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58)
- 2023(19368)
- 2022(16210)
- 2021(15058)
- 2020(12575)
- 2019(28341)
- 2018(28153)
- 2017(52809)
- 2016(28813)
- 2015(32535)
- 2014(32127)
- 2013(31691)
- 2012(29437)
- 2011(26944)
- 2010(26905)
- 2009(24737)
- 2008(24132)
- 2007(21339)
- 2006(19091)
- 2005(17105)
- 学科
- 济(132926)
- 经济(132795)
- 管理(82160)
- 业(78776)
- 企(64599)
- 企业(64599)
- 方法(52059)
- 数学(44546)
- 数学方法(44101)
- 中国(36213)
- 农(32842)
- 学(29353)
- 业经(29304)
- 地方(28806)
- 财(26806)
- 技术(24303)
- 贸(22648)
- 贸易(22631)
- 农业(22317)
- 制(22010)
- 易(21939)
- 理论(19926)
- 环境(19046)
- 银(18928)
- 和(18918)
- 银行(18866)
- 融(18783)
- 金融(18781)
- 行(18157)
- 产业(17830)
- 机构
- 大学(421614)
- 学院(418175)
- 济(177793)
- 经济(174389)
- 管理(159476)
- 研究(151572)
- 理学(137648)
- 理学院(136006)
- 管理学(133700)
- 管理学院(132956)
- 中国(111231)
- 科学(93987)
- 京(90685)
- 所(77767)
- 财(77067)
- 农(72536)
- 研究所(71182)
- 中心(66090)
- 业大(63416)
- 财经(62023)
- 江(61389)
- 北京(57680)
- 农业(57159)
- 经(56504)
- 范(55511)
- 经济学(55382)
- 师范(54895)
- 院(54079)
- 经济学院(49772)
- 州(49018)
- 基金
- 项目(283844)
- 科学(223915)
- 基金(206960)
- 研究(205552)
- 家(182522)
- 国家(181082)
- 科学基金(154117)
- 社会(131275)
- 社会科(124491)
- 社会科学(124457)
- 省(110197)
- 基金项目(109147)
- 自然(99343)
- 自然科(97071)
- 自然科学(97046)
- 自然科学基金(95360)
- 划(93256)
- 教育(93203)
- 资助(83919)
- 编号(80774)
- 成果(66159)
- 重点(64648)
- 部(62645)
- 发(62574)
- 创(62136)
- 创新(57625)
- 课题(57245)
- 国家社会(55182)
- 科研(53637)
- 教育部(53403)
- 期刊
- 济(199138)
- 经济(199138)
- 研究(127479)
- 中国(83561)
- 学报(70691)
- 农(67244)
- 科学(65043)
- 管理(61859)
- 财(56427)
- 大学(52442)
- 学学(49406)
- 农业(46614)
- 教育(46017)
- 技术(37155)
- 融(35537)
- 金融(35537)
- 经济研究(33146)
- 财经(31371)
- 业经(30238)
- 经(27173)
- 问题(25951)
- 业(25822)
- 技术经济(22515)
- 科技(21857)
- 贸(21030)
- 图书(20648)
- 世界(20208)
- 版(19447)
- 现代(18859)
- 国际(18760)
共检索到626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展进涛 邓鹏程 谢锐
十二五期间中国加大R&D投入促进对转基因作物技术的研发创新,利用生物技术确保粮食安全已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分析了国内外玉米转基因技术创新的基本格局,并以玉米转基因抗虫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例测算了中国转基因玉米技术产业化潜在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复合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技术成为国内外研发和应用趋势;转基因玉米产业化一定程度上可促进中国国内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相关农产品价格下降,产业联系的正向效应显著。本文也认为玉米生物技术的研发要从产业需求和国家粮食安全需求两个视角最大化转基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展进涛 邓鹏程 谢锐
"十二五"期间中国加大R&D投入促进对转基因作物技术的研发创新,利用生物技术确保粮食安全已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分析了国内外玉米转基因技术创新的基本格局,并以玉米转基因抗虫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例测算了中国转基因玉米技术产业化潜在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发现,复合性状的转基因玉米技术成为国内外研发和应用趋势;转基因玉米产业化一定程度上可促进中国国内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相关农产品价格下降,产业联系的正向效应显著。本文也认为玉米生物技术的研发要从产业需求和国家粮食安全需求两个视角最大化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科研投资效应,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本文还讨论了中国转基因玉米技术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家琼
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很快。但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影响以及不同国家应对转基因作物风险能力的差异,致使不同国家对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态度大相径庭。态度的巨大差异影响了公众对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接纳态度,延迟了农业转基因技术产业化化进程,并引导着主要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政策的演进。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政策部分地来源于三种判断:描述性的事实判断、指示性的或评价性的价值判断以及纯粹的价值判断。虽然不同国家对GMO农业生物技术的态度差异较大,但其对GMO技术的研发态度是共同的:政府都在加大对人才、资
关键词:
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 商业化 政策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允军 贾志伟 刘艳 张登峰 黎裕
玉米是世界种植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为保证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病虫害、杂草、干旱、盐碱等生物或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玉米生产。培育具有抗虫、抗除草剂、抗病等性状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能够减少玉米产量损失,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发展迅速,获得的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已在国外商业化种植18年,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加到2013年的1.75亿公顷。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需要较成熟的玉米规模化转基因技术体系。目前,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都是从大量转基因玉米中选择的,具有外源基因单拷贝插...
