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4)
- 2023(13467)
- 2022(11507)
- 2021(11045)
- 2020(9174)
- 2019(21606)
- 2018(21236)
- 2017(40916)
- 2016(22449)
- 2015(25532)
- 2014(25195)
- 2013(25160)
- 2012(23290)
- 2011(21184)
- 2010(20862)
- 2009(19215)
- 2008(18600)
- 2007(16132)
- 2006(14323)
- 2005(12930)
- 学科
- 济(90360)
- 经济(90248)
- 管理(61860)
- 业(57764)
- 企(47527)
- 企业(47527)
- 方法(41025)
- 数学(35753)
- 数学方法(35327)
- 中国(26756)
- 农(23662)
- 财(22010)
- 学(20478)
- 业经(19546)
- 贸(18701)
- 贸易(18692)
- 易(18246)
- 制(17176)
- 地方(16505)
- 农业(15530)
- 银(14402)
- 银行(14345)
- 和(14335)
- 环境(14011)
- 理论(13922)
- 行(13703)
- 务(13334)
- 财务(13266)
- 融(13260)
- 金融(13259)
- 机构
- 大学(320655)
- 学院(315774)
- 济(129734)
- 经济(127053)
- 管理(122821)
- 研究(114952)
- 理学(105880)
- 理学院(104677)
- 管理学(102855)
- 管理学院(102320)
- 中国(86743)
- 科学(71869)
- 京(70504)
- 所(59233)
- 财(57633)
- 农(54532)
- 研究所(54135)
- 中心(50636)
- 业大(48427)
- 财经(46178)
- 北京(45587)
- 江(44918)
- 农业(43058)
- 经(42195)
- 范(41861)
- 院(41712)
- 师范(41419)
- 经济学(39392)
- 州(36492)
- 经济学院(35410)
- 基金
- 项目(216642)
- 科学(169434)
- 基金(158048)
- 研究(156254)
- 家(139798)
- 国家(138694)
- 科学基金(117203)
- 社会(97775)
- 社会科(92531)
- 社会科学(92503)
- 基金项目(83358)
- 省(81720)
- 自然(77117)
- 自然科(75299)
- 自然科学(75277)
- 自然科学基金(73936)
- 教育(70861)
- 划(70657)
- 资助(66328)
- 编号(62204)
- 成果(51550)
- 重点(48944)
- 部(48555)
- 发(46378)
- 创(44609)
- 课题(43432)
- 科研(41820)
- 创新(41711)
- 教育部(41203)
- 国家社会(40544)
- 期刊
- 济(141498)
- 经济(141498)
- 研究(97813)
- 中国(61016)
- 学报(54222)
- 农(49725)
- 科学(49513)
- 管理(45748)
- 财(42269)
- 大学(40217)
- 学学(37655)
- 教育(34924)
- 农业(34880)
- 融(27826)
- 金融(27826)
- 技术(25506)
- 经济研究(23295)
- 财经(22732)
- 业经(21136)
- 经(19476)
- 问题(18722)
- 业(18667)
- 图书(17441)
- 贸(16096)
- 理论(15740)
- 科技(15186)
- 技术经济(15101)
- 世界(14970)
- 版(14385)
- 国际(14159)
共检索到470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增科
作者认为 ,经过艰苦探索 ,党和政府已经找到了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遏止腐败的新路 ,即依靠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最后 ,笔者就中国下一步如何进行反腐败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从治理和善治的角度提出了一整套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治理 善治 反腐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增科
本文分析了中国转型期腐败行为的类型、程度和发展演变趋势,并运用制度分析法剖析了诱发腐败的动机结构、机会结构和软约束机构。作者认为,经过艰苦探索,党和政府已经找到了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遏止腐败的新路,即依靠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最后,笔者就中国下一步如何进行反腐败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从治理和善治的角度提出了一整套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治理 善治 反腐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吴一平 朱江南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紧密相联。虽然目前大部分研究文献都用经济因素来解释这一问题,但文章认为,地方政府的反腐败力度也是影响地方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通过利用中国县级横截面数据以及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文章发现,反腐败力度越大的县的收入水平越高。利用最近发展起来的夏普里值分解法来量化各个解释变量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率,文章还发现,反腐败是解释中国县际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县际收入差距 中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倪星 陈兆仓
