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76)
- 2023(5466)
- 2022(4164)
- 2021(4201)
- 2020(3304)
- 2019(7768)
- 2018(7473)
- 2017(13501)
- 2016(7558)
- 2015(9028)
- 2014(8722)
- 2013(8352)
- 2012(7729)
- 2011(7356)
- 2010(7046)
- 2009(6553)
- 2008(6365)
- 2007(5364)
- 2006(4815)
- 2005(4488)
- 学科
- 济(31814)
- 经济(31787)
- 管理(15803)
- 中国(14355)
- 方法(13327)
- 业(12994)
- 数学(12331)
- 数学方法(12244)
- 企(9402)
- 企业(9402)
- 贸(9120)
- 贸易(9115)
- 易(9021)
- 教育(7143)
- 农(7133)
- 业经(6069)
- 制(5772)
- 财(5631)
- 银(5374)
- 银行(5374)
- 关系(5346)
- 行(5285)
- 出(5203)
- 学(4988)
- 环境(4971)
- 发(4932)
- 融(4854)
- 金融(4852)
- 理论(4504)
- 农业(4456)
- 机构
- 大学(109359)
- 学院(100487)
- 济(50918)
- 经济(50263)
- 研究(42586)
- 管理(34206)
- 中国(32081)
- 理学(29262)
- 理学院(28840)
- 管理学(28403)
- 管理学院(28194)
- 京(24281)
- 科学(21627)
- 财(21046)
- 所(20247)
- 研究所(18508)
- 经济学(17976)
- 中心(17476)
- 财经(17244)
- 范(16541)
- 北京(16481)
- 师范(16478)
- 经济学院(16197)
- 经(16151)
- 院(15339)
- 师范大学(13827)
- 财经大学(13115)
- 江(13106)
- 农(12343)
- 研究中心(12304)
- 基金
- 项目(65641)
- 科学(53282)
- 研究(52315)
- 基金(49660)
- 家(42740)
- 国家(42420)
- 科学基金(35929)
- 社会(35925)
- 社会科(34137)
- 社会科学(34128)
- 教育(25905)
- 基金项目(24837)
- 省(21248)
- 资助(20579)
- 划(19973)
- 自然(19859)
- 编号(19684)
- 自然科(19448)
- 自然科学(19443)
- 自然科学基金(19138)
- 成果(18134)
- 中国(17511)
- 部(17286)
- 国家社会(16325)
- 大学(15980)
- 教育部(15566)
- 重点(15333)
- 课题(14961)
- 发(14466)
- 人文(14003)
共检索到162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张雁
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虽有大学之形却缺大学之实。所谓的"形"是指京师大学堂从日本间接移植了现代大学相关制度、导入相关教学内容,而其"实",却依然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没有摆脱旧式官僚养成所的实质。1902年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和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均体现了这一点。直到民国初年蔡元培主持制订的《大学令》,才标志着中国近代大学理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开始。
关键词:
大学理念 转型 蔡元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李金
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在20世纪最初的20年里,与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一起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先河。山西大学堂以其一校两制、以新化旧的独特办学模式,取法英国的教学风格和开内省举办大学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
山西大学堂 近代 大学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清明
由于风气闭塞,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中国内陆省份在教育近代化起步阶段不仅要面对教育模式的艰难转变,同时也要面对思想观念的艰难抉择。外力的胁迫与中外教育主权之争加深了这种艰辛。山西大学堂作为中国最早在内陆省份创办的大学堂,是中国内陆省份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的一个缩影。
关键词:
山西大学堂 内陆省份 教育近代化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何玲
1902年京师大学堂制定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是清末第一个大学图书馆章程,但内容却始终不详。偶然查阅《大公报》时,意外地找到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章程》,同时还发现了1903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新定章程》和《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增订阅书借书章程》,这些章程的重新发现给京师大学堂和近代图书馆史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史料。
关键词:
京师大学堂 藏书楼 阅书 借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陶炳增
大学校训是大学对其自身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要求和学校特有精神的一种表征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大学理念凝炼后的符号表示,具有稳定性、继承性、融合性和个性化的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代中国大学校训的考察,揭示其所蕴涵的教育理念和共同特征;同时比较同期中西方大学校训在大学理念追求方面的异同,阐释其原因,从而为当代大学校训的形塑和大学精神的张扬提供历史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大学校训 大学理念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姚伯岳
