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06)
- 2023(11801)
- 2022(9385)
- 2021(8775)
- 2020(7133)
- 2019(16268)
- 2018(16130)
- 2017(30037)
- 2016(16047)
- 2015(18086)
- 2014(17929)
- 2013(17706)
- 2012(16896)
- 2011(15803)
- 2010(15742)
- 2009(14669)
- 2008(14339)
- 2007(12400)
- 2006(11463)
- 2005(10806)
- 学科
- 济(89341)
- 经济(89260)
- 管理(39995)
- 业(35117)
- 方法(31465)
- 数学(27988)
- 数学方法(27822)
- 企(27779)
- 企业(27779)
- 中国(23902)
- 地方(18931)
- 学(16925)
- 制(16843)
- 贸(16819)
- 贸易(16810)
- 财(16735)
- 农(16691)
- 业经(16508)
- 易(16429)
- 融(15410)
- 金融(15410)
- 银(14304)
- 银行(14294)
- 行(13935)
- 地方经济(13029)
- 体(12566)
- 环境(11793)
- 农业(10802)
- 发(10460)
- 和(10225)
- 机构
- 大学(239683)
- 学院(235335)
- 济(118293)
- 经济(116372)
- 研究(96036)
- 管理(83020)
- 中国(75697)
- 理学(70227)
- 理学院(69320)
- 管理学(68362)
- 管理学院(67891)
- 财(53701)
- 科学(52982)
- 京(51474)
- 所(49289)
- 研究所(44671)
- 财经(41846)
- 中心(41071)
- 经济学(40116)
- 经(38422)
- 农(38133)
- 经济学院(35909)
- 江(33983)
- 院(33839)
- 北京(33669)
- 财经大学(31419)
- 业大(30671)
- 范(30645)
- 师范(30379)
- 农业(29638)
- 基金
- 项目(150095)
- 科学(119458)
- 基金(113268)
- 研究(108936)
- 家(100378)
- 国家(99662)
- 科学基金(83811)
- 社会(74464)
- 社会科(70896)
- 社会科学(70880)
- 基金项目(58019)
- 省(53185)
- 自然(51374)
- 自然科(50224)
- 自然科学(50210)
- 教育(49600)
- 自然科学基金(49405)
- 资助(47264)
- 划(46742)
- 编号(39400)
- 部(35815)
- 重点(34717)
- 发(33757)
- 国家社会(33501)
- 成果(33276)
- 中国(31684)
- 教育部(31199)
- 创(30751)
- 性(29961)
- 课题(29238)
- 期刊
- 济(135064)
- 经济(135064)
- 研究(83493)
- 中国(51790)
- 财(39435)
- 学报(36666)
- 科学(35077)
- 农(34428)
- 管理(33337)
- 融(30967)
- 金融(30967)
- 大学(28216)
- 学学(26680)
- 经济研究(24574)
- 农业(23175)
- 教育(23019)
- 财经(22982)
- 经(20146)
- 国际(18551)
- 技术(18530)
- 贸(18471)
- 问题(17935)
- 业经(16557)
- 世界(16288)
- 业(13609)
- 技术经济(12604)
- 统计(11737)
- 经济问题(10618)
- 策(10150)
- 经济管理(9980)
共检索到380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光溪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入世过渡期的逐步结束,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非均衡发展依然处在市场不完善和企业缺乏活力的过程,“开放促改革”已转入攻坚阶段。在一个日益开放和转型经济日趋复杂的环境中,中国推进任何一项体制改革,不仅受到国内各方面因素的约束,而且还要受到国际经济、政治等外部因素的掣肘。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更是受到国内外方方面面的制约。本文通过首先盘点我国转型经济复杂性(即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及其内在原因与关联,然后简要回顾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主要效果,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邢毓静
2001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总体依然表现良好,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国际收支和人民币汇率呈现如下特征: 首先,2001年以来,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依然保持增长,但是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2001年1月-9月,我国外贸出口达到1948亿美元,增长6.9%;进口达到1814亿美元,增长11.2%,进出口顺差134.4亿美元,同比下降30%。贸易顺差的进一步缩小将导致经常项目顺差的进一步缩小。 其次,2001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有扩大趋势。2001年上半年我国服务项目收入与支出均平稳增长,服务项下逆差为32亿美元。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春梅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中国东部地区由于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 ,取得了比中西部地区更高的经济增长率 ,成为中国经济的领先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日益扩大。为此 ,西部开发战略提上议事日程。但人们在对西部开发的研究中 ,多以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历史经验为参考 ,进行各种模型分析 ,很少注意到西部地区与 2 0年前东部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的极不相同与十分不利的初始经济、社会等条件。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西部开发 东部经验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管涛
新年伊始,人民币汇率稳定战虽首战告捷,但内外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展望未来依旧任重道远。资本外流加剧既有来自内外部基本面的原因,也受到了市场情绪的影响。针对当前状况,我们所要做的是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的基础上准备好应对预案,从最坏处打算,以争取最好的结果。具体而言,重塑政府市场信用、提高政策可信度才是汇率维稳的关键,这不仅要靠市场沟通,更离不开市场操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管涛
新年伊始,人民币汇率稳定战虽首战告捷,但内外部多重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展望未来依旧任重道远。资本外流加剧既有来自内外部基本面的原因,也受到了市场情绪的影响。针对当前状况,我们所要做的是在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的基础上准备好应对预案,从最坏处打算,以争取最好的结果。具体而言,重塑政府市场信用、提高政策可信度才是汇率维稳的关键,这不仅要靠市场沟通,更离不开市场操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尧成 魏玲
文章应用基于MCMC模拟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中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间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以及国际收支之间的动态关联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中国汇率和国际收支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2007年之后影响加大,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原因;其次,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受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明显,但是国际收支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与传统的理论结论并不一致;最后,中国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国际收支长期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尧成 魏玲
