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23)
- 2023(20203)
- 2022(17402)
- 2021(16387)
- 2020(13818)
- 2019(32166)
- 2018(31978)
- 2017(61330)
- 2016(33202)
- 2015(37800)
- 2014(37913)
- 2013(37448)
- 2012(34806)
- 2011(31684)
- 2010(31714)
- 2009(29528)
- 2008(29384)
- 2007(25856)
- 2006(22679)
- 2005(20454)
- 学科
- 济(147953)
- 经济(147799)
- 管理(96133)
- 业(90241)
- 企(74275)
- 企业(74275)
- 方法(64011)
- 数学(56082)
- 数学方法(55392)
- 中国(38054)
- 农(37692)
- 财(35875)
- 学(30498)
- 业经(30367)
- 地方(29719)
- 贸(27808)
- 贸易(27796)
- 易(26970)
- 制(26150)
- 农业(24724)
- 务(22192)
- 财务(22104)
- 银(22094)
- 财务管理(22052)
- 银行(22037)
- 理论(21975)
- 和(21589)
- 融(21342)
- 金融(21338)
- 环境(21005)
- 机构
- 大学(483138)
- 学院(481148)
- 济(204424)
- 经济(200146)
- 管理(187564)
- 研究(166920)
- 理学(161433)
- 理学院(159620)
- 管理学(156786)
- 管理学院(155935)
- 中国(126841)
- 京(102446)
- 科学(100850)
- 财(92827)
- 所(84776)
- 农(77352)
- 研究所(76979)
- 中心(75235)
- 财经(74157)
- 江(70659)
- 业大(69640)
- 经(67322)
- 北京(65414)
- 范(62959)
- 经济学(62447)
- 师范(62414)
- 农业(60612)
- 院(60028)
- 州(56679)
- 经济学院(56057)
- 基金
- 项目(319410)
- 科学(251037)
- 研究(233152)
- 基金(232499)
- 家(202281)
- 国家(200630)
- 科学基金(171908)
- 社会(147477)
- 社会科(139744)
- 社会科学(139708)
- 省(122675)
- 基金项目(122149)
- 自然(111449)
- 自然科(108810)
- 自然科学(108779)
- 教育(107330)
- 自然科学基金(106852)
- 划(103664)
- 资助(97394)
- 编号(94878)
- 成果(77806)
- 重点(71457)
- 部(71328)
- 发(68220)
- 课题(65505)
- 创(65266)
- 教育部(61274)
- 科研(61092)
- 创新(60997)
- 国家社会(60748)
- 期刊
- 济(226063)
- 经济(226063)
- 研究(145260)
- 中国(89537)
- 学报(74281)
- 财(71447)
- 农(69842)
- 科学(68772)
- 管理(68509)
- 大学(56331)
- 学学(53093)
- 教育(49682)
- 农业(47813)
- 融(45543)
- 金融(45543)
- 技术(42088)
- 经济研究(37294)
- 财经(36772)
- 业经(35036)
- 经(31602)
- 问题(29117)
- 贸(25221)
- 业(24856)
- 技术经济(24679)
- 理论(23652)
- 统计(23595)
- 图书(23142)
- 国际(22165)
- 世界(22095)
- 版(21911)
共检索到717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勇 邓晶 王有贵
本文选取2004年1月至2010年9月的中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M2、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上证综指、CPI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结合"有向无环图"(DAG)技术,建立SVAR模型来考察上述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房价、货币供应量对CPI的影响较大;货币供应量对CPI、房价、股价的影响力依次减弱;有理由推测国际游资对中国股市、房地产市场和中国实体经济部分商品的关注度依次减弱;中国的货币政策仍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独立性。
关键词:
房价 外汇储备 有向无环图 (DAG)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涛
本文以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框架,结合我国综合运用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现实和公众学习机制,探讨我国通胀预期的演变。研究发现:我国通胀预期的形成是货币政策、通胀目标和公众学习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对通胀目标采取顺周期调整,舒缓了外部冲击对货币政策的压力,在保持货币政策相对稳健性的同时,造成了通胀大起大落的变化周期;公众学习对通胀预期形成的影响受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反通胀立场、政策可信度的影响。我国在管理通胀预期过程中应明确构造以通胀目标为代表的名义锚,借助中央银行的沟通渠道,提高其透明度,通过反通胀实践,改善其可信度,以降低公众的预期形成偏差,引导公众形成与政策目标一致的通胀预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秋怡 郎有泽
