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0)
2023(13049)
2022(11349)
2021(10928)
2020(9065)
2019(21187)
2018(20852)
2017(40065)
2016(21720)
2015(24318)
2014(24237)
2013(24203)
2012(22239)
2011(20184)
2010(19863)
2009(18070)
2008(17591)
2007(14925)
2006(12949)
2005(11470)
作者
(62690)
(52118)
(51487)
(49319)
(33320)
(24949)
(23521)
(20545)
(19780)
(18487)
(17718)
(17677)
(16510)
(16442)
(16162)
(16084)
(15475)
(15342)
(14804)
(14774)
(12844)
(12812)
(12394)
(11752)
(11548)
(11530)
(11530)
(11260)
(10418)
(10325)
学科
(87976)
经济(87876)
管理(59024)
(56491)
(45992)
企业(45992)
方法(41750)
数学(36591)
数学方法(36218)
中国(26140)
(22625)
(20687)
(20237)
业经(18174)
(17774)
贸易(17766)
(17351)
地方(16106)
(15541)
农业(15189)
环境(14152)
(14055)
理论(13525)
(13382)
银行(13344)
技术(13253)
(12890)
(12856)
金融(12855)
财务(12828)
机构
大学(311642)
学院(306246)
(126865)
经济(124346)
管理(121144)
研究(109589)
理学(105704)
理学院(104488)
管理学(102689)
管理学院(102139)
中国(81166)
科学(68032)
(67405)
(55577)
(55337)
研究所(51266)
(49752)
中心(47872)
业大(46072)
财经(45556)
北京(43223)
(41832)
(41215)
(40785)
师范(40416)
(39630)
农业(39252)
经济学(39092)
经济学院(35320)
财经大学(34344)
基金
项目(215500)
科学(169890)
基金(159026)
研究(155225)
(139953)
国家(138883)
科学基金(118522)
社会(98775)
社会科(93657)
社会科学(93631)
基金项目(84238)
(80400)
自然(77780)
自然科(76011)
自然科学(75992)
自然科学基金(74654)
教育(70253)
(69418)
资助(66101)
编号(61181)
成果(49807)
(48612)
重点(48200)
(45618)
(44252)
课题(41950)
教育部(41516)
科研(41497)
国家社会(41397)
创新(41395)
期刊
(131570)
经济(131570)
研究(92355)
中国(55725)
学报(51008)
科学(48064)
(44513)
管理(43325)
(39502)
大学(38178)
学学(35945)
农业(31744)
教育(31494)
(24227)
金融(24227)
技术(24119)
经济研究(22279)
财经(22013)
业经(19591)
(18846)
问题(17517)
(17322)
图书(15760)
科技(14880)
理论(14684)
(14664)
资源(14473)
技术经济(14432)
世界(14039)
(13857)
共检索到439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华  王强  
本文分析了中国人口分布现状与水资源、海拔高度、地表起伏指数和多种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综合的适宜人口分布模型 ,计算了中国各省的理论人口密度分布 ,并对模型进行检验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田成诗  柴思露  
本文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人口分布的相对变化对我国地区间收入趋同的影响。修正后的β-趋同分析结果显示,1978-2010年,我国地区间总收入和人均收入都表现为趋同模式,但人均收入的趋同速度比总收入趋同速度大约快16%。为了考察这一趋同速度上的差异,我们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考察了人口分布的相对变化对地区人均收入趋同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区间人均收入趋同与人口分布的相对变化有显著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敬之  
一、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中国有10亿人口,主要偏集在东南近海各省,例如东南近海11个省、市(包括台湾省)面积只占全国的13.3%,而人口却占全国的40%以上。中国北部的13个省(区)、市(东北、华北、西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0%,而人口只占27%,其余南方17个省、市、区,面积只占全国的40%,而人口占73%以上。如果从黑龙江省漠河到云南腾冲划一条直线,线以东的面积约占全国的50%,而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0%以上,线以西面积约占50%,而人口所占比重却不到1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东安  
人口分布问题是近几年来人口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许多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着人口分布的定义、影响因素、中国人口分布的现状、特点及未来人口分布的预测等重要课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现将主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杨艳昭  游珍  
论文以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评价为核心,采用水资源承载指数和水资源限制度等模型,从全国、分省、分县等三个不同尺度,系统评价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性与限制度,定量揭示了中国人口与水资源关系的地域格局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49—2010年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以水量盈余为主要特征,人水关系趋于紧张;从2000到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由30.66提升到35.25,中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有所增强;22000年和2010年,中国分省水资源承载力以水量盈余为主要特征,中国大部分省份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限制度处于较低水平,但近10 a水资源限制性大多有所增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高向东  王晶  王新贤  
文章基于中国县级低保数据,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低保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低保人口规模在"胡焕庸线"两侧呈"西少东多"态势,83.5%的低保人口分布于东南半壁,低保率则呈"西高东低"态势,西北半壁的低保率达10.9%,东南半壁仅为3.9%。(2)全国低保人口规模和低保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低保人口总量由西向东递减,西部地区的低保人口总量占全国低保人口总数的比重呈上升态势,使低保人口的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3)低保率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其空间集聚趋势在弱化,低保率的热点区与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度重合,且大部分位于"胡焕庸线"的西北半壁,冷点区域则集中分布在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渤海湾北岸的唐山到雷州半岛的东部沿海地区。(4)从影响因素来看,海拔对低保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均GDP和人均受教育程度对低保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包庆德,张燕  
