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00)
- 2023(17552)
- 2022(14479)
- 2021(13414)
- 2020(11108)
- 2019(25385)
- 2018(24679)
- 2017(46520)
- 2016(24761)
- 2015(27900)
- 2014(27582)
- 2013(27115)
- 2012(24719)
- 2011(22410)
- 2010(22093)
- 2009(20436)
- 2008(19517)
- 2007(16938)
- 2006(15275)
- 2005(13908)
- 学科
- 济(123073)
- 经济(122950)
- 管理(67274)
- 业(61785)
- 企(48706)
- 企业(48706)
- 方法(48061)
- 数学(42112)
- 数学方法(41623)
- 中国(33496)
- 农(30253)
- 地方(27136)
- 财(25478)
- 业经(24822)
- 学(23840)
- 农业(20491)
- 贸(20367)
- 贸易(20354)
- 制(20290)
- 易(19702)
- 融(17614)
- 金融(17606)
- 理论(17169)
- 环境(16913)
- 银(16900)
- 银行(16871)
- 体(16295)
- 行(16276)
- 和(15888)
- 地方经济(15736)
- 机构
- 大学(356625)
- 学院(353094)
- 济(160418)
- 经济(157559)
- 管理(132707)
- 研究(127144)
- 理学(114555)
- 理学院(113234)
- 管理学(111172)
- 管理学院(110520)
- 中国(96537)
- 京(75555)
- 科学(73599)
- 财(71574)
- 所(62486)
- 财经(57299)
- 中心(57168)
- 研究所(56779)
- 农(55404)
- 经(52305)
- 经济学(51994)
- 江(51175)
- 业大(48902)
- 北京(47558)
- 范(47031)
- 经济学院(46662)
- 师范(46554)
- 院(46047)
- 农业(43050)
- 财经大学(42645)
- 基金
- 项目(238990)
- 科学(190781)
- 基金(178026)
- 研究(174313)
- 家(156045)
- 国家(154873)
- 科学基金(133272)
- 社会(115863)
- 社会科(109981)
- 社会科学(109959)
- 基金项目(92977)
- 省(89491)
- 自然(83902)
- 自然科(82071)
- 自然科学(82050)
- 自然科学基金(80579)
- 教育(79758)
- 划(76324)
- 资助(72337)
- 编号(67543)
- 成果(54929)
- 重点(54337)
- 部(54056)
- 发(52410)
- 国家社会(50384)
- 创(49232)
- 课题(47284)
- 教育部(46994)
- 创新(46217)
- 科研(45413)
- 期刊
- 济(177077)
- 经济(177077)
- 研究(110712)
- 中国(70242)
- 财(54615)
- 学报(53989)
- 管理(51488)
- 科学(51313)
- 农(50799)
- 大学(42340)
- 学学(39842)
- 教育(35841)
- 农业(34511)
- 融(32118)
- 金融(32118)
- 技术(31670)
- 经济研究(30413)
- 财经(29525)
- 经(25687)
- 业经(25408)
- 问题(23658)
- 贸(20327)
- 业(19122)
- 世界(18580)
- 技术经济(18236)
- 统计(18211)
- 国际(17952)
- 策(16158)
- 版(16045)
- 现代(15348)
共检索到534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双陆
在空间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建立三地区模型,推导出效用差异函数以模拟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边界地区的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边境地区在一体化进程中的聚集力和分散力的强弱、边界效应对要素和厂商是否向边境区聚集,与所接壤的国家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缩减边界效应是边境区形成边缘经济增长中心的重要路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澍
一、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内涵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范畴,它具有后者的总体特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文化相近、体制相同、水平相似的地理近邻国家或地区建立区域经贸合作组织,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它以牺牲一定的国家或地方主权为代价,以期获得更多的比较成本收益和社会经济福利,直至形成区域内统一的经贸政策和经济体制。从我国实践看,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是指我国边境省份或地区与周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国政
本文论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关概念、原因、形式与特点等一般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作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主要组成部分的中俄边境地区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必然性、客观条件及其发展现状。文章认为,本区域以边境贸易等形式表现的较低层次合作和初期合作的经济一体化,作为一种目标、趋势或发展战略,将会出现向制度化方向发展的严格意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
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经贸合作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博文 孙久文
基于长江经济带105个主要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与非对称溢出效应,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得到了稳健的结论: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在考虑到空间关联因素后未能发现β收敛的证据,城市间经济增长差距有扩大态势;市场一体化对本地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的"倒U"影响特征,且有助于发挥水平溢出效应,进而实现本地与异地经济增长的"携手并进";市场一体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垂直溢出效应具有非对称性,非港口城市、边界城市、内陆城市的市场一体化增长溢出效应要弱于港口城市、非边界城市与沿海地区城市,而且基于二区制空间杜宾模型也证实了经济增长垂直溢出效应的非对称性;通过对金融危机之前、金融危机时期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样本结论进行比较,发现了市场一体化的经济增长与非对称溢出效应在各阶段的不同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飞 杨鑫 刘天宝 程艺 韩增林
在全球化力量持续增强的背景下,地缘经济的发展状态是国家开放水平的重要表征。边境地区是国家构建地缘经济联系的重点区域,基于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评价内涵,使用ICEM模型对中国边境地区45个地级行政区的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中国边境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在2001—2016年期间有所上升,但幅度较小;在2003—2004年和2008—2011年期间发展波动较大。②优势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整体上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格局;评价值排序为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云广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③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云广地区与新疆地区发展势头强,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与西藏地区则较差。④外部投资联系与外贸活动是地缘经济系统的搭建与运作核心,此外还应重点考虑政策影响、沿边口岸建设及固定资产投资等要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乐 李郇 杜志威 隆容君
