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4)
- 2023(12915)
- 2022(11205)
- 2021(10726)
- 2020(8885)
- 2019(20743)
- 2018(20376)
- 2017(39238)
- 2016(20743)
- 2015(23671)
- 2014(23327)
- 2013(23330)
- 2012(21425)
- 2011(19533)
- 2010(19109)
- 2009(17424)
- 2008(16866)
- 2007(14217)
- 2006(12402)
- 2005(10929)
- 学科
- 济(88124)
- 经济(88033)
- 管理(57171)
- 业(53770)
- 企(43673)
- 企业(43673)
- 方法(42643)
- 数学(37271)
- 数学方法(36949)
- 贸(27972)
- 贸易(27959)
- 易(27249)
- 中国(25197)
- 农(21921)
- 财(20851)
- 业经(17896)
- 学(17388)
- 地方(16342)
- 出(14767)
- 农业(14434)
- 制(14403)
- 环境(13661)
- 和(13380)
- 理论(13072)
- 技术(12965)
- 银(12487)
- 银行(12454)
- 融(12223)
- 金融(12222)
- 行(11967)
- 机构
- 大学(301396)
- 学院(296649)
- 济(130233)
- 经济(127906)
- 管理(119361)
- 理学(104376)
- 理学院(103280)
- 研究(103008)
- 管理学(101740)
- 管理学院(101234)
- 中国(76505)
- 京(63930)
- 科学(61140)
- 财(55510)
- 所(50536)
- 研究所(46474)
- 财经(45823)
- 中心(44922)
- 农(43596)
- 业大(42103)
- 经(42069)
- 经济学(40781)
- 北京(40754)
- 江(39414)
- 范(38084)
- 师范(37780)
- 院(37696)
- 经济学院(37093)
- 财经大学(34485)
- 农业(34265)
- 基金
- 项目(207802)
- 科学(164283)
- 基金(154042)
- 研究(152826)
- 家(134042)
- 国家(133027)
- 科学基金(114263)
- 社会(98572)
- 社会科(93670)
- 社会科学(93649)
- 基金项目(81581)
- 省(76824)
- 自然(73228)
- 自然科(71557)
- 自然科学(71542)
- 自然科学基金(70282)
- 教育(68855)
- 划(65592)
- 资助(63919)
- 编号(60568)
- 成果(48677)
- 部(47573)
- 重点(46084)
- 发(44017)
- 创(42941)
- 国家社会(41632)
- 教育部(41235)
- 课题(41016)
- 创新(40127)
- 人文(39859)
- 期刊
- 济(133119)
- 经济(133119)
- 研究(90778)
- 中国(50805)
- 学报(45327)
- 科学(42621)
- 管理(42434)
- 农(38963)
- 财(38933)
- 大学(34678)
- 学学(32506)
- 教育(28981)
- 农业(28086)
- 经济研究(23692)
- 技术(23526)
- 融(23095)
- 金融(23095)
- 财经(21990)
- 贸(21710)
- 业经(20327)
- 问题(18852)
- 经(18833)
- 国际(18518)
- 图书(15438)
- 业(15157)
- 世界(15144)
- 理论(14373)
- 技术经济(14309)
- 科技(13829)
- 现代(12940)
共检索到426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厚双 汪海峰 张倩
选取BACI数据库1995—2019年产品级贸易数据,将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量化为贸易冲击效应并加以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进口贸易对其他RCEP国家的需求效应大于出口贸易产生的供给效应,RCEP的签订有利于促进亚太经济一体化和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中国对东盟国家产生的需求效应更大,距离中国越近的RCEP国家受到的经济增长的辐射效应越强;中国对其他RCEP国家价值链下游行业产生的需求效应更大,对价值链上游行业存在影响但不显著。因此,中国应加强与RCEP国家的贸易往来,充分发挥供需交互效应,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亚太经济一体化 需求效应 供给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厚双 汪海峰 张倩
选取BACI数据库1995—2019年产品级贸易数据,将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量化为贸易冲击效应并加以比较,研究发现:中国进口贸易对其他RCEP国家的需求效应大于出口贸易产生的供给效应,RCEP的签订有利于促进亚太经济一体化和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中国对东盟国家产生的需求效应更大,距离中国越近的RCEP国家受到的经济增长的辐射效应越强;中国对其他RCEP国家价值链下游行业产生的需求效应更大,对价值链上游行业存在影响但不显著。因此,中国应加强与RCEP国家的贸易往来,充分发挥供需交互效应,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亚太经济一体化 需求效应 供给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伟 金朝辉 赵静梅
