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6)
2023(9698)
2022(8121)
2021(7874)
2020(6374)
2019(14639)
2018(14650)
2017(25267)
2016(14887)
2015(17149)
2014(17200)
2013(16203)
2012(15250)
2011(14301)
2010(14467)
2009(13010)
2008(12942)
2007(11639)
2006(10524)
2005(9749)
作者
(41381)
(34589)
(34414)
(32887)
(22131)
(16656)
(15722)
(13534)
(13502)
(12347)
(11947)
(11872)
(11308)
(11295)
(11209)
(10762)
(10215)
(10122)
(9963)
(9836)
(9146)
(8494)
(8362)
(8121)
(7721)
(7718)
(7717)
(7588)
(7115)
(6968)
学科
(52337)
经济(52258)
管理(31549)
(28201)
中国(24686)
(21824)
企业(21824)
教育(20949)
方法(20313)
数学(17324)
数学方法(17123)
(16050)
(14799)
理论(12861)
(12383)
(12352)
(11890)
贸易(11883)
(11644)
业经(10055)
(9992)
银行(9972)
(9813)
金融(9805)
(9803)
(9747)
(9300)
农业(9073)
(8283)
教学(8105)
机构
大学(213844)
学院(204740)
研究(84979)
(82725)
经济(80937)
管理(65514)
中国(59831)
理学(54902)
理学院(54067)
管理学(52978)
管理学院(52568)
科学(49721)
(49005)
(43691)
研究所(39949)
(39479)
(38684)
师范(38379)
中心(35867)
教育(33763)
(32708)
北京(32665)
师范大学(31860)
(31858)
财经(30851)
(30261)
(28345)
经济学(26903)
业大(26573)
农业(25541)
基金
项目(130442)
科学(103780)
研究(101928)
基金(93307)
(83219)
国家(82069)
科学基金(67112)
社会(63232)
社会科(59552)
社会科学(59534)
教育(53706)
(47968)
基金项目(47283)
(44545)
编号(41982)
自然(40315)
自然科(39348)
自然科学(39332)
成果(38647)
自然科学基金(38633)
资助(38261)
课题(33159)
(32048)
重点(31950)
(29531)
教育部(27804)
中国(27538)
(27296)
(26802)
(26564)
期刊
(94272)
经济(94272)
研究(77830)
教育(55645)
中国(54579)
学报(34581)
科学(31407)
(29680)
(29587)
大学(27124)
管理(25180)
学学(23855)
农业(20310)
技术(19706)
(16835)
金融(16835)
财经(16822)
经济研究(15896)
(14784)
职业(13797)
(12631)
问题(12516)
世界(12306)
(12247)
业经(11931)
国际(11610)
(11278)
论坛(11278)
图书(10885)
(9836)
共检索到334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洪港  
中国近代教育出版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崛起。从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到编辑大学教材和学术专著,从出版单行本到推出大型丛书,从出版机构单方面运作到出版界与学术界合作互动,中国近代教育出版的发展轨迹从一个重要侧面展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此过程中,教育出版家群体"立商务以文化理想,倡出版以教育使命",他们大多驰骋于教书育人和编辑出版两大领域,以教育和出版为双轮开拓了一条"智民之路",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李笑贤  
本文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宏观背景,从较为广阔的视野中探讨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兴起的历史原因。作者认为:留学教育的兴起,反映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巨大差距的逐步认识,它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变革的产物;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本文篇幅较长,本期发表前两部分,下期续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长法  
黄炎培和穆藕初分别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实业家,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使他们携手奋斗,合作开拓:共同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宣传、倡导、探讨、实践职业教育;抗战爆发后,将教育、实业与抗战救国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之中。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颜禾  
中国近代的大学校长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拓者,在动荡的年代里,他们渗淡经营,艰辛创业,为近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反映近代大学校长的办学主张和办学业绩,总结他们的办学经验,体现他们的品格特征,一些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中青年在大量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编著了《百年之功》一书(周川、黄旭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50位有影响的近代大学校长,记载他们事迹的时间跨度为19世纪中叶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该书叙述生动,评价公允,特别突出了50位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读后使人深受鼓舞,感佩不已,心灵上得到一次很好的陶冶。近代大学校长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忱。他们大都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珏  
