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29)
- 2023(13192)
- 2022(11217)
- 2021(10734)
- 2020(9275)
- 2019(21550)
- 2018(21273)
- 2017(40713)
- 2016(21882)
- 2015(24947)
- 2014(24860)
- 2013(24827)
- 2012(22932)
- 2011(20643)
- 2010(20286)
- 2009(18831)
- 2008(18811)
- 2007(16409)
- 2006(13679)
- 2005(12243)
- 学科
- 济(93998)
- 经济(93908)
- 管理(61602)
- 业(59913)
- 企(48588)
- 企业(48588)
- 方法(47587)
- 数学(42882)
- 数学方法(42364)
- 中国(25519)
- 财(24623)
- 农(23887)
- 贸(19280)
- 贸易(19273)
- 学(18979)
- 易(18851)
- 业经(17922)
- 制(16902)
- 务(15922)
- 财务(15874)
- 财务管理(15839)
- 农业(15688)
- 地方(15166)
- 企业财务(15021)
- 银(14517)
- 银行(14491)
- 融(13892)
- 金融(13889)
- 行(13828)
- 和(13681)
- 机构
- 大学(318708)
- 学院(315690)
- 济(136647)
- 经济(134187)
- 管理(122540)
- 研究(107862)
- 理学(106663)
- 理学院(105500)
- 管理学(103650)
- 管理学院(103056)
- 中国(82248)
- 京(66338)
- 科学(65648)
- 财(60890)
- 所(54214)
- 农(53416)
- 中心(49976)
- 财经(49798)
- 研究所(49708)
- 业大(47319)
- 经(45467)
- 江(44346)
- 经济学(43418)
- 农业(42445)
- 北京(41469)
- 范(39316)
- 经济学院(39289)
- 师范(38889)
- 院(38689)
- 财经大学(37337)
- 基金
- 项目(216178)
- 科学(170838)
- 基金(160688)
- 研究(153978)
- 家(141345)
- 国家(140251)
- 科学基金(119890)
- 社会(99644)
- 社会科(94648)
- 社会科学(94624)
- 基金项目(84275)
- 省(81539)
- 自然(78490)
- 自然科(76720)
- 自然科学(76695)
- 自然科学基金(75359)
- 教育(71319)
- 划(70142)
- 资助(67293)
- 编号(59798)
- 部(49785)
- 重点(49158)
- 成果(48292)
- 发(45860)
- 创(44780)
- 教育部(42637)
- 国家社会(42544)
- 科研(42499)
- 创新(42061)
- 课题(41004)
共检索到450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雨晴 陈新军
远洋鱿钓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国远洋鱿钓渔业,本文结合脆弱性理论,从气候与环境、物种、社会经济三大方面建立了我国远洋鱿钓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并运用DEMATEL—ISM—MICMAC(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解释结构模型——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对指标之间关系及指标体系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指标之间相互联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渔业资源、捕捞强度、科技投入和政策与管理;所有指标根据作用可分为5类:关联因素、调整因子、驱动因素、依赖因素和自主因素,较关键的是前3类因素;除渔业资源外,脆弱性指标体系可分为4个层级:本质致因L4、深层致因L3、过渡致因L2和近邻致因L1,长期监控L3和L4层指标,重视L2和L3层的指标,针对性地调整L1层指标,是保持我国远洋鱿钓渔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该研究不仅能识别影响我国远洋鱿钓渔业脆弱性的关键因素,同时可为远洋鱿钓渔业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并为脆弱性实证评估奠定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奕 周应祺
概述了PTP和DEA法的基本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我国的远洋鱿钓渔业。结果表明:1999年我国北太平洋鱿钓渔业的“捕捞能力”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仍有潜力可挖;影响西南大西洋鱿钓渔业“捕捞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制冷能力、钓机数、集鱼灯和水下灯,而船长、船舶总吨位、功率和舱容仅为次要因素。通过应用,本文分析比较了这两种方法的特点:PTP法长于在时间序列方面的一个纵向的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渔业技术和资源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而DEA法则擅于在捕捞单位间进行横向的“能力”比较,并能对影响“捕捞能力”的因素进行有效的灵敏度分析。
关键词:
峰值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 鱿钓 捕捞能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权 李智彬 杨德利
中国在世界远洋渔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而远洋鱿钓渔业是中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中国远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以中国远洋鱿钓渔业为例,利用2000—2020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贸易数据,采用赫芬达尔指数和CMS模型,分析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产品的贸易结构和相关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年来,美国、日本、韩国是中国鱿鱼类产品主要进出口国家,中国对美日韩三国的冷冻类鱿鱼产品贸易处在顺差状态。根据模型测算结果,将中国远洋鱿钓渔业的贸易划分为2000—2008年、2009—2018年、2019—2020年3个阶段。总体来看,我国远洋鱿钓渔业产品的出口市场稳定,能适应国际市场产品结构调整与变动,但也存在进口市场不均衡,外部市场需求依赖性强并呈现下降趋势,产品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为此,从优化市场结构、建立信息平台、盘活资源禀赋3个方面提出改善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的建议,以提高中国远洋渔业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琦 胡求光
