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4)
- 2023(17014)
- 2022(14154)
- 2021(13203)
- 2020(11176)
- 2019(25795)
- 2018(25153)
- 2017(48201)
- 2016(25372)
- 2015(29175)
- 2014(29062)
- 2013(28829)
- 2012(26841)
- 2011(24062)
- 2010(24131)
- 2009(22956)
- 2008(21988)
- 2007(19472)
- 2006(17009)
- 2005(15479)
- 学科
- 济(123289)
- 经济(123169)
- 管理(72481)
- 业(69602)
- 企(56647)
- 企业(56647)
- 方法(51863)
- 数学(46128)
- 数学方法(45563)
- 中国(35806)
- 财(29806)
- 农(29433)
- 融(28893)
- 金融(28890)
- 银(27319)
- 银行(27286)
- 地方(26431)
- 行(26275)
- 业经(24380)
- 制(23358)
- 学(22912)
- 贸(22642)
- 贸易(22626)
- 易(22029)
- 农业(19988)
- 务(18914)
- 财务(18854)
- 财务管理(18806)
- 企业财务(17831)
- 理论(16695)
- 机构
- 大学(369995)
- 学院(368918)
- 济(166144)
- 经济(162969)
- 管理(140623)
- 研究(127027)
- 理学(120786)
- 理学院(119484)
- 管理学(117433)
- 管理学院(116750)
- 中国(103329)
- 京(77208)
- 财(75005)
- 科学(73911)
- 所(63166)
- 中心(60446)
- 财经(60107)
- 农(57980)
- 研究所(57174)
- 经(54586)
- 江(53818)
- 经济学(53344)
- 业大(50963)
- 北京(48792)
- 经济学院(47961)
- 范(46192)
- 师范(45733)
- 农业(45412)
- 院(45133)
- 财经大学(44579)
- 基金
- 项目(241654)
- 科学(191255)
- 基金(178621)
- 研究(176119)
- 家(154806)
- 国家(153581)
- 科学基金(132437)
- 社会(115204)
- 社会科(109406)
- 社会科学(109378)
- 基金项目(93541)
- 省(91832)
- 自然(83902)
- 自然科(82029)
- 自然科学(82006)
- 教育(80624)
- 自然科学基金(80567)
- 划(77361)
- 资助(74056)
- 编号(69723)
- 成果(56665)
- 部(54752)
- 重点(54403)
- 发(52605)
- 创(50020)
- 国家社会(49086)
- 课题(47641)
- 教育部(47577)
- 创新(46957)
- 科研(46647)
- 期刊
- 济(181843)
- 经济(181843)
- 研究(111284)
- 中国(70193)
- 财(59333)
- 学报(54895)
- 农(52568)
- 管理(51915)
- 科学(51333)
- 融(45775)
- 金融(45775)
- 大学(42477)
- 学学(40280)
- 农业(35108)
- 技术(32724)
- 教育(32561)
- 财经(30832)
- 经济研究(30688)
- 经(26682)
- 业经(26574)
- 问题(23674)
- 贸(21294)
- 统计(20007)
- 技术经济(19729)
- 国际(19004)
- 业(18947)
- 世界(18721)
- 策(17677)
- 理论(17301)
- 版(16778)
共检索到557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安强身 彭伟华
在我国渐进式的转轨经济过程中,呈现出金融低效与经济高增长的共存现象。该文认为这是由于在我国强控制金融政策与特有的高额居民储蓄条件下,公有体制内经济体发生金融漏损并由体制外非公有经济体顺守,对金融配置效率加以非规范的修正,导致金融低效率与经济高增长的并存。该文从金融的非正规漏损角度分析了我国转轨经济过程中的经济增长,提出了金融效率改进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转轨经济 金融漏损 金融效率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安强身
在我国渐进式的转轨经济过程中,在政府强控制金融与高额储蓄条件下,体制内经济体发生金融漏损并由体制外经济顺守,修正了金融初次配置效率,形成了金融低效率与经济高增长并存的结果。理论与实践表明,体制内金融的外向漏损间接支持了体制外经济的成长发展,形成了"反哺效应",构成了一个非正规的经济增长良性循环模式。文章从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了我国转轨过程中的金融漏损、效率修正与经济增长,对我国转轨经济中金融低效率与经济高增长现象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应通过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产权改革、加快民间金融发展等措施改进与提高我国的金融效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耀军
在转轨经济中农村非正规金融这种次级制度安排下,中国农村经济部门努力挣脱金融资源的桎梏而获得了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兴起是一个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博弈贯穿于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之中,而地方政府是推动农村非正规金融繁衍的一支重要力量。尽管中国银行业市场化进程加快,但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却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非正规金融的重要地位会有所削弱但仍然存在,而让非正规金融"浮出水面"乃实属必然。
关键词:
转轨经济 非正规金融 诱致性制度变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红丽
采用Moran’s I指数等空间分析工具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和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逐年扩大;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增大,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显著降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2013年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05年则不存在空间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聂高辉 邱洋冬
本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非正规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年均增速高达24.6%,超过正规金融规模增速17%;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经济增长表现出边际递减效应;进一步探索非正规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升级传导机制,发现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向玲 唐俊
在中国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并存的二元结构框架下,本文利用霍奇曼"向后弯曲的贷款供给曲线"对非正规金融效应由"补充"到"挤出"转变的整个动态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两部门模型",对两种效应下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率与非正规金融规模比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补充效应下非正规金融规模比例的上升对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率具有正的效应;而挤出效应下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率会随着非正规金融规模比例的上升从"递增"变为"递减";二者存在着一种"倒U"关系。
