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7)
2023(9566)
2022(7790)
2021(7293)
2020(6030)
2019(13687)
2018(12981)
2017(23822)
2016(13368)
2015(15103)
2014(14520)
2013(14153)
2012(13277)
2011(12321)
2010(11992)
2009(10688)
2008(10570)
2007(8903)
2006(7809)
2005(6929)
作者
(39385)
(33140)
(33059)
(31212)
(21041)
(15865)
(14607)
(13007)
(12866)
(11686)
(11469)
(10967)
(10640)
(10493)
(10478)
(10195)
(9921)
(9888)
(9591)
(9583)
(8375)
(8313)
(7947)
(7515)
(7462)
(7396)
(7332)
(7091)
(6675)
(6650)
学科
(52983)
经济(52921)
管理(33285)
(30901)
方法(24357)
(22900)
企业(22900)
数学(22138)
数学方法(21974)
中国(20599)
(14863)
(14147)
贸易(14142)
(13897)
(12109)
(11881)
业经(10576)
农业(9860)
(9506)
(8755)
金融(8754)
(8602)
环境(8575)
银行(8557)
技术(8522)
(8262)
(7656)
关系(7309)
理论(7060)
(6993)
机构
大学(194300)
学院(192287)
(83479)
经济(82255)
研究(74227)
管理(67127)
理学(59048)
理学院(58271)
管理学(57257)
管理学院(56921)
中国(54280)
科学(45972)
(41310)
(39202)
(39092)
研究所(36339)
(34925)
业大(31708)
农业(31428)
中心(31394)
财经(29216)
经济学(27587)
(27071)
(26420)
(26270)
北京(26248)
(26191)
师范(26061)
经济学院(25059)
科学院(22914)
基金
项目(135279)
科学(107290)
基金(101169)
研究(94290)
(92207)
国家(91470)
科学基金(75847)
社会(62482)
社会科(59290)
社会科学(59277)
基金项目(53067)
自然(49379)
(49345)
自然科(48305)
自然科学(48282)
自然科学基金(47503)
教育(45465)
(45043)
资助(40816)
编号(35343)
(32128)
重点(31964)
(29374)
(28227)
国家社会(27524)
成果(27490)
教育部(27339)
中国(27109)
创新(26587)
科研(26453)
期刊
(82937)
经济(82937)
研究(54384)
学报(38390)
中国(38010)
(34716)
科学(33861)
大学(27997)
学学(26811)
(24432)
农业(23902)
教育(23358)
管理(22839)
技术(17662)
经济研究(15681)
(15469)
金融(15469)
财经(15100)
(13781)
(13056)
(12514)
业经(11872)
问题(11656)
国际(11642)
世界(11465)
职业(10619)
(10405)
业大(10042)
(8978)
论坛(8978)
共检索到276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永明  
20世纪初,从业观念的变化以及不断深入的法律改革,为近代法律职业的生成提供了契机。随着法律职业教育的开展以及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的确立,近代法律职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在近代法律职业的形成过程中,虽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但具有近代意义的法律职业的出现,为中国法律职业阶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近代法律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司法改革进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勇  郭玉松  
明末清初,受政治背景、文化前提等因素的制约,耶稣会士采取了“科学传教”的在华传教策略。他们的“科学传教”活动历时200余年,其间经历了初始、兴盛、衰落三个阶段的起伏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使他们的传教活动达到其前辈们所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谷忠玉  郭齐家  
文章分析了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动因 ,指出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有关 ,而且与社会中坚力量的推动及女性自身的觉醒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 ,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对女性自身的解放 ,对社会改造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臧佩红  
范源廉乃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于1899年至1906年三次赴日留学,先后就读于高等大同学校、弘文学院、高等师范学校。其间,积极参与、倡导了留学生的师范及法政教育,并参加了留学生组织等社会活动。范源廉留日回国后,先任职于清末学部,开创了中国近代师范教育、法政教育,后就任民国初期的教育次长及总长,主持创建了中国近代学制。在中国近代教育的初创过程中,范源廉及其留日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近代中日之间共同的“教育基因”,反映了近代中日两国之间千丝万缕的密切关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民  
对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生成的考察不只是起于近代中国本国企业的产生,而还应关注更早的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来源上。所谓"生成"是指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最初形成,它们起于19世纪40年代以后;而"来源"指的则是这一制度的内外历史渊源,它们要追溯至西方中世纪后期以及19世纪40年代之前的前近代中国社会。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卢乃桂  沈伟  
学官是中国传统社会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的"废科举、兴学堂"运动促使社会结构与教育系统发生重要改变,教育行政职能也随之变化。晚清政府出现的视学、劝学员,民国时期的视学、辅导员,及老解放区的巡视员、辅导员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学官的传统:监督或研究、指导学务,并向上级行政部门负责。这一教育行政、研究指导职能"两栖化"的现象对理解当今督学、教研员的职能有所启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李娟  
科学观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科学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对科学的认识是一种不太成熟的、较为片面的、功利的科学观,进而发展为宣扬科学万能的唯科学主义。在这些科学观的影响下,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只注重科学知识的灌输,服务于考试的指挥,缺少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的实效性无法得到保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毕苑  
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诞生物。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于1877年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School and Textbook Series Committee),他们的工作对中国教科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作用。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使用的几种教科书是可考的“教科书”第一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教科书”在官方文牍中出现的时间稍晚一些。最早大约在1901年初,刘坤一、张之洞在其著名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在“教科书”的意义上使用了“教科之书”的说法。1904年初的《奏定学务纲要》中,对“教科书”的编纂使用作了详细的规定。教科书与近代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传播载体,担当了近代...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爽  
中国近代形成了较完整的职业教育学制法律体系,其发展经历了确立、改革、发展和形成四个阶段。在学制法律内容上,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学制立法经历了从模仿到本土化的过程,在政府与社会双重推动立法、适时的法律调整以及法律文本的构成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葛孝亿  
清末虽然创办了诸多接近于职业教育的新式教育机构,并形成了一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但实业教育思潮并没有破除"本末之辩",亦未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文化心理以促进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反,实业学堂的创办与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实业教育在"名"与"实"之间存在差距。清末实业学堂的名实之辩,实则蕴含了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成  李光  
在清末民初风雨飘摇的时局中,袁世凯凭借其较高的身份地位,在废科举、办学堂、发展职业教育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做法符合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趋势和潮流,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俞启定  
近代职业技术教育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产物。中国古代以世代守土为业为主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古代基本上没有社会性的就业问题,生产经验和技能的传授基本上是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学校教育主要以培养政府官员为目的。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造成深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需要变革以求自强。从19世纪60年代起,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军事工业,为这类企业培养相应的技术人员的学校教育也随之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变革扩展到整个社会经济政治领域,政府主持建立近代新教育体制,仿效日本,实业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重视培养个人生活能力的美国教育在中国的影响剧增。1922年学制以职业教育取代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方中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文深  
辛亥革命时期,秘密会党始终是一支活跃的社会力量。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曾以各种方式在会党中开展工作,联络会党发动革命。虽然在革命活动前期会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革命后期革命党人对会党的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由前期的联络转为取缔。之所以会有这种演变,会党本身的缺陷固然是主要原因,但革命党的软弱和自身局限性应该是根本原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行龙  
近代人口是现代中国人口发展的直接基础。今天,人口问题不仅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全球性问题,而且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严重现实问题。探讨中国近百年的人口发展史,对于深入认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近代社会以及制定新时期的人口政策,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