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0)
2023(10087)
2022(8307)
2021(8057)
2020(6652)
2019(15410)
2018(14833)
2017(28587)
2016(15576)
2015(17177)
2014(16882)
2013(16730)
2012(15832)
2011(14386)
2010(14572)
2009(13681)
2008(13775)
2007(12164)
2006(11077)
2005(10165)
作者
(44727)
(37500)
(37022)
(35858)
(24156)
(18007)
(16813)
(14552)
(14335)
(13574)
(13155)
(12412)
(12293)
(12222)
(12149)
(11579)
(11051)
(10822)
(10794)
(10663)
(9340)
(9293)
(9015)
(8491)
(8455)
(8447)
(8233)
(7979)
(7629)
(7554)
学科
(64871)
经济(64805)
管理(44577)
(43826)
(35009)
企业(35009)
方法(28310)
数学(25659)
数学方法(25394)
中国(20693)
(19029)
(17614)
(14948)
贸易(14940)
(14724)
(14546)
(13513)
(12114)
业经(12013)
(11853)
银行(11837)
(11618)
财务(11601)
财务管理(11585)
(11470)
农业(11461)
(11286)
金融(11286)
企业财务(11193)
环境(10081)
机构
大学(225236)
学院(222768)
(103407)
经济(101597)
研究(85073)
管理(83273)
理学(71125)
理学院(70340)
管理学(69330)
管理学院(68903)
中国(66838)
科学(49441)
(48671)
(48417)
(43525)
研究所(39615)
财经(38092)
(37966)
中心(37205)
(35066)
经济学(33217)
(32248)
业大(32115)
北京(31763)
(31253)
经济学院(29893)
农业(29386)
财经大学(28652)
(28021)
师范(27755)
基金
项目(146192)
科学(116632)
基金(110513)
研究(104852)
(98166)
国家(97432)
科学基金(82420)
社会(69255)
社会科(65868)
社会科学(65850)
基金项目(56467)
自然(53368)
(52316)
自然科(52173)
自然科学(52158)
自然科学基金(51304)
教育(47671)
资助(47154)
(46099)
编号(39419)
(34462)
重点(33327)
成果(32805)
(31393)
国家社会(30037)
教育部(29545)
(29541)
中国(29294)
(28830)
科研(28260)
期刊
(112100)
经济(112100)
研究(71629)
中国(44665)
(36596)
学报(36100)
科学(34811)
(33547)
管理(31884)
大学(27901)
学学(26656)
(25606)
金融(25606)
农业(22972)
教育(20686)
财经(19908)
经济研究(19653)
(17249)
技术(16581)
业经(15946)
(15497)
问题(15370)
国际(14439)
(13282)
世界(13148)
技术经济(11044)
统计(10062)
资源(10043)
(9874)
林业(9817)
共检索到343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  周庆行  
运用公共经济学中中央政府与地方职能划分的原则、土地竞租原理和产权经济学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中地方政府和农民承担的成本和收益损失。认为中央政府在退耕还林中忽视了地方政府的利益需求,不仅对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中的生态贡献补偿不足,而且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工作负担和财政负担,对地方政府缺乏激励;对农民的补偿较之于其在退耕还林中承担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林业经营的巨大风险,现有补偿数量不足,时间短;林地承包经营权限制性强、缺乏可交易性又使产权激励功能弱化。退耕还林要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返弹”的目标,必须加大对退耕还林地区地方政府和农民补偿额度,并建立长期、稳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剑峰  
一.退耕还林的政策目标与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盲目毁林开荒、陡坡耕种,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现象不断加剧,进而使得这些地区的土地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持续衰退。在业已启动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中,涉及面最广、私人部门参与程度最深的工程是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目标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在全国范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文刚  罗剑朝  朱兆婷  
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在全国推行了退耕还林政策,一部分农民因此放弃种粮转而种植林木,伴随而来产生了退耕农户的自身经济利益与政府的生态效益目标相互冲突问题,形成农户与政府在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间的一个博弈均衡过程。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效率好坏与激励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为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应多从退耕农户的切身经济利益方面加以考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洪云  喻永红  
本文采用陈述偏好法中的选择实验法,基于重庆万州的调查数据,首次从包括农民和城市居民在内的受益者角度评估了退耕还林的环境改善价值,并基于环境评价的研究结果评估了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受益者对保护退耕还林成果的支付意愿。结果发现,退耕还林给项目区带来了巨大的环境价值;退耕还林政策具有很好的绩效和可持续性;样本区绝大多数家庭对退耕还林具有较强支付意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炜  张兴  
基于农户人力资本与生产效率异质性视角,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我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对异质农户的激励效果。研究发现,在异质性农户视角下,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在退耕环节就可能出现局部失灵;对于还林环节而言,经济林需要更高的人力资本,并且由于转换成本的存在,使低效率农户更加倾向于选择生态林;从而异质性农户的还林决策受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多元化的退耕补贴、市场化的"碳汇"途径、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以及合理的"助推"机制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卫国  周辉  