1898年,京师大学堂在原和硕和嘉公主府原址上开办,同时设立藏书楼,位置在原公主寝殿。1900年庚子事变,京师大学堂停办,藏书楼藏书也毁于一旦。1902年重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迁到原公主府后罩楼,不久后改称图书馆。历任藏书楼提调和图书馆经理官竭心尽力,各项规章制度日臻完善,为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中国大学目前发展面临的困境本质上是大学理念的缺失。大学改革的困惑实质上是由于大学理念的迷茫,由于深度混乱的理念。大学理念在认识上仍存在需要澄清的误区,如将朴素的想法、一般性理论误当作理念,将当下的简单行动误看作理念指导下的实践。在大学理念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改革与创新,还需要传承与守望;不仅需要行动,还需要主体性的觉解;不仅需要理论的务虚,还需要实践与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大学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只有在反思的基础上,才可能在大学理念建设上体现出中国意识、中国方案,在大学发展上体现出中国模式、中国风格。
关键词:
大学理念 澄清误识 建设认识 价值重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从中国封建社会“四部之学”到近代社会“七科之学”的转型 ,是中国传统学术形态向现代学术形态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晚清“西学东渐”及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着重探讨了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转型的进程及特点 ,并分析了其对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意义及影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洪萍
京师大学堂是清末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项。在张百熙的领导下,大学堂在坚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呈现出一派新气象。由于中国一向是教育服从行政领导,所以,虽然大学堂是在存旧的基础上开新,但是手握实权而思想守旧的枢府权臣,为了维护固有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基础,通过政治权力对大学堂进行严密监督和制约,以致张百熙最后不得不黯然离开大学堂。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政治制约 张百熙 京师大学堂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姚伯岳
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创建初始即有藏书楼的设置。现有文献证明,其第一座藏书楼的准确位置在原和硕和嘉公主府中路的公主寝殿。可惜该建筑在1979年被拆毁,原中路建筑中只有一座经过后来改建的公主府正殿保留至今。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田正平 裴子卫
吴汝纶是近代杰出的教育家,1902年被管学大臣张百熙力荐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参与重建京师大学堂。吴汝纶秉持"兼苞新旧、会通中西"的教育理念,力图将中、西学教育共同纳入新式教育制度框架内,但他提出的办学设想却未获采纳。为寻求可行的办学策略、制定合理的学堂章程以成功重建大学堂,吴汝纶以六十高龄赴日本考察学务,他探寻到实现学校中、西学教育并举的途径,增强了建设新式学校的信心。他还积极为大学堂收集资料、广置设备、引荐师资,并提出了诸多新的办学设想与建议。虽最终未能赴任履职,但其理念与行动为京师大学堂的重建和20世纪初中国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路,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吴汝纶 京师大学堂 兼苞新旧 会通中西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姚伯岳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编目工作人员在古籍未编书的编目工作中,新近发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印的《大学堂书目》等珍贵文献,表明在1900年庚子事变之前,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已有两任提调,第一任提调是李昭炜,第二任提调是骆成骧,其藏书规模已经达到将近5万册;虽然这些藏书在庚子事变中遭到严重摧残,但还是有一小部分幸存人间,至今仍保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书库中。这些文献印证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在1898年与京师大学堂同步开办的史料记载,支持了沈弘教授的研究结论,将京师大学堂藏书楼的创建年从目前认定的1902年上溯到了1898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李金 段彪瑞
李提摩太在华传教的过程中,接触和认识中国社会,由宗教而政治,由宗教及社会,由传播福音、培养信徒到关注民生、热衷教育。特别是在晚清的教育改革中,他批判晚清中国教育状况,倡导西方教育思想,参与创立山西大学堂,积极进行教育实践,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李提摩太 教育主张 山西大学堂 办学实践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姚伯岳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904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图书馆。藏书楼的负责人叫提调,图书馆的负责人叫图书馆经理官。从1898年创立,到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京师大学堂共经历了4任藏书楼提调和4任图书馆经理官,合计7人,分别是李昭炜、骆成骧、梅光羲、徐廷麟、王诵熙、刘绵训、任钟澍,他们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古代"大学"概念是对于所有古代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制度的统称,并不存在一个冠名为"大学"的实体机构。明代传教士艾儒略首次将其作为西语"university"的汉语对译词,从此"大学"概念就开始具有西方"university"的含义,而"university"却是东方原来没有的新事物。晚清时期清政府起初兴办的"大学",无论冠以何种名称,都是欲仿照西学体制而建。按照近代"大学(university)"概念去理解,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应该是1895年清廷创办的北洋大学堂,但也不能忽视1898年举办的京师大学堂在近代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