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64)
- 2023(5713)
- 2022(4596)
- 2021(4298)
- 2020(3399)
- 2019(8163)
- 2018(7821)
- 2017(14707)
- 2016(7477)
- 2015(8569)
- 2014(7982)
- 2013(8305)
- 2012(7925)
- 2011(7456)
- 2010(7071)
- 2009(6143)
- 2008(5837)
- 2007(4903)
- 2006(4316)
- 2005(4053)
- 学科
- 济(38785)
- 经济(38754)
- 管理(19888)
- 方法(16664)
- 数学(15758)
- 数学方法(15705)
- 业(15528)
- 贸(14584)
- 贸易(14579)
- 易(14446)
- 中国(13806)
- 出(11846)
- 企(10969)
- 企业(10969)
- 环境(10708)
- 口(8679)
- 出口(8677)
- 出口贸易(8677)
- 农(8476)
- 财(8349)
- 关系(7519)
- 学(6785)
- 制(6109)
- 划(5937)
- 银(5700)
- 发(5697)
- 银行(5697)
- 业经(5691)
- 行(5639)
- 融(5567)
- 机构
- 大学(110897)
- 学院(106781)
- 济(60580)
- 经济(59974)
- 研究(44093)
- 管理(39934)
- 中国(35226)
- 理学(34360)
- 理学院(33999)
- 管理学(33732)
- 管理学院(33529)
- 财(24829)
- 京(23976)
- 科学(22413)
- 经济学(21644)
- 所(21039)
- 财经(20249)
- 经济学院(19647)
- 研究所(19237)
- 经(18893)
- 中心(18673)
- 院(16072)
- 北京(15798)
- 财经大学(15376)
- 农(14273)
- 科学院(13666)
- 江(13127)
- 研究中心(13103)
- 贸(12713)
- 范(12668)
- 基金
- 项目(73268)
- 科学(59703)
- 基金(58320)
- 研究(54461)
- 家(51329)
- 国家(51053)
- 科学基金(43480)
- 社会(39230)
- 社会科(37578)
- 社会科学(37573)
- 基金项目(29569)
- 自然(25590)
- 自然科(25045)
- 自然科学(25039)
- 自然科学基金(24639)
- 资助(24249)
- 教育(23548)
- 省(23260)
- 划(21244)
- 中国(19573)
- 部(18765)
- 国家社会(18753)
- 编号(18638)
- 重点(16776)
- 发(16637)
- 教育部(16605)
- 人文(15282)
- 创(15136)
- 成果(14972)
- 社科(14639)
共检索到164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林伯强
中央提出"双碳"目标后,经济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努力调整能源结构,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相比其他国家,中国要实现碳中和更为复杂和艰难:一是将目前庞大的能源结构倒过来,以清洁能源为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二是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还需要能源支持,中国对能源的需求还会继续增长。未来,中国能源结构的转变方式还是比较清晰的,中国通过改变能源结构走向碳中和的过程,可能不会从煤炭到石油、天然气,而是以清洁能源为主,并且直接从煤炭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更大。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杜江 秦雨桐
日本在迈向“碳中和”的道路上除了面临能源结构不合理、企业绿色转型难等问题,更无法回避国内经济增长几乎停滞、区域发展差异扩大以及老年化加深等问题。为此,日本采取了多重措施探索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一是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出发,推出《区域脱碳路线图》配合之前的各项政策,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二是出台《第6次能源基本计划》进一步支持改革与脱碳最为关键的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清洁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利用金融引导企业脱碳转型,继续深化绿色金融政策、重新构建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为企业“绿化”提供资金与市场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长真 唐玮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为中国未来的绿色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总体方案》倡导要构建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按照系统推进、群众参与、重点突出、分类实施的原则,开展绿色家庭、学校、社区、出行、建筑等创建行动,建立并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与规章制度,促进中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孟庆学
加速变革更新 迈向现代企业──关于国有企业根本出路的思考孟庆学在国民经济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快速发展,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加速转轨的重要时刻,作为国民经济支柱和骨干的国有企业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然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制约和束缚.造成国有企业改革滞后,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虎
5月16日下午召开的第六次全体会议是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总报告人做了总结性发言,大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本次大会会议成果《上海共识》,与会代表对《上海共识》中提出的指导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则意见表示赞同,并对承办本次会议的中国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表示感谢。在闭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唐虔先生、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晓明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先后致辞,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顺利闭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新年的钟声已敲响,昂扬的步伐在行进。我们满怀豪情跨进新年的大门,迈向了充满激情的2008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本刊讯陕西省榆林市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是黄河中游重要的节点城市。榆林资源富集,2020年煤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中产量的13.3%、5.4%和10.9%,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587万千瓦,是国家"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作出积极贡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榆林及时调整思路、加快转型,努力为资源型城市率先实现"双碳"目标探索路径、作出示范。