研究目标:分析中国经济波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溢效应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反向冲击效应。研究方法:运用跨国静态面板模型研究中国经济波动的外溢效应,并基于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进行动态冲击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冲击对独联体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进出口贸易影响最大,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最小;中国经济波动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而对西亚地区特别是产油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波动,对中国均存在一定的反向冲击效应,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的经济冲击,对中国实际GDP的影响最大,西亚地区次之,中亚地区最小。研究创新:对中心国家经济波动的传递渠道进行了梳理。将中国设定为中心国家,研究了中国经济波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溢效应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波动对中国的反向作用。研究价值: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针对性地发展双边贸易提供了依据;解释了为何增强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有利于实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子联
运用B-N(Beveridge-Nelson)数据分解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不确定性事件所带来的随机冲击进行分解,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随机项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效应,结果表明:在国内和国外不确定性事件的发生所带来的随机冲击中,国外事件特别是金融危机等经济事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自2009年1月开始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其季度冲击值平均为-0.089,占进出口贸易总额-0.87%,目前已造成进出口总额至少925.5亿元的损失;随机冲击项在对我国国际贸易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进一步冲击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引发了17%的经济波动,冲击周期大约为4个季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志超 曾忠东 杜江
中美两国互补型的直接贸易关系紧密,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国内收入水平的下降、美元贬值以及物价水平波动易通过直接贸易溢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状况形成冲击。研究发现,危机通过收入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产生的溢出较弱,而通过价格效应对我国贸易状况产生了明显溢出,并且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冲击较大。出口贸易对美国价格水平变化冲击的响应强度、持续时间和衰减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李子联 黄瑞玲
基于2001年1月至2009年9月共105个月份的中国实际进出口贸易总额数据,运用Beveridge-Nelson(B-N)数据分解法对序列的确定性趋势项、周期项和随机冲击项进行了分解,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冲击效应,得出结论:第一,我国进出口贸易具有相对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第二,受外需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程度相对较大;第三,我国进出口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正在逐渐减弱,复苏迹象已渐渐显现。复苏后,外向依赖型的经济增长结构将发生较大改变,扩内需和调结构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克菲
本文运用VAR模型考察了2004年1月至2014年8月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通过两个子样本比较了后危机时代前后国际油价变动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冲击效应,着重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非对称影响。结果显示,全样本内正向的国际油价冲击在短期会导致中国贸易差额显著下降,对出口额的增加则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全样本中国际油价下降序列的冲击形式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形式的国际油价冲击,相对而言净石油价格增量的冲击效应最小。且在样本I区间内的油价冲击对中国贸易差额和出口额的影响普遍强于样本II区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陈小雯
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提出以来,中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合作关系成为广受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与RCEP各国的贸易影响因素以及贸易潜力,选取2009-2019年中国与RCEP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以及贸易非效率模型,对中国和RCEP贸易伙伴国的进出口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进行研究。文章将贸易非效率因素分解为制度水平、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四个层面,通过“一步法”实证发现,中国与RCEP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水平偏离贸易潜力值的主要原因是贸易非效率的存在。最后,从制度水平、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四个层面得到提高贸易效率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全世文 曾寅初
