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1)
2023(15666)
2022(13510)
2021(12786)
2020(10518)
2019(24417)
2018(23973)
2017(45689)
2016(24888)
2015(27906)
2014(27800)
2013(27582)
2012(25342)
2011(23068)
2010(22877)
2009(21189)
2008(20672)
2007(17926)
2006(15759)
2005(14235)
作者
(71019)
(59360)
(58960)
(56036)
(37741)
(28352)
(26754)
(23258)
(22496)
(21013)
(20260)
(20182)
(18829)
(18810)
(18332)
(18273)
(17626)
(17360)
(16936)
(16896)
(14736)
(14596)
(14076)
(13429)
(13159)
(13101)
(13071)
(12925)
(11820)
(11609)
学科
(104494)
经济(104358)
管理(72432)
(66009)
(54138)
企业(54138)
方法(44622)
数学(38978)
数学方法(38601)
中国(29417)
(27012)
(26150)
地方(23550)
业经(22455)
(22046)
(21512)
(19607)
贸易(19597)
(19036)
农业(18002)
环境(17182)
(16108)
(16060)
银行(16021)
(15686)
金融(15680)
(15528)
财务(15459)
财务管理(15427)
(15349)
机构
大学(358271)
学院(353700)
(147467)
经济(144469)
管理(138495)
研究(125217)
理学(120147)
理学院(118672)
管理学(116804)
管理学院(116151)
中国(93562)
(77362)
科学(76062)
(67301)
(62392)
研究所(56986)
中心(55367)
(54073)
财经(53989)
业大(50496)
(50046)
北京(49304)
(49175)
(48008)
师范(47631)
(45665)
经济学(45460)
农业(42205)
经济学院(40970)
(40468)
基金
项目(245168)
科学(194383)
基金(180409)
研究(180154)
(157675)
国家(156467)
科学基金(134080)
社会(115790)
社会科(109824)
社会科学(109799)
基金项目(96091)
(92212)
自然(86137)
自然科(84102)
自然科学(84084)
自然科学基金(82556)
教育(81699)
(79062)
资助(73442)
编号(72053)
成果(59081)
(55355)
重点(55227)
(52588)
(50548)
课题(49723)
国家社会(48543)
教育部(47606)
创新(47359)
(46990)
期刊
(160476)
经济(160476)
研究(108617)
中国(67755)
学报(54838)
科学(52359)
管理(50618)
(49971)
(49321)
大学(41753)
学学(39181)
教育(37776)
农业(34424)
(29961)
金融(29961)
技术(28468)
财经(26543)
经济研究(25937)
业经(24092)
(22721)
问题(21228)
(18083)
图书(17415)
(17250)
资源(17047)
科技(16902)
理论(16709)
技术经济(16361)
世界(15993)
(15837)
共检索到519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观海   吴彬   张文主   陆汝成   王培琼   廖文惠   冯晓玲  
科学识别不同发展梯度下国土空间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空间差异规律对于实现区域国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均衡发展至关重要。以中国45个边境地区为例,运用国土空间动态度、国土空间转移矩阵和地理探测器等模型,探究边境地区“生产—生活—开放—生态”空间的演进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20年国土空间的变化趋势为生产、生活和开放空间增加,而生态空间减少,整体呈现出“一带三区多点”的分布格局。(2)边境地区国土空间冲突主要表现在城镇化与对外开放进程中,人口和产业集聚促进了不同空间之间互竞和融合的关系,国土空间转换类型以生产空间、开放空间与生态空间互转为主,区域差异日益显著。(3)影响不同国土空间变化的驱动因子在作用效果上存在差异,经济动力和对外开放是边境地区国土空间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边境地区应全面考虑不同区域的特点,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分区调控策略,以促进国土空间的高效利用和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树高  诸培新  陆汝成  毕佳港  
厘清人—地—业关系是揭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地域异质性规律的理论基础。在探讨贸易—经济—人口系统对边境地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区域差异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中越边境带广西段和云南段为例,运用转移图谱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演变特征,并利用泰尔指数测度贸易、经济和人口因素对其区域差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中越边境带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存在先慢后快的时序化差异,广西段变化速度呈先减后增的“U”型演化特征,云南段呈急剧探底后加速回升的“V”型变化过程。(2)中越边境带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响应地区发展系统具有本地化差异,抵边地区农业、生态空间频繁转为城镇空间,非抵边地区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互竞加快。(3)中越边境带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存在西北急东南缓的空间化差异,城镇、农业空间的重心位置西移北进,生态空间重心位置由东南偏西北移动,云南段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强度高于广西段。(4)贸易—经济—人口系统对中越边境带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区域差异的影响逐渐减弱,贸易子系统对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扰动程度高于经济和人口子系统。边境贸易、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塑造边境地区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时序、本地和空间差异化特征,调控边境贸易对国土空间的影响是纾缓边境地区空间冲突的重要举措。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游珍  封志明  雷涯邻  杨艳昭  李方舟  
文章以LandScan人口数据集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以沿中国陆地边境线内外不同欧氏距离的缓冲区为研究区,分析中国边境人口分布的国别趋势与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边境地区人口分布基本格局是南密北疏;境内外人口密度相比较,东北和西北边境是境内大于境外,西南边境则相反。(2)中国边境人口丰度很低,境外普遍低于国内人口密度;就人口集聚水平变化而言,2000~2010年,中朝边境外升内降,中俄、中蒙边境内外均降,西北4国边境内升外降,西南7国边境内外升降比例相当。(3)人口减少是边境人口变化的主要特征;人口显著减少地区境内为东北和西北,境外为中朝边境及西南边境大部分地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亚非  
西部边境地区建立次区域经济圈的构想杨亚非(广西社会科学院)为了加强中国西部的经济增长,加快缩小东西部的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建立次区域性经济圈,通过“成长三角”的模式,促进边境省区的出日贸易,并积极参与地区性的国际分工,这将成为中国西部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吕曼秋  
运用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对中越边境地区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越边境地区区域功能特殊,自然资源丰富,但空间结构还存在着不少无序现象。应根据区域主体功能理论,在明确以自然资源开发与边贸等为区域主体功能的基础上,确立个旧、百色和防城港三市的区域功能,以大型资源型国企和主要交通线为"点与线"建立相应的集聚区,加强与东盟国家、珠三角和大湄公河等经济区的联系,推动整个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道静  徐姗  
边境地区是我国双向开放、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战略性区域,但长期以来发展态势相对迟缓,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薄弱地区之一。围绕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目标,全面分析了边境地区的发展特征,对边境地区进行了类型划分,剖析了其主要发展优势和突出问题,进而提出十四五时期边境地区开展精准化空间治理的主要思路:基于乡镇或更加精细的空间尺度,紧密结合不同边境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地开展空间规划以及治理管控工作。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欧以克  