文章应用基于MCMC模拟的TVP-VAR-SV模型分析了中国2000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间经济增长、人民币汇率以及国际收支之间的动态关联性。主要结论如下:首先,中国汇率和国际收支冲击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2007年之后影响加大,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原因;其次,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说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受我国经济基本面的影响明显,但是国际收支冲击对汇率波动的影响与传统的理论结论并不一致;最后,中国经济增长冲击可以解释样本时段内国际收支长期的"双顺差",而汇率冲击会使得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齐玉梅
人民币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理论基础包括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下汇率对经常项目的调节作用、利率平价理论下汇率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调节作用、购买力平价理论下汇率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调节作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状况没有得到改善、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没有明显转变。人民币汇率调节作用弱化的原因在于:出口导向型政策的长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阶段性特征的制约;金融市场结构不健全;资本项目管制的影响。解决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国际收支顺差不减、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等问题,应统筹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结构特点,最大限度发挥汇率调节作用,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金融市场改革,坚持"内外兼修"促平衡;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步引导国际收支向"贸易项目顺差、资本项目逆差、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格局转变。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国际收支 调节 再平衡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齐玉梅
人民币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理论基础包括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下汇率对经常项目的调节作用、利率平价理论下汇率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调节作用、购买力平价理论下汇率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调节作用。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经常项目持续顺差状况没有得到改善、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没有明显转变。人民币汇率调节作用弱化的原因在于:出口导向型政策的长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阶段性特征的制约;金融市场结构不健全;资本项目管制的影响。解决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国际收支顺差不减、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等问题,应统筹考虑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结构特点,最大限度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国际收支 调节 再平衡机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正彦
国际收支变化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潘正彦国际收支是一国总体资本流入流出状况的一个综合反映。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外贸外汇体制的改革都可能在国际收支表中反映出来。前不久,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公布了1994年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凌云 刘传哲 唐安宝
2005年汇率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并没有得到改善。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人民币汇率与贸易差额、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发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控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相关变量变动之所以与理论预期不一致,是因为影响国际收支的其它变量冲销了汇率的调控效果。从整体上看,人民币汇率传导机制仍存在阻滞,必须进行有效疏通,以保证充分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具体措施为:改变人民币汇率僵化的浮动方式,增强其弹性,并力争其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根据我国实情,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合理的调整;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的打击各类阻碍、干扰我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的违法违规行为。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国际收支 汇率制度改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艺欣 胡慧欣 唐亚晖 祝国平
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幅度收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跌互现并可能出现下跌,我国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与外汇储备之间呈现明显的联动性特征,而且此种联动性活动的变化对我国外汇储备有很大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我国应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搞好外汇储备的资产质量管理,建立偿债基金保持偿债能力,建立外汇平准基金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关键词:
国际收支 人民币汇率 外汇储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
在有效分割市场与垄断厂商假设下,采用变截距固定效应面板分析方法对中国出口因市定价行为的估计表明,中国出口厂商在不同目标市场上制定的出口价格是不同的,存在着因市定价现象。因而,当人民币升值时,出口厂商调整其加成定价以部分地吸收汇率变动对产品价格的影响,使得汇率变动向目标市场的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必然削弱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从而改变中国对外贸易格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高洁 朱迦迪 徐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智 邱念坤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汇率水平调整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历史数据、我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以及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结构,认为仅靠汇率水平的调整可能不能够有效地对我国目前的国际收支顺差做出调节。在此基础上,笔者收集了1985-2004年的相关数据,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另外一个重要理论——货币主义理论,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发现,我国外汇储备与国内信贷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系数为-3.613,说明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对国内信贷数额的调整来对我国国际收支进行调节。
关键词:
汇率水平 国际收支 国内信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