通胀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制定中的关键变量。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大量货币投放下的低通胀率给政策规则的有效性带来重大挑战:传统以物价指数为测度的通胀目标不但已无法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居民开支的新变化,而且无法捕捉当前已不容忽视的资产价格和投资品价格对居民价格感知的影响。通过建立具有信贷约束的一般均衡模型,并将可抵押的资产价格泡沫引入通胀目标,可以考察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资产泡沫波动会抑制家庭消费,但有利于资金向生产部门聚集,促进实体经济生产;在通胀目标中考虑资产价格的货币政策能够熨平泡沫波动、稳定经济;考虑资产价格后,泡沫波动对消费的抑制作用得到降低,从而提高社会福利。因此,宏观政策调控应注重资产价格对通胀水平的真实反映,结合形势需要稳定市场预期,灵活引导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伟 余力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零通胀与最优货币政策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那么,零通胀政策与最优货币政策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是怎样的呢?从这样的切入点,文章试图构建一个包括家庭与厂商的粘性价格模型来分析不同政策下主要经济变量的关系及动态变化过程,以此来判断不同政策因素对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并采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算法来对模型变量进行检验,最后利用中国1994~2014年的数据,检验并比较了不同的政策对中国主要经济变量通胀率、利率水平及产出缺口的影响。分析发现,零通胀政策与最优货币政策相比,其对相对价格扭曲的影响更大,对于降低通胀来说,零通胀政策比最优政策更有效果,而且降低通胀的效果也更明显。从增加社会产出这...
关键词:
零通胀 最优货币政策 数值模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鸣 倪玉娟
首先建立开放经济下的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的理论模型,运用最优化方法推导出央行利率政策最优反应函数,然后运用VAR方法分析了股价、产出、通胀率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最后运用State-Space方法计算出央行应对资产价格的时变反应系数。本文发现,央行的最优利率政策应对资产价格做出非负反应,反应系数大小与产出的利率弹性和资产内在价值的利率弹性呈负相关,与资产价格的财富效应等呈正相关。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价波动显著地影响通货膨胀,利率相对于货币供应量来说能更有效地调控股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成思
通胀惯性与货币政策效果紧密相关。本文应用具有统计无偏性的"Grid Bootstrap"估计法和未知断点结构突变检验法,研究了1980—2007年中国通货膨胀的惯性特征。本文发现,在低通胀环境下通货膨胀仍然呈现相当高的惯性特征,这暗示着我国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依然非常明显,通货膨胀对政策变化的反应速度缓慢。计量结果说明,中央银行至少应该在出现通胀压力前一年采取措施,来应对高通胀惯性环境下的政策滞后效应。因此,新时期货币当局不仅需要保持对通胀抬头趋势的适度警觉,而且应该关注高通胀惯性对政策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通胀惯性 货币政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金雪军 曹赢
本文对以量化宽松为代表(Quantitative easing,Qe)的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胀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影响我国通胀水平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深度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Deep LstM)对Qe影响我国通胀的传导渠道进行建模,并利用1992年1月到2015年6月的数据对深度LstM的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基于深度LstM的建模结果分析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大宗商品价格和外汇储备变动两方面造成我国通货膨胀水平的提高,其中量化宽松导致的外汇储备变化对我国通胀水平影响较大。此外对深度LstM网络和vaR两类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深度LstM网络在建模精度方面要高于vaR模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邢天才 田蕊
资产价格波动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重要影响。本文将股价、房价等资产价格和汇率与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货币政策目标联系起来,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分析、VECM模型以及脉冲响应、方差分解方法分析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目标的关系。结果发现:资产价格、汇率、利率和通胀以及产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长期关系。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建议我国中央银行密切关注资产价格和汇率的波动并制定相关的政策。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任琇卿 朱鸿粟 封思贤
