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77)
- 2023(20079)
- 2022(17267)
- 2021(16042)
- 2020(13696)
- 2019(31624)
- 2018(31152)
- 2017(59497)
- 2016(32313)
- 2015(36669)
- 2014(36719)
- 2013(36568)
- 2012(34008)
- 2011(30800)
- 2010(30785)
- 2009(28596)
- 2008(28129)
- 2007(25008)
- 2006(21705)
- 2005(19390)
- 学科
- 济(145473)
- 经济(145325)
- 管理(91154)
- 业(86460)
- 企(70456)
- 企业(70456)
- 方法(63525)
- 数学(55710)
- 数学方法(55028)
- 农(36953)
- 中国(36786)
- 财(34244)
- 学(32190)
- 地方(30467)
- 业经(29685)
- 贸(25952)
- 贸易(25940)
- 易(25151)
- 农业(24881)
- 制(24772)
- 理论(21332)
- 务(21315)
- 环境(21300)
- 财务(21230)
- 财务管理(21183)
- 和(21047)
- 融(20566)
- 金融(20562)
- 银(20504)
- 银行(20448)
- 机构
- 大学(472076)
- 学院(469033)
- 济(196344)
- 经济(192209)
- 管理(181763)
- 研究(163275)
- 理学(156968)
- 理学院(155194)
- 管理学(152379)
- 管理学院(151550)
- 中国(122623)
- 科学(101509)
- 京(100790)
- 财(87600)
- 所(83480)
- 农(79995)
- 研究所(76231)
- 中心(73725)
- 业大(71839)
- 财经(70581)
- 江(68881)
- 经(64190)
- 北京(64080)
- 农业(62560)
- 范(61155)
- 师范(60549)
- 经济学(60252)
- 院(59288)
- 州(54997)
- 经济学院(54143)
- 基金
- 项目(317956)
- 科学(249232)
- 基金(231514)
- 研究(228089)
- 家(203223)
- 国家(201609)
- 科学基金(172093)
- 社会(144004)
- 社会科(136445)
- 社会科学(136406)
- 省(123290)
- 基金项目(122101)
- 自然(113094)
- 自然科(110437)
- 自然科学(110404)
- 自然科学基金(108438)
- 教育(104568)
- 划(103851)
- 资助(96874)
- 编号(91252)
- 成果(73890)
- 重点(71529)
- 部(70374)
- 发(67891)
- 创(64777)
- 课题(63353)
- 科研(61337)
- 创新(60649)
- 教育部(60007)
- 国家社会(59594)
- 期刊
- 济(216294)
- 经济(216294)
- 研究(137822)
- 中国(87838)
- 学报(78004)
- 农(72087)
- 科学(71172)
- 财(67204)
- 管理(65380)
- 大学(58841)
- 学学(55647)
- 农业(49362)
- 教育(46698)
- 技术(41028)
- 融(40414)
- 金融(40414)
- 经济研究(35046)
- 财经(35017)
- 业经(33461)
- 经(30061)
- 问题(28003)
- 业(26177)
- 技术经济(24022)
- 统计(23269)
- 贸(22809)
- 图书(22471)
- 版(22433)
- 科技(21745)
- 理论(21599)
- 资源(21581)
共检索到693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洪云 史中美
本文基于陕西眉县237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对项目期末的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本文首先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地块退耕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地块坡度、土壤质地和离水源的距离,是决定地块是否被退耕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非观测效应的一阶差分模型,定量评价了退耕还林工程的收入效果。结果表明:在陕西眉县,退耕户总收入低于非退耕户总收入,其原因主要在于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增加了农户的畜牧业收入,但由于退耕户的种植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都低于非退耕户,而且农户没能及时足够地获得退耕还林补贴,因此,总收入较低。退耕还林工程并没实现调整农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目标,项目期末,如果没有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小军 陈珂 徐晋涛 王均喜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为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作为国家的一项规模浩大的生态工程,其实施后的经济可持续性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利用2005年和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对陕西省退耕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工程实施后对农户的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论证了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杨小军 陈珂 徐晋涛 王均喜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为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作为国家的一项规模浩大的生态工程,其实施后的经济可持续性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利用2005年和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对陕西省退耕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工程实施后对农户的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论证了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葛文光 李录堂 李焱超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吴旗、志丹两县实施退耕还林现状的深入调查,分析了退耕还林取得的成就,指出从退耕还林总体规划、苗木选择、造林技术、后期管理、补助粮款、林权证发放以及后续产业的发展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从制定规划、宣传政策、建立管护体系、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建立基本农田制、改变领导作风等方面,提出了退耕还林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成就 问题 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徐晋涛 陶然 徐志刚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生态工程,其经济效率、预期效果和可持续性是全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本文使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3年对西部三省(陕西、甘肃和四川)退耕还林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本有效性和工程在经济上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估。我们发现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瞄准效率和较低的成本有效性(存在较大的成本节约空间)。计量分析发现工程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结构调整方面作用甚微,因此其经济可持续性存在很大的疑问。另外,本文还就退耕还林工程的操作程序、政策改善的方向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成本有效性 经济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 石涵予
