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5)
- 2023(5309)
- 2022(4353)
- 2021(4336)
- 2020(3614)
- 2019(8521)
- 2018(8412)
- 2017(15544)
- 2016(8490)
- 2015(9823)
- 2014(9415)
- 2013(9694)
- 2012(9358)
- 2011(8895)
- 2010(8496)
- 2009(7883)
- 2008(8045)
- 2007(6811)
- 2006(6087)
- 2005(5598)
- 学科
- 济(40647)
- 经济(40601)
- 方法(19705)
- 管理(18504)
- 数学(18143)
- 数学方法(17994)
- 业(17093)
- 中国(13885)
- 企(12404)
- 企业(12404)
- 贸(10468)
- 贸易(10463)
- 易(10314)
- 农(9587)
- 学(8399)
- 财(7448)
- 制(6857)
- 银(6389)
- 银行(6371)
- 融(6350)
- 金融(6348)
- 业经(6290)
- 行(6247)
- 关系(5949)
- 农业(5764)
- 出(5754)
- 环境(5655)
- 和(5201)
- 发(5150)
- 体(4958)
- 机构
- 大学(132612)
- 学院(126525)
- 济(62488)
- 经济(61756)
- 研究(53386)
- 管理(43921)
- 中国(41682)
- 理学(37991)
- 理学院(37472)
- 管理学(36752)
- 管理学院(36534)
- 科学(31133)
- 京(29287)
- 所(27668)
- 财(26653)
- 研究所(25622)
- 中心(22469)
- 财经(22046)
- 经济学(21961)
- 农(21930)
- 经(20499)
- 经济学院(19858)
- 北京(19204)
- 院(18923)
- 业大(17587)
- 农业(17442)
- 范(17018)
- 江(16944)
- 师范(16857)
- 财经大学(16802)
- 基金
- 项目(85393)
- 科学(68244)
- 基金(66543)
- 家(60074)
- 研究(59866)
- 国家(59707)
- 科学基金(49482)
- 社会(41022)
- 社会科(39059)
- 社会科学(39051)
- 基金项目(33959)
- 自然(31247)
- 自然科(30596)
- 自然科学(30584)
- 自然科学基金(30092)
- 资助(28604)
- 省(27712)
- 教育(27082)
- 划(25990)
- 部(21323)
- 编号(20958)
- 中国(20626)
- 重点(20178)
- 国家社会(19122)
- 成果(18303)
- 教育部(18288)
- 发(18179)
- 创(17015)
- 科研(16650)
- 大学(16512)
共检索到193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少平 朱满洲 程海星
本文基于经济理论和我国宏观经济的数据资源,设定因子增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的因子结果显示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条件可以由货币政策因子和6个潜因子构成的宏观因子集所刻画。将我国CPI的8大类分解为宏观成分与特质成分,并根据宏观因子组成的VAR识别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效应。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宏观冲击和特质冲击都是CPI大类的重要波动源,但是宏观冲击的效应相对持久得多,因此货币政策需要重点关注宏观冲击的效应并盯住CPI大类的宏观成分。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效应显示,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大类的传导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关键词:
分类通胀 波动源 因子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春艳 文新雷
研究通胀水平与通胀波动之间的关系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SV模型估计出我国的通胀波动,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两个STAR模型研究通胀水平与通胀波动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丰富现有的二者关系理论。结果表明,通胀水平与通胀波动之间存在双向的正相关因果关系;非线性体现为存在明显的机制划分,高机制对应高通胀水平及较大的通胀波动,低机制对应低通胀水平及较小的通胀波动;此外,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高低机制下通胀水平对通胀波动的响应是非对称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克贲 王晓芳
本文基于包含各类实际冲击和消息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影响中国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并探讨这些因素对通胀预期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包括通胀目标冲击在内的七种经济冲击能够解释大部分的通胀预期波动;消息冲击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比实际冲击更为重要;消息冲击对通胀预期的作用机制与实际冲击有显著区别。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政府在管理通胀预期时,应从实际冲击和消息冲击两方面构建通胀预期的监测网络,并在明晰实际冲击和消息冲击对通胀预期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消息披露和实际干预工具,稳定公众的通胀预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宏山 李琪
有关通货膨胀率和通货膨胀率波动影响关系,存在F riedm an-B a ll和Cuk ierm an-M e ltzer两种假说,即存在通货膨胀率及其波动的相互影响关系。使用GARCH和TGARCH模型,选择中国1993~2004年月度通货膨胀率数据,检验结果表明F riedm an-B a ll假说成立,稳健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通货膨胀率 波动 GARCH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翁东东
本文利用GARCH模型生成中国通货膨胀波动性的衡量指标,并实证分析1983年1月至2010年4月中国的通货膨胀与通货膨胀波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通货膨胀率是通货膨胀波动性的Granger原因,通货膨胀对通货膨胀波动性有稳定的正向影响关系,同时相同强度的通货膨胀冲击远远大于通货紧缩冲击对通货膨胀波动性的影响。对中国而言,控制通货膨胀比追求经济增长更重要。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周建 王丽婧
无论是从有关中国宏观经济周期性文献,或者还是从有关中国通货膨胀文献来看,它们均普遍忽略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内在周期与外在水平波动的分析。为此,文章首先从内部时域和频域视角,通过"谷-谷"划分法和谱分析方法对1990年到2016年的CPI进行了周期划分和波动成分分解;随后从外部视角通过对驱动通货膨胀水平波动的系统因素,进行因子提取,采用FAVAR方法研究了价格变动的影响机制。主要发现:(1)中国以CPI为度量标准的通货膨胀在1990年1月到2016年12月完整经历了6轮周期。在有些轮次周期中,上升跨越度和下降跨越度有明显的不对称性。(2)内在成分中,食品项的主周期长度和次周期长度均与CPI指数保持高度一致,食品对CPI总指数的影响相对较大,长期保持同向变动。(3)外在机制中,外部冲击因素因子、通货膨胀自身惯性和预期对中国通货膨胀变动具有较为重要的驱动贡献。中国通货膨胀不仅是货币现象,而且也是外部冲击、自身惯性与预期波动的重要驱动结果。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淼 王贵宝