人口分布生态化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分布的生态化。只有一定时间内的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的空间分布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等条件相匹配时,才能维持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有序运作和良性循环。可以说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分布的生态化,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原新  
新疆人口分布规律原新位于中国西北边睡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居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干旱少雨,自然环境复杂,多山地和沙漠,拥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的整体地貌表现为三条高峻山脉央两大宽广的沙漠盆地。即最北端的阿尔泰山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思连  王春伟  崔建岭  
人口作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一环,一直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人口分布的研究对于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意义重大。文章对山东省的人口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体来说,首先利用软件将山东省人口总量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可视化。其次,利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局部线性地理加权回归技术对该省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虹潘  刘渝琳  刘姝伶  
文章提出了经济分布基准下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测度指标,并依据相关经济理论设计了基于Matlab的空间模拟与估算方法。选取89个地级以上行政单元作为节点,对中国2005~2012年的人口与经济分布进行空间模拟,反推得到的总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与统计值总体吻合。以此为基础的估算结果表明,2005~2012年全国以经济分布为基准的人口分布均衡度总体上在不断提高,同期人口与经济重心距离趋于缩小佐证了这一结论。同时,部分参数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出研究期内全国的人口与经济都处于集聚化发展趋势中,因此建议进一步扫除人口与其他要素的流动阻碍,通过集聚来实现人口与经济在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分布均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洁  王宇成  苏杨  
主体功能区划的人口政策目标是实现人口的合理分布及有序流动。在阐释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文章认为经济—人口分布协调是最重要的"理",通过构建区域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协调度度量模型验证了这是在发达国家已经普遍存在的"理",而我国经济与人口的分布处于较不合理状态。以缪尔达尔循环因果积累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较不合理的制度成因是我国不顾"以人为本"的"抄近路"发展方式,其造成经济系统收益和人口系统福利相互转化的渠道效率低下,并且在经济聚集与人口聚集之间存在制度障碍。据此,对应提出了在财税体制、政绩评价体系和人口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调整对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向东  王新贤  朱蓓倩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的突变线,从1935年提出至今的80余年里,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文章从民族人口的视角出发,收集和整理1953~2010年期间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县级资料,运用Arc GIS、Geo Data的空间分析技术,对"胡焕庸线"两侧的民族人口分布状况、变动趋势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少数民族人口在传统分布区形成多个热点分布区域;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泛,民族人口向东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迁移扩散的态势显著;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具有非凡的稳定性。从1953~2010年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少数民族人口75∶25的比重一直相对稳定,可以说"胡焕庸线"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突变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蓉  郭泺  薛达元  孙发明  
依据1978-2008年间的农业人口统计资料,结合1:100万中国土地利用分布图,在ArcGIS9.2软件支持下,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以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为分析单元,分析和探讨了近30年来中国农业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人口空间分布不连续,地区之间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国家政策和社会经济水平与中国农业人口空间格局时空变化紧密相关。良好的自然条件是农业人口分布的基础条件,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是促进农业人口空间格局分布的主要因素,国家人口政策调控与农业人口变化直接相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游珍  封志明  雷涯邻  杨艳昭  李方舟  
文章以LandScan人口数据集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以沿中国陆地边境线内外不同欧氏距离的缓冲区为研究区,分析中国边境人口分布的国别趋势与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边境地区人口分布基本格局是南密北疏;境内外人口密度相比较,东北和西北边境是境内大于境外,西南边境则相反。(2)中国边境人口丰度很低,境外普遍低于国内人口密度;就人口集聚水平变化而言,2000~2010年,中朝边境外升内降,中俄、中蒙边境内外均降,西北4国边境内升外降,西南7国边境内外升降比例相当。(3)人口减少是边境人口变化的主要特征;人口显著减少地区境内为东北和西北,境外为中朝边境及西南边境大部分地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孟向京  
本文构建了人口潜力指数,运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省级和县级人口数据及相应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城镇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及各省的动态人口分布合理性进行了评价。认为我国人口分布基本合理,人口潜力最大的省区有东南沿海比较发达省市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省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