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48)
2023(9359)
2022(7651)
2021(7087)
2020(5799)
2019(13242)
2018(12514)
2017(23201)
2016(12485)
2015(13955)
2014(13251)
2013(13326)
2012(12287)
2011(11441)
2010(10960)
2009(10085)
2008(9927)
2007(8224)
2006(7210)
2005(6392)
作者
(37876)
(31836)
(31794)
(29976)
(20025)
(15346)
(14157)
(12536)
(12189)
(11086)
(10915)
(10424)
(10148)
(9962)
(9954)
(9756)
(9475)
(9415)
(9184)
(9031)
(7941)
(7734)
(7672)
(7239)
(7101)
(7003)
(6855)
(6641)
(6360)
(6284)
学科
(55356)
经济(55302)
管理(32339)
(30926)
方法(26979)
数学(25010)
数学方法(24879)
(23136)
企业(23136)
中国(17143)
(15701)
贸易(15694)
(15445)
(14232)
(12432)
(10713)
业经(10554)
农业(9413)
(9218)
(8904)
银行(8860)
(8794)
金融(8794)
(8549)
环境(8527)
(7940)
关系(7573)
技术(7434)
产业(6996)
(6974)
机构
大学(186643)
学院(182065)
(87270)
经济(86144)
研究(70843)
管理(66993)
理学(59098)
理学院(58419)
管理学(57575)
管理学院(57269)
中国(54595)
科学(42377)
(39026)
(37906)
(36489)
(35915)
研究所(33833)
中心(30631)
业大(30566)
农业(30438)
财经(29985)
经济学(29245)
(27883)
经济学院(26655)
(24893)
北京(24759)
(23304)
财经大学(22881)
科学院(22567)
(21396)
基金
项目(129303)
科学(102304)
基金(99162)
(90637)
国家(89995)
研究(86688)
科学基金(75299)
社会(60076)
社会科(57294)
社会科学(57282)
基金项目(51800)
自然(49236)
自然科(48223)
自然科学(48202)
自然科学基金(47459)
(45530)
(40847)
资助(40707)
教育(38804)
(30136)
编号(30005)
重点(29819)
国家社会(27490)
(27353)
(27076)
中国(26602)
教育部(25627)
创新(25551)
科研(25448)
计划(24676)
期刊
(83799)
经济(83799)
研究(53927)
学报(36522)
(32961)
中国(32637)
科学(32105)
大学(26926)
学学(25867)
(25559)
管理(23252)
农业(22692)
(18458)
金融(18458)
经济研究(16736)
财经(15651)
(13641)
(13613)
(13578)
国际(12633)
问题(11756)
教育(11683)
技术(11671)
世界(11637)
业经(11298)
业大(9552)
(9445)
技术经济(8895)
科技(8506)
统计(8479)
共检索到262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傅强  朱映凤  袁晨  
本文研究了1995—2010年间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现实经济中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进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阐述。通过构建包括过剩流动性、需求拉动、成本推动以及国外通胀传递四类因素的通货膨胀动态模型,凭借偏相关系数的大小判断出四类因素影响通货膨胀的相对重要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流动性过剩,需求拉动次之,成本推动排第三,国外通胀传递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小。究其根源,在现有汇率体制下央行由于巨额外汇储备而向市场投放过量货币的货币被动超发以及信贷扩张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过度需求一方面来源于净出口扩大形成巨额外汇储备,而留在国内的庞大的纯购买力;另一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志远  
货币主义的经济理论给通货膨胀下的定义是货币数量过多引起的物价的普遍上涨,据此,治理通胀的唯一政策选择就是提高利率紧缩信贷以达到控制货币数量和稳定物价的目标。与之相对,非货币因素的通胀,最基本的特征是物价上涨同货币数量没有必然的联系,或者物价上涨在前,货币数量增加在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放开后,提高利率、紧缩信贷、控制货币发行一直是治理通胀的基本政策手段,但是1993年,利率大幅度提高了,货币也紧缩了,物价却依然不断上升。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只能是过去几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已经改变了宏观经济调控的微观基础,产生了非货币通胀压力,使简单的货币紧缩对之无能为力。进入1994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益平  王勋  华秀萍  
本文研究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我们分别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分析了月度同比和月度环比数据。研究表明,过剩流动性、产出缺口、房价和股价对通胀会产生正向影响。结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冲击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前5个月,10个月后基本消失。我们发现,过剩流动性和产出缺口是影响通胀的重要因素。考虑到资产价格对通胀的溢出效应,中央银行应密切关注资产价格走势。同时,管理流动性的措施仍然是控制通胀的主要手段,然而进一步推进利率和汇率的自由化进程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潜力  
本文扩展Gamber&Hung(2001)的分析框架,研究国际因素对通货膨胀传导渠道的非线性转换。基于此,本文构建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数据信息集,使用动态因子模型刻画国际因素对中国通货膨胀的非线性传导效应。结果表明:国际因素最终通过资本渠道和贸易渠道对中国通货膨胀形成共同传导效应和特质传导效应,两类传导效应都随着中国对外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具有非线性。随着我国以刺激内需为主的经济结构缓慢转型,国际因素对中国通胀的传导效应将适当减弱。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国际因素可综合为6个国际共同因子,其中国际成本因子、国际能源因子、国际货币因子和对外贸易因子对当前通货膨胀形成负向非线性共同传导效应,并且国际成本因子和...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钱宗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数次高通货膨胀期,物价的大幅上涨不仅对居民的生活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容易造成市场紊乱。然而关于中国通货膨胀的研究却往往由于统计指标和方法的局限得到不可靠的结论。本文在回顾中国通货膨胀历史的基础上比较和探讨合理的通货膨胀度量指标的构建,并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对通货膨胀的未来走势做出判断,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轨迹图1描绘了自1978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年变化率。可以看到中国的通货膨胀走势分别在1980年、1985年、1988~1989年、1994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启贵  段继红  吴开尧  