已有研究表明,退耕区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但农民对补偿水平、收入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普遍偏低。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热情,导致复耕、后续产业参与度不高和工程进展缓慢等问题,不利于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为此,在比较视角下构建退耕农村地区的经济福利函数,用影响农户经济福利的比较因素造成的效用变化率度量福利损失,分析这种收入与满意度背离的内在机制,并以陕西省为例,采用二步聚类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等方法,实证测算退耕农村地区的福利损失。文中考虑的比较因素包括退耕区农村当前收入水平与过去的比较(习惯性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 石涵予
已有研究表明,退耕区农民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但农民对补偿水平、收入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满意度普遍偏低。这严重挫伤了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热情,导致复耕、后续产业参与度不高和工程进展缓慢等问题,不利于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为此,在比较视角下构建退耕农村地区的经济福利函数,用影响农户经济福利的比较因素造成的效用变化率度量福利损失,分析这种收入与满意度背离的内在机制,并以陕西省为例,采用二步聚类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等方法,实证测算退耕农村地区的福利损失。文中考虑的比较因素包括退耕区农村当前收入水平与过去的比较(习惯性比较)、退耕区农村与城市收入水平的比较(城乡比较)和退耕区农村与非退耕区农村收入水平的比较(乡乡比较)。结果表明,和非退耕区相比,退耕区农村收入水平普遍更低,城乡收入差距更大;习惯性比较促进福利改进,城乡比较和乡乡比较阻碍福利改进,并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珂 王秋兵 杨小军
以辽宁省为例,利用2006年对彰武、北票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描述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农民收入结构产生的影响。阐述了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资金投入不足,科技支撑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策依赖性强等问题,对后续产业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最后提出了加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后续产业政策,完善后续保障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郭志勤 姚顺波
探讨了退耕还林给陕西省吴起县粮食产量、农村生活、能源、农民经济收入、思想观念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吴起县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粮食安全、能量需求、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尽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惩戒毁林复耕宣传等。
关键词:
吴起县 退耕还林 成果 可持续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彧挥 孙娟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偿问题。通过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构建退耕还林动态模型,从补偿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程可持续性建议,即:①对生态林和经济林实行差别补偿;②对不同地区实行差别补偿标准;③延长补偿期限,实行分年度对农户进行不同数量的补偿;④对工程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户技能培训。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补偿 博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飞 李锐 温仲明 周民良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对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退耕还林 (草 )是国家和政府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为此 ,国家和地方开展退耕试点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退耕工程的开展及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发挥。在对陕西省安塞县退耕还林 (草 )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国家、陕西省和安塞县相关政策 ,就其适宜性作以探讨 ,并对若干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政策 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忠 吴付英 吴宗凯 雷明军 刘广亮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吴起县1619户农户的调查,了解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系统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行为方式、种植业、畜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论是,退耕还林不仅使当地农民受惠,而且也促进了该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村经济 影响 吴起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博 李桦
基于吴起农户调查面板数据,采用统计描述法和结构方程分别对退耕农户复耕的可能性进行甄别,并分析了农户退耕还林持续性传导路径。结果表明:不同复耕意愿农户非农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农户非农化程度与退耕还林可持性之间显著相关,即农户非农化程度越高,农户复耕可能性越低;且以补助作为激励手段作用依然存在,但影响不如非农化程度对退耕还林可持续性影响大。因此,为保证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性,一方面应为农户创造更多非农就业机会,消除农户难以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障碍;另一方面应实行有差别的补助标准,提高大规模退耕且主要从事农地经营农户的退耕还林补助标准。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贾卫国 周辉
我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六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如何以及能否持续关系到中西部乃至全国的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选择了贵州省黎平县作为案例对我国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与可持续性进行研究。通过第一手资料得出结论并提出了该政策如何实现持续或顺利转换的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政策 可持续性 黎平县 效果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珂 杨小军 徐晋涛
以陕西省为例,利用2005年和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对陕西省退耕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家庭基本特征及其收入情况等进行了定量分析;阐明了补贴政策存在缺陷、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生态工程为政府主导型、科技投入不足等工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从建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后续产业发展政策、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林权制度、积极构建监督机制等方面对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可持续性 后续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