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53)
- 2023(8936)
- 2022(7480)
- 2021(6999)
- 2020(5457)
- 2019(12697)
- 2018(12355)
- 2017(23028)
- 2016(12261)
- 2015(14165)
- 2014(13967)
- 2013(13961)
- 2012(13574)
- 2011(12802)
- 2010(12875)
- 2009(11744)
- 2008(11592)
- 2007(10199)
- 2006(9326)
- 2005(8869)
- 学科
- 济(62416)
- 经济(62348)
- 管理(27315)
- 业(26697)
- 中国(23812)
- 方法(19214)
- 地方(18502)
- 企(17932)
- 企业(17932)
- 农(17268)
- 数学(17060)
- 数学方法(16960)
- 贸(13834)
- 贸易(13819)
- 业经(13493)
- 易(13434)
- 发(11782)
- 农业(11766)
- 融(11646)
- 金融(11642)
- 银(11490)
- 银行(11478)
- 行(11356)
- 制(10798)
- 地方经济(10573)
- 环境(10550)
- 学(9979)
- 财(9705)
- 发展(8929)
- 展(8902)
- 机构
- 大学(180317)
- 学院(179045)
- 济(85792)
- 经济(84360)
- 研究(74235)
- 管理(61591)
- 中国(58259)
- 理学(51206)
- 理学院(50491)
- 管理学(49864)
- 管理学院(49510)
- 科学(41147)
- 京(40627)
- 所(37777)
- 财(37214)
- 研究所(34006)
- 中心(31912)
- 财经(28861)
- 经济学(28151)
- 农(27845)
- 北京(27330)
- 范(27290)
- 师范(27095)
- 江(26688)
- 院(26422)
- 经(26396)
- 经济学院(25235)
- 科学院(22703)
- 师范大学(22054)
- 州(21752)
- 基金
- 项目(111562)
- 科学(88500)
- 研究(86591)
- 基金(80856)
- 家(70157)
- 国家(69542)
- 科学基金(58136)
- 社会(57633)
- 社会科(54655)
- 社会科学(54648)
- 基金项目(41168)
- 省(40648)
- 教育(39125)
- 划(35309)
- 编号(34272)
- 资助(33227)
- 自然(32808)
- 自然科(32034)
- 自然科学(32027)
- 自然科学基金(31476)
- 发(31049)
- 成果(29873)
- 部(26278)
- 发展(26096)
- 重点(25789)
- 展(25667)
- 课题(25119)
- 国家社会(25049)
- 中国(24755)
- 创(22910)
共检索到298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景玉琴 连新凯
为了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抵抗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进行了不懈探索。无论是科举出身的饱学之士和留洋海外的新学人物,还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有识官员,都敏锐地意识到外国经济侵略的巨大危害,都从不同角度对摆脱外国经济侵略、强中国工商业之路进行了深刻思考:只有发展起本国强大的工业,才能有经济的独立,才有可能摆脱被控制的命运。今天,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民族工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它不仅承载了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还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利益需求,如何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下不断增强民族工业的竞争力,以实现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是当代学者和实业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雷 王梅春
中国的近代工业化经历了三次浪潮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通过对三次工业化浪潮的原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战乱和社会的动荡并不必然导致经济的衰退,市场机制具有自我修复的特性;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越位比缺位的危害更严重。
关键词:
近代工业化 三次浪潮 黄金时期 制度供给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鹏军,吴建华
我国进入WTO后 ,如何应付入世后对民族工业的冲击、实现民族工业的壮大和发展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日本当年入关后对民族工业的保护、扶持 ,中国入世后将要采取的对策 ,虽然二者所处的环境已大为不同 ,但是他山之石 ,可以为玉 ,日本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可资借鉴。
关键词:
日本入关 保护 民族工业 中国入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万立明
银行监理官的设立是近代政府对银行业实施监管的一个重要措施。本文对从清末到抗战时期银行监理官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进行了细致梳理、分析,并总结出其发展特点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点启示,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银行监管体制的变迁。
关键词:
近代 银行监理官 轨迹 启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世鼎
本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研究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科技进步的历史进程。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科技进步的路径,是一条自上而下,即由上自中央、省级,下至地方府州县的国有企业全能担当的路径。它既不同于英国的完全从民营企业开始的模式,也不同于日本的先从国有企业开始示范,然后将经过"孵化"的企业交由民营资本的模式。西方经济学认为,国有性质的企业存在着国家产权虚置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中国家出资主体的缺位,所
关键词:
企业经营者 近代民族工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贝玉璋
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工业在“七五”期间注重科技兴工,始终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改造,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开发,来促进企业发展,开创了全县工业“以矿开路、深度加工”的新路子。“七五”期间在上级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投入支边贷款共1223万元。其重点是用于以下项目开发和技术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长明
引进外资与发展民族工业李长明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取得了很大成绩。外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我国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但是,引进外资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发展中国家共有的,有些则是我国在经济转轨这个特殊历史过程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黄建国
在我国政府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取消其内销商品的种种限制的同时,又大幅度降低进口商品关税税率,使外国品牌越来越多地占有国内市场,一些国货名牌和老字号相继被外商控股、兼并、收购,国内企业受到严峻威胁和挑战,有的国货名牌逐渐萎缩。在外商投资对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飞翔
论对外开放与民族工业的发展·陈飞翔·当今时代总的趋势是经济生活日益走向全球化,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程度愈来愈广泛和深刻。与此同时,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并没有缩小而是在相对地扩大。现实生活中这种全球化和...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毅
近代民族商业资本发展较快,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某些进步。民族商业资本对中国的代化进程有多方面积极的促进作用:吸纳众多失业人口就业,有助于缓和社会转型期的结构性震荡;转变观念,提高人们对商品经济的亲和度;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提高民族经济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钟祥财
上海是中国近代工商金融的中心,而上海经济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与长江流域的地缘经济密切相关。作为促进中国近代民族资本经济发展的主体,近代企业家对上海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问题曾给予相当的重视,提出过各自的理论主张。本文试通过对这些主张的概要评析,以对浦东开发、上海振兴与长江流域发展的探索思路提供启示。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筱芳
当代 ,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方兴未艾。事实上 ,跨国公司与中国民族工业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传统理论中所表述的那种影响与被影响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而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互联互动的发展关系。对这种关系运用得当 ,将会给两者带来双赢的效果。本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用理论和数学模型对这种关系以及预期效果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浩进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思想家都提出过关于收入分配公平的观点,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古代的思想家是站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来思考收入分配问题的,并没有从改变民众地位,赋予民众权力的角度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近代的思想家仅从西方的思想和经验来寻求问题的解决的。他们的见解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与特点并不相符。但在这些思想家的观点中,"仁政"、"不与民争利"、"恤民"、"减少分利者"、"取之于民、还之于民"、"节制资本"等在收入分配上重视民生、关照弱势群体的思想精华,都值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所借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理念,应将历史上的收入公平分配思想与中国经济...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素芹
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被迫开放门户 正当西方世界积极通过和利用对外开放,向国外进行扩张,并迅速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步入了衰败和崩溃阶段。闭关锁国的清朝政府,无力抵挡新兴西方资产阶级的扩张和侵略,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失败以后,一步一步地被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大门,被迫实行“门户开放”。 1842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