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3)
2023(14934)
2022(12391)
2021(11769)
2020(9858)
2019(22488)
2018(21873)
2017(41420)
2016(21713)
2015(24564)
2014(24105)
2013(23470)
2012(21202)
2011(19009)
2010(18774)
2009(17428)
2008(15912)
2007(13342)
2006(11389)
2005(9962)
作者
(58638)
(48917)
(48385)
(46294)
(30678)
(23246)
(22062)
(19147)
(18924)
(16912)
(16581)
(16499)
(15287)
(15256)
(15217)
(15069)
(14408)
(13983)
(13973)
(13917)
(12160)
(11707)
(11633)
(11330)
(10991)
(10762)
(10518)
(10264)
(9700)
(9687)
学科
(88781)
经济(88683)
管理(61190)
(56366)
(46274)
企业(46274)
方法(40991)
数学(36666)
数学方法(36269)
中国(31061)
(27350)
金融(27342)
(25254)
银行(25224)
(24409)
(23809)
(23405)
(20275)
(19242)
业经(18655)
(18015)
贸易(17999)
(17618)
地方(17341)
环境(16405)
农业(15574)
(14931)
财务(14875)
财务管理(14844)
理论(14438)
机构
大学(297533)
学院(296028)
(129749)
经济(127457)
管理(114872)
研究(101518)
理学(99756)
理学院(98717)
管理学(97067)
管理学院(96538)
中国(83543)
(61713)
科学(59147)
(58258)
(48750)
中心(48579)
财经(47470)
(45746)
研究所(44822)
(43629)
经济学(42077)
业大(41522)
(40724)
北京(38683)
经济学院(37970)
(37744)
师范(37332)
(37081)
财经大学(35819)
农业(35733)
基金
项目(207501)
科学(165618)
基金(154572)
研究(152663)
(134751)
国家(133693)
科学基金(115613)
社会(100640)
社会科(95608)
社会科学(95590)
基金项目(81180)
(78118)
自然(73048)
自然科(71385)
自然科学(71363)
自然科学基金(70118)
教育(69981)
(66581)
资助(62776)
编号(59658)
成果(47636)
(47140)
重点(47061)
(44752)
(43993)
国家社会(43438)
创新(41199)
教育部(41090)
课题(40968)
科研(40043)
期刊
(132161)
经济(132161)
研究(86019)
中国(56459)
学报(44969)
(44472)
科学(42372)
管理(41088)
(40693)
(37992)
金融(37992)
大学(35142)
学学(33286)
教育(29253)
农业(27609)
技术(24820)
财经(23746)
经济研究(22798)
业经(20698)
(20557)
问题(17244)
(15500)
(15051)
世界(14398)
国际(13993)
统计(13959)
(13480)
理论(13393)
技术经济(13102)
资源(12791)
共检索到432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文博  郝宏展  李胜  
文章从金融生态学视角考察了处于不同生态位上的金融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归纳出它们之间有互利共生的,有偏利共生的,有竞争关系的,有偏害关系的,还有中性关系的。并指出,这些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时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在环境发生变化时,他们的关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文章为深入研究这些金融主体间是如何协同进化、发展演替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亚光  
金融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金融思想启蒙运动的重要制度基础。清朝末年以至民国后期的新式学制沿革为金融学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平台,金融学在课程设置、学生数量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教会学校和海外留学对近代金融学教育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形成了现代金融概念的框架,引入了现代金融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成为民国金融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来源。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宏彦  
金融业开放是一把"双刃剑",我国近代金融业开放的历史告诉我们,虽然近代金融业开放对现代金融制度在中国的建立与演进、中国的金融思想、金融制度的转化与质变以及促进中国近代金融市场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加剧了近代中国金融体系风险、迫使中国政府丧失了部分金融主权、影响到了中国的政局变化。以史为鉴,当前中国金融业开放尤其应该注意加强政府在金融业开放中的作用,维护我国金融主权和金融安全,避免金融自由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浩龙  郑哲文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供应链金融的出现有效的缓解了相关问题,对改善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供应链金融的共生系统,对系统中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介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解析了供应链金融对小微企业的传导效应、价值增值效应和优化效应,进而提出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优化的措施与建议,为供应链金融业务与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遂  张宏彦  
中国近代的金融业开放,使传统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金融市场环境被根本改变了,走向开放的金融市场,新的金融需求的产生,以及新式金融机构———银行的出现,都对中国的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挑战。最终的结果是在中国近代金融业开放中,中外银行成为金融市场翘楚,而传统金融机构逐步走向了衰落。在中国现代金融业开放30年之后,探究中国近代金融业开放与传统金融机构兴衰的内在联系,以史为鉴,有着现实的意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瑜斌  