从教育管理学的学科视角分析中国近代教育家校长的办学实践,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近代教育家校长之所以办学成功,与其在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沟通、领导等行为特征和动机特征密切相关,而这些特征的产生,又是以教育家校长的特质为基础,与当时特殊的学校情境相关联。由此给当代校长带来的启示是:丰富学校效能指标,寻找管理行为差距,涵养校长四性品质,创造有利学校情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康绍芳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群体的社会结构特征,基本构成了美国教育学术研究传统形成的时代语境。集体传记法的研究发现:美国教育家在社会出身方面以"中下层-白人-男性-新教徒"为基本特征;在教育背景方面以就读公立学校为主;在知识结构方面群体知识传承主要源自德国大学,尤其是柏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在学术秩序确立过程中,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成为早期美国教育学术人才培养及知识生产的核心阵地;在职业生涯方面,该群体主要由一批非教育专业的学者构成,同时大批知名教育家都有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经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岫  
企业家的概念,是随着十余年来改革开放的大潮重新涌入中国的。一批现代新型企业家的崛起,不仅令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为之发生改观,而且令学术界开始认真审视这一新的社会群体。国际上早已流行的理论和企业家史学被广泛注意,各国著名企业家的成功经验被迅速翻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李笑贤  
三、变革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 留学生派遣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就狭义的范围而言,是从属于教育事业的,因此,在探讨了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对其产生的影响之后,有必要从传统教育变革的历史过程中进一步考察留学教育兴起的内在原因。 从19世纪40年代起,随着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步步紧逼和国家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人们对教育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曲铁华  李娟  
科学观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科学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对科学的认识是一种不太成熟的、较为片面的、功利的科学观,进而发展为宣扬科学万能的唯科学主义。在这些科学观的影响下,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只注重科学知识的灌输,服务于考试的指挥,缺少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的实效性无法得到保证。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纪宝成  李立国  
借鉴、模仿、学习西方高等教育并扎根于教育传统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其发展注定走不同于西方大学发展之路。近代大学校长和教育家认识到教育传统不可能引导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但是作为民族教育之魂的教育传统,却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大学发展,完全切断传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蒋纯焦  李得菲  张月佳  杜成宪  
1978—2015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教材61种,共选入近现代教育人物68人,按其被选入频次可分为高频人物(5人)、中高频人物(8人)、中频人物(8人)、低频人物(47人)。所选入人物的重要性与被收入频次基本对应,选入频次的前5位是蔡元培(58次)、康有为(52次)、张之洞(51次)、梁启超(51次)、陶行知(49次),未有哪一位教育家被所有教材收入。统计发现,受近现代史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61种教材明显存在人物评价被高估(如龚自珍、魏源、李大钊、鲁迅等)和被低估(如陈鹤琴、胡适、陈独秀等)的情况。总体上,专门教育人物不断受到重视,但程度稍显不够,尚待强化。教材中的近现代教育人物群体,始创于沈灌群的《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草案)》,初步形成于陈景磐的《中国近代教育史》和陈元晖的《中国现代教育史》,集中体现于王炳照等编《中国教育史》、喻本伐等著《中国教育发展史》和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综合61种教材的整体分析、三种典型教材的具体分析及教育史学科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近现代教育人物核心群体11人,基本群体20人,供后继的教材编撰者参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兰日旭  
中国近代银行家群体的形成不是建构在原有金融从业者升级换代基础之上,而是在民国之后以业缘、友缘、学缘、地缘等为纽带,通过股份、人事等相互渗透、交织而成。在立足于单个银行业务、组织、管理等创新与改善的同时,银行家群体积极把它们推广和应用到整个行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银行组织结构和经营环境,确立了服务社会与大众的意识,推动了银行业和传统金融的现代化步伐。南京政府建立之后,受政府强权干预,独立、自主的银行家群体渐趋陷入官员与银行经营者之间身份转换的"旋转门效应"之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德海  
在笔者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要论述。纵观中华民族整个悠长的历史,可以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社会,中国人民也历来具有热爱知识文化和尊师重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优秀遗产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来源之一 ;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思想传入中国之前 ,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即已传入中国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1 9世纪后半叶至 2 0世纪前半叶 ,康有为、严复 ,特别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先进人士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 ,开始导入和传播康德哲学及其教育思想 ,并结合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 ,努力将其转化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资源 ,从而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