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6)
- 2023(14850)
- 2022(12119)
- 2021(11419)
- 2020(9755)
- 2019(22209)
- 2018(21628)
- 2017(41923)
- 2016(21863)
- 2015(24158)
- 2014(23556)
- 2013(23325)
- 2012(21084)
- 2011(18556)
- 2010(18158)
- 2009(16753)
- 2008(16525)
- 2007(13992)
- 2006(11900)
- 2005(10929)
- 学科
- 济(100664)
- 经济(100566)
- 业(91492)
- 企(83241)
- 企业(83241)
- 管理(77654)
- 方法(47869)
- 数学(39527)
- 数学方法(39144)
- 财(32390)
- 业经(30610)
- 农(29536)
- 中国(25893)
- 务(24007)
- 财务(23974)
- 财务管理(23947)
- 企业财务(22801)
- 农业(20976)
- 制(19371)
- 技术(18829)
- 贸(18545)
- 贸易(18535)
- 易(18142)
- 和(16773)
- 策(16721)
- 划(16641)
- 理论(15545)
- 体(15332)
- 地方(14663)
- 融(14084)
- 机构
- 学院(309118)
- 大学(304926)
- 济(142877)
- 经济(140797)
- 管理(129703)
- 理学(112636)
- 理学院(111652)
- 管理学(110286)
- 管理学院(109696)
- 研究(96932)
- 中国(79605)
- 财(65514)
- 京(61988)
- 科学(53471)
- 财经(53030)
- 经(48665)
- 所(45581)
- 农(45288)
- 经济学(45119)
- 中心(44875)
- 江(42885)
- 研究所(41203)
- 业大(40917)
- 经济学院(40897)
- 财经大学(39687)
- 北京(38522)
- 商学(36802)
- 商学院(36486)
- 农业(35439)
- 经济管理(35376)
- 基金
- 项目(208992)
- 科学(169882)
- 基金(159005)
- 研究(154827)
- 家(136433)
- 国家(135326)
- 科学基金(120221)
- 社会(105016)
- 社会科(99963)
- 社会科学(99940)
- 基金项目(83846)
- 省(78682)
- 自然(76091)
- 自然科(74445)
- 自然科学(74427)
- 自然科学基金(73178)
- 教育(70200)
- 划(65539)
- 资助(64475)
- 编号(59718)
- 部(48366)
- 创(46710)
- 重点(46330)
- 成果(45781)
- 国家社会(45457)
- 发(44667)
- 创新(43006)
- 教育部(42780)
- 业(42069)
- 人文(42019)
- 期刊
- 济(150656)
- 经济(150656)
- 研究(89790)
- 财(54156)
- 中国(52220)
- 管理(52192)
- 农(41154)
- 科学(41023)
- 学报(38304)
- 大学(31560)
- 学学(30320)
- 融(29549)
- 金融(29549)
- 技术(28898)
- 农业(28730)
- 财经(27096)
- 经济研究(25698)
- 业经(25182)
- 经(23476)
- 教育(21312)
- 问题(19915)
- 技术经济(18139)
- 业(18044)
- 贸(17050)
- 世界(16646)
- 财会(15433)
- 统计(15175)
- 现代(15161)
- 国际(14911)
- 商业(14576)
共检索到445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郑曼妮 黎文靖
本文采用2003—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过度负债企业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探讨其去杠杆化的内外部动力。研究发现:过度负债企业,尤其是非国企,其财务赤字越大、盈利能力越强、市值账面比越高,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规模较小或员工较少的过度负债国企,其财务赤字、盈利能力和市值账面比是其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内在动力。信贷配给导致过度负债国企缺乏去杠杆动力,市场竞争则推动其去杠杆。
关键词:
资本结构调整速度 过度负债企业 去杠杆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曼妮 黎文靖 柳建华
2013年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本文通过这一外生事件,采用2009至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利用双重差分估计法检验利率市场化对过度负债企业降杠杆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贷款基础利率的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之后,对于过度负债企业,如果其贷款都是来自首批9家报价行,其资本结构调整相对较快。上述结果在非国有企业、行业集中度低的企业中显著存在。打破预算软约束,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利率市场化才能引导过度负债企业降杠杆。本文为解读中国利率市场化对企业降杠杆的成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当前推动以市场化手段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綦好东 刘浩 朱炜
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杠杆背景,以我国2012-2017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的过度负债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杠杆率变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中的过度负债企业去杠杆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杠杆企业相对于低杠杆企业,大规模企业相对于小规模企业,产能过剩行业相对于非产能过剩行业,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去杠杆对企业绩效的正面影响更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财务风险在去杠杆与企业绩效之间表现为完全中介效应,即去杠杆能够通过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马永强 张志远