近年来,国家针对边境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教育发展起点较低、教育发展较为落后这一现状,在政策导向、项目支持和资金分配等方面,着力支持边境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有力地促进了边境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我国边境地区在教育投入快速增长的背后,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公共教育经费相对短缺,教育不公现象仍普遍存在,公共教育资源筹措远远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速度。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边境地区义务教育的政府责任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边境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媛媛  王士君  冯章献  
通过构建边境地区中心地的中心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抽取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出口贸易额、外贸依存度、城市化率、口岸数量与级别6个主成分对东北地区38个县级及以上边境中心地进行中心性测度,并据之将其划定三个等级。东北边境地区呈现绥芬河、满洲里、丹东、黑河、珲春5个一级、8个二级、25个三级中心地的空间格局。并在中心地等级划分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东北边境地区中心地系统空间格局的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在国际区域合作中,国际次区域合作是指在国际区域合作框架下,一国的若干地区与相邻国家的若干地区的国际合作。国际次区域合作由于具有地缘关系、人缘关系与文缘关系的优势,自始至终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飞  杨鑫  刘天宝  程艺  韩增林  
在全球化力量持续增强的背景下,地缘经济的发展状态是国家开放水平的重要表征。边境地区是国家构建地缘经济联系的重点区域,基于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评价内涵,使用ICEM模型对中国边境地区45个地级行政区的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中国边境地缘经济系统发展优势度在2001—2016年期间有所上升,但幅度较小;在2003—2004年和2008—2011年期间发展波动较大。②优势度空间分异特征明显,整体上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格局;评价值排序为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云广地区>新疆地区>西藏地区。③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云广地区与新疆地区发展势头强,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与西藏地区则较差。④外部投资联系与外贸活动是地缘经济系统的搭建与运作核心,此外还应重点考虑政策影响、沿边口岸建设及固定资产投资等要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宁志中  杨蕾蕾  钟林生  
本文通过对全国三大陆地边境旅游片区(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特征的分析,为我国陆地边境旅游发展战略、产品战略与营销战略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撑。依据中国边境三大片区(东北、西北、西南)2003-2012年间客源市场的有关数据,尝试采用旅游地理、旅游市场分析原理及数理统计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对三大片区入境客源市场的年际变化、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三大片区的入境旅游在2003-2012年总体上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入境客源量均呈现出一种拉伸型的"N"形曲线,且入境游客普遍停留时间较短;②入境客源市场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且呈现地域近邻性特征:东北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蒙莎莎  张晓青  张玉泽  黄彩虹  尹向来  白晨  
文章以山东省10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多项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变差函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5-2015年山东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和地域分异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经济总体格局呈东北—西南走向,重心向东迁移且速度加快,主方向呈先扩张后收缩态势;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空间自组织性及结构性分异有所增强,东北—西南向分异显著,内在结构形态异质性未随经济发展而减弱;全局空间关联性表明经济空间集聚程度增强,呈显著核心—外围二元结构,局部空间关联性表明县域经济增长极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蒙莎莎  张晓青  张玉泽  黄彩虹  尹向来  白晨  
文章以山东省10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多项指标,利用标准差椭圆、空间变差函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5-2015年山东省县域单元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和地域分异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经济总体格局呈东北—西南走向,重心向东迁移且速度加快,主方向呈先扩张后收缩态势;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空间自组织性及结构性分异有所增强,东北—西南向分异显著,内在结构形态异质性未随经济发展而减弱;全局空间关联性表明经济空间集聚程度增强,呈显著核心—外围二元结构,局部空间关联性表明县域经济增长极与低洼区两极分化严重,经济发达区密布于东部沿海,鲁西南与鲁西北等经济低洼区连片分布,空间扩散和梯度转移是其主要原因;分权化、工业化水平、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山东省县域经济格局变迁的重要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邓强  苏志军  
广西边境线总长1020公里,边境地区(广西)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边境地区既是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又是国防的前沿阵地,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随着"钓鱼岛""、南海"等争端的升级,边境地区国土安全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边境地区国土安全的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成胜  朱伟华  黄琳  
构建农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面板回归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我国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中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大体都可以划分为2000—2011年的持续增长阶段和2012—2016年的基本稳定阶段,并呈现出由东向西明显递降的特征;2)2000—2016年区域间差异是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在2007年以后区域内差异逐渐扩大,并于2015年开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3)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格局在2000—2008年变化较为复杂,而在2008—2016年基本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特征;4)经济增长是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其作用要明显大于工业化和降水量,而城镇化和复种指数则对区域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而且农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和外溢,能够产生跨区域的极化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