小微金融是当前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中国近代金融史中经办小微金融业务的传统金融企业——民信局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探寻其对发展当代小微金融的启示。民信局在小额汇款和华侨汇款的金融细分市场中曾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满足社会中下层民众的特性需求和善用传统信用制度是民信局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所在,而资金汇集之后投资过于集中所产生的高风险则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民信局案例研究的当代启示:第一,金融监管部门应增加小微金融服务供给,允许非金融企业办理小微金融业务,形成合理的金融市场分层结构;第二,不再将监管作为行业发展的前置条件,促进金融市场的自身发育;第三,允许小微金融企业在合理范围内利用传统信用制度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明磊  任荣明  
文章对温州民间借贷利率走势及其与正规金融间关系进行变结构向量自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利率服从三个突变点的结构突变趋势平稳过程。相对正规金融而言,民间金融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除了具有"信号显示"作用的宏观政策外,其它宏观政策、金融信贷对民间金融影响不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彪如  
中国近代金融变迁的缩影──评《中国银行行史(1912—1949年)》一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彪如金融,是时下一个热门的话题。各种新闻媒介天天在传播金融信息;在学校中,金融专业和金融学科是学生们选修的热点;我国的金融事业近年来蓬勃发展,蒸蒸日上;这些都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白钦先  剑眉  
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是具有不同质的规定性的两大金融族类。在当代,政策性金融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两者混淆等同,将带来国家对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市场监管的混为一谈。同时也将造成我国政策性金融发展严重的不协调与不平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亦博  乔海曙  
合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是我国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的金融生态格局面临多重困局,民营银行的破冰试点对于改善我国金融环境、激发经济活力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金融生态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民营银行"生态圈"的概念,通过构建一个层次明晰、功能完整的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协同机制,来实现民营银行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后,本文结合现实情况提出了我国民营银行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选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亦博  乔海曙  
合理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金融生态格局面临多重困局,民营银行的破冰试点对于改善我国金融环境、激发经济活力和优化资源配置意义重大。本文从金融生态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了民营银行"生态圈"的概念,通过构建一个层次明晰、功能完整的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协同机制,来实现民营银行稳定、高效、可持续地发展的目标。最后结合现实提出了我国民营银行发展可能的路径选择。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国刚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货币、金融和资金的关系是最为常见也最为扑朔迷离的现象之一。本文认为,货币是一种经济机能,它以信用关系为基础以有效反映各种交易物品之间的比价关系为机制以媒介、实现和推进交易为基本功能,因此,不是某种物品或资产。金融是在资产权益基础上以获得这些权力的未来收益为标的而进行的交易过程和这些交易关系的总和,不能简单以资金融通来定义。资金是指具有货币机能的资产,它具有资产权力、金融资产和货币机能等特征,是连接货币和金融的基本机制。在货币理论史上,诸多经济学家将财富、资产、所有权、债务、利息、收益和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丹  王翌秋  沈晖  
正确认识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和决策当局进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起点。基于江苏省1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首先考察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下影响农户借贷匹配的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两者的放贷选择线,由此阐述了不同政策反应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相互关系的区域变动。本文认为,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完善农村产权抵押与担保制度,统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合作,构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丹  王翌秋  沈晖  
正确认识农村金融市场中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的关系是政府和决策当局进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的起点。基于江苏省1202户农户调查数据,首先考察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市场下影响农户借贷匹配的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建立了两者的放贷选择线,由此阐述了不同政策反应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相互关系的区域变动。本文认为,未来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政策,积极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完善农村产权抵押与担保制度,统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合作,构建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农村金融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