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4)
- 2023(14129)
- 2022(12268)
- 2021(11728)
- 2020(9644)
- 2019(22570)
- 2018(22370)
- 2017(42815)
- 2016(23113)
- 2015(26446)
- 2014(26394)
- 2013(26283)
- 2012(24481)
- 2011(22366)
- 2010(22062)
- 2009(20078)
- 2008(19670)
- 2007(17019)
- 2006(14863)
- 2005(13251)
- 学科
- 济(95247)
- 经济(95146)
- 管理(65745)
- 业(59670)
- 企(48106)
- 企业(48106)
- 方法(45212)
- 数学(39115)
- 数学方法(38673)
- 贸(28969)
- 贸易(28955)
- 易(28218)
- 中国(26676)
- 农(26181)
- 财(22452)
- 学(22356)
- 业经(19177)
- 环境(18430)
- 地方(17552)
- 制(16459)
- 农业(15996)
- 和(15609)
- 出(14957)
- 理论(14940)
- 划(14310)
- 银(14001)
- 银行(13947)
- 技术(13642)
- 行(13377)
- 融(13291)
- 机构
- 大学(337458)
- 学院(333354)
- 济(139517)
- 经济(136823)
- 管理(129394)
- 研究(117722)
- 理学(112232)
- 理学院(110964)
- 管理学(109014)
- 管理学院(108461)
- 中国(88217)
- 科学(73398)
- 京(73108)
- 财(60179)
- 所(60001)
- 农(55341)
- 研究所(55043)
- 中心(51773)
- 业大(50576)
- 财经(48956)
- 北京(46522)
- 江(46475)
- 经(44703)
- 农业(43762)
- 范(43419)
- 院(43068)
- 师范(42998)
- 经济学(42821)
- 经济学院(38719)
- 州(37799)
- 基金
- 项目(229293)
- 科学(179330)
- 基金(168133)
- 研究(165105)
- 家(147758)
- 国家(146653)
- 科学基金(124512)
- 社会(103811)
- 社会科(98438)
- 社会科学(98412)
- 基金项目(88733)
- 省(86136)
- 自然(81738)
- 自然科(79836)
- 自然科学(79816)
- 自然科学基金(78373)
- 教育(74326)
- 划(73604)
- 资助(70541)
- 编号(65582)
- 成果(53054)
- 重点(51383)
- 部(51353)
- 发(48856)
- 创(46714)
- 课题(44955)
- 科研(44309)
- 创新(43789)
- 教育部(43674)
- 国家社会(43205)
- 期刊
- 济(148499)
- 经济(148499)
- 研究(99476)
- 中国(60777)
- 学报(56532)
- 科学(51313)
- 农(50223)
- 管理(46978)
- 财(43356)
- 大学(42367)
- 学学(39820)
- 农业(35604)
- 教育(33687)
- 技术(26950)
- 融(26308)
- 金融(26308)
- 经济研究(25226)
- 财经(23618)
- 业经(22879)
- 贸(22799)
- 问题(20472)
- 经(20269)
- 国际(19707)
- 业(19266)
- 图书(17690)
- 世界(16505)
- 技术经济(16033)
- 科技(15911)
- 理论(15894)
- 资源(15686)
共检索到489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文章基于2002—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延长表),从总体、26个产品部门以及三次产业视角测度中国进出口产品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进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但其数值都远远大于1,这表明中国出口产品远比进口产品"肮脏",中国成为全球转移碳排放的"污染避难所";26个产品部门的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都大于1,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且稳居前两位,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及餐饮业排名后三位;第一产业隐含碳污染贸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剑波 郭风
文章基于2002—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延长表),从总体、26个产品部门以及三次产业视角测度中国进出口产品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进出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但其数值都远远大于1,这表明中国出口产品远比进口产品“肮脏”,中国成为全球转移碳排放的“污染避难所”;26个产品部门的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都大于1,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且稳居前两位,服装皮革羽绒及其他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及餐饮业排名后三位;第一产业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除2002年小于第三产业外,其余年份均大于第二和第三产业,且呈逐年上涨态势,第二和第三产业则是先增加后减小,但第三产业减小趋势更为明显。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韦政伟 杨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面加大对外贸易开放力度,进出口贸易企业不断增多,为促进中国贸易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全球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加之自然与气候环境的恶化,进出口贸易企业面临的碳排放和碳税成本增长压力也越来越大。鉴于此,在探讨近些年中国进出口产品隐含碳污染情况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中国进出口产品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优化中国进出口产品结构、加强海关及贸易监管、加强碳污染排放管控、提高能源整合利用效率、加强技术研发改善能源结构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进出口产品 隐含碳污染 贸易条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英娜 姚静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国,面临着快速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两难命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来自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自身的发展需求也不容妥协。本文以中美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投入产出法,在考虑两国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水平差异的基础上,计算了2000—2009年两国的贸易污染指数,旨在为中国在气候谈判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提供理论依据,利于中国在气候谈判中获得公平的减排目标,以及中国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盛仲麟 何维达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1999-2012年中国海关进出口商品数据,研究测算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出口贸易的不断增长,中国所排放的碳中有相当部分被用于生产满足国外消费者生产和生活需求的出口产品,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是中国出口贸易碳排放的主要受惠国。文章通过实证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各部门隐含碳排放情况,为国家从碳排放控制的角度调整产业及贸易结构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国家未来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隐含碳排放 投入产出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晔 李惠民 徐明
