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00)
- 2023(17696)
- 2022(15149)
- 2021(14230)
- 2020(11708)
- 2019(27088)
- 2018(26935)
- 2017(51414)
- 2016(27886)
- 2015(31368)
- 2014(31561)
- 2013(31195)
- 2012(29398)
- 2011(26931)
- 2010(27242)
- 2009(25114)
- 2008(24607)
- 2007(21712)
- 2006(19636)
- 2005(17984)
- 学科
- 济(130121)
- 经济(129991)
- 管理(79313)
- 业(74383)
- 企(59639)
- 企业(59639)
- 方法(50033)
- 数学(43318)
- 数学方法(42866)
- 中国(37839)
- 农(33106)
- 地方(30536)
- 财(28102)
- 业经(27174)
- 学(26046)
- 贸(24669)
- 贸易(24653)
- 易(23899)
- 制(22726)
- 农业(22234)
- 银(20115)
- 银行(20070)
- 融(19438)
- 金融(19437)
- 行(19422)
- 环境(19201)
- 和(18620)
- 理论(18317)
- 策(17601)
- 技术(17551)
- 机构
- 大学(405227)
- 学院(402624)
- 济(174993)
- 经济(171372)
- 管理(155860)
- 研究(146703)
- 理学(133176)
- 理学院(131629)
- 管理学(129614)
- 管理学院(128885)
- 中国(111543)
- 京(88265)
- 科学(86448)
- 财(79071)
- 所(74422)
- 研究所(67231)
- 中心(64529)
- 农(62915)
- 财经(62216)
- 江(60025)
- 北京(57315)
- 经(56606)
- 业大(55639)
- 范(55034)
- 师范(54599)
- 经济学(53405)
- 院(52881)
- 农业(48730)
- 州(48353)
- 经济学院(47771)
- 基金
- 项目(263410)
- 科学(207862)
- 研究(196238)
- 基金(191323)
- 家(165899)
- 国家(164509)
- 科学基金(140629)
- 社会(125225)
- 社会科(118683)
- 社会科学(118655)
- 省(100172)
- 基金项目(100052)
- 教育(89786)
- 自然(88963)
- 自然科(86863)
- 自然科学(86844)
- 自然科学基金(85309)
- 划(84867)
- 资助(79917)
- 编号(79510)
- 成果(66324)
- 发(59565)
- 部(59380)
- 重点(59008)
- 课题(55843)
- 创(53790)
- 国家社会(51656)
- 教育部(51218)
- 创新(50192)
- 人文(49583)
- 期刊
- 济(203156)
- 经济(203156)
- 研究(130763)
- 中国(83322)
- 管理(60018)
- 学报(59201)
- 农(58183)
- 财(57718)
- 科学(56890)
- 教育(47912)
- 大学(45347)
- 学学(42311)
- 融(40557)
- 金融(40557)
- 农业(40394)
- 技术(35250)
- 经济研究(33289)
- 业经(31327)
- 财经(31256)
- 经(26937)
- 问题(26125)
- 贸(22329)
- 业(21234)
- 技术经济(21013)
- 图书(20797)
- 世界(20667)
- 国际(20141)
- 理论(19043)
- 现代(18580)
- 科技(18069)
共检索到624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代冬芳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扩大进口带来的知识溢出有利于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福利,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中国的中间品、资本品、消费品以及能源产品等与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的进口贸易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提高中间品进口的针对性、扩大核心零部件进口,推进进口便利化、优化消费品进口结构,适当扩大服务业产品进口、提升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内涵,加大环境保护类产品进口、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等措施,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洪涛 陶思佳 卢思涵 马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在成员国跨境电子商务、区域贸易合作、数据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均做出了规定,有助于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速产业链、价值链升级,促进国际贸易紧密协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文章以“机制分析—风险研判—对策建议”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从数字产业双循环、数字经济空间协同、数字关税保障三个维度分析了RCEP促进数字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探寻了RCEP协议条款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契合性;其次,从协定数字规则设定立意、缔约方国内知识产权立法背景、协定数字监管与协调效能、外部环境四个层面解读了数字规则,剖析了RECP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了借助RCEP实现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晶
中国经济在向结构调整和高质量转变的同时,存在能源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如何以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采用LMDI模型探索中国经济发展因素对能源消耗的影响,选取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因素、结构因素、技术因素、人口与政策因素等5个维度21类36个表征指标,截取2010年-2019年时序数据研究各维度影响因素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大多数年份各维度经济因素均与能源消耗具有正效应,但从各个维度的贡献率来看,经济质量发展、经济因素贡献率显著上升,技术因素、结构因素贡献率有所下降,人口与政策因素对能源消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因此,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有效路径,应是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引导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和总量的降低。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能源消费 LMDI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向阳 陈佳毅 范玲
基于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构建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和加权平均法评估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字经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评估并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度水平,进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分布具有较高一致性,均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水平较高,西部地区较低;二是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指数与数字经济指数发展较为一致,数字化产业发展指数呈现东部地区高,中部和西部地区低的态势;三是经济发展活力指数与经济发展效率指数的分布大致相反,创新驱动能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较为一致,表明创新驱动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关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卢进勇 李思静 张航
扩大进口战略的实施对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扩大进口能够促进高质量生产、高质量消费和高质量环境,并促进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提升。我国实施扩大进口战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为此应优化进口结构,注重消费升级,重视私营企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加大对其进口补贴的实施并为其搭建专门的平台,扩大高档、特色消费品的进口,同时注重配套服务的引进,并帮助企业提升吸收技术的能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枭吟 梁欣悦