从社会—生态的复杂系统视角探究海洋渔业在多重扰动下的脆弱性问题,对于破解当前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函数模型,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探究2001—2015年期间中国海洋渔业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暴露性指数介于0.3~0.7之间,整体表现出先上涨后下降再上涨的波动趋势;敏感性指数和适应性指数则均从0.1增长至0.7左右,呈现出持续波动上涨的态势;脆弱性指数在0.3~0.8之间,总体表现为从水平波动到大幅下降再到缓慢增长的阶段性趋势。研究表明,暴露性的变化主要受海洋气候变化、陆源入海污染和风暴潮灾害的影响,敏感性的提高主要与社会就业依赖度、渔业资源开发强度和海水养殖开发强度的增加有关,而适应性近年来受渔民家庭收入水平、渔民生活压力状况和政府效率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海洋气候变化基础科学研究、严格控制近海渔业资源开发强度、制定动态的适应性渔业管理制度、完善渔民社会保障体系等针对性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冬冬 王鲁民 郑汉丰 唐峰华 张寒野
远洋鱿钓渔业已发展成为中国远洋渔业单个种类捕捞产量最高的产业,结合全球资源量来看,鱿钓渔业还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在北太平洋渔场渔船数量呈下降趋势,以中小型企业生产为主;西南大西洋渔场渔船数量也呈现下降趋势,以大中型企业生产为主;东南太平洋渔场渔船数量不断增加,产量大幅攀升。中国远洋鱿钓渔业加工贸易方面主要通过在国内加工后再出口的模式运营。现阶段技术装备与人才支撑不足、产能发展无序与市场价格低迷、生产经营缺乏规范和引导、金融与后勤保障支持不足等方面仍是鱿鱼产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考虑到科技在鱿钓渔业中的重要作用,应进一步通过集成鱿鱼资源变动规律、鱿鱼渔场环境特征、鱿鱼生产动态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庞燕 邓奇缘 王忠伟 邓欣怡 尹蓉
【目的】探究林果冷链物流流通过程中的脆弱性影响因素,旨在针对林果冷链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高损耗、低流通率、易中断等问题,提出一种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关键影响因素辨识方法。【方法】梳理林果冷链物流主要业务环节、参与主体及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问题,综合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识别出脆弱性影响因素,集成决策实验与评价试验法(DEMATEL)与解释结构模型(ISM)辨识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关键影响因素。绘制多层递阶结构模型图,挖掘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的深层致因,把握其形成的内在机理。【结果】由中心度得出冷链物流基础网络、林果损耗情况、林果品质、冷链物流运作成本、行业竞争压力,为林果冷链物流系统关键脆弱性影响因素,影响程度较大;发现在林果冷链物流系统中,管理层质量意识、信息共享、行业竞争压力为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深层根本致因,是林果冷链物流这一复杂系统脆弱性的根源;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林果品质、冷链配送及时性、冷链物流路径的合理规划为表层直接致因,即林果冷链物流受脆弱性扰动时最直观的表象;其它影响因素为中间间接致因,是产生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的过渡层,受深层致因影响,同时又影响着表层致因。【结论】由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关键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致因可得,政府部门应完善林果冷链物流政策标准及监管体系,为林果冷链物流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行业应制定行业规范,确保良性竞争,降低林果损耗;企业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提高质量意识,引进冷链专业人才,提高员工工作协同度及企业间信息共享程度,提高林果冷链流通率。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金城 陈婷婷 刘柱坤 朱斌
【目的/意义】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有助于厘清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创新障碍,因势利导制定有效策略提升智能制造创新水平。【设计/方法】通过福建省30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调研,运用Entropy-DEMATEL模型识别出制约系统稳定发展的瓶颈要素。继而,结合瓶颈要素作用机理,从研究群落、开发群落、应用群落、创新环境四个层面对福建省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脆弱性分析。【结论/发现】制约福建省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瓶颈要素主要有智能制造基础研发能力弱、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滞后、产品结构智能化开发能力弱、缺少商业化产业基金和专业孵化器支持等。最后,从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以试点示范应用为抓手、不断拓展企业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加强政策支撑、加大资金扶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智能制造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优化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旺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的特征。本文根据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基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采用解释结构分析模型,得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多阶层次结构模型,识别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因子。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直接影响因素为信息渠道、农产品数量、协作机制、交货速度、自然灾害和政治事件,这些因素会直接导致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呈现脆弱性特征。此外,需求突变是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最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旺
