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24)
2023(14205)
2022(12005)
2021(11284)
2020(9603)
2019(22442)
2018(21969)
2017(41312)
2016(22133)
2015(25287)
2014(25066)
2013(24896)
2012(22961)
2011(20741)
2010(20312)
2009(18731)
2008(18548)
2007(16095)
2006(13496)
2005(12099)
作者
(62556)
(52779)
(52346)
(49958)
(33351)
(25354)
(24040)
(20766)
(19922)
(18476)
(17837)
(17733)
(16520)
(16501)
(16454)
(16209)
(15851)
(15787)
(15159)
(15093)
(12862)
(12861)
(12625)
(12057)
(11903)
(11783)
(11540)
(11366)
(10554)
(10443)
学科
(99092)
经济(99006)
管理(60851)
(56239)
方法(47805)
(44791)
企业(44791)
数学(42812)
数学方法(42314)
(28753)
贸易(28742)
(28021)
中国(26937)
(24502)
(24235)
地方(20119)
(18629)
业经(18403)
农业(16103)
(15812)
环境(15558)
(15080)
(14243)
财务(14199)
财务管理(14161)
(13919)
(13541)
金融(13537)
(13492)
银行(13463)
机构
大学(319558)
学院(317739)
(141362)
经济(138929)
管理(122222)
研究(109026)
理学(106244)
理学院(105051)
管理学(103232)
管理学院(102642)
中国(82959)
(66708)
科学(65254)
(60886)
(54060)
(50798)
中心(50132)
财经(49577)
研究所(49452)
业大(45962)
(45286)
经济学(45208)
(44962)
北京(41633)
经济学院(41081)
(40282)
农业(40219)
师范(39888)
(39742)
财经大学(36975)
基金
项目(218012)
科学(172904)
基金(161920)
研究(157442)
(141475)
国家(140433)
科学基金(120547)
社会(102421)
社会科(97382)
社会科学(97359)
基金项目(84969)
(82448)
自然(77527)
自然科(75783)
自然科学(75761)
自然科学基金(74416)
教育(72348)
(70560)
资助(66898)
编号(61790)
(49772)
重点(49589)
成果(49146)
(47582)
(45365)
国家社会(43968)
教育部(42841)
科研(42714)
创新(42701)
课题(42294)
期刊
(143310)
经济(143310)
研究(90004)
中国(56179)
学报(49031)
(46883)
科学(45444)
(44581)
管理(42552)
大学(37549)
学学(35532)
农业(30872)
技术(27954)
教育(27871)
(25889)
金融(25889)
经济研究(25214)
财经(24194)
(23298)
业经(22005)
(20847)
问题(20488)
国际(19964)
(17505)
统计(17193)
技术经济(16037)
世界(15937)
(15159)
(14844)
资源(14747)
共检索到458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芳  徐化愚  
本文从内涵排放的视角出发,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内涵CO2排放量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表明,2005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内涵的CO2排放量为16.47亿吨,约占国内总排放量的32.6%,扣除进口商品中内涵的9.25亿吨CO2排放,净出口内涵排放量约为7.21亿吨,相当于国内总排放量的14%左右。不同核算原则下中国的CO2排放量差异很大,生产核算原则下中国的CO2排放量比消费核算原则下的排放量高出15.46亿吨。本文揭示了进出口贸易对于中国排放增长的贡献,也说明中国境内产生的CO2排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是对其他国家排放的一种替代。此外,运用改进后的替代效应法,本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匡新瑞  武戈  
文章的研究目的是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对CO2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分部门分析,同时将我国进出口贸易与国内外产生的直接与非直接CO2排放相联系。结果显示我国部分行业是CO2净出口行业,但更多的是CO2净进口行业,最终使得我国成为一个CO2净进口国。具体来说,纺织服装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其他行业、仪器及办公用品制造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是主要的CO2出口行业,而CO2进口行业主要集中在能源及非能源采选业、造纸印刷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加工制造业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翚  郑美玲  
以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根据2012年福建省投入产出表、各经济部门能源消费量及进出口数据,测算该年福建省各部门CO_2排放量及进出口隐含碳,并由2012年的静态情况推算出20132015年的动态情况,实证分析了20122015年福建省进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福建省进出口贸易不利于碳减排;以碳减排为目标,福建省外贸结构有待优化。只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对外贸易产品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就可扭转福建省外贸不利于碳减排的局面,促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述忠  陈颖  
每年大量的"中国制造"不断出口到发达国家,这些出口产品背后的隐含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与已有文献主要利用美国、日本等国的数据间接获得中国碳排放率不同,本文通过直接计算中国2002、2005和2007年分产业部门的碳排放率,再以国内消费活动为标准利用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中国2000-2009年的隐含碳排放量,分析贸易碳排放净差不断增加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国内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将比国际公布的数据有所减少。中国在2000-2009年间保持贸易碳排放顺差,出口的高增长快速拉动了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各国应当共同改善现行的碳排放量测算体制,同时中国也要鼓励低碳产品和技术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慧  
经济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贸易的往来中隐含着环境成本在国际间的转移。新一轮国际分工中,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更多地扮演了生产者的角色,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要对世界环境污染承担更大的责任,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中国42个部门生产的完全产污系数和进出口贸易中包含的污染物排放量,基于同一技术水平检验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环境成本转移情况。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谢建国  姜珮珊  
