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2)
2023(6632)
2022(5313)
2021(5094)
2020(4002)
2019(9512)
2018(9239)
2017(15907)
2016(8730)
2015(10149)
2014(9839)
2013(10121)
2012(9382)
2011(8708)
2010(8402)
2009(7461)
2008(7546)
2007(6719)
2006(6124)
2005(5751)
作者
(23722)
(19796)
(19667)
(18879)
(12732)
(9235)
(8902)
(7791)
(7576)
(7027)
(6965)
(6663)
(6619)
(6313)
(6200)
(6123)
(5996)
(5797)
(5703)
(5526)
(5050)
(4742)
(4723)
(4435)
(4405)
(4379)
(4344)
(4284)
(3990)
(3947)
学科
(37396)
经济(37365)
管理(35782)
(25530)
(22248)
企业(22248)
方法(16284)
数学(14122)
数学方法(14078)
中国(13735)
(11578)
环境(11110)
(9706)
贸易(9699)
(9594)
(8749)
(8560)
(8197)
(7679)
银行(7676)
(7503)
财务(7482)
财务管理(7464)
业经(7460)
(7370)
(7306)
(7132)
企业财务(7077)
(6817)
(6020)
机构
大学(125588)
学院(122013)
(60097)
经济(59124)
管理(49228)
研究(45876)
中国(40099)
理学(40062)
理学院(39611)
管理学(39352)
管理学院(39078)
(28259)
(28056)
科学(24267)
(22371)
财经(21536)
中心(20707)
研究所(20225)
(19933)
经济学(19781)
北京(18565)
经济学院(17709)
(17260)
(16495)
财经大学(16205)
(15721)
(14697)
师范(14596)
科学院(13927)
业大(13906)
基金
项目(76909)
科学(61531)
基金(58977)
研究(58086)
(51486)
国家(51142)
科学基金(43648)
社会(39441)
社会科(37573)
社会科学(37566)
基金项目(30129)
自然(26274)
教育(25961)
自然科(25672)
自然科学(25667)
(25524)
自然科学基金(25247)
资助(24424)
(22870)
编号(21245)
中国(19138)
(19002)
国家社会(17971)
成果(17667)
重点(17468)
教育部(16716)
(16607)
(15802)
人文(15472)
大学(15265)
期刊
(67722)
经济(67722)
研究(40629)
中国(28685)
(23327)
管理(22360)
科学(17350)
学报(15824)
(13763)
金融(13763)
(13499)
大学(12883)
学学(11856)
财经(11531)
经济研究(11443)
教育(11166)
技术(10392)
(10186)
(9636)
农业(9461)
国际(9266)
世界(9155)
问题(8535)
(8293)
业经(7842)
会计(6712)
技术经济(6659)
资源(6252)
图书(5861)
现代(5806)
共检索到200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啸  
碳足迹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是评估气候变化影响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双碳”目标实现,我国于2024年6月出台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我国气候事业进入了碳足迹管理的新时代。该实施方案提出了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两阶段目标,并具体部署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体系、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碳足迹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当前我国碳足迹管理仍面临着标准化建设、数据准确性、基础支撑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及国际交流对话等方面的挑战,未来我国应加强碳足迹管理制度建设,弥补上述缺陷和不足,不断完善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啸  
碳足迹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是评估气候变化影响的一项重要指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双碳”目标实现,我国于2024年6月出台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我国气候事业进入了碳足迹管理的新时代。该实施方案提出了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两阶段目标,并具体部署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构建多方参与的碳足迹工作体系、推动产品碳足迹规则国际互信、持续加强产品碳足迹能力建设。碳足迹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当前我国碳足迹管理仍面临着标准化建设、数据准确性、基础支撑体系、激励约束机制及国际交流对话等方面的挑战,未来我国应加强碳足迹管理制度建设,弥补上述缺陷和不足,不断完善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春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8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发布,这是中央审议通过的首个关于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新要求。《意见》提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标志着预算绩效管理从探索试点阶段向全面实施阶段的转变。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对于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好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本刊评论员  
在改革开放40年后的第一个春天,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外资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以下简称《外商投资法》)于2019年3月1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正式表决通过,并定于2020年1月1日起生效施行。《外商投资法》的出台表明了我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意志,体现出我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对外开放、推动全球化互利共赢的新姿态,标志着我国已迈向全面开放、制度型高水平开放的新征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报告还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未来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表明我国将开启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新时代。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萬壽點墨  
将时针拨回去年的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从这里出发,我国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太经合组织岘港会议、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舞台上得到世界回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年来,一系列成果清单有效推进,相关国家贸易和产能投资合作不断深化,"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开放融通的大潮奔涌向前,势不可挡。开放,是时代之势,也是发展之需,"一带一路"开启了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局面,我国企业的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举措和改革建设项目,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中国高等教育正从大众化阶段快速迈向普及化阶段,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轩仪  
教学质量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的生命线。对网络教育学院而言,教育质量同样是生存之本。影响网络教育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网络课程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不难理解,网络课程的优劣往往也成为各网院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的“试金石”。从长远发展看,哪个网院的资源建设搞得好,网络课程受好评,甚至成为品牌,这个网院的生命力就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就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百三  吴秀波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我国未来宏观经济描绘了美好蓝图。通过提高人均GDP水平,将使民众能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使宏观经济发展更加协调;通过科学合理运用多种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给当前难以解决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提供新思路;通过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将有助于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扬南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抓好职业教育的决心。落实《方案》要求,需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把握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新定位,明确改革总体目标和要求,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根本转变;需要在政策保障下,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实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发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育人机制创新,通过激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办学新格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闫志刚  张韦韦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发布以来,"改革"成为社会各领域发展主基调。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程中,高考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作为教育改革的"中枢",高考集聚了最深层次的矛盾,最为错综复杂,也最为牵动人心。高考改革如何进行,考验着政府教育改革的决心,也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迈入扩招"后时代"的高考改革,已经积聚了足够的改革能量,正面临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长久  
近两年来,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这一全新概念在全球得到迅速传播,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经济学家和科学家们不约而同地认为,知识经济恰当地概括了世界经济的最新特征和发展趋势。很多国家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梦阳  
工业4.0是基于智能制造与生产,通过生产网络化和采用计算机技术制定个性化产品的生产模式。该种模式将科技、人文与经济充分融合,形成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方位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业4.0会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为中国经济的复兴带来历史性机遇,同时还会推动中国社会、文化的提升。但是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产生的产业结构性弊端,如低端产业产能过剩以及高端产业创新不足等问题,使得中国还未完全做好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准备,仍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共同探寻工业4.0的发展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梦阳  
工业4.0是基于智能制造与生产,通过生产网络化和采用计算机技术制定个性化产品的生产模式。该种模式将科技、人文与经济充分融合,形成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方位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业4.0会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为中国经济的复兴带来历史性机遇,同时还会推动中国社会、文化的提升。但是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产生的产业结构性弊端,如低端产业产能过剩以及高端产业创新不足等问题,使得中国还未完全做好迎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准备,仍需要政府、企业与社会共同探寻工业4.0的发展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之茵  
<正>提高供应链绿色低碳水平、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必然选择,产品碳足迹管理是关键一环。产品碳足迹的量化涉及原材料的获取、运输、加工、使用、处置等产业链多个环节,是对产品生命周期内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度量,能够帮助企业了解某一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精准查找减排潜力,从而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