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80)
- 2023(16724)
- 2022(14173)
- 2021(13260)
- 2020(11191)
- 2019(25962)
- 2018(25589)
- 2017(49314)
- 2016(26744)
- 2015(30707)
- 2014(30672)
- 2013(30299)
- 2012(28485)
- 2011(26039)
- 2010(26597)
- 2009(25188)
- 2008(25046)
- 2007(22608)
- 2006(20140)
- 2005(18675)
- 学科
- 济(128830)
- 经济(128690)
- 管理(80320)
- 业(73838)
- 企(60277)
- 企业(60277)
- 方法(52750)
- 数学(47013)
- 数学方法(46335)
- 中国(34063)
- 农(31776)
- 财(31615)
- 制(26636)
- 地方(25659)
- 业经(25516)
- 贸(23799)
- 贸易(23786)
- 学(23677)
- 易(23143)
- 农业(20446)
- 银(20404)
- 银行(20376)
- 行(19559)
- 融(19540)
- 金融(19536)
- 体(18153)
- 环境(18128)
- 务(18009)
- 财务(17946)
- 财务管理(17900)
- 机构
- 大学(395977)
- 学院(395632)
- 济(178067)
- 经济(174540)
- 管理(149992)
- 研究(138770)
- 理学(128089)
- 理学院(126669)
- 管理学(124436)
- 管理学院(123687)
- 中国(107890)
- 财(83608)
- 京(83407)
- 科学(80036)
- 所(70436)
- 财经(65241)
- 研究所(63219)
- 中心(62618)
- 农(61483)
- 江(60458)
- 经(59075)
- 经济学(56364)
- 北京(53472)
- 业大(53305)
- 范(50535)
- 经济学院(50498)
- 师范(50105)
- 院(49396)
- 财经大学(48004)
- 农业(47884)
- 基金
- 项目(251494)
- 科学(199483)
- 研究(185604)
- 基金(184822)
- 家(159686)
- 国家(158421)
- 科学基金(136190)
- 社会(120693)
- 社会科(114584)
- 社会科学(114555)
- 省(96088)
- 基金项目(95642)
- 教育(86051)
- 自然(85755)
- 自然科(83815)
- 自然科学(83790)
- 自然科学基金(82327)
- 划(81051)
- 资助(77720)
- 编号(74335)
- 成果(62031)
- 部(57564)
- 重点(56802)
- 发(54386)
- 课题(52291)
- 创(51645)
- 国家社会(50551)
- 教育部(49960)
- 制(48792)
- 创新(48503)
- 期刊
- 济(203860)
- 经济(203860)
- 研究(125139)
- 中国(80352)
- 财(65295)
- 管理(57810)
- 农(56463)
- 学报(56187)
- 科学(54125)
- 大学(43596)
- 融(41113)
- 金融(41113)
- 学学(41068)
- 教育(40366)
- 农业(37647)
- 技术(35641)
- 经济研究(34069)
- 财经(33689)
- 业经(30198)
- 经(29071)
- 问题(26235)
- 贸(23303)
- 统计(22104)
- 技术经济(21474)
- 国际(20607)
- 业(20426)
- 世界(20254)
- 策(19776)
- 理论(18082)
- 决策(17880)
共检索到6104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红 高铁梅 陶艺
在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作为平抑经济周期波动、稳定经济发展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根据中国在转轨时期所具有的经济特点,构建了一个小型的宏观经济联立方程模型,并根据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模拟了2003~2004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为,由于传导机制的不畅,导致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效果、旨在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减税政策的效果不明显,而扩大城镇居民消费的、提高职工工资的政策效果则比较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甜甜
本文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1978—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并利用情景分析模拟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汇率政策的变动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能抑制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对GDP、消费、投资和出口总额均有积极影响;提高人民币汇率,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投资和出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铁梅 梁云芳 何光剑
本文建立了由7个模块、32个方程构成的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模型,描述了1996年第1季度~2007年第1季度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长期和短期特征,对2006年第1季度~2007年第1季度的利率政策、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收入政策问题等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应适当提高存贷款利率,抑制经济过热的苗头和通货膨胀,同时应坚持人民币汇率渐进式调整的方式,努力提高城乡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今早
一、制定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正确把握现阶段体制转轨时期的基本特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15年来的改革成就已为世界所公认,但是,十分明显的是中国仍然处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即由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时期。这种体制转轨或过渡在现阶段至少呈现四个特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史若华 何华 许海民
一、投资、信贷规模方案的设置投资、信贷规模直接影响社会需求的大小和产出水平的高低。控制投资、信贷规模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政策模拟中,我们采用了低、中、高三种投资方案,即5600亿,6000亿,6300亿。并根据经济运行的不同模式配置信贷资金。从我国经济运行的机制来看,我国的生产增长主要是资金推动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需求变化的制约,但仍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高效率地增长。在政策模拟中我们采用了三种生产增长模式:①需求导向型;②资金推动型;③存货投资调整型。需求导向型的生产增长模式是假定产品库存积压现象不再继续加重,生产的增长主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馨
