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29)
- 2023(4626)
- 2022(3883)
- 2021(3953)
- 2020(3224)
- 2019(7694)
- 2018(7576)
- 2017(13767)
- 2016(7285)
- 2015(8519)
- 2014(8320)
- 2013(8496)
- 2012(8020)
- 2011(7588)
- 2010(7370)
- 2009(7066)
- 2008(6935)
- 2007(5662)
- 2006(4943)
- 2005(4731)
- 学科
- 济(35207)
- 经济(35159)
- 管理(15549)
- 方法(14794)
- 业(14217)
- 中国(13872)
- 数学(13758)
- 数学方法(13686)
- 贸(9772)
- 贸易(9765)
- 企(9730)
- 企业(9730)
- 易(9514)
- 农(8272)
- 制(6629)
- 融(6501)
- 金融(6500)
- 关系(6330)
- 财(6326)
- 银(6297)
- 银行(6292)
- 行(6192)
- 出(5589)
- 业经(5437)
- 学(5367)
- 发(5332)
- 农业(5236)
- 环境(4973)
- 体(4677)
- 地方(4653)
- 机构
- 大学(110995)
- 学院(104542)
- 济(56367)
- 经济(55657)
- 研究(45655)
- 管理(37109)
- 中国(36239)
- 理学(31493)
- 理学院(31085)
- 管理学(30792)
- 管理学院(30577)
- 京(24520)
- 财(23584)
- 科学(23185)
- 所(22657)
- 研究所(20657)
- 经济学(19777)
- 财经(19019)
- 中心(18994)
- 经济学院(17773)
- 经(17727)
- 北京(16594)
- 院(16110)
- 范(14861)
- 师范(14782)
- 财经大学(14382)
- 农(14076)
- 科学院(13907)
- 江(13154)
- 研究中心(13134)
- 基金
- 项目(67527)
- 科学(54515)
- 基金(52669)
- 研究(51742)
- 家(46202)
- 国家(45903)
- 科学基金(38245)
- 社会(36149)
- 社会科(34373)
- 社会科学(34367)
- 基金项目(26347)
- 教育(23544)
- 资助(22296)
- 自然(21781)
- 自然科(21326)
- 自然科学(21321)
- 自然科学基金(20991)
- 省(20606)
- 划(19608)
- 编号(18848)
- 中国(18528)
- 部(17820)
- 成果(17076)
- 国家社会(16936)
- 教育部(15793)
- 重点(15521)
- 发(15010)
- 人文(14104)
- 社科(13813)
- 重大(13701)
共检索到167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素芹
一、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被迫开放门户 正当西方世界积极通过和利用对外开放,向国外进行扩张,并迅速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步入了衰败和崩溃阶段。闭关锁国的清朝政府,无力抵挡新兴西方资产阶级的扩张和侵略,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失败以后,一步一步地被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大门,被迫实行“门户开放”。 1842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恂诚
中国近代的三次金融风潮及其启示杜恂诚近代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不平静的。其间有过多次狂风浊浪、震撼神州的大风潮,常常是以喜剧始而以悲剧终,给当时全国的经济造成灾难。至于股市的大起大落则始终是它的基本特征。这类以喜剧始以悲剧终的活剧似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甚至...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雅菁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席卷世界的第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使整个西方社会遭受了重创,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甚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美国成功应对了这次危机,之后从英国人手中得到了世界经济主导权,它的政策措施和市场体制也被其他国家不断借鉴。可是历史总会重演,80年后,美国的金融体系又出现了危机,殃及经济发展,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次危机的原因、经济表现和相关措施,为我国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提供经验,确保经济稳健成长。
关键词:
大萧条 次贷危机 金融衍生品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一翔
中国近代银企关系中“债权变股权”的历史经验与启示李一翔中国近代的银行与企业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发展不同步到同步发展的曲折过程。到30年代初,双方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银行对工矿企业贷放了大量资金,还有所侧重地对一些经营较为成功、或与本行有某种历史渊源...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魏建
日本进行了两次金融不良资产清理,第一次取得了成功,第二次仍然在艰难进行。第一次成功是因为政府清理的决心大、措施得当。第二次艰难则因为政府在经济制度的互补性逐步丧失导致生成不良资产时没有正视现实。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于正在进行的我国不良资产清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日本 不良资产清理 制度互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闫屹 张轶倩 吕改平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迅速蔓延全球,并进一步形成全球性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尽管各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救援措施,但并没能遏制危机的蔓延,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在继续。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这次危机,本文将这次金融危机与3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进行了深层次的比较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启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三十年代经济危机 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雷 王梅春
中国的近代工业化经历了三次浪潮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通过对三次工业化浪潮的原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战乱和社会的动荡并不必然导致经济的衰退,市场机制具有自我修复的特性;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越位比缺位的危害更严重。
关键词:
近代工业化 三次浪潮 黄金时期 制度供给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景玉琴 连新凯
为了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抵抗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进行了不懈探索。无论是科举出身的饱学之士和留洋海外的新学人物,还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有识官员,都敏锐地意识到外国经济侵略的巨大危害,都从不同角度对摆脱外国经济侵略、强中国工商业之路进行了深刻思考:只有发展起本国强大的工业,才能有经济的独立,才有可能摆脱被控制的命运。今天,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民族工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它不仅承载了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还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利益需求,如何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下不断增强民族工业的竞争力,以实现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富强,是当代学者和实业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婷婷 栗洪武
中国近代教科书出版文化的变迁图景应当以一百年为基本研究视野,才能够较客观、全面、科学地探究中国教科书出版的历史性规律,对于当代教科书建设提供可作为当代比鉴的历史经验。本文通过梳理中国近代百年教科书的出版历程,从物质层面、价值层面、文化层面出发,力图构建起一幅三维立体的百年教科书出版文化的变迁图景。进一步得出了近代教科书出版文化是与近代教育的思想变革、发展历程相统一的,这百年间教科书出版的成就与经验能够为当前探讨如何出版承载民族智慧、传承民族文化的教科书,实现教科书的文化价值向学生转化提供镜鉴。
关键词:
近代 百年 教科书出版 文化变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孔令锋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中国经济格局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相比,在经济实力、发展模式、就业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等方面均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也决定了我国要彻底走出本次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全面复苏主要应依靠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因此,促进就业增长与提高劳动者收入应成为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优先选择,而为中小企业发展和个人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应成为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谭旭东
2008年下半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及时地进行宏观调控予以应对。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次宏观调控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采取的宏观调控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这次调控时面临的外部冲击大小不同,调控的灵活性、预见性不同,调控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力度不同,调控时的经济体制基础不同,调控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不同。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期能更为有效地拉动内需,走出经济低迷的状况。
关键词:
宏观调控 金融危机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董有德 肖杨希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引人注目,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巨大考验。本文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国际间政策协调三个方面对美国历史上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久贺
改革开放40年来,广西扶贫开发历经了改革推动式扶贫、规模开发式扶贫、重点突破式扶贫、多元参与式扶贫和新时代精准扶贫五个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基本经验有:建立扶贫管理体系,强化扶贫组织领导;紧盯农村扶贫对象,确保扶贫开发成效;梳理扶贫开发思路,突出扶贫工作重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价值启示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决策,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党的领导、凝心聚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