关键词:
正规金融 非正规金融 补充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富有 孙晨辉
本文通过将金融部门和政府部门纳入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来研究企业寻租、非正规金融及金融管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提高了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利润率;加强正规及非正规金融部门的竞争程度有利于存贷利差的缩小和经济增长率的提升;而设租寻租行为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且租金的增加将阻碍金融竞争。因此,要促进经济增长,应严厉惩治寻租,引导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并增强金融体系的竞争程度。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企业寻租 非正规金融 金融竞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阮素梅 陈静
从我国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入手,利用汇总的1997~2008年间有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指标,通过构建相关的线性回归方程等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非正规金融投资效率明显高于正规金融投资效率并且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单向因果关系。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经济增长 ADF检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范大良 王学思
文章采用协整检验与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既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也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因此,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战略中,要充分重视金融深化因素的作用。同时通过聚类分析表明,我国金融深化进程以1991年为界限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中经济增长主导金融深化,而在后一个阶段中金融深化主导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深化 经济增长 协整 聚类分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孟祥兰 鞠学祯
我国是一个金融抑制的国家,信贷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银行信贷和非正规金融信贷两种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首先采用Chow分割点检验,研究了我国30年来银行信贷对经济贡献的阶段性差异;接着研究了GDP与银行信贷、GDP与非正规金融信贷的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并采用了非嵌套假设检验模型比较银行正规信贷和非正规金融对我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对重要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范德胜 高艳
本文实证研究了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金融发展主要包括金融中介体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两部分,本文主要研究中国金融中介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实证关系。本文所使用的时间序列数据为1993~2002年有关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季度数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中介体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凤霞 欧真真
本文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1986—2007年江苏省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二者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面,非正规金融略低于正规金融。因此,非正规金融并不是一种效率低下的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规范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擎 田娇
本文基于1997—2012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小额贷款公司样本,在随机前沿模型下研究了非正规金融活跃程度对省际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实证发现:样本期内,催生于中国经济增长与金融抑制并存环境下的非正规金融,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以金融中介为代表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有促进作用,但力度不大;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效率影响不显著;新型金融机构的出现有利于民间金融阳光化,并显著地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结果支持引导民间金融以规范化形式参与经济建设。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经济增长效率 新型金融机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卢慧
本文在经济增长理论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引入市场化程度的变量,分析了市场化制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根本影响;进而以温州民间金融制度安排为案例,分析了市场化民间金融制度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典型化事实,并提出深化我国民间金融制度发展的市场化制度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苏喜军
非正规金融是内生于民间金融需求的处于正规金融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间金融创新的产物,它的出现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度,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在回顾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对河南省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阐明了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比较优势,提出发展河南省农村非正规金融应赋予非正规金融合法发展的法律基础,构建非正规金融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建立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之间合作互补的联结机制。
关键词:
非正规金融 农村金融发展 农村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