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99)
2023(14820)
2022(12935)
2021(12292)
2020(10280)
2019(24247)
2018(23706)
2017(46159)
2016(25070)
2015(28239)
2014(27846)
2013(27924)
2012(26108)
2011(23654)
2010(23712)
2009(21849)
2008(21469)
2007(18660)
2006(16574)
2005(15022)
作者
(72835)
(60558)
(60136)
(57395)
(38946)
(28957)
(27276)
(23691)
(23081)
(21800)
(20842)
(20767)
(19247)
(19222)
(18920)
(18682)
(17980)
(17620)
(17374)
(17313)
(15130)
(14909)
(14549)
(13799)
(13457)
(13420)
(13363)
(13020)
(12117)
(11998)
学科
(107725)
经济(107598)
管理(69290)
(66742)
(53757)
企业(53757)
方法(50182)
数学(44273)
数学方法(43787)
中国(30202)
(28730)
(27143)
(24024)
贸易(24016)
(23385)
(22930)
业经(21911)
地方(21619)
(20002)
农业(19105)
(16218)
银行(16171)
(16042)
(16024)
金融(16022)
财务(15974)
财务管理(15934)
(15807)
环境(15725)
理论(15531)
机构
大学(366801)
学院(360794)
(152782)
经济(149825)
管理(141172)
研究(127194)
理学(122325)
理学院(120908)
管理学(118871)
管理学院(118234)
中国(96220)
(79153)
科学(77546)
(69304)
(64544)
研究所(58845)
(57703)
中心(56241)
财经(56134)
业大(52255)
(51476)
(51215)
北京(50776)
(48715)
师范(48290)
经济学(47880)
(45896)
农业(45159)
经济学院(43346)
财经大学(41917)
基金
项目(245819)
科学(194085)
基金(181213)
研究(179372)
(158560)
国家(157334)
科学基金(134249)
社会(114686)
社会科(108779)
社会科学(108751)
基金项目(95501)
(91596)
自然(86674)
自然科(84677)
自然科学(84653)
自然科学基金(83177)
教育(81732)
(78941)
资助(75905)
编号(71221)
成果(59073)
(56053)
重点(55429)
(52355)
(50039)
课题(49196)
教育部(48187)
国家社会(48085)
科研(47086)
创新(46835)
期刊
(163892)
经济(163892)
研究(111789)
中国(65291)
学报(57848)
科学(53906)
(52194)
管理(50726)
(50549)
大学(43750)
学学(40941)
教育(37888)
农业(36176)
(32349)
金融(32349)
技术(28806)
财经(27882)
经济研究(26983)
业经(24521)
(23848)
问题(22407)
(20312)
图书(18930)
(18831)
技术经济(17710)
理论(17593)
国际(17272)
世界(17174)
科技(16234)
(16157)
共检索到532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魏浩  
本文对1993—2004年期间我国10大进出口地区的地区结构及其对称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在这10个地区的整体出口地区结构、整体进口地区结构及其内部的出口地区结构都不断优化,但是,其内部的进口地区结构却不断恶化;我国与加拿大的进出口对称性问题最为优化,与台湾省、香港的进出口对称性问题最为严重;美国与欧盟都是我国重要的进出口地区,但是我国与美国的进出口对称性问题比较严重。因此,我国不仅应该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注重实施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还要特别注重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来调节我国进出口地区结构,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边菲斐  
本文经过实证研究表明:长期情况下,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进口商品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经济增长是出口商品结构的格兰杰原因,进口商品结构既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也是出口商品结构的格兰杰原因;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冲击比对进口商品结构的冲击影响更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魏浩  陈灵娟  
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较强的关系,进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进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工业制成品进口的增加并没有带动我国GDP的增长,同时GDP的增长也没有促进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是GDP增长的原因,但是GDP的增长不是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出口商品结构每提升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将上升0.38%。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应该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坤 ,张书云 ,马龙龙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莉  
文章分析了1978~2006年中国进口和出口贸易发展的地区差距,并运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总体差距进行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分解。分析表明,从地区结构来看,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占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来看,制成品贸易上的差异构成进口和出口贸易发展差异的主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苏振天  
