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7)
- 2023(10172)
- 2022(8552)
- 2021(8135)
- 2020(6915)
- 2019(16405)
- 2018(15852)
- 2017(30156)
- 2016(16213)
- 2015(18751)
- 2014(18601)
- 2013(18794)
- 2012(17706)
- 2011(16396)
- 2010(16317)
- 2009(15328)
- 2008(15548)
- 2007(13838)
- 2006(11997)
- 2005(10935)
- 学科
- 济(75914)
- 经济(75855)
- 管理(43627)
- 业(40394)
- 方法(36277)
- 数学(32244)
- 数学方法(32049)
- 企(30868)
- 企业(30868)
- 贸(26048)
- 贸易(26038)
- 易(25391)
- 中国(22380)
- 农(20145)
- 财(18844)
- 学(15376)
- 环境(14872)
- 出(14413)
- 地方(13768)
- 业经(13698)
- 农业(13125)
- 制(12922)
- 和(11722)
- 融(11500)
- 金融(11498)
- 银(11405)
- 银行(11382)
- 行(10968)
- 关系(10745)
- 务(10580)
- 机构
- 大学(246349)
- 学院(243136)
- 济(114975)
- 经济(113083)
- 管理(89864)
- 研究(89707)
- 理学(77142)
- 理学院(76252)
- 管理学(75161)
- 管理学院(74721)
- 中国(68755)
- 京(52458)
- 科学(52148)
- 财(49764)
- 所(45618)
- 研究所(41669)
- 农(40646)
- 财经(40264)
- 中心(39653)
- 经济学(38143)
- 经(36754)
- 经济学院(34788)
- 江(34732)
- 业大(34355)
- 北京(33798)
- 院(32137)
- 农业(32052)
- 范(31178)
- 师范(30905)
- 财经大学(29932)
- 基金
- 项目(159676)
- 科学(125793)
- 基金(118723)
- 研究(116727)
- 家(103852)
- 国家(103099)
- 科学基金(86770)
- 社会(76871)
- 社会科(73024)
- 社会科学(73004)
- 基金项目(61971)
- 省(58501)
- 自然(53854)
- 自然科(52351)
- 自然科学(52331)
- 教育(52227)
- 自然科学基金(51449)
- 划(50584)
- 资助(49371)
- 编号(44993)
- 部(37473)
- 重点(36728)
- 成果(36698)
- 发(35462)
- 国家社会(33557)
- 创(32714)
- 中国(32347)
- 教育部(32127)
- 课题(31088)
- 科研(30994)
- 期刊
- 济(121497)
- 经济(121497)
- 研究(73685)
- 中国(44399)
- 学报(38253)
- 财(37624)
- 农(36049)
- 科学(35053)
- 管理(29791)
- 大学(28782)
- 学学(27158)
- 农业(24717)
- 融(21986)
- 金融(21986)
- 贸(21778)
- 经济研究(21628)
- 财经(20474)
- 教育(19953)
- 国际(18935)
- 技术(18565)
- 问题(18066)
- 业经(17985)
- 经(17726)
- 世界(14647)
- 业(14606)
- 技术经济(12564)
- 资源(12065)
- 统计(11949)
- 版(11267)
- 商业(11076)
共检索到362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昭华 傅伟
本文拓展出"投入产出—产品用地系数矩阵"(IO-PLUM)模型,以之估算1997、2002、2005、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内涵自然资本,以生态足迹(EF)作为自然资本的测度。结果显示:①除农林牧渔业外,中国28个部门的进出口贸易内涵实际用地EF均为净出口,加重了中国的生态资源负担;中国29个部门的进出口商品内涵碳汇用地EF均为净出口,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②中国进出口贸易收汇EF成本不断增加,而付汇EF收益不断减少。③直接EF成本对出口内涵实际用地呈现促进作用,对出口内涵碳汇用地却呈现抑制作用;国产品投入产出结构变化以及出口部门结构变化对出口内涵实际用地呈现抑制作用,但对出口内涵碳汇用地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丽萍 杨忠直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将产品转化为提供该物质流所需的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来测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法对1991-200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输入输出作出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5 年以前,我国在初级产品和能源产品贸易中生态足迹赤字;从1996年开始,生态足迹由赤字转变为盈余,国内资源存量得到保护,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琰 由黎 赵淳 胡荣华
本文将生态足迹核算方法运用于进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计算了我国1994年-2007年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分析该时段中国对外贸易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结构的合理性,从而说明其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发现:1994年-2007年期间,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逐渐优化。出口的商品中初级资源类商品逐渐减少,电子通讯、电气机械等产品的出口不断增长,而进口的商品中能源类产品和林木的增长迅速。我国已经从自然资源的净输出国转化为净输入国,且输入的生态足迹逐年增长。可以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对外贸易状况是有利于改善本国生态的。对Stefan Gossling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后发现,2002年全球七大贸易区中北美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燕春 王婧
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高额的贸易顺差,但是在巨额贸易顺差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生态利益流失。本文借助生态系统价值评价方法——能值分析方法,全面、客观、综合地计算了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能值流量,分析了中美、中欧、中日贸易中的生态要素转移,并利用一系列能值综合指标对比分析了中国同主要贸易伙伴开展进出口贸易的生态利益得失。
关键词:
能值分析 进出口能值 生态利益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芳 徐化愚