"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推动了境外资本流入,加速了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进程。借助分批开放部分试点机制提供的实验平台,文章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以2011~2018年A股过度负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沪深港通"对企业去杠杆的影响。结论显示,"沪深港通"提升了过度负债公司的去杠杆程度,而且这种提升作用在权益融资较少、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和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情形下更加明显。此外,"沪深港通"抑制过度负债的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市场地位较低、融资约束较强和香港地区资金参与度较高的公司中。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引入发达资本市场投资者有利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进而推进去杠杆战略的稳步实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戴又有 蔡定洪 胡章灿 张翼
近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债务持续上升,成为导致企业部门杠杆率和总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国企内部而言,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出现了"杠杆率背离"现象,即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并且持续下降,但其债务规模和宏观杠杆率(债务占GDP比重)的增速较高,并在绝对水平上超过了央企。本文针对"杠杆率背离"现象,依据国有企业财务数据,分析国企内部的杠杆率差异。研究发现:央企与地方国企存在不同的负债机制,央企的债务增速与中央财政支出增速正相关,与GDP增速负相关,与物价及利率不相关;而地方国企的债务增速与地方财政支出、GDP增速、物价和信用利差均呈正相关,与基准利率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当前环境下,虽然地方国企的微观杠杆率(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且持续下降,但资产负债率的降低主要来自资产扩张而不是利润积累,加之存在隐性负债和过于依赖低成本融资的问题,因此地方国企的潜在债务风险总体上高于央企。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了推进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杠杆率 债务 去杠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红建 王靖茹 曹瑜强
本文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视角探究金融科技如何助力企业精准去杠杆这一重要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负债不足还是负债过度的企业,金融科技均显著加快其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表明金融科技可以助力企业精准去杠杆。作用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显著提高债务市场的竞争中性,促使中小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增强信贷能力。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中小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高生产率的企业负债不足时,金融科技显著提高其向上调整资本结构的速度;而低生产率的企业过度负债时,金融科技显著提高其向下调整资本结构的速度。本文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视角揭示了金融科技助力企业精准去杠杆的作用机理,对如何借助金融科技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强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能力,以及完善结构性去杠杆政策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林 刘星宇
文章通过设定主动负债筛选标准,研究2006—2008年主动负债上市公司在主动负债年度后三年内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情况。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主动负债现象,约占5%,且涉及各个行业;行业平均杠杆、资产有形性和公司规模与资本结构正相关,市账率和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但市账率影响较小,主动负债公司存在朝着目标杠杆调整的行为,且调整速度高达61%。政策启示:发达国家主动负债主要是由企业的投资机会决定的,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去杠杆"政策问题的一个核心要点,是要让更多有能力的公司通过创新获得"加杠杆"的投资机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育蓉 齐结斌 楼东玮
本文研究了企业杠杆率的两类动态调整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和企业风险效应,利用1998-2015年上市公司微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企业杠杆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而与企业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后者对应的拐点杠杆率更低。(2)中长期较短期杠杆率可以在更大区间兼顾"提效率"与"降风险"目标。(3)企业向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迈进的过程中,"倒U型"和"U型"拐点来临更快,降杠杆的迫切性越来越高。为此,企业"去杠杆"需充分考虑杠杆率的"效率"与"风险"效应,并结合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以及杠杆率期限结构特征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策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利芳 杨文超
本文以2012—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过度自信及去杠杆政策在CEO学历与企业资本结构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CEO学历的差异会影响其所管理企业的资本结构;过度自信在CEO学历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用;去杠杆政策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负债,且能够显著调节CEO学历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贺康 李光宇 郑星 姜虹