文章旨在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在期刊上发表的腐败与反腐败研究文献进行计量性评估,以考察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评估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国腐败与反腐败领域的研究质量有所改进,但期刊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大多是对策式的、宏观论述的、非经验主义的,缺乏方法论意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研究文献的规范性程度亟待提升,不同学科间的多元知识视角亟待整合。中国国内的腐败与反腐败研究需要在持续的反思中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腐败 反腐败 研究方法 文献评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安德鲁·施莱弗 罗伯特·维什尼 孔雁
文章就腐败问题提出了两个论点。第一,政府机构和政治进程的结构是决定腐败程度的关键因素。软弱的政府因对其附属机构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了较高程度的腐败。第二,与税收相比,腐败的非法性和隐蔽性使其更容易受到扭曲,代价也更大。这些结论说明了为什么在一些欠发达国家,腐败程度如此之高,给发展带来的代价如此之大。
关键词:
腐败 贿赂 政府 垄断 竞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欧阳竹桃
我国目前的反腐败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对腐败分子的惩治不严,对反腐败检举人的保护不力、奖励不多,对廉洁官员的奖励也不够,不能形成良好的奖惩激励机制。没能很好把惩罚和奖励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倪冰
本文分析了中国转型期金融腐败行为的构成要件鉴别、状况评估、表现形式等定性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金融腐败的体制动因。最后,笔者就中国金融反腐败问题提出了宏观、微观和综合策略。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腐败 反腐败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胜蓝 马慧
本文考察中国反腐败如何影响审计定价。结果表明相比没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具有政治关联的公司在2012年之后支付的审计费用提高了38%。反腐败提高了与财务报告质量和经营不确定性相关的审计风险是其影响审计定价的重要渠道。横截面测试结果表明当反腐败的地区影响力较大、审计师议价能力较强时,反腐败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更大。而且,在2012年之后政治关联公司的审计质量有所提高。本文结论有助于理解反腐败对不同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关键词:
反腐败 审计风险 审计定价 政治关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权力腐败问题研究李怀文章认为,中国权力腐败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既有经济上和制度上的原因,也有社会心理和文化上的原因。为此,作者提供了一条综合治理腐败问题的新思路:(1)尽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重构我国社会各级政治权力的科学体系;(2)建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万广华 吴一平
为了寻找治理腐败的措施,有必要分析影响中国腐败变化的原因。本文创建了一个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框架,并将其运用于中国1989-2006年的跨省份面板数据。通过分解1989-1997年与1998-2006年间腐败程度的变化,我们发现,法制建设、财政分权和预算外收入等制度性因素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腐败程度的下降;公务员相对工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开放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弱。根据这些研究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反腐败 腐败分解 法制建设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龙翔 徐晓冬
从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的多视角考察和研究美国反腐敗的历史和现实,探索中国反腐败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新路。
关键词:
反腐败 防腐败 改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谷雪 马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聂辉华 李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行业进入管制的混合寡头模型,研究政府在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最优反腐败政策。我们发现:(1)当腐败成本很低且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时,政府最优政策是治标(打击腐败但保留进入管制);(2)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非常大时,不论腐败成本高低,政府最优政策都是治本(去除管制);(3)当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大且腐败成本较低,或政府对就业重视程度较小且腐败成本较高时,保持现状是最优选择;(4)治标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低、价格最高,治本政策导致社会总产量最高、价格最低,保持现状政策的结果处于两者之间。本文结论对于当前反腐败政策和简政放权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关键词:
腐败 进入管制 反腐败 混合寡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增科
政治腐败自二战后很长一个时期以来在西欧诸国一直被视为一种无关紧要的边缘性现象。然而从80年代以来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战后时期相比,80年代后政治丑闻(包括腐败丑闻和其他类型丑闻)曝光的频率大为增加,请看下表:表1.在某些西欧国家政治丑闻发生的频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