区域一体化是减少市场分割,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阶段,以长株潭一体化为例,选用2000—2013年区县尺度的人均GDP数据,探讨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增长格局,发现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是由中心到外围,具体按照"长沙市区→长沙县(市)→株洲、湘潭市区"依次增长;进一步从政府行为变迁的视角,分析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增长由中心到外围依次推进的原因,认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倾向从竞争到竞合,经济开发区的兴建由长沙市区向外围拓展,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由地区内部发展到政区间协同发展,是促进一体化经济由中心到外围发展的三个核心动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荐华 陈铁军
本文根据边境地区的一体化效应理论,比较了美国-墨西哥边境地区和欧洲部分地区在一体化进程中不同的发展效应,分析了效应差异的原因和形成机制,指出一体化对边境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确定的,影响一体化效应的因素十分复杂。并以云南边境地区存在的各种贸易障碍为例,指出只有采取多层次的系统整合措施才能消除众多的发展障碍,发挥一体化对边境地区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边境地区 一体化效应 贸易障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仲良 张可云
要素在产业与空间上的错配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并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本文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2004—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层面、四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城市规模以及考虑空间关联性等角度对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理论机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来源于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市场规模与产业选择的三个匹配机制。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在劳均资本相对占优时才会发生,城市规模则通过相对最优城市规模"门槛效应"影响了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市场规模与产业结构"服务业化"正相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大城市提高经济比重的关键,中小城市则应重点构建符合本地优势的工业体系。本文从要素空间匹配的视角为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空间优化和城市产业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也为地区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吨军
经济一体化的传统解释是关税同盟理论和大市场理论,但是这两个理论,前者是比较静态的而后者是动态的,即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文章运用财务管理中的“项目组合理论”,试图整合这两种理论,并对经济一体化提供新的观点。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项目组合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娅 伏润民
本文运用空间经济学原理,在中心-外围理论及中间产品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东西部不对称的资源禀赋优势系数,并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在中国现阶段,东部的制造业尚未达到转移的内生临界点,产业转移还需要较多地依赖于外生力量的作用。因此,国家的政策仍是促进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的关键因素,政策导向是降低产业转移成本和引导要素向西部集聚的重要外生变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雨 张京祥
面对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以及"双循环"国家发展战略新要求,消除阻碍要素流动与配置壁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更为迫切。但是如何深刻地观察和衡量制度壁垒的空间效应在实践中是一个难题,也缺乏相应的有效理论支撑。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带来了研究焦点从"物与结构"向"制度"转变,文章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距离"概念引入区域空间经济研究中,认为由于地方之间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差异所导致的"制度距离",为区域空间经济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测度方法。文章揭示了区域空间发展中制度距离的作用机制,初步构建了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分析解释框架,基于制度距离与空间距离建立了二维分析象限,分析了三种典型的区域空间效应表征类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尹叶青
运用灰色关联理论研究了物流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阐述了物流一体化的界定及其基础理论,然后介绍了经济增长理论,并阐述了灰色关联理论的相关概念以及研究步骤。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物流一体化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指标,通过近11年的统计数据,按照灰色关联的研究步骤,分析了物流一体化与经济增长指标的灰色关联关系,为政府发展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灰色关联 物流一体化 经济增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远淼
本文结合金融一体化研究最新进展与我国实际情况,从跨境资本流动视角建立起衡量我国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流量和存量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以存量指标衡量的金融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认为金融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进一步脉冲响应分析表明,金融一体化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体现出投资拉动型的粗放增长模式。
关键词:
金融一体化 测度 经济增长 理论与实证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俊丰
基于1992—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1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市场一体化、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市场一体化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则表现出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更有利于核心城市的经济增长,市场一体化表现为无差异的影响;在促进经济增长影响方面,市场一体化与单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存在着相互替代效应。未来京津冀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应重点落足于推进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以及完善城市组织规划三个方面。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权
新地区主义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兴起的新的一波区域一体化进程,与此相对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也发生了从维纳范式向新地区主义范式的转变。Ethier的一个分析框架指出,区域中的内部国家和(B,E)类型的外部国家是新地区主义进程中的关键因素。据此,东亚新地区主义进程将依循“3”→“3+5”→东亚经济共同体的路径顺次展开。
关键词:
新地区主义 东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