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3)
2023(12633)
2022(11001)
2021(10611)
2020(8780)
2019(20852)
2018(20535)
2017(39502)
2016(21281)
2015(24154)
2014(23932)
2013(23893)
2012(21972)
2011(20077)
2010(19681)
2009(18095)
2008(17518)
2007(15023)
2006(13272)
2005(11871)
作者
(62523)
(51606)
(51208)
(48774)
(33046)
(24623)
(23256)
(20407)
(19835)
(18375)
(17697)
(17602)
(16439)
(16427)
(16066)
(15996)
(15571)
(15287)
(14794)
(14674)
(12780)
(12668)
(12421)
(11814)
(11564)
(11491)
(11413)
(11294)
(10416)
(10254)
学科
(85448)
经济(85351)
管理(57402)
(53655)
(44266)
企业(44266)
方法(40474)
数学(35259)
数学方法(34903)
中国(24824)
(21447)
(19610)
(19478)
(18967)
贸易(18955)
(18410)
业经(18048)
(17281)
(15740)
银行(15688)
地方(15004)
(14815)
农业(14144)
(14021)
理论(13632)
环境(13278)
(12603)
金融(12601)
技术(12422)
(11753)
机构
大学(305790)
学院(300364)
(123391)
经济(120922)
管理(118104)
研究(107721)
理学(102403)
理学院(101237)
管理学(99537)
管理学院(99032)
中国(82114)
科学(67382)
(67048)
(54683)
(53760)
(50795)
研究所(50404)
中心(47188)
业大(45899)
财经(43822)
北京(43198)
(41744)
农业(40364)
(40156)
(39415)
(39082)
师范(38982)
经济学(37635)
(34105)
经济学院(33918)
基金
项目(208930)
科学(163583)
基金(153117)
研究(150393)
(135268)
国家(134210)
科学基金(113758)
社会(94387)
社会科(89402)
社会科学(89377)
基金项目(80966)
(78257)
自然(75007)
自然科(73251)
自然科学(73229)
自然科学基金(71933)
教育(68159)
(67829)
资助(64090)
编号(59806)
成果(48869)
重点(47001)
(46925)
(44365)
(43166)
课题(41321)
科研(40329)
创新(40322)
教育部(39954)
国家社会(39265)
期刊
(131195)
经济(131195)
研究(92678)
中国(56247)
学报(51499)
科学(47373)
(45497)
管理(43545)
大学(38460)
(38277)
学学(36017)
教育(32470)
农业(31920)
(28015)
金融(28015)
技术(24175)
经济研究(22342)
财经(21410)
业经(19836)
(18280)
(17379)
问题(17020)
图书(16581)
理论(15173)
(14818)
科技(14598)
技术经济(14254)
世界(14021)
实践(13720)
(13720)
共检索到440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樊果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出现大量重商思想,一些思想家和官员纷纷提出"恃商为国本","借商以强国"等,主张振兴商务。本文使用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期刊文章研究1833—1936年间"商务"和"商业"观念。从中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社会公众对商务和商业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关注内容广泛,"商"并不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是涵盖农业、工业、交通运输、金融等产业及相互间的联系,不仅包括国内外经济形势、贸易往来、货币金融和财税状况,而且包括经济法规、商务制度、经济政策、商业教育等多个方面。从构成和数量变动趋势来看,与"商"有关的社会观念逐渐更加具有务实的特点。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毕苑  
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诞生物。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于1877年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School and Textbook Series Committee),他们的工作对中国教科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作用。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使用的几种教科书是可考的“教科书”第一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教科书”在官方文牍中出现的时间稍晚一些。最早大约在1901年初,刘坤一、张之洞在其著名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在“教科书”的意义上使用了“教科之书”的说法。1904年初的《奏定学务纲要》中,对“教科书”的编纂使用作了详细的规定。教科书与近代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传播载体,担当了近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良玉  
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着关于加强对近代商业文明的研究问题。最近,承挚友唐力行先生惠赠《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一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捧诵之余,不仅大大鼓舞了我的想法,也使我深深触及了一个先行者的心路历程。应当说,这是一本研究近代商业文明的好书。 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历来以农为本以商为末。封建时代重本抑末的政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的面貌。商人是没有地位的。因为封建皇朝的经济命脉是农业,商人的营利会直接分割政府的收入。所以古代坚持盐铁官营,形成中国悠久的官商传统。商人虽然富有,但是封建官僚们利用权利弄钱太容易了。清代有所谓“三代清知府,十万雪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超群  
晚清中国人用"商"来统称工商等业,但差不多半个世纪之后,"实业"出现,并取代了"商",用来统称农业、工业和商业。本文分析了这一观念变迁背后的企业史含义。文章认为,用商来统称工商业是延续了明清以来的用法。近代重商观念流行的同时,大量商业资本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商人因其在资本、人才、管理制度、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对近代工业产生了主导型影响。在这一时期,大量近代企业是以股份制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甲午战争之后,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实业"观念出现并被广泛接受。时人在强调实际生产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更为重视企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超群  