去杠杆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基于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留抵退税政策对过度负债企业去杠杆的影响。研究发现,留抵退税政策显著促进了过度负债企业去杠杆,该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PSMDID检验及其他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丰富内源资金及提升股权融资便利性,促进过度负债企业去杠杆。进一步研究发现,留抵退税政策对去杠杆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成长期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该结论为进一步完善留抵退税政策及深化税制改革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增值税 留抵退税政策 去杠杆 融资约束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喜和 周扬 穆圆媛
本文采用我国2010年一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的数据,在含有和不含有股票市场的DSGE框架下,比较分析了产出、通货膨胀、企业贷款、家庭贷款和家庭消费对外生冲击的响应。结果表明,含有股票市场对外生冲击的响应明显高于不含有股票市场的响应;在含有股票市场的情况下,股票市场价格的上升对家庭贷款、企业贷款和家庭消费的影响最大,其它依次是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变动。这说明借助股票市场沟通家庭部门与企业、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间的融投资关系,可以实现企业去杠杆、家庭加杠杆的资产负债再平衡。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去杠杆 DSGE模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喜和 周扬 穆圆媛
本文采用我国2010年一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的数据,在含有和不含有股票市场的DSGE框架下,比较分析了产出、通货膨胀、企业贷款、家庭贷款和家庭消费对外生冲击的响应。结果表明,含有股票市场对外生冲击的响应明显高于不含有股票市场的响应;在含有股票市场的情况下,股票市场价格的上升对家庭贷款、企业贷款和家庭消费的影响最大,其它依次是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变动。这说明借助股票市场沟通家庭部门与企业、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间的融投资关系,可以实现企业去杠杆、家庭加杠杆的资产负债再平衡。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去杠杆 DSGE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朝阳 张雪兰 包慧娜
"稳杠杆"实质上是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过程。本文从攸关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融资需求与供给出发,建立了一个阐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由企业不确定性规避及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不确定性规避来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逻辑框架,并以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由不确定性规避这一渠道阻碍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为有效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资本结构调整收益下降和资本结构调整成本上升,企业投资决策更为谨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因"惜贷"而降低了融资可得性,最终导致资本结构调整放缓;不同行业政策变动敏感度的差异影响行业内企业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这说明稳定的政策预期是"稳杠杆"的前提。因而,新形势下要扎实推进"稳杠杆"、减少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摩擦,不能仅仅依靠货币金融政策,而应针对影响企业长期投资信心和金融中介融资供给的痛点,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变化及相互叠加对不同行业微观主体的影响,提高政策的靶向性,营建预期稳定的政策环境,加强政策的前瞻性、一致性、稳定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草原 朱玉飞
在我国大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背景下,探索去杠杆如何影响实体企业生产率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策意义。基于中国1998—2013年制造业企业大样本数据,本文在微观层面构建去杠杆变量,实证研究去杠杆对实体企业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去杠杆整体上对实体企业生产率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结论在考虑了样本选择偏误、内生性问题以及替换去杠杆指标之后依旧稳健。进一步基于最优资本结构的研究发现,只有对负债不足的实体企业去杠杆才会对其生产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过度负债的企业去杠杆则有利于提高其生产率。这意味着政府在推进企业去杠杆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结构性问题,通过调整负债不足和过度负债企业间的资金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爽
经济硬着陆风险的逐渐消退促使去杠杆被提上政策议程,政府已着手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和加强监管力度以推动金融去杠杆。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为去杠杆提供了窗口期。银行表内及表外的贷款业务扩张导致实体经济杠杆上升,流动性的收紧导致债券和贷款利率上升,进而加重实体经济负担。由于金融去杠杆将导致利率上升、信贷增长放缓和金融活动减少,预计将拖累经济增长,因此去杠杆将循序渐进,企业负债率平坦化或将花费数年时间。
关键词:
去杠杆 企业债务 金融杠杆 影子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