本文对2005年以来我国的外贸实际进出口额进行了含结构变化的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实际进出口增长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发生了显著的结构变化;且我国实际进出口贸易额是分阶段的趋势平稳过程,而非一阶单位根过程。从冲击效果来看,金融危机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性变化表现为贸易额的短期下降和贸易增长趋势的加速恢复。欧债危机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性变化表现为贸易额的瞬时性下降和贸易增长趋势的下降。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结构变化 金融危机 欧债危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丘兆逸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积极开展减排工作,并于2009年底宣布新的减排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文章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并建立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碳排放强度下降对我国出口贸易冲击存在J曲线效应,即在碳排放强度下降前期增加出口成本,降低出口;而在后期由于刺激创新,扩大出口。因此,为应对碳排放强度下降对出口贸易的冲击,需采取相应的刺激出口贸易措施来防止其过度波动;同时采用财政支持、加强合作等手段,促进降低碳排放强度相关技术创新。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下降 出口 J曲线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洪铎 陈晓珊 李波
利用2001—2004年中国海关月度贸易数据,本文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统计的"偏年度误差"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美贸易企业的进出口动态在跨月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从事进出口活动的新企业数量的各月平均占比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体呈下降态势;采用日历年统计方式计算中国企业的年均进出口增长率以及按月统计的年均进出口增长率,前者会出现大幅高估的现象,且以首个贸易时间段最为明显,而后者则会产生低估前8、9个月的进出口增长率以及高估后3、4个月的进出口增长率的统计误差;采用日历年统计方式来计算中国企业的相对进出口水平,会引发相对进出口额的低估以及相对进出口增长率的高估问题;剔除"偏年度效应"后,扩展边际在进出口增长分解中的贡献率显著上升,这说明传统的日历年统计方式低估了扩展边际的作用。综上,忽视"偏年度效应"容易引致贸易统计指标出现失真失实等统计幻象,针对此引入相应的修正方法并评估其政策效应,应成为未来完善外贸统计标准与强化外贸统计分析的题中之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修平 刘帅
2010年以来,中国玉米进出口波动曲线呈W型变化,波动振幅近300万吨。玉米贸易逆差与国产玉米供大于求及产业结构优势相矛盾。本文基于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了近十年中国玉米进出口的贸易规模效应、贸易结构效应和贸易引力效应。研究表明:世界玉米贸易规模增长促进了中国玉米贸易量增加,贸易结构效应对中国玉米进口波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贸易引力效应是现阶段影响中国玉米贸易最大的因素。其中,在贸易结构方面存在玉米进口来源国(地区)过于集中的问题,而贸易引力方面也存在中国玉米贸易竞争力不足和受贸易摩擦影响的问题。中国应在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打造"适度"玉米进口、保障粮食安全的良好贸易格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范爱军 卞学字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条件的改善会扩大净出口、使经常项目盈余增加;现实中很多国家的表现却是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而贸易盈余不断增加。对我国是否属于这种贸易条件恶化型的增长模式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建立OGM模型分析经常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利用我国年度与月度相关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确实呈现贸易条件恶化型的增长模式,同时贸易品产出的增加、债券收益率的提高、本币的贬值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常项目盈余的变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群勇
本文利用中国进出口的季度数据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进出口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长期贸易均衡约束对进出口短期动态调整的约束作用,从而对我国长期以来的贸易政策进行了数量上的论证。结果发现,中国进出口额虽然在短期出现过较大程度的偏离,但在长期内仍然维持着均衡关系;当进出口偏离二者的长期均衡关系时,进出口几乎以相同的速度对这种偏离作出调整。
关键词:
进口 出口 贸易均衡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朝对
本文利用与进出口价格相关联的投入产出模型,计算模拟了国际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贸易结构的传递效应。结果表明,能源价格冲击提高了货物出口和进口比重,使货物、服务出口比例更加不合理。具体而言,对初级产品、其他工业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以及各类服务占货物或服务出口和进口的比重具有同方向的作用效果,出口比重提高,进口比重也提高,而反之亦然。虽然能源价格冲击恶化了出口结构,优化了进口结构,但长期而言弊大于利,对我国贸易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关键词:
能源价格冲击 贸易结构 投入产出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