石油是一种主要的能源,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研究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通货膨胀是否有影响及影响有多大对稳定中国经济增长、降低通货膨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状态空间模型,选取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国际油价与中国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际油价与中国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变协整关系;国际油价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传导系数在样本期间内经历了一个先缓慢下降后急速上升的过程。
关键词:
国际油价 通货膨胀 相关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惠彬 任栋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在一定时期呈现出交替变化的特征,且在通货膨胀期间通货膨胀率有更强的波动性。文章拟对中国大陆通货膨胀率路径的波动性特征、形成机理及变异性测度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论,提出抑制通货膨胀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通货膨胀率路径 波动性 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继生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混合Phillips曲线,考察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性质以及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显示:我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具有短期新凯恩斯混合Phillips曲线的典型特征,同时存在着向后看的适应性预期和向前看的理性预期。对零售商品价格,理性预期的影响略强于适应性预期;而对消费性服务价格,适应性预期要强于理性预期。通货膨胀率对于流动性过剩近似具有单位弹性,准货币是导致通货膨胀趋势的主要根源。通胀预期的特征和流动性过剩的具体影响均表明:明确公布并切实执行的货币紧缩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是有效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峰 洪占卿
利用1976~2010年我国内地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本文实证考察了我国各省的贸易开放和地区市场规模对我国省际通货膨胀波动性的影响。我们根据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市场潜力理论构造了地区市场规模指标,并通过多重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法有效处理了贸易开放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地区市场规模扩大产生的竞争效应缓解了省际通胀波动;而贸易开放将各省置于外部冲击之下,从而放大了省际通胀波动。多个稳健性分析表明我们的实证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祥兵 严广乐 杨卫忠
利用条件异方差模型对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建模,并基于此展开对中国通货膨胀的一般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强惯性、波动集群性、杠杆效应等特征。依据我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和机制来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将有助于缩短货币政策的时滞和合理疏导微观主体的通胀预期,也有利于正确地引导和稳定市场经济,并最终能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所以,我国通货膨胀治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我国通货膨胀特征的影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那些与市场制度逻辑不一致的政策传导因素以及对政策信号不能作出理性反应的市场因素。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谭小芬 邵涵
本文使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总指数及其四种分类指数分别与国内物价指数构建VAR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大宗商品对PPI和CPI的影响存在差异。国际大宗商品指数与国际工业品价格指数对PPI的影响最大,国际食品价格指数对CPI的影响最大;(2)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大宗商品冲击对PPI、CPI的传导更加通畅,国际大宗商品对PPI的影响大小、持续时间仍远大于CPI,对CPI的累计影响不到PPI的四分之一;(3)工业品购进价格指数和PPI一样,能显著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食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农产品价格指数和CPI一样,受自身价格惯性影响最大,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应密切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趋势,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定价机制,在通货膨胀监测中关注PPI的变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淦 范从来 丁慧
资产短缺的存在带来了财富效应的反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这种作用是建立在资产短缺带来房价不断高涨的逻辑之上,这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促进金融大发展,以摆脱资产短缺状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文涛
本文以新凯恩斯DSGE模型为骨架,构建公众学习机制并探讨其对通胀预期形成与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1)我国通过调整通胀目标,包容了外生冲击对实际通胀的影响,在保持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性的同时促成通胀的大起大落;(2)公众学习不仅在我国存在且对通胀预期产生显著影响,其程度受到政策可信度、外生冲击类型、信号噪声比和通胀目标持续性等制约。在管理通胀预期时我国应选择合理通胀目标调整方式,并提高政策透明度与可信度,积极塑造公众的预期。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提高经济吸纳外部冲击的能力,使得潜在通胀压力能通过有效的市场化改革得到有序释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明
2011年8月起,我到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作访问学者。在这里对美国的经济与社会有了更近距离的观察。由于衣食住行都与物价相关,因此我大致比较了一下北京与波士顿的物价。波士顿的整体物价水平还是要比北京高出不少。例如,波士顿的地铁票价是1.75美元(约人民币11元),而北京的地铁票价是人民币2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