关键词:
玉米 规模化 转基因 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化春 韩萍 张建林
为加速玉米产业化进程 ,提高经济效益 ,提出要发展玉米生产 ,出口创汇增值 ;建设饲料工业体系 ,实现转化增值 ;建立玉米工业体系 ,发展玉米食品工业 ,实现加工增值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投入效益 ;调整作物布局 ,提高结构效益。
关键词:
玉米 产业化 经济效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芝俊 孙炜琳 张社梅
转基因抗虫玉米能够抵抗玉米螟危害从而避免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本文应用国际事务政策研究所开发的DREAM分析系统,对转基因抗虫玉米在中国商业化的经济收益进行事先评价,期望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抗虫玉米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2008—2012年累计产生经济收益可达22.79亿元,其中生产者剩余占1/4,其余为消费者剩余。与节省的成本相比,种子价格对B t玉米商业化经济收益的影响要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跃 银路 李天柱
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生物技术制药领域1999—2008年的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这10年来该领域的技术创新现状进行可视化研究,具体从创新全貌、发展速度和趋势、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各类专利申请人创新成果比较、重点创新领域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分别与国外在华授权专利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认为10年来我国生物制药领域总体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持续增强,个别技术和产品领域创新成果丰富,发展潜力较大。但这些创新成果主要集中于个别地区和申请人手中,具有较强的垄断性,企业还未成为我国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创新主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谧 张尚美 于冷 赵子健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粗放发展的问题非常严重,一个可能的解决途径是利用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从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来看,尤其提到了生物技术。目前来看,三大主粮中,玉米的供需矛盾尤为严重,生物技术应用可能成为解决的一个思路。文章利用DNDC模型测算了中国玉米新品种种植的增产效应,并将其作为技术冲击引入了CGE模型,模拟了在全国推进玉米新品种种植的若干情景,以此评估这一技术应用对经济结构、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1)玉米新品种种植会产生积极的增产作用,增幅约为4.87%;(2)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谧 张尚美 于冷 赵子健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粗放发展的问题非常严重,一个可能的解决途径是利用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从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来看,尤其提到了生物技术。目前来看,三大主粮中,玉米的供需矛盾尤为严重,生物技术应用可能成为解决的一个思路。文章利用DNDC模型测算了中国玉米新品种种植的增产效应,并将其作为技术冲击引入了CGE模型,模拟了在全国推进玉米新品种种植的若干情景,以此评估这一技术应用对经济结构、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1)玉米新品种种植会产生积极的增产作用,增幅约为4.87%;(2)生物技术带来的增产作用在经济运行中可以得到有效扩散,促进整体经济增长;(3)经济结构变迁可以节约能源安全,有助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4)能源依赖度降低有力地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会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田谧 张尚美 于冷 赵子健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粗放发展的问题非常严重,一个可能的解决途径是利用生物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从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来看,尤其提到了生物技术。目前来看,三大主粮中,玉米的供需矛盾尤为严重,生物技术应用可能成为解决的一个思路。文章利用DNDC模型测算了中国玉米新品种种植的增产效应,并将其作为技术冲击引入了CGE模型,模拟了在全国推进玉米新品种种植的若干情景,以此评估这一技术应用对经济结构、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1)玉米新品种种植会产生积极的增产作用,增幅约为4.87%;(2)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卢小宾
目前 ,信息服务技术创新行为缺乏科学性、动力和社会性。信息服务技术产业化应保持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 ,要解决创新的体制问题 ,解决产业化中的根本矛盾 ,认清其特殊性。在建立信息服务技术创新体系中 ,决策层应予高度重视 ,要制订信息服务技术产业化战略纲要、规划和方案 ,要促进创新产品进入市场 ,要建立科学的信息产业化保障体系。图 1。参考文献 7。
关键词:
信息服务 技术创新 产业化 信息服务机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汪其怀 李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述忠 袁山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婧雯
我国传统农业发展方式的弊端凸显,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生极大变化,为提升农业竞争力,必须依靠农业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农业领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增收、改善了生态环境,保障了粮食安全。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主体竞争力不足、发展资金不足、技术人才匮乏、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为实现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必须培育技术创新主体,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持续增强技术研发实力;发挥多个主体作用,扩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实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词:
农业生物技术 产业化 农业现代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世贤
技术创新遵循“阀值理论”,即只有当研发资源集中到一定程度才能使研发成果成为稳定输出。我国企业规模小,销售收入少,销售收入中研发经费所占比重更低,少量的R&D经费被用在许多项目上,使得企业的新技术成果难以实现规模化的市场开发,难以实现产业化。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R&D的投入存在着一定的“阀值效应”,只有当流量、压力、能量都能够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才能获得预期的市场效果。研发资源的极端分散化是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最大障碍,这从医药产业可以清晰地表现出来。欲使技术研发投入达到产业化要求,必须充分实现技术资源的集约化使用。
关键词:
R&D 创新 产业化 阀值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