采用LSTR模型实证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在不同通胀预期环境下治理通胀的效果。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对通胀水平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当预期通胀率低于2.1%时,减少货币供应量比提高利率更容易有效控制通胀水平;当预期通胀率在2.1%~4.2%之间时,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种工具都能有效治理通胀;当预期通胀率大于4.2%时,利率工具治理通胀的效果好于货币供应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函葳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突出,人民银行所采用的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提高利率(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效果相同),会使我国的反通胀问题陷入利率提高、外汇占款增加、通胀提高,这三者互相推助的具有恶性循环性质的"棘轮效应"怪圈。选取2000年以来我国的相关月度数据,采用VAR模型进行计量检验,也验证了三者的这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为了跳出该怪圈,应避免因误读蒙代尔的"不相容三位一体"理论,简单地得出应实行完全自由的浮动汇率制的结论,因为该理论并不适用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应该从我国的经济实际出发,另辟蹊径,走出"棘轮效应"的困境。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品玲 胡晨川
通货膨胀惯性衡量了通胀指标受到冲击偏离均值后返回均值的时间,与货币政策的制定密切相关。文章选取2000年1月至2011年9月的月度CPI、RPI、PPI数据,应用Yule-Walker方法和Stationary Block-Bootstrap方法估计了通胀惯性系数,同时应用EFP(Empirical fluctuation processes)方法和BP未知断点检验法研究了我国通胀指数序列的结构变化点和通胀惯性系数的结构变化点,讨论了金融危机前后通胀惯性特征的变化规律。计量结果表明,我国通胀惯性总体上维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祝梓翔 车明 李雨佳
作为能源需求大国、世界工厂和开放经济体,中国受到输入型通胀的影响。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系统分析输入型通胀的经济和政策影响。来自SVAR的证据显示,进口价格冲击表现为一个典型的负向供给冲击,推高通胀同时抑制经济活动。进口价格冲击对PPI的影响远强于对CPI的影响,同时引起货币政策的紧缩性响应。反事实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紧缩性响应主要源于进口价格冲击的直接效应,同时放大了进口价格冲击的负面影响。接着论文构建和估计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开放经济模型。模型引入多种进口品和盯住进口通胀的货币政策。估计结果显示,进口价格加成冲击解释了大部分时期的PPI变化,但对CPI的解释效力有限。模型拟合脉冲响应与实证结果基本一致。CPI和PPI的价格分化主要源于组成效应,而与整体进口占比的关系不大。输入型通胀向CPI的传导不畅主要源于衰退效应弱化了国内边际成本的上涨。最优货币政策分析表明,当受到进口价格冲击影响时,放任输入型通胀、忽视稳增长和政策的持续性都会带来更低的福利水平,央行需要更加积极的应对输入型通胀,以此降低PPI和投资受到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力军 朱洪
文章用两种方法测度了我国通胀预期:(1)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衡量通胀预期;(2)ARMA模型对通胀的预测值。并计量分析了影响通胀预期的因素,结果显示:CPI上升、正产出缺口增加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是形成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利率、人民币汇率和食品价格对通胀预期的形成作用不显著和影响较小。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动态微调,是目前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最好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爱俭 刘玚
通胀指标的选择是货币当局长期关心的重要问题。本文在消费者货币定价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两国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实证模拟考察在技术冲击条件下央行钉住消费者价格指数对中国经济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冲击的理论传导机制。模拟显示,技术冲击对两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没有影响,并且在货币政策约束下能够使短期出现剧烈波动的PPI指数迅速恢复平稳。在技术进步的冲击下,央行实施钉住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最优货币政策能够有效维持经济增长、改善贸易条件、维护汇率稳定,说明钉住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最优货币政策在本国货币定价模式下更加合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项后军 于洋
通过纳入通货膨胀预期,本文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房价和股价)反应的方式、非对称性和急缓程度,结果表明:①货币政策在对房价和股价的反应中,通货膨胀预期起到明显不同的作用;②货币政策"关注"房价而"盯住"股价,即货币政策"间接地"根据通货膨胀预期调整对房价的反应,但通常并未考虑通货膨胀预期就"直接"调整对股价的反应;③货币政策在整个样本期内均对房价作出正向反应,且随通货膨胀预期的不断攀升反应逐渐增强,但对股价却采取所谓"调牛不调熊"的非对称反应,且随股价涨幅的增加反应逐渐增强;④这两种非对称反应均是逐渐(平滑)调整的。最后,本文还从政策层面上讨论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反应的持续性问题。
关键词:
通货膨胀预期 关注 盯住 非对称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