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7)
2023(6510)
2022(5217)
2021(5264)
2020(4125)
2019(9430)
2018(8977)
2017(16463)
2016(8721)
2015(10197)
2014(9743)
2013(9400)
2012(8876)
2011(8181)
2010(8165)
2009(7530)
2008(7414)
2007(6414)
2006(5703)
2005(5216)
作者
(23025)
(19216)
(19131)
(18241)
(12440)
(9182)
(8671)
(7404)
(7383)
(6772)
(6561)
(6505)
(6128)
(6108)
(6053)
(5871)
(5655)
(5419)
(5401)
(5171)
(4868)
(4586)
(4568)
(4399)
(4382)
(4220)
(4076)
(3994)
(3859)
(3742)
学科
(38644)
经济(38584)
(19466)
管理(18634)
中国(15806)
方法(15052)
(13619)
企业(13619)
数学(13520)
数学方法(13430)
(11903)
(10019)
贸易(10013)
(9870)
业经(7900)
农业(7852)
(7750)
(7389)
(7086)
金融(7083)
(6928)
银行(6922)
(6795)
(6532)
关系(6409)
(6256)
(5890)
(5670)
环境(5597)
(5367)
机构
大学(128986)
学院(123644)
(62643)
经济(61815)
研究(51768)
管理(43135)
中国(39970)
理学(36657)
理学院(36173)
管理学(35800)
管理学院(35547)
(28018)
(27212)
科学(26929)
(25198)
研究所(22992)
经济学(21950)
财经(21932)
中心(21825)
(20411)
经济学院(19698)
北京(18843)
(18776)
师范(18685)
(18184)
(16936)
财经大学(16649)
(15842)
师范大学(15833)
科学院(15419)
基金
项目(81394)
科学(65653)
研究(63913)
基金(62292)
(55270)
国家(54416)
科学基金(45057)
社会(44555)
社会科(42148)
社会科学(42137)
基金项目(31040)
教育(29499)
(25796)
资助(25172)
自然(24715)
编号(24205)
自然科(24143)
自然科学(24134)
(24058)
自然科学基金(23779)
成果(21920)
中国(20881)
(20798)
国家社会(20653)
重点(18837)
教育部(18503)
(18348)
(17440)
课题(17191)
人文(16689)
期刊
(68118)
经济(68118)
研究(45632)
中国(27157)
(19057)
科学(18174)
教育(17878)
学报(17380)
管理(17282)
(16977)
大学(14236)
学学(12989)
经济研究(12409)
农业(12262)
(12131)
金融(12131)
财经(11711)
世界(11017)
(10533)
(10356)
国际(9923)
问题(9305)
技术(9267)
业经(8029)
(7912)
(6142)
论坛(6142)
社会(6045)
技术经济(5701)
(5651)
共检索到196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锐  
启蒙立足个体,诉诸理性,针对的是个人的自由和社会权利,体现以先进的文化理念引导和塑造个体的独立意识和主体意识。民族主义则立足国家的整体,在诉诸理性的同时,更要诉诸情感,体现为近代以来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而提出的一系列改良与革命的政治实践以建构现代国家。近代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逼迫中国人通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尝试,从而使启蒙与民族主义相交织,共同奠定了近现代国家建构的基础。而启蒙对个体主义的强调和民族主义对国家的强调则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承续了二者对近现代国家建构的方向和目标,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荀振芳  汪庆华  
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主题话语",处于不断建构、改造、变革与完善的过程中。世界高等教育普遍进入了"国家主义"时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建构具有更加深厚的国家主义体制文化传统。考察中国大学制度形成的逻辑路向,体现为"适应论"的制度实践逻辑、"同生互构"的制度结构特征以及"国家需要"的制度功能导向,对此,应从历史的、辩证的、批判的视角给予认识、尊重、变革和现实关怀。有理由认为: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仍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的现实途径,但是,要对"国家主义"予以重新认识和解读。目前,以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切入点,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转型期已经到来。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先春  赵洪良  
