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4)
2023(7741)
2022(6416)
2021(6091)
2020(5077)
2019(11649)
2018(11350)
2017(21105)
2016(11500)
2015(13234)
2014(13078)
2013(12867)
2012(12000)
2011(11105)
2010(10960)
2009(10578)
2008(10453)
2007(9241)
2006(8179)
2005(7732)
作者
(32498)
(27457)
(27402)
(26075)
(17497)
(12961)
(12241)
(10681)
(10526)
(9625)
(9615)
(9153)
(8988)
(8982)
(8953)
(8479)
(8182)
(7974)
(7928)
(7699)
(7098)
(6609)
(6561)
(6151)
(6134)
(6105)
(6064)
(5887)
(5505)
(5429)
学科
(48495)
经济(48409)
管理(36627)
(31635)
(26125)
企业(26125)
方法(20067)
数学(17951)
数学方法(17813)
中国(17104)
(14930)
(14525)
(12344)
(11775)
贸易(11768)
(11613)
(11206)
业经(10321)
(9669)
银行(9656)
(9337)
(8960)
金融(8957)
体制(8918)
(8865)
环境(8201)
(7994)
财务(7973)
财务管理(7953)
企业财务(7573)
机构
大学(171756)
学院(167536)
(80155)
经济(78919)
研究(64086)
管理(61313)
理学(52264)
理学院(51649)
管理学(51047)
中国(50990)
管理学院(50716)
(38732)
(36809)
科学(34881)
(32158)
财经(30198)
研究所(28914)
(27679)
中心(27639)
经济学(26908)
(25605)
经济学院(24073)
(24008)
北京(23884)
(23216)
财经大学(22607)
业大(21653)
(20431)
师范(20217)
农业(20028)
基金
项目(109793)
科学(88004)
基金(83694)
研究(80812)
(73525)
国家(72996)
科学基金(62002)
社会(55406)
社会科(52699)
社会科学(52690)
基金项目(43041)
(38389)
自然(37817)
自然科(36954)
自然科学(36942)
教育(36691)
自然科学基金(36342)
资助(34634)
(33826)
编号(29872)
(26881)
(26176)
成果(25684)
重点(25375)
国家社会(24865)
中国(24336)
教育部(23483)
(23295)
(22715)
人文(21829)
期刊
(88131)
经济(88131)
研究(56239)
中国(37477)
(30566)
学报(25625)
科学(25140)
管理(24948)
(23774)
大学(20297)
学学(19176)
(17741)
金融(17741)
财经(16541)
农业(15938)
教育(15693)
经济研究(15206)
(14344)
技术(12755)
(12277)
问题(11982)
业经(11353)
世界(11148)
国际(11023)
(9057)
技术经济(7937)
(7494)
经济问题(7154)
统计(7123)
现代(7072)
共检索到263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世慧  
破产,是债务人全部资产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一种经济状况。唐以降,历代王朝律令中对"负债违契不偿"而产生债务违约(破产)问题都有所规范。仔细检视其立法逻辑,实际上是一种保护债务人的不平衡机制。这种不平衡机制主要基于现实生活中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不平等而设立,与小农社会中日常生活借贷相适应。18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着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经营风险也日趋增加,部分商贸领域破产案频繁爆发。商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世慧  
破产,是债务人全部资产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一种经济状况。唐以降,历代王朝律令中对"负债违契不偿"而产生债务违约(破产)问题都有所规范。仔细检视其立法逻辑,实际上是一种保护债务人的不平衡机制。这种不平衡机制主要基于现实生活中债权人与债务人的不平等而设立,与小农社会中日常生活借贷相适应。18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着商品经济繁荣,商业经营风险也日趋增加,部分商贸领域破产案频繁爆发。商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平利  
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技艺自由",职业教育的出现标志着技艺阶级争夺教育权的胜利。在西欧,行会制度及其职业伦理是职业教育孕育的土壤。在中国皇权专制制度与地主制经济模式中,行会组织具有官营性和宗族性特征。中国行会的职业伦理是皇权文化的一部分,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官本教育"和"宗亲教育",它与皇权专制统治与儒家宗族制文化传统在一种"闭循环系统"中不断调和、相得益彰。这种教育权利上的"弹性行为"造就了中国行会制度在生存上的顽固性,技艺阶级始终没有形成独立力量,其教育也必悄然地消融于皇权教育中。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施王恒  
“厘金”作为近代中国财税制度中的一个“怪胎”,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种种弊害,以至竞被世人斥之为“恶税”。作为一项正式的制度安排,厘金的产生和裁撤都有着制度方面的原因,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近代的厘金制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民  
对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生成的考察不只是起于近代中国本国企业的产生,而还应关注更早的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上。所谓"生成"是指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最初形成,它们起于19世纪40年代以后;而"来源"指的则是这一制度的内外历史渊源,它们要追溯至西方中世纪后期以及19世纪40年代之前的前近代中国社会。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正峰  
