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1)
2023(7888)
2022(6149)
2021(6095)
2020(4920)
2019(11261)
2018(11011)
2017(19655)
2016(11288)
2015(13360)
2014(13301)
2013(12622)
2012(11775)
2011(11030)
2010(10811)
2009(9918)
2008(9590)
2007(8493)
2006(7458)
2005(6850)
作者
(30929)
(25968)
(25901)
(24872)
(16554)
(12339)
(11870)
(10251)
(10069)
(9256)
(9031)
(8771)
(8497)
(8396)
(8353)
(7913)
(7720)
(7570)
(7428)
(7248)
(6817)
(6241)
(6227)
(5968)
(5891)
(5825)
(5792)
(5772)
(5388)
(5337)
学科
(42665)
经济(42616)
管理(25035)
(20357)
中国(18406)
方法(16261)
(15079)
企业(15079)
数学(14559)
数学方法(14417)
(11684)
(10452)
贸易(10445)
(10270)
(10090)
教育(9761)
(9732)
(8974)
业经(8754)
(8377)
(8152)
银行(8131)
(7958)
理论(7616)
(7561)
金融(7553)
农业(7235)
地方(7128)
关系(6435)
环境(6363)
机构
大学(159689)
学院(151059)
(67102)
经济(65890)
研究(63509)
管理(50767)
中国(47303)
理学(42807)
理学院(42182)
管理学(41426)
管理学院(41111)
科学(36219)
(35733)
(32174)
(29771)
研究所(29379)
(26766)
中心(26655)
(23538)
北京(23494)
财经(23444)
师范(23295)
(23184)
经济学(22281)
(22121)
(21726)
业大(21359)
农业(21107)
经济学院(19978)
师范大学(19097)
基金
项目(100475)
科学(79017)
研究(76826)
基金(72644)
(64247)
国家(63747)
科学基金(52710)
社会(49224)
社会科(46583)
社会科学(46573)
教育(37018)
基金项目(36811)
(36577)
(32465)
自然(31161)
自然科(30484)
自然科学(30470)
编号(30322)
资助(30070)
自然科学基金(29944)
成果(27625)
(24068)
重点(23525)
课题(23122)
中国(22245)
(22199)
国家社会(21498)
大学(21491)
(20938)
教育部(20743)
期刊
(73533)
经济(73533)
研究(54982)
中国(40547)
教育(30655)
学报(27091)
(25269)
科学(23678)
(22113)
大学(21532)
管理(19833)
学学(18549)
农业(17392)
(14209)
金融(14209)
经济研究(13404)
财经(12554)
技术(11979)
(11126)
(10657)
(10649)
世界(10250)
问题(9849)
业经(9730)
国际(9640)
图书(9567)
(7384)
(7285)
论坛(7285)
书馆(7121)
共检索到247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从中国封建社会“四部之学”到近代社会“七科之学”的转型 ,是中国传统学术形态向现代学术形态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结合晚清“西学东渐”及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着重探讨了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转型的进程及特点 ,并分析了其对中国近代大学学科体系形成的意义及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张雁  
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虽有大学之形却缺大学之实。所谓的"形"是指京师大学堂从日本间接移植了现代大学相关制度、导入相关教学内容,而其"实",却依然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没有摆脱旧式官僚养成所的实质。1902年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和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均体现了这一点。直到民国初年蔡元培主持制订的《大学令》,才标志着中国近代大学理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开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肖星  钟燕森  姚若颖  
在搜集分析文献资料、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借助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并利用矩阵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尝试构建了中国近代西洋建筑旅游价值评价体系。其中建筑本体价值涵盖了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使用和情感等六个方面,旅游开发价值则包括环境、保护现状和开发条件等三个方面。具体又可进一步细分为29个指标。运用上述评价指标系统开展实证研究,分别综合量化评估了广州18处和澳门30处颇具代表性的近代西洋建筑,结合建筑实例现场考察所获感性认识,按得分高低各取前1/3,给出了相应的排序结果。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吴永贵  林肖海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潘幼乔  郑邦坤  
从服务内容、工作机理、平台建设、应用效果4方面,探讨西华大学图书馆构建"基础学科服务——常规学科服务——深层学科服务——拓展学科服务"四级学科服务体系的工作实践,认为该服务体系能为领导决策、教师科研、学生学习提供较好的服务支撑,从而为地方高校学科服务的规划和开展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强  尚宇辰  杨开忠  