关键词:
低碳化发展 碳中和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平 刘亮
日本首相菅义伟于2020年10月宣布2050年争取实现碳中和目标之后,日本政府迅速出台了以产业绿色发展为宗旨的《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绿色成长战略》,将实现碳中和这一挑战视为推动相关产业绿色发展,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的大好机遇,日本政府还确定了能源相关产业、运输与制造相关产业、家庭与办公相关产业3个大类中的14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勾勒了以能源生产与供应、能源消费以及二氧化碳封存-回收与再利用3条主线构筑绿色发展产业体系的架构,拟定了以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为主的产业政策。其产业绿色发展战略的特点:一是以海上风电为突破口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二是在氢能普及推广过渡期以氨燃料为主发展无碳燃料产业;三是以氢能开发利用为产业绿色大发展的关键技术路线;四是以电气化、节能化、数字化和储能电池的应用为能源消费变革的主要途径;五是发展智慧绿色农林水产业,扩大二氧化碳封存-回收与再利用途径与规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冠宇
中国低碳金融出现的时间较短,而且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是,在世界范围内低碳经济潮流奔涌向前的形势下,中国低碳金融又绝不能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否则,不仅将严重影响中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将制约中国在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格局中作用的发挥。因此,中国低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婷 李实
文章阐述了中国近期收入分配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出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建议。目前,中国收入差距出现了不断扩大趋势,同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也愈发严重。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居高不下,垄断部门的畸高收入,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别待遇,腐败官员以权谋私行为不仅扩大了收入差距,带来了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而且给中国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文章认为,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重点是要努力消除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而解决之道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垄断 分配不公 改革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祖达
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出了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城市要迈向零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不能只局限在建筑的技术应用层面。从空间与多元化手段整合的要求上,零碳排放的发展需要通过于城区空间层面创新规划、设计、运营路径达到。提出"正气候"的城市项目发展模式,作为未来我国城市通过城区建设更新带来的机遇,迈向零碳排放的手段。正气候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我国城市发展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在我国城市还有20年城镇化的历程中,一方面可以把未来新建城区的碳排放量最少化,同时也要把握城区发展和更新的机遇,以项目带动城市空间(如土地-交通结构)重组、低碳投资,推动市场手段与体制改革,为周边城区带来减低碳排放的外部性效应,从而达到整体净负碳排放的"正气候"效果。迈向正气候的城区发展模式,在实施保障方面需要跳出以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传统政策思维,不限于在建筑尺度的设计手段,而要积极探讨在城区空间尺度可以带来的外部性减碳手段,包括推动分布式能源建设、绿色出行、废物零填埋、建筑节能管理服务、城市森林等。与此同时,需要在目前我国法定城市规划与建设流程上提出创新体制,引入动态监控碳排放机制,保障减碳排放目标能够通过法定管理体制贯彻城区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达到正气候效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祖达
在巴黎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提出了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城市要迈向零碳排放的发展模式不能只局限在建筑的技术应用层面。从空间与多元化手段整合的要求上,零碳排放的发展需要通过于城区空间层面创新规划、设计、运营路径达到。提出"正气候"的城市项目发展模式,作为未来我国城市通过城区建设更新带来的机遇,迈向零碳排放的手段。正气候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引导我国城市发展尽快达到碳排放峰值。在我国城市还有20年城镇化的历程中,一方面可以把未来新建城区的碳排放量最少化,同时也要把握城区发展和更新的机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杉木
互联网促进了商业组织的进化,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平台型企业。市场格局将从原来的工厂、公司、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逐步上升到平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与电商企业,创立之初就将业务模式设计成平台。更多企业则是先从一个特定领域做起,再逐步平台化:华为从电信设备起家,目前手机业务直追苹果,正构筑包括云计算、云网络、智能家居在内的IT基础平台,塑造云生态;乐视从视频内容入手,通过"平台+硬件+软件+应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儿童学"或"儿童研究"(child study)诞生于19世纪末欧美国家的"进步教育运动"与"新教育运动"。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发起人霍尔(G.stanley hall)说:"通过儿童生长的过程去评判一种文明,通过适应个人自然生长的方法去评判一种学校制度"。这既揭示了儿童学的价值追求,又阐明现代民主教育与古代专制教育的重要分水岭——是否建基于儿童研究之上。我国民国时期的"新教育改革运动"是世界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有机构成。因当时确立了"以儿童为中心"、"谋个性之发展"、"发挥平民教育精神"等理念,儿童学或儿童研究获得重要发展,并由此为我国教育现代化与民主化奠定早期基础。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仔娇
自20世纪80年代信息服务产生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普及,其成为现今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论述从现今世界范围来看,已经出现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型的迹象;然而不少人所认为的知识服务与传统的信息服务似乎也没有多大区别,主要对两者进行简单的说明与比较,并就此提出图书情报机构在知识服务背景下的运行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