国家治理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内容,现代国家是国家治理最主要的治理主体,理解二者逻辑关联的前提是准确把握现代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构支撑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国家治理的运行机理和表现特征作为解释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依据,彰显国家治理对现代国家建构的重大意义。就二者的深层关系来看,国家治理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必然内容与环节,现代国家凭借国家治理约束国家的政治权力,平衡社会结构,调整国家与社会间的关系。正是这种逻辑关联根本上决定了制度有效性与权力合法性构成现代国家构建有效治理模式的两个重要基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哲罕  
克劳塞维茨对战争的理解并不受限于狭义的战争活动,而是涉及战争与政治、哲学等事物的广泛关联;与之同理,我们对克劳塞维茨理论的理解也并不能受限于狭义的军事理论,而是要将其放置在更为宽广的政治思想史背景之下。克劳塞维茨正好处在德国概念史中所谓的"鞍形期"或"语义学问题"的集中展现期,大致对应于当时欧洲政治现实及政治思想的剧烈转型期。这使得他在《战争论》中对战争的定义是复杂和充满矛盾的。通过上述研究进路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及其内在张力,而且可以更好地管窥与理解(欧洲)现代国家形成时期的复杂状况。也即,通过对克劳塞维茨"三位一体"的战争观在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展开,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它与君主—主权、启蒙—反启蒙和民族—国家这三个层次或三阶段的对应关系,以及进一步反诸理解后三者之于(欧洲)现代国家形成的关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茂勇   黄洁谊   叶锦萍  
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教育是国家职业教育体系系统性构建的重要一环,形塑着学生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价值观。职业世界正朝向智能化转变,但当前的职业启蒙教育范式难以追赶快速更迭的职业世界,致使职业启蒙教育普遍存在智能化程度不足、数据生态运作效能低、协同过滤推荐系统缺失、整体性治理系统观缺位等问题。人工智能具有赋能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技术条件,可从构建职业启蒙教育整体智治格局、职业启蒙内容算法推荐、职业启蒙教育的制度设计、嵌入职业启蒙教育全过程、建制多源数据整合平台等维度,重塑符合智能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职业启蒙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敬杰  
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行动,是提升国民职业素养和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要途径。新时代我国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应以秉持适应性人才预备教育、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服务强国战略目标、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科学定位,遵循“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梯次具化的目标逻辑、“生产劳动—职业(启蒙)教育—职业启蒙教育课程—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建设”有序转承的演绎逻辑、“学校集中—多向协同—虚实融合—泛在延展”互嵌运行的形态逻辑、“教材编排—组织方式选择—角色调适—行动自觉—价值内化”动态推进的实施逻辑,并以“坚持思想引领,举旗定向”“凸显技术素养,筑牢底蕴”“拓展概念谱系,搭建框架”“延伸课程网链,拓展空间”“强化数字赋能,重塑生态”和“完善保障措施,提供支持”为推进路径。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李睿恒  
2017年9月伊拉克库尔德地区举行的独立公投表明,具有独立倾向的库尔德民族主义已经成为当前伊拉克库尔德社会内部显著的政治思潮。然而,这并非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它本质上是现代伊拉克国家能力的失效,以及随之带来的畸形的伊拉克现代国家建构进程的产物。因此,只有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视域出发,才能理解伊拉克库尔德民族主义作为奥斯曼帝国遗产的起源背景,以伊拉克现代国家结构作为发展框架的基本前提,以及集体惩罚措施"安法尔行动"和1991年后库尔德人自治实践所激化的历史转折,进而把握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限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升  
现代性启蒙就是要促使人类摆脱"不成熟状态",激发人的无穷想象力和无限创造力,真正确立起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目前,中国的现代性启蒙就是要在扬弃传统的基础上,参照西方社会的现代化模式,确立社会成员个体独立的法权状态,促使传统伦理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变,从而为人的自由创造条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潘凤  闫振坤  
