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0)
2023(11868)
2022(10146)
2021(9589)
2020(7962)
2019(18380)
2018(18064)
2017(34381)
2016(18470)
2015(20892)
2014(20429)
2013(20212)
2012(18639)
2011(16902)
2010(16740)
2009(15905)
2008(15668)
2007(13788)
2006(11737)
2005(10538)
作者
(50916)
(42978)
(42715)
(40759)
(27124)
(20605)
(19534)
(16691)
(16100)
(15070)
(14511)
(14232)
(13372)
(13353)
(13339)
(13298)
(13023)
(12625)
(12402)
(12199)
(10483)
(10439)
(10272)
(9753)
(9729)
(9637)
(9395)
(9309)
(8647)
(8512)
学科
(77856)
经济(77779)
管理(48282)
(47140)
方法(36292)
(36090)
企业(36090)
数学(32114)
数学方法(31858)
中国(26013)
(22779)
(19667)
(18416)
贸易(18409)
(18011)
业经(15906)
农业(15244)
(14981)
(14886)
(13438)
银行(13411)
地方(13166)
(12893)
(12790)
金融(12786)
(11468)
(11331)
财务(11307)
财务管理(11277)
环境(11162)
机构
大学(263649)
学院(261984)
(116883)
经济(114829)
管理(98303)
研究(92249)
理学(84889)
理学院(83902)
管理学(82551)
管理学院(82040)
中国(70973)
(55154)
科学(53715)
(52242)
(46475)
财经(42414)
(42369)
中心(42258)
研究所(42247)
(38702)
经济学(38396)
(36781)
业大(36371)
北京(35023)
经济学院(34881)
(34541)
师范(34251)
农业(33484)
(32504)
财经大学(31596)
基金
项目(173909)
科学(137737)
研究(129143)
基金(128457)
(111569)
国家(110686)
科学基金(94371)
社会(84643)
社会科(80256)
社会科学(80235)
基金项目(67107)
(64910)
教育(59500)
自然(58415)
自然科(57097)
自然科学(57079)
自然科学基金(56090)
(55784)
资助(52653)
编号(51987)
成果(42673)
(40319)
重点(39470)
(37964)
国家社会(36300)
(36211)
课题(35412)
教育部(35090)
创新(33929)
人文(33701)
期刊
(123355)
经济(123355)
研究(79926)
中国(48531)
(39695)
学报(38940)
(38817)
科学(37075)
管理(33512)
大学(29456)
学学(27618)
农业(26549)
教育(25943)
(23760)
金融(23760)
经济研究(21937)
财经(21072)
技术(20763)
业经(19789)
(18285)
问题(16710)
(16249)
统计(15660)
(14786)
国际(14037)
世界(13925)
(13121)
技术经济(12956)
(12150)
决策(11923)
共检索到384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皓  
厘清概念、明晰定义有助于正确认识普查中有关人口迁移流动的数据。文章在强调明确登记对象和完备登记信息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户口标准中流动时间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迁移人口的重要性及无法识别问题、5年前常住地样本的混合属性问题。文章认为:(1)七普登记的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使登记对象变成一次“新”的不同于以往3种统计口径的迁移流动,可能导致信息陈旧、低估城—城流动比例、无法估计小区域的新增流动人口等问题,普查题项最好能增加离开户口登记地后的流入地及最近一次迁移流动时间。(2)忽略迁移人口将低估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和活跃程度。中国情境下的研究应重视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个概念,并从普查题项设计、统计定义到数据分析等全方位加强对中国迁移人口的调查与研究。(3)5年前常住地样本是现有流动人口、返迁人口和迁移人口等多种属性人口组成的混合体;研究时应注意混合样本属性并进行分别讨论。文章建议加强流出地视角的研究,充分开发出生地信息,并进一步开放普查数据的使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司秀  
人口普查的任务一般是调查静态人口,提供某一时点的人口总数、人口分布与人口,构成等情况。通常,人口出生、死亡、迁移等变动,都属年度动态统计报告的内容。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谢晋宇,于静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这个新开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市场机制被引入城市化过程。这样,在中国就形成了两种城市化人口并存的局面:一是由计划机制控制而形成的计划城市化人口;一是由市场机制控制而形成的自发城市化人口。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城市化人口已被学术界所关注(李竞能,1986;辜胜阻,1991等)。辜胜阻将这两种人口分别称为永久性迁移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沈益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中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人口迁移作为人口变动的三个重要过程之一,愈来愈被中国人口学界和社会各界所重视。1987年国家统计局进行的1%人口抽样调查中包括人口迁移的项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又被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忠东  
文章基于1982~2015年人口普查和1%人口调查数据,计算了所有普查年5年跨县迁移量,从1982年到2010年再到2015年,人口总迁移量从2 863万升到1.46亿,再下降到1.32亿。其中,户籍迁入的永久迁移从2 420万下降到1 976万后,继续下降到1 432万;离开户籍县的临时迁移从443万增长到1.26亿,然后微降至1.18亿;临时性的务工迁移从不足200万增长到7 033万后,再下降至5 707万。文章发现,人口迁移已实现从计划性的永久迁移向市场性的临时迁移的转变,对市场转型、城镇化和工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人口迁移实现了从个人行为向家庭行为的转变。与2000年相比,2010年劳动力峰值受高校扩招影响,从5.9%上升到9.5%,已婚青壮年的迁移率比10年前大幅提高,并取代未婚青年人群成为迁移的主流。此外,由累积值计算的2010年儿童留守率高达62.8%,中青年妇女净留守率为21.7%,表明市场化后风险的提高迫使家庭居住分离以劳动力迁移的方式来分散风险。一旦克服风险约束后,回流增加较快。文章建议,政府在政策上营造宽松环境,以保障未来迁移向优质化、家庭化和长期稳定的方向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陈玉娇  
利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考察2015~2020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省际差异。研究发现,近年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等宏观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造成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人口迁出省份昔日东迁人口“逆势”回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缩小,导致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呈分散化及其区域分布的均衡化。分析其影响因素显示,城乡收入差距等经济因素仍是影响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的最主要因素,但其作用已显弱化;空间因素的作用也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出现减小趋势;开放度等良好的市场化及人文社会环境已对迁移人口选择目的地表现出一定的影响力。各因素对省际人口迁移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存在明显省际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崇维祥  杨书胜  
