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17)
- 2023(12788)
- 2022(10839)
- 2021(10338)
- 2020(8662)
- 2019(20144)
- 2018(19309)
- 2017(37602)
- 2016(20540)
- 2015(23534)
- 2014(23271)
- 2013(23434)
- 2012(22264)
- 2011(20033)
- 2010(20177)
- 2009(18887)
- 2008(19230)
- 2007(17025)
- 2006(14722)
- 2005(13271)
- 学科
- 济(91181)
- 经济(91091)
- 管理(62665)
- 业(59559)
- 企(47392)
- 企业(47392)
- 方法(44199)
- 数学(40309)
- 数学方法(39991)
- 财(35367)
- 中国(27592)
- 农(25248)
- 贸(20419)
- 贸易(20412)
- 易(19927)
- 制(19219)
- 务(18449)
- 财务(18423)
- 财务管理(18367)
- 企业财务(17524)
- 地方(17201)
- 业经(17127)
- 农业(16200)
- 学(15762)
- 银(15362)
- 银行(15341)
- 行(14579)
- 融(14427)
- 金融(14425)
- 财政(14304)
- 机构
- 大学(299008)
- 学院(297180)
- 济(136875)
- 经济(134451)
- 管理(114797)
- 研究(103655)
- 理学(98856)
- 理学院(97824)
- 管理学(96525)
- 管理学院(95945)
- 中国(81401)
- 财(70119)
- 京(61837)
- 科学(58471)
- 财经(52697)
- 所(52187)
- 经(47991)
- 中心(47336)
- 研究所(46794)
- 农(46707)
- 经济学(44305)
- 江(44011)
- 经济学院(40248)
- 北京(39517)
- 业大(39512)
- 财经大学(38929)
- 范(37086)
- 师范(36794)
- 院(36794)
- 农业(36705)
- 基金
- 项目(191622)
- 科学(152331)
- 基金(142711)
- 研究(142135)
- 家(122925)
- 国家(121954)
- 科学基金(104818)
- 社会(93508)
- 社会科(88963)
- 社会科学(88943)
- 基金项目(73958)
- 省(71264)
- 教育(65637)
- 自然(65249)
- 自然科(63786)
- 自然科学(63767)
- 自然科学基金(62725)
- 划(60795)
- 资助(60192)
- 编号(56306)
- 成果(46993)
- 部(45434)
- 重点(43060)
- 发(41151)
- 国家社会(39875)
- 教育部(39631)
- 创(39352)
- 课题(38973)
- 人文(37971)
- 大学(37001)
- 期刊
- 济(146422)
- 经济(146422)
- 研究(94572)
- 财(57597)
- 中国(56903)
- 学报(42152)
- 农(41449)
- 管理(40089)
- 科学(39736)
- 大学(32439)
- 融(31351)
- 金融(31351)
- 学学(30527)
- 农业(27924)
- 财经(27265)
- 教育(26907)
- 经济研究(26021)
- 技术(23638)
- 经(23433)
- 业经(21554)
- 问题(19691)
- 贸(19544)
- 国际(16366)
- 业(15668)
- 世界(15613)
- 技术经济(15539)
- 统计(15441)
- 理论(13809)
- 策(13756)
- 会计(13197)
共检索到450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史永东
一、引言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7%的速度高速增长,期间伴随着相当明显的周期变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国家赖以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对市场失效的矫治、对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塑与调整、对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盛丽颖
本文基于1995-2009年国家层面数据,从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角度选取变量,对我国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作了实证分析。目前支出角度的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要优于收入角度;收入角度的税收政策碳减排效应不显著,应对现行的环境税和资源税进行一定的改革;今后财政政策应注重充分调动社会各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以收获更好的碳减排效果。
关键词:
财政政策 碳排放强度 减排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磊
本文对中国1998~2004年间实行的积极性财政政策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对数据性质的考察,我们选用了结构性VECM模型来研究。在结构性模型中,我们引入了长期约束和短期约束来识别宏观经济变量中的冲击向量,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冲击向量的动态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冲击对总产出具有正向效应而税收收入冲击则具有负向效应,且支出冲击的正效应略大于税收收入的负效应。该结论印证了凯恩斯主义关于财政政策的主要结论。同时实证结果对我国199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给予了支持:增加财政支出的效应很大程度上被同期税收收入的增长所抵消,财政政策对产出的贡献并不像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锋
本文认为转轨时期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的变动轨迹呈现反“钩”形。1978年至1996年中国的财政支出与瓦格纳法则不相符合,可被认为是中国转轨时期的财政支出之谜。税收下降不能解释这个财政支出之谜,而转轨时期政府职能的转变才是引起转轨时期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的变动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财政支出之谜 政府职能转变 反“钩”形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晓华
经典的IS-LM模型所表示的经济关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行为、投资行为和货币需求行为基础之上的。通过对中国的实际经济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可认识中国的消费、投资等行为,并进而探讨中国的IS-LM模型,为测算中国的财政政策乘数提供基础。
关键词:
财政政策乘数 IS-LM模型 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拴友
由一个简单的IS -LM模型可以推导出财政政策乘数公式。对于我国的IS -LM曲线的估计 ,发现它们有正常的斜率。我国的财政政策乘数约等于 2 ,可测算出我国历年财政调控的效应 ,发现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占 1/ 5到1/ 3强 ,表明我国财政政策在需求管理中的有效性。根据以上所述 ,可以提出当前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董再平