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来,国土空间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步成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但现阶段,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建设层面仍存在各部门尚未形成有效互动格局、部门职能边界不清晰、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市场部门作用尚未被充分激发、社会主体参与机制不健全、自然部门缺位等深层次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国土空间治理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相互促进、互补、嵌套的“自然—政府—市场—社会”四部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中国近代大学以 1 898年为起点 ,1 92 8年为一转折 ,1 949年终结。在这半个多世纪里 ,近代大学校长们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平台 ,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开创了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辉煌 ;同时也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形成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历史进入了新的世纪 ,回顾过去 ,展望未来 ,唯有培养出一流的大学校长才能建成一流的大学。本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认为 ,大学校长是一个大学发达的灵魂与枢纽 ;大学理想是一个大学发达的动力泉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泰岩  王琨  张仲  
2017年,学界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一是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再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代价值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价值;二是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三是从学科定位和性质、研究对象、逻辑起点和主线、理论体系框架、话语体系、方法论等角度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研究;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从学科体系组成部分、理论体系、学科体系等角度,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现平  
作者主张这样的学习路线:学思想,用思想去学,学出自已的思想来。学思想,就是要以追求思想为学问的崇高境界和最有价值的内容,以思想之学统领知识之学、经验之学、能力之学、技艺之学;用思想去学,就是尽可能把学到的思想运用到新一轮学习中去,开展深入的、经常性的独立思考,用这些思想去评判所学,反思所学,融会所学,保持“有准备的头脑”;学出自己的思想来,就是形成和产生惟我所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让自己的头脑不断生成新颖独特的思路、观念和想法,为这个世界贡献有价值的思想产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景海峰在《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撰文认为,当前的国学讨论与国学研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在现代学术理念深入人心,各种制度化安排已经演变成为生活的常态,学术研究的积累和学术规则的运转在学科化、专业化的范式底下已十分流畅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复旧"的想法和企图都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力  杜芃蕊  于东红  
一流学科成就一流大学。哈佛大学注重围绕内涵发展学科。哈佛以法治、民主和自治的现代大学制度作为保障,以形成卓越学术共同体作为理念先导,在尊重学术权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院系的办学自主权,紧密围绕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和研究生教育等内涵推进学科发展。哈佛经验表明:构建卓越学术共同体是学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办学者需要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围绕形成大学制度、办学理念和学科组织逐渐提升整体办学质量;作为系统工程,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形成符合教育规律的内在运行机制;学科发展需要保持忧患和竞争意识;办学者应与时俱进地理性审视大学文化传统与学科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赵友  宋绍富  
古代治事之学一直伴随经学不断发展,其存在的合理性源于人才差异、人才需求、教育类型多样化以及经世致用文化内在需要。治事之学于六艺造士、百家之学、经学载体、分斋治学模式的变迁中凸显其核心理念:明体达用、百职人才、治事实学、习行教法、各专一事。同时引发专才与通才、农圃与小人、崇道与尚艺、治事与文明的相关思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易凌  龚蛟腾  
近代"中国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发掘与重构,必须依托对其学科体系以及学科内容的爬梳与反思。原理研究、应用研究、历史研究是近代"中国的图书馆学"学科体系的三大分支,分别涉及学科特质、学科对象、学科结构、学科方法论、学科教育,文献整序过程、文献服务过程、文献管理部门,以及学科研究史、学术建制史、事业发展史等诸多学术内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启定  
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及文化渗透,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被近代教育所取代。近代教育在缓慢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跨越式突进,均出现在中国与列强的战争遭受重大失败和耻辱之后。其发展线索是:由举办专业技术教育开始,与传统教育并行发展;到拓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最终形成近代教育体系和废除科举,传统教育在体制上消亡。在此过程,西学东渐导致的教育思想观念起到先行的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学校产生的方针。从师夷的"技"到"术",再到"学",最终归为"中体西用",成为清末近代学制体系建立的宗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