教授治校是我国近代大学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认为我国近代大学教授治校制度是少数精英设计的,并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的,而它的实现也主要是依靠少数精英。且由于它是一种代议制度,先天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我们今天要注意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希伟  
近代关于博士学位制度的探索始于清末。民国初期博士学位制度设计集中体现在《学位令(草案)》与《博士会规程(草案)》中。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教育部与立法院先后形成多版《学位授予法(草案)》,尤其是后者曾拟制专门的《博士学位授予法(草案)》,但考试院与教育部之间的权力博弈导致博士学位制度悬而不决。南京国民政府中后期行政院、教育部与考试院针对《博士学位评定会组织法》与《博士学位考试细则》进行多次协商并逐渐取得共识,中央研究院力主"大学博士"与考试院的"国家博士"主张构成难以调和的新矛盾。考试院负责或参与博士学位事宜不仅违反相关法律而且违背教育规律,成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博士学位制度探索失败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晚清以降,随着我国近代报关行在各通商口岸渐次萌生、发展,规范报关行经营行为的制度安排相继推出,并随着报关行的发展而经历不断变迁。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政府最终决定着新的制度供给的趋势与结果。但与此同时,正式制度的设计者也试图借助非正式制度来减少制度实施阻力,降低实施成本。此外,行业准入门槛过低是历次制度安排的共同缺陷,因而大大影响了制度的约束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中国近代大学的"教授治校"制度,孕育于清末民初,成型于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普遍推行于20世纪20年代,经过不断修正一直持续到40年代末。中国近代大学的"教授治校"制度,虽然有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局限性,但它有助于确立教授在大学里的主人翁地位,实现治校民主,维持学校正常秩序,卫护大学的自治和独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佛丁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为了使潜在的获利机会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改革旧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压力下,中国政府从19世纪末期开始转变经济政策,参照西方各国的样板,制定一系列新的工业、商业、金融业、税收政策。这些新制度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使经济在20世纪早期有了较快的发展。由于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后来的国民政府在利益取向上与社会大多数人的偏离,以及传统意识形态与近代经济制度引进的冲突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近代的制度变迁是被动的,因而也是滞后和不彻底的,有些只是一纸空文。这是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比西方国家缓慢的基本原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恂诚  
企业制度的主要目标在于节省交易成本,儒家伦理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和若干市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企业横向兼并、纵向合并和多元化投资的发展,中国若干规模较大的企业曾经进行过经理人层级制管理的尝试,但多以失败告终。其中家族企业的分家析产和对异姓的不信任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而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党敏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创建与清末政治改革相伴。清末近代警察或为官绅合办,或为官督绅办,或为其他地区绅商自发创办。由于是从地方上发起,且受到绅权政治的影响,故清末未能形成统一的警察制度,仅只初步确立了地方警察组织体系;但是,这种地方的局部实践,却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近代警政的发展,且在客观上推动了地方政治革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道霞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近代性嬗变,中国的企业制度也发生了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的转变,公司制度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从而开启了企业制度嬗变之路。但是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嬗变始终没有摆脱官办和官督商办的模式,在官僚资本集结和垄断国家财富的同时,民间资本的发展却受到遏制,而且民间企业的家族式企业组织模式也阻碍了企业的制度化进程,导致中国近代企业无法向具有更长远生命力和更合理制度规范的方向发展,凸现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不发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东刚  
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与变迁经研所博士生张东刚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其经济近代化的历程。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化,在生产力的因素之外,最根本的特征是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亦即由一种依靠习俗或指令来分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佛丁  
中国近代工商制度的转变──中西工商制度比较研究论纲(下)刘佛丁像大多数后发展国家一样,中国近代工商组织和制度的建立,不是自发的在传统社会内部进行的,而是在外来因素的影响下,由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移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方面和以"抑商"为核心的经济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