本文从内涵排放的视角出发,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内涵CO2排放量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表明,2005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内涵的CO2排放量为16.47亿吨,约占国内总排放量的32.6%,扣除进口商品中内涵的9.25亿吨CO2排放,净出口内涵排放量约为7.21亿吨,相当于国内总排放量的14%左右。不同核算原则下中国的CO2排放量差异很大,生产核算原则下中国的CO2排放量比消费核算原则下的排放量高出15.46亿吨。本文揭示了进出口贸易对于中国排放增长的贡献,也说明中国境内产生的CO2排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是对其他国家排放的一种替代。此外,运用改进后的替代效应法,本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中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方式有十余种,近几年各种贸易方式贸易值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要属来料加工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以及边境小额贸易方式。无论从它们的贸易值增长速度还是从其占贸易总值的比重上升情况分析,都呈现出明显变化。补偿贸易和易货贸易两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珏颖 王静怡 刘合光
虽然中国马铃薯产量世界第一,但是进出口贸易量与其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中国出口的马铃薯产品主要是以粗加工品,而且出口目的地多为周边国家和地区。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冷冻产品。现阶段中国马铃薯产业在生产水平、科技水平、综合开发水平和配套政策方面存在着不足。今后,要在提高马铃薯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科技支撑系统上下功夫,推行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关键词:
马铃薯 进出口 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汤艳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金鑫 田志宏 陈红华
本文利用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对中国饲料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饲料产品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主要原因在于玉米酒糟(DDGS)、高粱、大麦等能量饲料的进口增长;饲料贸易具有鲜明的产品结构特征,制成饲料是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饲料原料依赖进口的状况在短期内不会转变;中国饲料产品的进出口市场都比较集中,进口地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出口地主要为日韩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本文最后提出了促进饲料贸易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饲料市场 进出口贸易 能量饲料 畜牧业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边全乐 马光霞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建云
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国与中亚各国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认为:中国与中亚各国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性与波动性特点显著,不利于双边与多边贸易的平稳与持续发展;现有的贸易商品结构限制了双边与多边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有待进一步优化。如何充分发挥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双边与多边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克服双边与多边进出口贸易中的问题和矛盾,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与中亚 国际贸易 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昭玲 宋平
笔者在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使用1993年~2009年中国对105个国家(地区)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应用动态VAR模型和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及进口之间均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创造型的,但这种创造效应还较为有限。因此,应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并发挥其与贸易的良性互动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刚 肖辉
近几年以来,中国林木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迅猛,中国林木产品市场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中国林木产品进口行情走势上扬。系统分析中国林木产品进出口贸易和中国林木产品市场发展的现状,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对国家经济建设、中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关键词:
中国林木产品 进出口贸易 现状 前景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林清泉 杨丰
本文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广义脉冲反应函数来检验汇率变化对我国总体贸易活动和双边贸易活动的影响,认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存在J曲线效应。对于总体贸易来说,在人民币发生贬值后的第1个季度,中国的出口-进口比率会有明显下降,而在长期内上升到比贬值前更高的水平。同时对于中国与6国双边贸易活动来说,除英国和澳大利亚之外,中国对美国、日本、德国和荷兰的双边贸易活动也存在明显的J曲线效应。最后,本文认为人民币贬值在长期内会改善中国的贸易收支状况。
关键词:
J曲线 误差修正 脉冲反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承明,胡荣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