本文在一个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OECD中国投入产出表和中国的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中国分行业的进口能源消耗、出口能源消耗、贸易净能源消耗和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文章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耗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出口产品总能耗量大于进口产品总能耗量,贸易净能源消耗有增加的趋势,中国仍然是一个能源的净出口国,而且,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出口规模的扩张是中国出口隐含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原因,行业投入效应也促进了出口隐含能的增加,但影响较小,而出口结构的优化与单位价值能源消耗的下降则抑制了出口能源消耗的增加,整体分析结果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德才  王琳佳  仲凤霞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97-2011年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变化进行研究,分别测算了广东省整体和部门层面的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大于进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差额1997年为0.20亿吨、2011年为0.36亿吨,说明广东省处于隐含碳的净出口状态;另外,隐含碳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服务业和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部门。广东省应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碳产品的出口,扩大"两高一资"产品的进口,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健  吴国蔚  
本文以我国2005年17产业投入产出表为主要数据来源,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平衡关系推导建立进出口生产诱发模型,得到进出口贸易对各产业产出的诱发系数,利用进出口诱发系数及各产业产出的进出口率,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对我国产业产出的宏观影响,进而研究了进出口诱发系数与进出口率之间的相关性并对17个产业进行了分类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薛健  吴国蔚  
本文以我国2005年17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为主要数据来源,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平衡关系推导建立进出口生产诱发模型,得到进出口贸易对各产业产出的诱发系数。引入进出口率并与进出口诱发系数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进一步提出了17个产业依照进出口诱发系数与进出口率进行分类的方法,并依据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结果对各类产业受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朱启荣  
本文首先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年和2007年我国出口贸易活动产生的CO2排放量;然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揭示了出口贸易中的高碳产品转移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入世"后,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CO2排放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我国高碳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使得高碳产品在我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还表明,一些高碳产品正在向我国出口行业转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小娟  赵倩  
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2006~2010年中国制造业出口碳排放情况,并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碳排放进行了比较分析,在计算加工贸易出口碳排放时分离出进口中间产品碳排放和国内实际碳排放,同时研究了2007年制造业各部门的出口碳排放情况,最后基于各项研究结论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碳减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艳梅  杨涛  
本文以中国1997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核算了CO_2排放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国1997年CO_排放总量为381788.56万t,强度为5.04t/万元。2007年CO_2排放总量为775346.15万t,强度为4.23t/万元。10年间,CO_2排放强度降低近2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将促使CO_2排放强度降低的因素分解为4种效应,即能源效率因素、能源结构因素、产业结构效应和经济增长方式效应。计量结果表明,部门单位产出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和部门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是造成CO_2排放强度下降的因素,其中以前者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变化是促使CO...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独孤昌慧  吴翔  周小琳  
该文考虑到生产技术差异及中间产品贸易等因素,利用非竞争型(进口)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了2000-2009年我国对美国工业进出口贸易含污数量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因向美国出口而产生的隐含污染量远远大于我国自美国进口而减少的隐含污染量,我国负担了较大的环境成本;经过因素分解发现,虽然技术进步因素对贸易含污量起减少作用,但仍旧抵消不了贸易规模因素对贸易含污量的增加作用,贸易结构因素的作用还比较小。因此我国要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的使用,降低单位污染排放,同时要挖掘对外贸易结构的减排潜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昭华  傅伟  
本文拓展出"投入产出—产品用地系数矩阵"(IO-PLUM)模型,以之估算1997、2002、2005、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内涵自然资本,以生态足迹(EF)作为自然资本的测度。结果显示:①除农林牧渔业外,中国28个部门的进出口贸易内涵实际用地EF均为净出口,加重了中国的生态资源负担;中国29个部门的进出口商品内涵碳汇用地EF均为净出口,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②中国进出口贸易收汇EF成本不断增加,而付汇EF收益不断减少。③直接EF成本对出口内涵实际用地呈现促进作用,对出口内涵碳汇用地却呈现抑制作用;国产品投入产出结构变化以及出口部门结构变化对出口内涵实际用地呈现抑制作用,但对出口内涵碳汇用地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  杨来科  
文章在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改进投入产出模型,消除中间投入中进口产品国外CO2排放的影响,计算国内直接碳排放强度矩阵;然后根据现有投入产出表,测算并比较1987年、1997年和2007年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并利用两极分解法对1987~1997年和1997~2007年两个跨期中国工业部门出口贸易的国内CO2排放情况进行结构分解,对比分析效率效应、生产结构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对CO2排放的影响;最后立足于行业部门碳排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