国家能力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促进和发展生产力以调整生产关系的能力。国家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和发展生产力的能力大小、强弱和本质差异,构成了全球不同国家国家能力的形态差异。全球典型的国家能力形态包括五种,分别是涣散的国家能力、极端的国家能力、依附的国家能力、裹挟的国家能力和调和的国家能力。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中国的国家能力经历了从涣散的国家能力到极端的国家能力再到调和的国家能力的塑造与超越过程。中国的国家能力建构具有强大的自主性、坚定的战略性、广泛的凝聚性和高度的复杂性特点。在中国国家能力建构和演进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国家能力与政党、国家能力与市场、国家能力与社会以及国家能力与国际关系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中国国家能力建构和演进的四大核心逻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蒋达勇  王金红  
从百年历史来看,中国大学治理已被置于现代国家建构的框架之中。从功能结构来看,现代国家的主导,使大学使命实现了内涵转换与范围扩展,对大学系统进行了身份和等级塑造,在大学内部推动了结构与体制的拟合。从实践进路来看,"强国家-强社会"模型是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逻辑走向,国家与大学应不断调适权力边界与活动空间,大学应在功能定位与使命聚焦、身份重建与组织再造、法治规范与精神培育等方面的持续改革中实现治理模式的转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金木  
当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呈现出一种双重转型的局面。中国教育转型的双重性催生了启蒙话语的双重性,启蒙话语与后启蒙话语同时存在。在中国教育领域,主体终结性话语深深地影响着正在培育主体性的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鉴于中国特殊的教育现代化语境,教育研究者需要立足双重转型理论,坚守启蒙的理想与抱负,捍卫人之为人的尊严。当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要任务既不是盲目追求西方单子式的主体性,也不是盲从西方后现代主义话语而全面批判人的主体性,而是持续不断地进行主体性教育,唤醒理性而自由的主体性意识,培育具有健全主体性的公民。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成  宋清员  
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共同构筑的文化共同体。在先秦至清这一历史时空内,基于对"华夷之辨"的积极诠释,得以抟聚各方人心,巩固族群关系,维系国家稳定。受西方"民族国家"话语影响,近人对民族共同体的理解,逐渐偏离中国历史传统的本真面貌。因此,重申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史实,既可追本溯源以正各方视听,亦可对当下民族和融提供历史镜鉴。此外,站位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主体性立场,与创建中国学术之旨十分切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晓  
近代日本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启蒙教育运动。福泽谕吉为其设定了"启智"和"启德"两大任务,培养既具有近代文明知识,又具有忠君爱国情操的"和魂洋才"之国民。这不仅是当时日本社会知识精英的呐喊,也是天皇制国家意志的体现。或者说,是近代日本朝野一致的文化教育取向。明治末期,日本开始以纪元神话为主导编辑中小学文史教材;大正时期,产生了以"帝国读本"命名教科书的现象,反映"帝国"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种象征符号。正是在民族启蒙教育以大和魂铸就日本人信仰的过程中,日本社会滋长了一种极端民族主义情绪,形成了其自诩优等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仁  杨兆山  周国斌  
教育与启蒙有着内在的价值联系,其主要来源于人及社会的现代性转型的历史使命,奠定了教育的启蒙基因与精神传统。教育启蒙的现代性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合法性危机,但并未得到教育理论研究的足够关注。当前,随着中国现代性转型的日趋深化,将启蒙问题引入教育学的理论视域,凸显了实践与理论的双重诉求,应当贯之"教育/教育学"的立场加以体系化的建构,并积极促进其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曹越  姚位燕  赵春生  
本文梳理了国内学者关于国家审计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国家审计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清晰脉络,为指导国家审计实务工作提供依据。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国家审计历史、国家审计本质、国家审计职能、国家审计质量、国家审计体制、国家审计风险和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等七大理论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