我国自1980年之后基本走上了一条财政分权的道路,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使分权体制进一步制度化。但由于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当前财政分权存在着行政集权和财政分权的矛盾、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财政秩序混乱以及转移支付等方面的问题,纠正目前财政分权的负效应,既不能重新集权,也不能进一步分权。规范分权、致力于创造财政分权的条件,是我国未来财政分权改革的方向。就目前来说,用法律来规范财政活动,界定各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增强预算的民主性和透明性,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经济转轨 财政分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炜 刘晨晖
结合近年来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本文从效果角度对我国的财政干预与西方的宏观经济理论进行了对比与总结,发现在转轨背景下,我国特有的体制因素实质上使得财政政策衍生出了许多西方政策所不具有的效应,使财政干预除影响到经济增长以外,还作用于经济结构、发展基础等许多方面。基于此前提,本文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否实现预期的目标并不仅取决于政策实施的力度,更是取决于多种政策效应共同形成的合力。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政府干预 政策效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炎舜
经济体制转轨是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它对财政政策调控具有全方位的基础性影响。本文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变的时间节点为依据,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分析了三个阶段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正在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财政政策调控与经济体制转轨之间关系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肖炎舜
经济体制转轨是我国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进过程,它对财政政策调控具有全方位的基础性影响。本文以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定位发生重大转变的时间节点为依据,将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分析了三个阶段财政政策的主要特点。中国正在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财政政策调控与经济体制转轨之间关系仍然是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延
"挤出效应"指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将会导致投资的下降,公共支出的增加将会"挤出"投资。在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今天,对财政政策效果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本研究运用两个著名的模型:国家干预主义的凯恩斯模型和从微观经济主体利益最大化出发的拉姆齐模型,对政府购买支出与实际利率和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两个模型都得出了政府购买支出与实际利率同方向变动,与投资反方向变动的结论,两者的差别在于传导机制不同和政策有无滞后效应。通过对1952—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时间序列年度数据的实证分析,本研究发现,政府购买支出与名义利率有同期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投资有同期的、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中国的财政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晶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两地区的简约化模型对1978~2004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东部和中西部两个样本地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差异。
关键词:
货币财政政策 区域效应 简约化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俊培 张斌
积极财政政策减少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称为挤出效应,因此,把促进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称为挤入效应。本文从综合的角度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1998-2011年积极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和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年份中,积极财政政策对民间投资和消费都产生了显著的挤入效应,但现有财政体制有弱化积极财政政策挤入效应的倾向。本文认为,对财政政策效应的评价应该放到整个体制环境中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挤入效应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但需要不断完善。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体制 挤入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音频 杨晓妹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就业在受到重创之后快速回弹,这与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相关?为此,本文通过扩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解释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实证检验中国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政策对稳定劳动力市场均衡具有积极作用,而且税收政策的效应强于财政支出的效应;1990—2012年以来,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影响经历了弱显性期、显性期、效用增强期三个阶段。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动态均衡 财政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马拴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