安徽省产业结构与进出口在近几年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基于安徽省1981—2008年的相关数据,利用VAR模型对产业结构与进出口之间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产业结构与进出口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三者相互影响。政策建议是:决策者应该意识到产业结构调整与进出口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进出口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并进一步促进进出口的快速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葛明  林玲  赵素萍  
基于最终消费品价值来源分解的视角,利用WIOD数据和MRIO模型,本文从总量、国别、产业等三个视角测算和分析了中国1995-2011年附加值进、出口规模,并应用SDA方法考察了附加值贸易额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附加值进、出口额及顺差额均快速增长;贸易对象以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为主,但新兴经济体所占份额快速提升;进、出口主要集中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以电子及光学设备为代表,而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的进口大幅度增长。附加值进口额的增长主要源于中国需求规模的扩大,而出口额的提高则主要归因于世界其他经济体需求规模的扩大、目的地国别需求结构的调整以及中国中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等三类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琳  
随着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国时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在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日趋活跃。本文从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入手,对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跨国和跨产业的对比研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学君  
反倾销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问题。我国政府可通过政府间谈判 ,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待遇。提高企业竞争力 ,改变国际营销观念 ,完善快速预警机制 ,防患于未然 ,逐步建立或健全商会和行业协会组织 ,推进反倾销应诉工作体制创新 ,增强企业应诉能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姚丽芳  
一、方法论及数据处理80年代以来,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外贸进出口以年均14%的速度迅猛增长,到1996年进出口总值达2899亿美元,中国跻身世界十大外贸强国之列。随着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郑京平  冯春平  
对外贸易对中国的税收有怎样的影响?回答这一问题,对制定贸易政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1-2-3模型进行修正,将总产出区分为4种具有不同税收特征的产品,构建相应的税收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外贸易对税收有正面的影响。实际测算显示,一般贸易出口每增加1元人民币,会相应带动当年税收增加0.4-0.5元人民币。通过对季度数据的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本文发现出口增加对税收有持续的正面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艺明  刘志红  郑东  
本文旨在研究"营改增"对进出口的影响效应。现有文献在理论分析中常将"营改增"试点的生产性服务业视为产业链最终环节,而本文将其视为制造业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其提供的产品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这样的分析角度更有利于分析营改增与制造业进出口的关系。根据本文的理论分析,"营改增"对进出口的影响可分为"增/减税效应"、"税负转嫁效应"以及"进项税抵扣效应",而总效应的正负取决于试点后试点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或小规模纳税企业的比例,以及其试点企业的税负转嫁能力。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本文应用Hsiao et al.(2012)政策评估方法,以上海和北京为例,对"营改增"的进出口效应进行实证评估。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范爱军  卞学字  
传统贸易理论认为贸易条件的改善会扩大净出口、使经常项目盈余增加;现实中很多国家的表现却是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而贸易盈余不断增加。对我国是否属于这种贸易条件恶化型的增长模式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本文通过建立OGM模型分析经常项目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利用我国年度与月度相关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确实呈现贸易条件恶化型的增长模式,同时贸易品产出的增加、债券收益率的提高、本币的贬值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经常项目盈余的变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耿献辉  
本文基于1987—2007年我国投入产出表,选取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测算我国各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能力和推动能力,据此选取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进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指数,在20年的时间跨度里考察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动趋势及其合理度的变化轨迹。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玲  郭羽诞  
生产者服务业作为最初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以专业化形式存在,聚集人力资本的服务业具有规模化效益和知识溢出效应,其对于母国经济和国际贸易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利用封闭、开放两种均衡条件下我国生产者服务业效用的发挥,从理论上推导出生产者服务业对国际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图和方差分解法实证分析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国际贸易间的关联性,突出生产者服务业与我国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