目前,我国经济陷入了需求严重不足的境地之中,尽管政府动用了各种刺激经济的办法,但均未能有效启动经济,经济发展仍然严重乏力。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存在的一直是供给不足问题,经济过热问题,而从来不愁需求不足,不愁启动不了经济。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可以说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相反,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则一直是需求不足,是经济过冷问题。这样,我国遇到的似乎是与市场经济国家相似的增长问题了。为此,我国政府也一反过去对宏观经济的计划型调控做法,而大规模地借鉴了西方国家式的市场型调控做法,但实行的结果却远不能令人满意。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经济怎么啦?于是,各种分析及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国家财政模型》课题组,高铁梅,赵振全,姜诗章,韩冬梅,陈守东,吴桂珍,赵昕东,张桂莲,王金明,李宏纲,张艾莉,王鲁非,吴小玲,李夺
本文介绍了我们所建立的以需求导向为主、将需求和供给相结合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模型中利用价格调整方程 (菲利普斯曲线 )作为需求和供给的结合点 ,将反映总供给能力的潜在生产能力和菲利普斯曲线引入宏观经济模型。模型侧重对财政、货币两大政策工具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评价 ,并引入了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新顺 吕峰 史本山
近年来 ,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其中 ,有的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有的还不太明显。本文对其中一些重要的政策进行了一般性和实证性的分析与评价 ,指出某些政策实施绩效不理想的原因 ,并提出以下建议 :( 1)增加低收入居民的收入 ;( 2 )降低税负 ,促进投资 ,增加劳动者收入 ;( 3)减轻农村居民的负担 ,解除对农村居民的各种不平等的约束 ;( 4 )消除股市泡沫 ,释放资金以促进消费。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政策绩效 政策评价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云清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能源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基于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运用贝叶斯推断法估计了模型参数,考察了能源价格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并尝试回答在冲击下中国最优货币政策的选择问题。理论模型研究发现,能源价格冲击的传导机制由模型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资本品市场供求关系和名义粘性等决定,而通过数值分析和政策模拟结果显示:能源价格上涨将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能源技术进步与较强的名义粘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能源价格上涨引发的经济波动风险;货币(利率)政策规则的强弱决定了经济变量对能源价格冲击响应的幅度,中国最优货币政策的制定可以采用小幅温和地盯住能源价格波动的方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昌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欧阳珒晶
本文通过构建二阶段模型并进行数理推导,证明当企业不具备绝对所有权优势及存在经验曲线效应时,企业进行ODI时的母国最佳产量比不进行ODI时大,因此当面临母国经济政策收紧时,ODI企业在母国的生产成本受影响程度比非ODI企业更大,母国宏观经济政策越趋收紧,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意愿愈弱,从长期看本国ODI下降。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中国制造业ODI与利率、税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税负增加会对我国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造成较大负面影响,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推导结果。
关键词:
宏观经济政策 制造业ODI 中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根有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在控制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戴根有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货币政策不止一次地被用来作为控制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工具,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潜伏了很多问题。如何运用好货币政策,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大问题。一、研究这一问题的理论...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黄万阳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中日美宏观经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全球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剧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本文利用30个国家1980—2012年跨国面板数据,研究中日美宏观经济政策汇率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日美宏观经济政策存在显著的汇率溢出效应;日美财政政策扩张存在汇率贬值溢出效应,日美货币政策扩张存在汇率升值溢出效应;中国财政政策扩张存在汇率升值溢出效应,中国货币政策扩张存在汇率贬值溢出效应。因此,中国、日本、美国政府不应推出过于激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中国政府应长期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日本安倍政府推出的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应适可而止,美国退出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应采取渐进方...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汪立峰 曹小衡
构建两岸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是实现两岸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在两岸经济一体化的不同阶段,两岸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不同,但存在连续性的协调目标与内容,应通过相应的运作机理发挥其协调功能。
关键词:
两岸 宏观经济政策 协调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