鲜活农产品供应链作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表现出脆弱性的特征。本文根据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在基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采用解释结构分析模型,得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影响因素的多阶层次结构模型,识别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因子。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直接影响因素为信息渠道、农产品数量、协作机制、交货速度、自然灾害和政治事件,这些因素会直接导致鲜活农产品供应链呈现脆弱性特征。此外,需求突变是鲜活农产品供应链脆弱性的最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锋
文章运用集对分析法,从旅游经济系统的敏感性和应对性两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测度1983~2011年间中国旅游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研究表明:我国旅游经济系统整体上敏感性呈上升趋势、应对性呈上升趋势、脆弱性呈下降趋势;我国旅游经济系统敏感性具有高弹性,但其弹性在逐渐降低;近期,我国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出现了翘尾现象,说明我国旅游经济系统发展中矛盾在增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文章认为: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可以分为"内生性结构累积式脆弱"和"外生性环境胁迫式脆弱"两种类型;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深层压力,来源于"内生性结构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伍志文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 ,对金融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也越来越多。金融制度学认为金融脆弱性就是金融制度的脆弱性 ,归根结底金融制度自身的特点和缺陷是其脆弱性之源 ,是内因和外因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对 1991- 2 0 0 0年中国金融脆弱性程度的量化分析结果发现 :近 10年来中国金融脆弱性水平大体上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10年中有 6年处于脆弱性程度令人关注的状态 ,金融脆弱性状况不容乐观。积极进行金融制度创新 ,实施金融分化战略 ,转变金融活动管理方式是当前中国减轻既有金融脆弱性 ,防止金融脆弱性的进一步加剧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分化 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华 伍志文
进入2004年,金融改革明显提速。银行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银行体系的稳健与否事关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与稳定。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银行体系脆弱性问题研究的理论文献及其新进展,然后运用1978~2000年间的数据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整个银行体系在1978~2000年之间有11年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在1992年和1998年前后更为突出,银行体系出现了不稳健的征兆,存在较大的金融风险。最后是结论和建议。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伍志文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产生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期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 ,对金融脆弱性的理论研究和量化分析也越来越多。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侧重从金融制度学角度对金融脆弱性产生的背景、含义及分类做了一般的理论探讨 ,然后对 1 991~ 2 0 0 0年中国金融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具体的量化分析 ;最后就减轻或消除既有的金融脆弱性 ,防止金融脆弱性的进一步加剧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脆弱性 金融制度创新 金融分化 对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骞 刘华军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长期在专卖制度保护下的中国烟草业开始面临跨国烟草集团日益加剧的压力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提高中国卷烟品牌集中度,培育能够与国际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是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在对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以及由对外依存度、能源消耗弹性指数、能源储量比、能源生产弹性指数、运输线路长度和人均GDP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对全国30个省(市、区)"十五"时期的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安全供给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①我国区域能源安全供给脆弱性程度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②能源安全供给风险的应对能力差异是区域脆弱性分异的主导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