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六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持续关系到中西部乃至全国的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选择了贵州省黎平县作为案例对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通过第一手资料得出结论并提出了该政策如何实现持续或顺利转换的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云泰  
近期,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有关部委制定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旨在通过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对生态脆弱地区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以促进生态环境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退耕还林的基本原则、退耕规模、任务安排、政策支持、监测考核等内容。考虑到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志勤  姚顺波  
探讨了退耕还林给陕西省吴起县粮食产量、农村生活、能源、农民经济收入、思想观念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吴起县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粮食安全、能量需求、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惩戒毁林复耕宣传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水发  赵铁珍  
通过剖析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参与程度状况,指出了农户参与层次和参与深度有待提升;进而提出了一套激励农户参与的机制创新体系,包括可持续的农户自我发展机制、参与式的工程运行机制和公平有效的配套保障机制,并重点分析了多元补偿激励机制、林权安全保障机制、退耕生态林国家收购机制等政府配套保障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兴  张炜  赵敏娟  
以异质性农户为切入点,分别对农户的退耕行为与还林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剖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内在机制障碍,深入研究农户个体差异导致的激励不足和激励错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的调整方向与优化路径:短期内,提高退耕补助额或尝试多样化的补贴政策以激励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中长期则需要拓宽非农就业渠道和发展林业碳汇市场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兴  张炜  赵敏娟  
以异质性农户为切入点,分别对农户的退耕行为与还林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剖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内在机制障碍,深入研究农户个体差异导致的激励不足和激励错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的调整方向与优化路径:短期内,提高退耕补助额或尝试多样化的补贴政策以激励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中长期则需要拓宽非农就业渠道和发展林业碳汇市场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彧挥  孙娟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偿问题。通过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构建退耕还林动态模型,从补偿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程可持续性建议,即:①对生态林和经济林实行差别补偿;②对不同地区实行差别补偿标准;③延长补偿期限,实行分年度对农户进行不同数量的补偿;④对工程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户技能培训。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孔凡斌  
林权是现代林业经济制度的核心,稳定的林权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具有生态、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多重目标,工程区域的广泛性和区域综合条件的异质性,要求林权安排的多样性。工程目标的复合性与林权政策单一性之间的矛盾是影响产权激励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林权政策及其经营管理形式的基本特征,从林权的初始安排、工程实施过程中林权组合以及林权安排的时空差异等角度,研究退耕还林工程林权的长期有效性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工程林权制度安排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洪云  史中美  
本文基于陕西眉县237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对项目期末的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本文首先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地块退耕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地块坡度、土壤质地和离水源的距离,是决定地块是否被退耕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非观测效应的一阶差分模型,定量评价了退耕还林工程的收入效果。结果表明:在陕西眉县,退耕户总收入低于非退耕户总收入,其原因主要在于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增加了农户的畜牧业收入,但由于退耕户的种植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都低于非退耕户,而且农户没能及时足够地获得退耕还林补贴,因此,总收入较低。退耕还林工程并没实现调整农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目标,项目期末,如果没有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