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8)
- 2023(14761)
- 2022(12558)
- 2021(11829)
- 2020(10025)
- 2019(23649)
- 2018(23233)
- 2017(43271)
- 2016(23379)
- 2015(26723)
- 2014(26631)
- 2013(26427)
- 2012(24485)
- 2011(22156)
- 2010(21903)
- 2009(20115)
- 2008(19965)
- 2007(17201)
- 2006(14550)
- 2005(12978)
- 学科
- 济(102334)
- 经济(102243)
- 管理(68072)
- 业(64143)
- 企(52133)
- 企业(52133)
- 方法(51831)
- 数学(46570)
- 数学方法(45933)
- 中国(28235)
- 农(27105)
- 财(25936)
- 贸(23924)
- 贸易(23917)
- 易(23429)
- 学(20239)
- 业经(20051)
- 环境(17238)
- 制(17192)
- 地方(16699)
- 农业(16652)
- 和(15721)
- 务(15515)
- 财务(15463)
- 财务管理(15425)
- 银(14874)
- 银行(14834)
- 出(14620)
- 企业财务(14599)
- 技术(14386)
- 机构
- 大学(336726)
- 学院(334424)
- 济(146536)
- 经济(143995)
- 管理(132276)
- 理学(114982)
- 研究(114331)
- 理学院(113751)
- 管理学(111620)
- 管理学院(111001)
- 中国(87856)
- 京(70657)
- 科学(68768)
- 财(64164)
- 所(56853)
- 农(55252)
- 中心(53248)
- 研究所(52017)
- 财经(51913)
- 业大(49672)
- 经(47490)
- 江(47088)
- 经济学(46176)
- 北京(44390)
- 农业(43699)
- 经济学院(41806)
- 范(41474)
- 院(41167)
- 师范(41028)
- 财经大学(38770)
- 基金
- 项目(229796)
- 科学(182295)
- 基金(171080)
- 研究(164116)
- 家(149770)
- 国家(148655)
- 科学基金(128112)
- 社会(106099)
- 社会科(100937)
- 社会科学(100909)
- 基金项目(89199)
- 省(87067)
- 自然(83912)
- 自然科(82062)
- 自然科学(82040)
- 自然科学基金(80582)
- 教育(75685)
- 划(74399)
- 资助(71850)
- 编号(64531)
- 部(52101)
- 重点(51904)
- 成果(51475)
- 发(48655)
- 创(47702)
- 国家社会(45341)
- 科研(45110)
- 教育部(44858)
- 创新(44762)
- 课题(43587)
- 期刊
- 济(148092)
- 经济(148092)
- 研究(94189)
- 中国(61194)
- 学报(52673)
- 财(49963)
- 科学(48733)
- 农(48415)
- 管理(47073)
- 大学(40141)
- 学学(37687)
- 农业(33453)
- 技术(30213)
- 教育(29568)
- 融(27555)
- 金融(27555)
- 经济研究(25700)
- 财经(25292)
- 业经(22743)
- 经(21775)
- 贸(20052)
- 统计(20029)
- 问题(19975)
- 业(19508)
- 策(17594)
- 技术经济(17571)
- 国际(17367)
- 世界(16636)
- 图书(16136)
- 决策(16086)
共检索到486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基于投入产出思想构建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并运用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及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对28个部门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研究显示:从总体来看,我国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隐含碳排放呈波动式增长态势,中国出口致使进口来源国减少本土CO2排放,但却增加了全球碳排放,中国进口致使我国减少CO2排放,同时也减少了全球碳排放;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排名前十的部门集中在制造业,其中化学工业隐含碳排放量名列前茅;中国因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全球碳排放净增加最多的部门是纺织业,净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基于投入产出思想构建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并运用2002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及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对28个部门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研究显示:从总体来看,我国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隐含碳排放呈波动式增长态势,中国出口致使进口来源国减少本土CO2排放,但却增加了全球碳排放,中国进口致使我国减少CO2排放,同时也减少了全球碳排放;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排名前十的部门集中在制造业,其中化学工业隐含碳排放量名列前茅;中国因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全球碳排放净增加最多的部门是纺织业,净减少最多的部门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第二产业对我国出口、进口以及净出口隐含碳排放的贡献最大,中国因第一和第二产业的进口贸易减少了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玉焕 刘月
使用投入产出法,利用1999-2008年中国海关货物出口商品分类数据,研究和测算了中国出口商品中的隐含碳。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是隐含碳的出口大国,出口贸易是中国CO2排放量逐年增长的重要原因。1999-2008年,我国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由1999年的3.8亿t上升至2008年的11.9亿t,在此期间,中国CO2年排放量的12%-24%是因生产满足国际市场消费的产品而产生的。中国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主要集中在5大类行业,分别为:纺织业及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医药制造业、黑色及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通用及专用机械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这5大类行业的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在中国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总量中...
