- 银行(10322)
- 策(10153)
- 行(10082)
- 融(9865)
- 金融(9865)
- 业经(9229)
- 农业(8801)
- 及其(8143)
- 学(7976)
- 地方(7502)
- 出(7319)
- 环境(7317)
- 政策(7257)
- 机构
- 大学(172871)
- 学院(170247)
- 济(85121)
- 经济(83715)
- 研究(66643)
- 管理(63931)
- 中国(54963)
- 理学(54094)
- 理学院(53507)
- 管理学(52811)
- 管理学院(52470)
- 财(39488)
- 京(37013)
- 科学(34760)
- 所(33237)
- 财经(30641)
- 研究所(29819)
- 中心(29442)
- 经(28196)
- 经济学(28016)
- 经济学院(25191)
- 北京(24788)
- 江(24019)
- 农(23849)
- 院(23614)
- 财经大学(22848)
- 范(22393)
- 师范(22277)
- 科学院(19546)
- 业大(19448)
- 基金
- 项目(105728)
- 科学(85022)
- 研究(80786)
- 基金(80264)
- 家(69261)
- 国家(68744)
- 科学基金(58493)
- 社会(53975)
- 社会科(51309)
- 社会科学(51303)
- 基金项目(39971)
- 教育(37140)
- 省(35911)
- 自然(35326)
- 资助(35118)
- 自然科(34558)
- 自然科学(34550)
- 自然科学基金(34018)
- 划(32347)
- 编号(31308)
- 成果(27443)
- 部(26367)
- 中国(24002)
- 重点(23775)
- 国家社会(23543)
- 教育部(23185)
- 发(23082)
- 课题(22343)
- 人文(21543)
- 性(21536)
共检索到2745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成思
本文对1978-2008年间中国的通货膨胀动态路径进行周期性划分,阐明了各个周期内通货膨胀的成因与特点,并对2008年以后中国宏观政策的取向进行评述,提出在新形势下我国宏观政策调控的策略,应该从偏重于"抑制通胀"转变为"抑制通胀与防止衰退"并重,在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权重搭配上,重新探索政策调控的最优组合点,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预见性。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通胀周期 经济增长 宏观调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中发 白景明 柯小星 祝小芳
社会总需求的强劲增势、社会有效供给的缓慢增长,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内在冲动、经济效益的持续下滑等一系列迹象表明,我国目前存在着通贷膨胀压力加速强化的态势。我们不能对此掉以轻心。为使我国经济从不断增强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从总体上应推行和实施积极稳妥的宏观经济政策和配套改革措施。政策的重点应放在优化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上。要管住信贷规模,控制货币发行,把好工资收入分配关,理顺分配关系;稳住并压缩财政赤字规模,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在建总规模;卡住社会集团消费,放开农村消费需求,引导城乡购买力分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的份量和力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敏一
体制转换时期的通货膨胀与宏观政策吴敏一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在不同的体制背景下,通货膨胀的发生机制不尽相同,这种差异尤其反映在市场经济国家和计划经济国家以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国家之间。最主要的一个区别是,前一类国家的通货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林明福
一、当前通货膨胀变动的特征与程度判断今年以来,与去年相比,物价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一) 物价从一开始就以明显高于去年的水平上涨,并始终保持1988年以来多年未有的高水平。今年1~5月份,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高出10%,城镇居民生活费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解瑶姝 刘金全
本文主要以1996年1月—2015年12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货币供应量和财政支出月度同比增长率等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变量统计特征和构建区制转移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波动性和惯性特征进行了检验,同时还分析了"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长期以来存在较强惯性,CPI增长率与波动率总呈相同走势,各宏观经济变量均出现了微波化,本轮"低通胀"周期的持续期可能为3.34年到4.26年左右等。由此提出了政府不应轻易实施全面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而应继续采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碧云 易行健 周义
笔者对我国1990年~2006年通货膨胀率的结构变化特征与持续性进行了实证估计。结果表明,1994年第4季度是我国通货膨胀率均值的结构突变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通货膨胀率持续性显著下降。最后,笔者从最优货币政策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振宇
本文在传统新凯恩斯三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周期方程,尝试在一个统一的模型框架下探讨金融周期、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内生时变动态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危机时期和非危机时期金融周期与通货膨胀间的相互时变联动存在显著差异,金融周期波动对通货膨胀变动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且基本不受危机影响;货币增速剪刀差可能通过市场流动性对货币政策调控金融周期与通货膨胀的力度起到抵消或放大作用,且具有顺周期特征,因此,货币政策当局可考虑引入逆周期调节的宏观审慎政策对金融周期、通货膨胀以及货币增速剪刀差的顺周期局限进行调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松奇
