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4)
2023(5828)
2022(4955)
2021(4910)
2020(4198)
2019(9618)
2018(9599)
2017(17992)
2016(9744)
2015(11548)
2014(11286)
2013(11425)
2012(11024)
2011(10633)
2010(10459)
2009(9645)
2008(9570)
2007(8558)
2006(8128)
2005(7579)
作者
(26777)
(22399)
(22302)
(21631)
(14468)
(10620)
(10424)
(8931)
(8678)
(8274)
(7855)
(7661)
(7354)
(7223)
(6928)
(6859)
(6838)
(6571)
(6523)
(6502)
(6050)
(5343)
(5246)
(5214)
(5102)
(5085)
(4930)
(4929)
(4594)
(4538)
学科
(41082)
经济(40927)
管理(23444)
(20288)
方法(18003)
中国(17394)
(15558)
企业(15558)
数学(14466)
数学方法(14360)
(12821)
图书(10578)
书馆(9975)
图书馆(9975)
(9869)
贸易(9860)
(9715)
(9617)
(9490)
(9489)
业经(8976)
(8862)
工作(8380)
农业(7808)
(7353)
银行(7351)
(7244)
理论(6809)
地方(6726)
(6416)
机构
大学(145895)
学院(135780)
(64357)
经济(63205)
研究(52879)
管理(51684)
中国(43236)
理学(42672)
理学院(42133)
管理学(41613)
管理学院(41288)
(32203)
(29797)
科学(27906)
(25793)
中心(24957)
财经(23197)
研究所(23101)
图书(22841)
书馆(22252)
图书馆(22249)
(21834)
北京(21491)
经济学(21364)
(21280)
(21255)
师范(21187)
(19863)
经济学院(19150)
(18080)
基金
项目(85172)
科学(68046)
研究(67731)
基金(64592)
(55149)
国家(54651)
社会(47381)
科学基金(46394)
社会科(43833)
社会科学(43823)
基金项目(32985)
教育(30486)
编号(28475)
(27767)
成果(27068)
资助(26651)
自然(25617)
自然科(25073)
自然科学(25066)
(24967)
自然科学基金(24704)
(21463)
国家社会(20772)
中国(20240)
教育部(19159)
重点(18663)
人文(17978)
课题(17950)
项目编号(17898)
(17867)
期刊
(72373)
经济(72373)
研究(47557)
中国(33241)
图书(31196)
书馆(25426)
图书馆(25426)
(22063)
学报(21496)
(18138)
管理(17958)
科学(17920)
教育(17055)
大学(16715)
(15352)
金融(15352)
学学(12839)
财经(12492)
经济研究(12155)
农业(11879)
(10960)
(10403)
(10272)
论坛(10272)
世界(10047)
问题(10003)
技术(9514)
国际(9034)
业经(8677)
情报(8380)
共检索到237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 平,王雨潇  
从1840年林则徐翻译《四洲志》,到1912年京师图书馆开馆,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起源阶段。文章以图书馆史课程教学中的讨论与思考为问题源起,提出“明确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社会起源”是图书馆史教学的核心和中心,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解答。文章以史料文献为考察对象,采用文献调查法对史料文献内容展开质化分析,梳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萌芽和初创阶段中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并以此为线索展开进一步分析。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起源的社会推动力量、社会变革环境、社会演变路径和社会存在意义四个角度得出初步研究结论:中国近代图书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细荣  
通过文献检索与统计,分析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图书出版的地域、年代、出版者、学科分布情况,介绍了图书出版者分布与典型高产出版者、图书的类型分布与主要出版活动类型,指出近代图书馆的图书出版是近代出版业的补充,也是近代出版史和近代图书馆事业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图书馆出版的一些图书,尤其是书目工具书,即使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仍具有独特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丽萍  
商务印书馆因自身发展需要介入图书馆事业,以其图书出版优势,促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它还积极从事图书馆学著作的出版,努力探索图书分类法和图书检字法的改良,推动了图书馆学的发展。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谢欢  
商务印书馆创办的《教育杂志》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本杂志。《教育杂志》对我国早期图书馆事业十分重视,刊载了大量与图书馆有关的图片、报道及研究论文等,文章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教育杂志》对我国早期图书馆事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启蒙了国人的现代图书馆观念,促进庚子赔款用于图书馆事业,奠定我国儿童图书馆学研究基础,开启现代图书馆学本土化进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稌年  
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南京重镇的形成,萌芽于1913年克乃文在金陵大学课堂上传授图书馆学课程。创建之时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为核心,借助高校、中华教育改进社、少年中国学会、《新教育》杂志等平台,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上创建出了深具历史意义的重镇。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雪梅  
孙毓修先生是商务印书馆早年的一位高级编辑,版本目录学家、古籍整理学者和著名的藏书家。他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协助张元济创办涵芬楼,主持涵芬楼古籍的鉴定和整理工作,并写出《图书馆》一文,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稌年  
中国近代社会在1912年正式确定了社会教育的隶属地位。中国近代图书馆是在"社会教育"的氛围中发展的。"新文化运动"开展后,社会教育运动渐入佳境,"新图书馆运动"的广泛开展,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社会教育中的重要机关。文中在社会教育思潮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稌年  
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创建出了诸如"体用说"、"要素说"、"动静说"等,文中阐述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图书馆学术思想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意在对当今图书馆界,创新出具有时代意义的图书馆学理论给出历史的启示。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范玉红  
中国近代的图书馆观念有一个重要而明显的指向,即社会教育意识,具体表现在倡行、创设近代图书馆过程中对社会教育功能的呼吁,以及社会教育机构的定位上。这一意识从萌芽到成长,都得力于当时国家民族现实的促发和近代社会教育思潮的推拥,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的风云变化、教育观念转变的需要,以及时代的精神现实。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邹进文   夏文娟  
中国社会学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西方舶入,当时中国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经济发展问题,因此近代中国社会学家在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也较多关注中国经济问题。他们发表的外文论著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将经济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民生活、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工问题、都市生计问题及人口和移民问题等做了深入、系统研究。相比经济学家侧重于讨论资源配置效率,社会学家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视野则更为开阔,为中国近代经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先金  
古代"大学"概念是对于所有古代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制度的统称,并不存在一个冠名为"大学"的实体机构。明代传教士艾儒略首次将其作为西语"university"的汉语对译词,从此"大学"概念就开始具有西方"university"的含义,而"university"却是东方原来没有的新事物。晚清时期清政府起初兴办的"大学",无论冠以何种名称,都是欲仿照西学体制而建。按照近代"大学(university)"概念去理解,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应该是1895年清廷创办的北洋大学堂,但也不能忽视1898年举办的京师大学堂在近代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周莉  王立荣  
本文从传统印刷文献的建设,数字资源的建设,剔旧以及图书馆与资料室资源互补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优化问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定安  
端方是清末满族权贵中有才干的封疆大吏,具有一定的开放思想和政治眼光的重臣,他积极筹划、支持湖南图书馆、江南图书馆这两座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成为我国近代图书馆建设事业的开风气之先者,他对我国近代两大图书馆的贡献,功不可没。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陈永生  肖代龙  
中国近代海关档案文献的编纂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新中国初期、1980一2000年以及2000年以后,不同阶段在编纂思想、编纂体例、辅文撰写和出版形式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不足。加强国内外合作、收集华员及常关档案;增编工具书以强化翻译、按类或按机构编排、考订源流及数字化是今后编纂值得关注的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吴永贵  林肖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