关键词:
中国 出口 隐含碳 投入产出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独孤昌慧 吴翔 周小琳
该文考虑到生产技术差异及中间产品贸易等因素,利用非竞争型(进口)世界投入产出表计算了2000-2009年我国对美国工业进出口贸易含污数量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因向美国出口而产生的隐含污染量远远大于我国自美国进口而减少的隐含污染量,我国负担了较大的环境成本;经过因素分解发现,虽然技术进步因素对贸易含污量起减少作用,但仍旧抵消不了贸易规模因素对贸易含污量的增加作用,贸易结构因素的作用还比较小。因此我国要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的使用,降低单位污染排放,同时要挖掘对外贸易结构的减排潜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述忠 陈颖
每年大量的"中国制造"不断出口到发达国家,这些出口产品背后的隐含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与已有文献主要利用美国、日本等国的数据间接获得中国碳排放率不同,本文通过直接计算中国2002、2005和2007年分产业部门的碳排放率,再以国内消费活动为标准利用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估算中国2000-2009年的隐含碳排放量,分析贸易碳排放净差不断增加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国内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将比国际公布的数据有所减少。中国在2000-2009年间保持贸易碳排放顺差,出口的高增长快速拉动了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各国应当共同改善现行的碳排放量测算体制,同时中国也要鼓励低碳产品和技术贸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德才 王琳佳 仲凤霞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97-2011年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变化进行研究,分别测算了广东省整体和部门层面的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出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大于进口隐含碳排放总量,差额1997年为0.20亿吨、2011年为0.36亿吨,说明广东省处于隐含碳的净出口状态;另外,隐含碳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服务业和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部门。广东省应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高碳产品的出口,扩大"两高一资"产品的进口,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隐含碳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谢建国 姜珮珊
本文在一个能源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OECD中国投入产出表和中国的能源消耗数据,测算了中国分行业的进口能源消耗、出口能源消耗、贸易净能源消耗和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文章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耗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出口产品总能耗量大于进口产品总能耗量,贸易净能源消耗有增加的趋势,中国仍然是一个能源的净出口国,而且,基于能耗的贸易条件有恶化的趋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出口规模的扩张是中国出口隐含能源消耗增长的主要原因,行业投入效应也促进了出口隐含能的增加,但影响较小,而出口结构的优化与单位价值能源消耗的下降则抑制了出口能源消耗的增加,整体分析结果表...
关键词:
投入产出分析 隐含能 能源消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卢小兰 喻静琼
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2008年~2014年出口总量、大类产业和中类制造业的出口附加值率,与美国、德国和韩国出口附加值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出口附加值呈上升趋势,传统出口额虚高约20%。各大类产业出口附加值率差异显著,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产业出口附加值率最高,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出口附加值率最低高、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稳定上升,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于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2014年四国总体出口附加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中国、德国和韩国中国高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显著低于美国,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是导致中国制造业整体附加值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改进贸易统计方法和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卢小兰 喻静琼
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2008年2014年出口总量、大类产业和中类制造业的出口附加值率,与美国、德国和韩国出口附加值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出口附加值呈上升趋势,传统出口额虚高约20%。各大类产业出口附加值率差异显著,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产业出口附加值率最高,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出口附加值率最低。高、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稳定上升,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于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2014年四国总体出口附加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中国、德国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卢小兰 喻静琼
基于WIOD数据库,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2008年~2014年出口总量、大类产业和中类制造业的出口附加值率,与美国、德国和韩国出口附加值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体出口附加值呈上升趋势,传统出口额虚高约20%。各大类产业出口附加值率差异显著,房地产和金融保险等服务产业出口附加值率最高,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光学产品制造出口附加值率最低。高、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稳定上升,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于中、低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2014年四国总体出口附加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中国、德国和韩国。中国高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显著低于美国,高端技术制造业出口附加值率低是导致中国制造业整体附加值率低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改进贸易统计方法和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等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纪录
本文通过改进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分别从总量、行业和贸易伙伴等层面对我国2002—2009年的出口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动态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阶段我国约有12%—18%的碳排放由出口贸易引致,且随着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隐含的碳排放也持续增加。其中,加工制造业和化学工业是我国出口碳排放的主要载体,而美国和欧盟分别是2002和2007年我国最大的出口碳排放受益国。
关键词:
隐含碳排放 出口贸易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建国 匡王番
文章在剖析现有部门外贸依存度公式基础上,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重构部门外贸依存度公式。新公式克服了现有公式不能反映任一部门对其它部门外贸依赖性的缺陷。继而用新公式测算我国部门外贸依存度,与现有公式的结果相比较并进行跨国比较。结果表明,由于考虑了部门间的依赖性,新公式能准确测算部门外贸依存度;尽管我国总外贸依存度不高,但部门间的差异较大;除了传统因素,还有部门间的前向关联度可影响部门依存度。
关键词:
外贸 部门外贸依存度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傅智宏
研究目标:辨析最终需求隐含问题主要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方法:先通过模型推导辨析文献方法的准确性,再以中国为例实证分析文献方法及本文新法的准确性,最后使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进行因素分解研究。研究发现:先计算最终需求引致的产出值,再将直接强度系数与引致的产出值相乘,来计算行业或部门最终需求中隐含问题的方法存在逻辑错误,因此是错误的计算方法。绿色生产技术效率变化效应是中国增加值出口中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中国增加值出口占出口值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研究创新:辨析了目前最常用方法中的错误,提出了更简便、更易理解的新方法。研究价值:避免隐含问题研究继续由错误思路方法计算出无意义的错误结果。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隐含问题 计算方法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石红莲 张子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中国在大量出口产品的同时,也向国外出口了大量的隐含碳排放。利用投入产出法,采用中国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2003到200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得出结论,随着中国对美国出口量的增加,出口产品的隐含碳排放也在增大,并提出了减少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产品 隐含碳排放 实证分析 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宇
贸易隐含碳排放对于一个国家实际排放量的估算非常关键。国内外学者对贸易中的隐含二氧化碳排放做了很多研究,发现其价值很大,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严重高估。本文使用最新的2007年区分加工贸易进口非竞争型的投入产出表重新测算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其他国家双边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因贸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4亿吨,远远低于目前的估计。2007年我国消费侧二氧化碳排放只下降了4亿吨,为56.28亿吨,按照百分比看,贸易转移碳排放只占生产侧排放的6.6%。因此,中国隐含碳排放量实际上远远没有那么大,不应再强调贸易转移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而应该立足于我国自身的...
关键词:
隐含碳排放 非竞争型 加工贸易 消费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