文章基于2012年江浙沪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使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从家庭中劳动者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考察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因素。在32 975个样本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呈现明显的家庭化特征,劳动者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和社会结构要素等都对家庭化迁移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劳动力个体因素中,女性,年龄小,教育程度较低,居留时间长,拥有自我决策行动能力的雇主和自营劳动者更倾向于发生家庭化迁移;在家庭影响因素中,婚姻关系和孩子的数量都会正向地影响家庭化迁移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吕利丹  邹湘江  
依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以及其他相关数据资料,文章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分析认为: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展现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流动性减弱、家庭化进程已完成第二阶段并开始向第三阶段过渡、流向仍呈现向沿海地区集中但已展现出分散趋势、新生代流动人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主体等一系列明显特征;流动人口面临的失业增加、社会保障缺失、子女教育、社会融入等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问题。流动人口将扎根城市并大量存在,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制定应该以此为基础,关注新生代和流动人口子女、重视提高流动人口家庭福利、加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桂新  潘泽瀚  
根据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流动人口已形成省内为主、省际为辅的分布特征,省内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人口大省,省际流动人口的迁入地主要分布在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省份,迁出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人口大省,省际流动人口的迁出分布较为分散,而迁入分布较为集中,省内流动人口多的省份省际迁移人口也会较多。这些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省内人口迁移主要受人口规模因素的影响,省际人口迁移则主要受迁入省的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迁出省的人口规模,以及空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红旗  陈仲常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省际流动人口规模虽然低于省内流动人口,但其扩张速度明显大于省内流动人口。劳动力要素的省际流动与省内流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别,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对我国全部流动人口及省内流动人口特征的考察,而对省际流动人口的考察并不多见。文章基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归纳与梳理了我国省际流动人口的特征,以此为研究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提供参考依据。主要包括省际和省内流动人口的趋势,省际流动人口的区域性差别、流动性目的、流动期限、年龄特征、受教育程度及职业构成等。文章还讨论了这些特征的经济社会和政策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建社  张华初  罗光容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了要提高人口城镇化率,这必须要考虑流动人口的迁移意愿。长期以来广州市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就业、居住,2014年又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广州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表明: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都比较缺乏的流动人口一般无长期居留意愿也无户籍迁移意愿;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比较高的人既有长期居留意愿也有户籍迁移意愿;相对于非农业流动人口而言,农业户口流动人口更渴望将户籍迁入城市,但他们并没有长期居留城市的打算;在广州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的流动人口,以及来自省内的流动人口,他们长期居留城市但不落户的意愿更强烈。对流动人口的迁移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要根据流动人口的实际意愿采取不同的引导措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向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跨省流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升,虽然关于流动人口省际迁移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省际迁移距离的研究则不多见。文章利用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人均迁移距离及其省际差异,研究发现:2000~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省际人均迁移距离有所增加,2000年人均迁移距离为980.51千米,2010年为994.82千米;人均迁移距离变动存在区域差异性,迁移距离增加的省份主要分布在西部,而迁移距离降低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部;人均迁移距离存在性别差异性,女性更加倾向于近距离迁移,2010年男性的人均迁移距离为1000.75千米,女性则为987.01千米,迁移距离的性别差异在不断缩小。同时,文章还从经济因素、年龄结构和迁移规模3个方面探讨了流动人口省际迁移距离的影响因素。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腾  姚洋  
结合普查数据和"百度迁徙"数据,研究城际人口流动现象的影响与成因。对普查数据的分析表明,我国城市房价升速与城市人口增长率有显著关联,除户籍人口以外,流动人口的影响也较大。流动人口每上升1%,房价将提升0.36%。而"百度迁徙"数据表明,房价对人口迁入的负反馈不显著。人们选择迁入一个城市,主要取决于此城市工资水平相对于原居住城市的差值以及两城市的距离远近。并未发现高房价抑制人口迁入的证据。因此,工资和房价水平都较高的城市仍将有大量外来人口进入,并进一步推高房价。解决一线城市房价增长过快的问题,关键在于提升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劳昕  沈体雁  
文章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中国流动人口在地级市层面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演化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仍然是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城市是跨省人口流动的主要吸引中心,吸引核心区逐渐由珠三角向北移动;从两次普查间人口流动分布的变化趋势看,绝大部分地级市的人口流动规模和强度有所增加,人口流动规模的空间分布态势基本不变,人口流动强度的空间分布则渐趋分散;跨省与省内流动人口相比,其分布较为集中,且大部分地级市仍以省内流动为主;人口流动强度与人口流动规模相比,受城市等级影响较小,空间分布较均匀,西北边疆(主要是新疆地区)城市人口流动规模较小而流动强度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