晚清中国人用"商"来统称工商等业,但差不多半个世纪之后,"实业"出现,并取代了"商",用来统称农业、工业和商业。本文分析了这一观念变迁背后的企业史含义。文章认为,用商来统称工商业是延续了明清以来的用法。近代重商观念流行的同时,大量商业资本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商人因其在资本、人才、管理制度、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对近代工业产生了主导型影响。在这一时期,大量近代企业是以股份制的方式组织起来的。甲午战争之后,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实业"观念出现并被广泛接受。时人在强调实际生产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更为重视企业当中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制度,他们意识到会计、采购销售、工人的管理等制度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在"实业"时代,有关工厂的制度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从"商"到"实业"的观念变迁过程,也可以被视为中国近代企业起源的历史过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陶水木  
浙江商帮与中国近代商业的产生陶水木(杭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310036)如果说传统商业是与农副业、家庭手工业相联系,以贵卖贱买获取收益为特征的话,那么近代商业则与近代产业资本相关联,随产业资本的产生而产生,从属并服务于产业资本,以通过正常的购销差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斌  刘文渊  
留日和留美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的比较研究马永斌刘文渊中国留学史是中国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多世纪以来,数逾10万的留学生远涉重洋,前往异国他乡,艰苦求索,以实际行动加强了东西文化交流。他们肩负着西学东渐和华风西被的双重任务,他们是吸收外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启定  
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及文化渗透,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被近代教育所取代。近代教育在缓慢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跨越式突进,均出现在中国与列强的战争遭受重大失败和耻辱之后。其发展线索是:由举办专业技术教育开始,与传统教育并行发展;到拓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最终形成近代教育体系和废除科举,传统教育在体制上消亡。在此过程,西学东渐导致的教育思想观念起到先行的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学校产生的方针。从师夷的"技"到"术",再到"学",最终归为"中体西用",成为清末近代学制体系建立的宗旨。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陈永生  肖代龙  
中国近代海关档案文献的编纂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新中国初期、1980一2000年以及2000年以后,不同阶段在编纂思想、编纂体例、辅文撰写和出版形式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不足。加强国内外合作、收集华员及常关档案;增编工具书以强化翻译、按类或按机构编排、考订源流及数字化是今后编纂值得关注的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宫玉松  
一 中国近代人口城市化的概况 中国社会进入近代以后,随着外国和本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发展、通商口岸的开辟、现代工业部门的成长和交通运输结构的改变,一批近代式的城市迅速兴起并扩大,取代了旧式城市的主体地位;传统城市也被加以近代式的改造或受到近代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城市的数量、规模、职能性质有了明显变化。城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均  
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研究虽然没有形成专门的研究领域 ,但当时已经有不少学者对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并产生了一批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成果 ,这些成果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丽萍  
商务印书馆因自身发展需要介入图书馆事业,以其图书出版优势,促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它还积极从事图书馆学著作的出版,努力探索图书分类法和图书检字法的改良,推动了图书馆学的发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傅荣贤  
中国近代书目分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分类法自身的转型,也是对知识观念和知识结构的重塑。近代书目促进了人们对西学知识体系的总体认知、改变了对中西学术关系的界定。更为重要的是,1917年《仿杜威十进分类法》以来的书目分类西方化,还重新梳理了文献和知识的关系,并根据西方分科治学的原则完成了对传统知识体系的近代化重组,从而也以"据西论中"和"以今律古"的形式,误读了传统知识的本质。总之,近代书目分类具有明确的自我文化选择尺度,并通过类目设计、分类标准等书目自身特有的方式,影响人们对知识观念和知识结构的理解,显示了书目的能动性特征。近代以降,中国人获得的"崭新"的知识观念和知识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书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张雁  
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虽有大学之形却缺大学之实。所谓的"形"是指京师大学堂从日本间接移植了现代大学相关制度、导入相关教学内容,而其"实",却依然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没有摆脱旧式官僚养成所的实质。1902年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和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章程》均体现了这一点。直到民国初年蔡元培主持制订的《大学令》,才标志着中国近代大学理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开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毅  
近代民族商业资本发展较快,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某些进步。民族商业资本对中国的代化进程有多方面积极的促进作用:吸纳众多失业人口就业,有助于缓和社会转型期的结构性震荡;转变观念,提高人们对商品经济的亲和度;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提高民族经济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