临空经济因其开放性、速度性与时空性的特点,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国临空经济区历经从无到有、从机场建设到临空经济圈建设,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模式。然而,中国临空经济区建设仍然面临区域临空运输能力不均衡、中、西部地区产业临空指向性偏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普遍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对此,应积极完善以航空运输为主导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多层次打造临空产业体系,多维度构建临空经济群,推动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临空经济 区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童有好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一些地方主要靠减税让利、拼资源、拼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随着民营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素红利"逐渐让位于"创新红利","政策红利"逐渐让位于"制度红利",发展环境的重要价值更加凸显。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民营经济的活力,而优化环境是一项常抓常新的系统工程,需要平稳有序推进。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还存在营商环境总体评价较低、政策环境难以保障政策有效落实、法制环境仍存在不平等现象、融资环境难以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科技创新环境缺乏活力、人文社会环境对民营经济存在偏见、市场环境不公平、社会服务环境尚不成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经济发展。破解民营经济当前遇到的困难,就必须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提供优质公正的政策环境、形成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创造优良有序的融资环境、建设健康宽容的科技创新环境、形成开放包容的人文社会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创建优良便捷的社会服务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春丽 王蕴 易信 张铭慎
(一)投入和产出同步,推动质量变革。1.着力培育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大力发展素质型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高等教育普惠化、普遍化、普及化发展,职业教育多元化、高质化发展,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培养和凝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持续积累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技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肖金成 董红燕 李瑞鹏
我国国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产业布局为起点,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过程;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城乡统筹和陆海一体化,形成绿色低碳、空间优化的国土空间布局,其基本思路是更加注重高效、协调、可持续的优化配置国土资源,处理好集聚与分散、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经济格局;重点任务是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海洋发展空间、集约高效利用资源等,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我国国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加强科技创新、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畅通要素流通渠道及提升三大功能区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航 孙早 张皓伦
中美在产业分工、文化和经贸合作上的制度差异较大,导致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技术投资相对不足,阻碍了进口技术溢出,使得贸易双方获得的生产率收益均相对有限,基于进口的技术合作深度与中美贸易规模极不相称。正是由于美国供应商较少依赖中国市场来加速产品质量升级,2018年上半年以来美国政府频频以"断供"相威胁,使用"实体清单"工具对中国高技术企业禁售。这给中国进口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长期中可能使中国产业的供应链和创新链受到冲击而整体内缩。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现"以开放促创新",中国应主动应对美国制造的经贸摩擦,加快实施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提高国内企业的集成创新能力,面向全球布局创新资源,实施开放创新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正祥 戴红梅 查嫣媛
采用归纳演绎法提出了数字交通六大子系统观点,构建数字交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选取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数字交通发展水平整体上逐年提高,对经济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缺乏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规划、系统间协调互动低、区域间异质性明显、部分子系统对经济发展的空间效益不理想等问题突出。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金泽虎 谢文玉
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重要内容,而数字经济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机遇。2007—2016年G20国家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能直接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还能通过人力资本间接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另外,从国家收入水平看,数字经济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差异并不大;从传统服务贸易与新兴服务贸易看,数字经济对新兴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大于传统服务贸易。因此,中国需要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重视人力资本积累等,进而促进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国荣 陈芳
数字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探究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对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影响最大;从经济高质量发展五大维度来看,数字经济更能促进创新、协调、开放维度的提升,而对绿色、共享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间接影响;在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下,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因此,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合理布局发展数字经济,充分挖掘区域高质量发展重点。同时,还需结合数字技术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把握数字发展机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全面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是供给体系质量高、效率高、稳定性高。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和持续性均出现深刻变化,但与主要发达国家尚存较大差距。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理念转变不到位、经济发展中的两难多难问题突出、科技创新瓶颈突破难度大、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适应要求等,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构成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基本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导向,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快推动三大变革,努力提高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同时顺应要求加快完善政府引导调控体系、顺势而为谋划国际经济关系新布局,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国际环境。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创新 现代化经济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扬 解柠羽 韩清艳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文章依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美好生活、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和绿色发展4个维度来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粗糙集与相关系数指标筛选方法最终选定了12项指标。借助德尔菲-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2011—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方法,探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格局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北京、上海、浙江和广东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最为优异;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仍然客观存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