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对进出口商品都采用中国的碳耗水平所作的保守估计发现:1997-2006年,通过产品的形式,我国为国外排放了大量的碳,1997-2004年,隐含碳净出口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在0.5%~2.7%之间,2004年之后迅速增加,2006年该数字达10%左右。按照日本的碳耗效率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整后的乐观估计发现,中国为国外转移排放的碳数量更为惊人。1997-2002年隐含碳净出口量占当年碳排放总量的12%~14%,2002年之后迅速增加,到2006年,该数字已达29.28%。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国和其出口国都是这些碳排放的受益者,都...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隐含碳 投入产出法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剑波 高鹏 彭劲松
借鉴污染贸易条件分析方法,构建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污染贸易条件指数,并基于2012年《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从总体、产品部门和三次产业视角测度和剖析中国30个省份(除西藏外)的隐含碳污染贸易条件状况。推进低碳贸易发展和控制贸易污染转移,应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根据进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地区差异,健全不同污染指标的统计分析制度;提高减排技术水平标准,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减排技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会民 王媛 刘冠飞
本文利用瓦尔拉-卡塞尔模型,计算了2002年与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量。结果表明:2002年与2007年中国出口贸易隐含碳量分别为3.64亿t和9.81亿t,进口贸易隐含碳量分别为1.28亿t和2.70亿t;加工贸易隐含碳量分别为0.48亿t和0.96亿t。2002年与2007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输出量分别为2.84亿t和8.08亿t,分别占当年国内排放总量的29.8%和47.4%。同时本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在日本、欧盟、东盟三技术水平情景下分析后,发现碳减排空间巨大。中国应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能源结构的调整、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尽快的走上低碳经济之路;同时国际社会应敦促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白冬艳 张德成 翟印礼 殷炜达 李智勇 刘改平 陈勇
从单一的生产者负责和消费者负责存在弊端的分析入手,从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拥有外部性产权及WTO国际贸易原则的角度,论证国际贸易中木质林产品隐含碳排放应该由进出口国共同承担,建议改进国际贸易碳计量方法学,构建监测报告体系,探索共担机制下的国际碳交易,在共担机制下优化木质林产品国际贸易政策,推进进出口国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齐玮 侯宇硕
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笔者测算并分析了1995年~201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测算结果发现,进口农产品的隐含碳大量替代了本国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在测算结果的基础上,笔者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发现出口规模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碳排放强度效应是促进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原因,而出口结构正逐渐成为抑制碳排放降低的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齐玮 侯宇硕
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笔者测算并分析了1995年201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测算结果发现,进口农产品的隐含碳大量替代了本国生产所产生的碳排放。在测算结果的基础上,笔者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发现出口规模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碳排放强度效应是促进碳排放降低的主要原因,而出口结构正逐渐成为抑制碳排放降低的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齐晔 李惠民 徐明
采用投入产出法,估算了1997-200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能。在考虑隐含能和进出口能源产品的情况下,都按我国的能耗效率对进出口进行的保守估计发现:1997-2006年,我国的能源进出口基本持平,其中1999-2005年是一个微弱的能源净进口国,而1997,1998和2006年却是能源净出口国;按照日本的能耗效率对进口产品进行调整后的乐观估计发现中国则是一个更大的能源净出口国,每年能源净出口量在10 000~50 000万t标煤之间,其中1997-2002年我国能源净出口量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之后该数字迅速增长,2006年更高达18.8%。可见我国进口的能源(包括进口产品中的隐...
关键词:
进出口贸易 隐含能 投入产出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根能 吕磊磊 董伟婷
在考虑技术异质性的条件下,首先核算我国2002年、2007年以及2010年三年进出口隐含碳,然后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将对三年隐含碳排放变化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三年隐含碳净输出量分别为903百万吨、2 134百万吨、1 700百万吨,说明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替发达国家和地区承担了过多的碳排放;(2)2002—2007年和2007—2010年两个阶段进口及出口隐含碳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均为正,其中规模效应是2002—2007年进口及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结构效应是2007—2010年进口及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3)两阶段我国进口及出口隐含碳的强度效应均为负,说明无论是我国还是境外的生产技术水平都在进步;(4)两阶段出口加权平均碳排放强度的年均降幅均高于进口加权平均碳排放强度的年均降幅,说明我国技术水平进步的速度要快于境外技术平均水平。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邱强 李庆庆
面对温室效应日益加剧的趋势,各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控制碳排放量。因此,测算本国进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量,并进而探究驱动其变动的因素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使用投入产出法定量测算了2002年、2005年及200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排放量,并利用结构分解法将出口贸易隐含碳变化量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强度(技术)效应。结果发现,中国隐含碳净输出量迅速扩大;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对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加起到正向推动作用,而强度(技术)效应对其有负向作用。
关键词:
隐含碳 投入产出法 结构分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根能 吕磊磊 董伟婷
在考虑技术异质性的条件下,首先核算我国2002年、2007年以及2010年三年进出口隐含碳,然后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将对三年隐含碳排放变化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发现:(1)三年隐含碳净输出量分别为903百万吨、2 134百万吨、1 700百万吨,说明我国在对外贸易发展中,替发达国家和地区承担了过多的碳排放;(2)2002—2007年和2007—2010年两个阶段进口及出口隐含碳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均为正,其中规模效应是2002—2007年进口及出口隐含碳增加的主要原因,结构效应是2007—2010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