在制度条件大体稳定的国家中,通货膨胀总是由一般的经济运行原因所引致。但在体制条件处于迅速变动的国家中,通货膨胀的引发原因则可划分为两类:一般经济因素和制度性因素。中国目前的情况就是如此。毫无疑问,对中国目前的高通货膨胀必须进行治理。在治理方案的选择中,可以这样考虑:以改革措施来解决或消除易于滋生通货膨胀的制度性因素;以配套的经济政策来缓解助长通货膨胀的一般因素的作用。我们姑且将前者称之为通货膨胀的制度调节,后者称之为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建 王丽婧
无论是从有关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性文献,或者还是从有关中国通货膨胀文献来看,它们均普遍忽略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内在周期与外在水平波动的分析。为此,文章首先从内部时域和频域视角,通过"谷-谷"划分法和谱分析方法对1990年到2016年的CPI进行了周期划分和波动成分分解;随后从外部视角通过对驱动通货膨胀水平波动的系统因素,进行因子提取,采用FAVAR方法研究了价格变动的影响机制。主要发现:(1)中国以CPI为度量标准的通货膨胀在1990年1月到2016年12月完整经历了6轮周期。在有些轮次周期中,上升跨越度和下降跨越度有明显的不对称性。(2)内在成分中,食品项的主周期长度和次周期长度均与CPI指数保持高度一致,食品对CPI总指数的影响相对较大,长期保持同向变动。(3)外在机制中,外部冲击因素因子、通货膨胀自身惯性和预期对中国通货膨胀变动具有较为重要的驱动贡献。中国通货膨胀不仅是货币现象,而且也是外部冲击、自身惯性与预期波动的重要驱动结果。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王宏淼
从早期的"货币迷失"到近期的"迷失货币回归",中国宏观经济也经历了从资产价格的低位波动、低通胀(甚至通缩)向2007年以来资产与通货"双膨胀格局"的转化。中国汇率升值和城市化加速发展触发了资产重估,在国内制度性支撑、结构变化和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投机因素的交互作用下,资产价格迅速膨胀,并正在很快地传导到实体部门,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双膨胀"不仅使得实体和资产部门发展的裂口不断加剧,而且加大了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均的裂口,导致经济和社会失衡。在现有政策基础上,下一步宏观调控应当通过提高资产部门的资金和交易成本、减税激励实体部门创新、加大转移支付进行分配调节等配套措施,来达到抑制资产泡沫,激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建华 任保平
本文对2007年至2008年6月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认为引发此番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经济增长结构,其他诸如原油、粮食、矿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美元贬值等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过是这一根本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引发的连锁反应。文章认为,此类情况需要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减少流动性,实现物价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来化解通货膨胀。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昆亭 郑文风
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是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本文在研究传统的(Bai- ley(1956)定义的消费者剩余的估计方法)和当前流行的Lucas(2000)一般均衡框架下,用补偿思想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进行的估计方法)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估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国1992—2005年的数据,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对我国的通胀福利成本分别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认为:名义扭曲是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的根源,过度的扭曲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严重。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社会福利成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强 胡静
文章综合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混合性预期以及以因子模型为代表的有限理性预期模型,利用1990~2011年的年度和月度数据,对比检验了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是有效的,即公众充分利用了宏观经济变量来预期通货膨胀,但公众在长期中低估了通货膨胀,即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系统性错误。
关键词:
通胀预期 预设预期模式 系统性错误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蔡则祥 吴胜
2007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问题日趋严重,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却不明显。本轮通货膨胀不同于以往历次的通货膨胀,它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由多种原因形成的一种"综合型"通货膨胀。因此,采取单一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难以奏效的,必须运用多种调控政策,协调配合,共同防治。
关键词:
通货膨胀 CPI 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