本文深入分析了1992年以来国际油价向中国通货膨胀传递的特征,发现它是一个时变过程,且这个过程在1998年前后有一个明显的结构突变。通过结合1992年以来与油价有关的事件以及国家几次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进行分析,本文探讨并实证检验了可能对国际油价传递产生影响的因素。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和政策建议,以期给政策制定者们一些有益的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昆亭  郑文风  
通货膨胀福利成本问题是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本文在研究传统的(Bai- ley(1956)定义的消费者剩余的估计方法)和当前流行的Lucas(2000)一般均衡框架下,用补偿思想对通货膨胀福利成本进行的估计方法)通货膨胀福利成本估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中国1992—2005年的数据,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对我国的通胀福利成本分别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认为:名义扭曲是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的根源,过度的扭曲导致的社会福利损失严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强  胡静  
文章综合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混合性预期以及以因子模型为代表的有限理性预期模型,利用1990~2011年的年度和月度数据,对比检验了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结果表明,长期来看,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是有效的,即公众充分利用了宏观经济变量来预期通货膨胀,但公众在长期中低估了通货膨胀,即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系统性错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振荣  
短期通货膨胀动态的性质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在短期宏观经济分析中挑选最重要的方程,用来描述短期通货膨胀动态的菲利普斯曲线无疑是其中之一。可以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同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研究进展息息相关。特别是近十余年来,短期通货膨胀动态研究更是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将不完全竞争和价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曼君  宋丙玉  
文章将CPI、产出缺口、市场利率和汇率等因素有机统一起来,应用SVAR模型对宏观经济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探求通胀和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动态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出产出缺口、利率变动和汇率对通货膨胀率变化的影响较大,同时汇率、产出缺口和公众的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影响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何启志  
本文选取国际因素代理指标,首先基于VAR和BVAR方法,通过滚动预测检验,研究国际因素能否给中国通货膨胀水平预测提供额外信息,通过检验表明:国际石油价格和美国联邦基金有效利率通过了预测检验,表明这些指标包含了通货膨胀水平自身所没有的信息。进一步基于具体模型化方法,研究国际因素与中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国际石油价格和美国联邦基金有效利率仍然能够给中国通货膨胀水平预测提供额外信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素芹  
通货膨胀成为目前我国经济中一个显著问题,因此研究我国通货膨胀趋势的决定因素成为必要,中国通货膨胀长期走势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四个,其中代表货币因素的M2和代表国外输入型因素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在上升,而劳动力价格和固定资产投资因素在长期中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总体呈下降趋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丁慧  范从来  钱丽华  
核心通货膨胀对于央行准确判定物价走势、更好实现稳定物价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广义动态因子模型与频谱分解技术测度的核心通货膨胀相比于CPI通胀率能更准确反映我国物价变动的周期特征与长期趋势,对于央行更合理地引导社会公众的通胀预期,实现物价稳定与产出稳定的动态平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鉴于中国转型时期通胀因素的叠加性与复杂性,本文还提出金融宏观调控应综合考虑包括核心CPI、CPI在内的多种通货膨胀指标,在维持长期物价稳定的同时,兼顾物价的短期波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妍  张立光  
汇率预期主要通过货币替代效应、资产价格效应和进口价格效应影响物价水平。递归VAR模型检验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本轮通货膨胀影响显著,其中,资产价格效应、货币替代效应、进口价格效应依次增强,影响主要集中在前期;同时,汇率预期变量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都十分明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太明  逄博  张彦波  
通货膨胀究竟会给社会福利水平带来多大的影响,这是经济学者和各级政府所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双对数货币需求函数,结合中国1992—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应用计量经济学前沿方法得到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相应参数值,然后使用消费者剩余方法和变异补偿方法来具体估算中国通货膨胀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将利率从14%降至3%会改善社会的福利水平,其数值相当于增加实际产出的0.67%;将利率从3%降至零带来的福利收益相当于增加实际产出的0.19%;通货膨胀越高,社会福利水平越低,因此,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维持低通货膨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