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1)
- 2023(15533)
- 2022(12997)
- 2021(12187)
- 2020(10423)
- 2019(24122)
- 2018(23427)
- 2017(44622)
- 2016(23384)
- 2015(26657)
- 2014(26226)
- 2013(26142)
- 2012(24035)
- 2011(21567)
- 2010(21428)
- 2009(20292)
- 2008(19164)
- 2007(16549)
- 2006(14105)
- 2005(12704)
- 学科
- 济(100469)
- 经济(100373)
- 管理(64774)
- 业(63618)
- 企(51640)
- 企业(51640)
- 方法(49369)
- 数学(44149)
- 数学方法(43681)
- 中国(32860)
- 贸(29521)
- 贸易(29502)
- 易(28793)
- 融(28522)
- 金融(28519)
- 财(28144)
- 银(26542)
- 银行(26516)
- 农(25682)
- 行(25590)
- 业经(20753)
- 制(20506)
- 地方(19415)
- 务(17728)
- 财务(17677)
- 财务管理(17635)
- 学(17581)
- 农业(17117)
- 企业财务(16696)
- 出(15080)
- 机构
- 大学(333259)
- 学院(331521)
- 济(150244)
- 经济(147654)
- 管理(128928)
- 研究(111930)
- 理学(111656)
- 理学院(110546)
- 管理学(108743)
- 管理学院(108156)
- 中国(92417)
- 京(68678)
- 财(67358)
- 科学(64172)
- 财经(54787)
- 所(54647)
- 中心(54152)
- 农(51736)
- 经(50068)
- 研究所(49850)
- 经济学(48922)
- 江(46545)
- 业大(46233)
- 经济学院(44541)
- 北京(43026)
- 财经大学(41051)
- 农业(40864)
- 院(40295)
- 范(39797)
- 师范(39383)
- 基金
- 项目(224675)
- 科学(178098)
- 基金(167589)
- 研究(163392)
- 家(145587)
- 国家(144476)
- 科学基金(124672)
- 社会(107145)
- 社会科(102069)
- 社会科学(102043)
- 基金项目(87723)
- 省(84304)
- 自然(79289)
- 自然科(77566)
- 自然科学(77544)
- 自然科学基金(76201)
- 教育(74471)
- 划(71551)
- 资助(69595)
- 编号(64515)
- 成果(51549)
- 部(51430)
- 重点(50569)
- 发(48153)
- 创(47180)
- 国家社会(46359)
- 教育部(44781)
- 创新(44292)
- 科研(44011)
- 人文(43207)
- 期刊
- 济(150624)
- 经济(150624)
- 研究(96311)
- 中国(58959)
- 财(52069)
- 学报(49141)
- 农(45646)
- 科学(45472)
- 管理(45156)
- 融(42806)
- 金融(42806)
- 大学(38096)
- 学学(36002)
- 农业(30736)
- 技术(28013)
- 财经(27025)
- 经济研究(26891)
- 教育(26179)
- 贸(24224)
- 经(23285)
- 业经(23059)
- 国际(21374)
- 问题(21175)
- 统计(17783)
- 业(17310)
- 世界(16991)
- 技术经济(16407)
- 理论(16125)
- 策(15658)
- 商业(15010)
共检索到487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李子联 黄瑞玲
基于2001年1月至2009年9月共105个月份的中国实际进出口贸易总额数据,运用Beveridge-Nelson(B-N)数据分解法对序列的确定性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冲击项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冲击效应,得出结论:第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相对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第二,受外需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程度相对较大;第三,我国进出口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正在逐渐减弱,复苏迹象已渐渐显现。复苏后,外向依赖型的经济增长结构将发生较大改变,扩内需和调结构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全世文 曾寅初
本文对2005年以来我国的外贸实际进出口额进行了含结构变化的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实际进出口增长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发生了显著的结构变化;且我国实际进出口贸易额是分阶段的趋势平稳过程,而非一阶单位根过程。从冲击效果来看,金融危机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性变化表现为贸易额的短期下降和贸易增长趋势的加速恢复。欧债危机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性变化表现为贸易额的瞬时性下降和贸易增长趋势的下降。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结构变化 金融危机 欧债危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志超 曾忠东 杜江
中美两国互补型的直接贸易关系紧密,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国内收入水平的下降、美元贬值以及物价水平波动易通过直接贸易溢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形成冲击。研究发现,危机通过收入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产生的溢出较弱,而通过价格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产生了明显溢出,并且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冲击较大。出口贸易对美国价格水平变化冲击的响应强度、持续时间和衰减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嘉为 齐晓楠 张珣 郑桂环 徐山鹰
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和截至2008年11月底的海关统计数据,对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美和中欧贸易进行了测算。提出了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例如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减轻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加工贸易进出口显著下降将带来严重就业问题;机电产品进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呼吁欧美扩大对华技术出口。
关键词:
进出口 金融危机 预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智勇 徐璋勇 宋小虎 樊正棠 刘彤安 何开丽 唐勇 杨明
一、问题的提出自从1997年7月初东南亚国家相继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其货币汇率大幅度下降,不仅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运行受到重创,甚至在某些国家还引发了国内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此后中国的外贸出口显著下降,今年以来出口明显上升,各界议论纷纷,但对人民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子联
运用B-N(Beveridge-Nelson)数据分解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不确定性事件所带来的随机冲击进行分解,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随机项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在国内和国外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所带来的随机冲击中,国外事件特别是金融危机等经济事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自2009年1月开始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其季度冲击值平均为-0.089,占进出口贸易总额-0.87%,目前已造成进出口总额至少925.5亿元的损失;随机冲击项在对我国国际贸易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进一步冲击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引发了17%的经济波动,冲击周期大约为4个季度。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求光 李洪英
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影响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结合海关统计数据,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贸易方式、贸易区域、贸易产品三个方面就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对外贸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chow检验,发现中国的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出口贸易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以及在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促进出口贸易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出口贸易 实证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清泉 杨丰
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广义脉冲反应函数来检验汇率变化对我国总体贸易活动和双边贸易活动的影响,认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存在J曲线效应。对于总体贸易来说,在人民币发生贬值后的第1个季度,中国的出口-进口比率会有明显下降,而在长期内上升到比贬值前更高的水平。同时对于中国与6国双边贸易活动来说,除英国和澳大利亚之外,中国对美国、日本、德国和荷兰的双边贸易活动也存在明显的J曲线效应。最后,本文认为人民币贬值在长期内会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状况。
关键词:
J曲线 误差修正 脉冲反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伟 金朝辉 赵静梅
研究目标:分析中国经济波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溢效应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反向冲击效应。研究方法:运用跨国静态面板模型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外溢效应,并基于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进行动态冲击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冲击对独联体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影响最大,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最小;中国经济波动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而对西亚地区特别是产油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波动,对中国均存在一定的反向冲击效应,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的经济冲击,对中国实际GDP的影响最大,西亚地区次之,中亚地区最小。研究创新:对中心国家经济波动的传递渠道进行了梳理。将中国设定为中心国家,研究了中国经济波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溢效应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反向作用。研究价值: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针对性地发展双边贸易提供了依据;解释了为何增强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燕春 王婧
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高额的贸易顺差,但是在巨额贸易顺差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生态利益流失。本文借助生态系统价值评价方法——能值分析方法,全面、客观、综合地计算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能值流量,分析了中美、中欧、中日贸易中的生态要素转移,并利用一系列能值综合指标对比分析了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开展进出口贸易的生态利益得失。
关键词:
能值分析 进出口能值 生态利益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子良 佟家栋 洪倩霖
文章结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相关研究经验,研究了贸易信贷、企业外部资金使用成本及其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对中国工业企业出口集约边际的影响。基本结论如下:贸易信贷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并促进了出口,其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稳定企业出口的作用机制在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中的确存在,但却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贸易信贷这一影响机制对国有企业并不明显。这一结论说明了深化我国金融市场改革、保障民营企业常规融资渠道的必要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建清 魏伟
作为一个区域发展差异明显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各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水平、结构均存在明显不同。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不同地区对外贸易所受到的冲击也不尽相同。首先分析了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东部、中部和西部出口贸易的整体波动情况,发现不同地区的贸易波动情况存在较大差异,然后从贸易主体、贸易方式、出口市场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各地区的出口表现,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出口贸易波动 贸易结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汤学兵 韩晓丹
选取2000-2010年我国进出口的月度数据,运用多参数平滑方法,分析了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定量分析显示全球经济危机使我国2009年和2010年对外出口规模减少额超过10000亿美元,进口规模减少额超过6000亿美元,影响十分巨大,危机开始时对一般贸易的影响超过对进出口的整体影响。随着我国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世界经济逐步回暖,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逐渐减少。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危机使得我国对欧盟进出口的影响超过了对美国进出口的影响;对欧美地区出口的影响超过进口的影响;对我国不同地区进出口的影响是从东到西影响强度逐步减弱,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的地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蓓
中小型外贸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难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而物流业与金融业结合的新模式,能很好地满足进出口企业的物流需求与资金需求,同时为银行减小了融资风险,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模式。
关键词:
物流金融 进出口 中小型企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厚双 汪海峰 张倩
选取BACI数据库1995—2019年产品级贸易数据,将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量化为贸易冲击效应并加以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进口贸易对其他RCEP国家的需求效应大于出口贸易产生的供给效应,RCEP的签订有利于促进亚太经济一体化和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中国对东盟国家产生的需求效应更大,距离中国越近的RCEP国家受到的经济增长的辐射效应越强;中国对其他RCEP国家价值链下游行业产生的需求效应更大,对价值链上游行业存在影响但不显著。因此,中国应加强与RCEP国家的贸易往来,充分发挥供需交互效应,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亚太经济一体化 需求效应 供给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