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280)
2023(24724)
2022(21028)
2021(19490)
2020(16534)
2019(38108)
2018(37638)
2017(71338)
2016(39143)
2015(44062)
2014(43977)
2013(43782)
2012(40615)
2011(36856)
2010(37128)
2009(34657)
2008(34969)
2007(31358)
2006(27836)
2005(25644)
作者
(115594)
(96455)
(95804)
(91399)
(61645)
(46192)
(43742)
(37575)
(36714)
(34756)
(33048)
(32585)
(30986)
(30965)
(30199)
(29654)
(28773)
(28584)
(27915)
(27803)
(24216)
(23897)
(23621)
(21981)
(21658)
(21618)
(21590)
(21431)
(19685)
(19242)
学科
(163208)
经济(163008)
(120999)
管理(120725)
(103484)
企业(103484)
方法(70183)
数学(58420)
数学方法(57667)
(47180)
中国(46602)
(46342)
业经(40961)
(36200)
(34312)
地方(33992)
农业(31207)
(30941)
贸易(30916)
(30419)
财务(30321)
财务管理(30256)
(29983)
企业财务(28732)
(28070)
银行(27994)
理论(27707)
(26822)
(26768)
(26385)
机构
大学(564644)
学院(562477)
(228354)
经济(223300)
管理(215592)
研究(195614)
理学(183906)
理学院(181734)
管理学(178417)
管理学院(177370)
中国(151438)
(122643)
科学(120529)
(109985)
(100855)
(98438)
研究所(90953)
中心(88827)
(87091)
财经(85792)
业大(83964)
北京(78328)
(77851)
农业(76982)
(73986)
师范(73230)
(70684)
(69561)
经济学(68900)
财经大学(63331)
基金
项目(368137)
科学(288737)
研究(266839)
基金(266695)
(233683)
国家(231680)
科学基金(197851)
社会(167914)
社会科(159024)
社会科学(158983)
(143224)
基金项目(139557)
自然(128975)
自然科(125986)
自然科学(125949)
自然科学基金(123725)
教育(122759)
(120781)
资助(111104)
编号(108239)
成果(89693)
重点(82868)
(81101)
(79454)
(76253)
课题(75381)
创新(70982)
科研(70562)
国家社会(69259)
教育部(69118)
期刊
(260429)
经济(260429)
研究(169750)
中国(118877)
学报(92168)
(90313)
(88099)
管理(84002)
科学(83803)
大学(69792)
学学(65341)
教育(63015)
农业(61226)
(55988)
金融(55988)
技术(49927)
财经(43129)
业经(42179)
经济研究(41154)
(37109)
(34616)
问题(33684)
图书(30953)
技术经济(28337)
(27950)
(27572)
统计(26822)
理论(26027)
科技(25650)
世界(25259)
共检索到866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顾乃华  毕斗斗  任旺兵  
本文在中国特殊的情境中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关系。文章围绕如下关键点进行了探讨:在我国特殊的体制背景下,对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究竟在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在不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差别;在当前阶段,不同生产性服务行业发挥的功能是否一样。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基于面板数据的实验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的作用最充分;金融保险业最能发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功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莫莎  周晓明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对制造业效率乃至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2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与制造业整体相比,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更大;将服务贸易分类考察时发现高技术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影响作用更显著;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复杂度对不同类型国家的制造业竞争力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庆华  
本文在计算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和国际竞争力水平这两个指标的基础上,结合钻石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显著地提升了国际竞争力,但这种提升存在行业结构上的差异。产业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差异可以为政府的产业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光  张超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1年全国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整体制造业及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能显著提高整体制造业的效率,其中金融服务的提升效果最明显,但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的提升效果不显著;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最显著,金融服务对三种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总体影响最大,而科技服务对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要么具有负效应,要么不显著。流通服务最能提升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金融服务则最能提升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效率。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汪斌  金星  
从投入产出角度,运用计量模型分析15个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旨在揭示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一般经验。本文的基本发现是,生产性服务已成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的中间投入,在某些行业,它是提升其竞争力的最主要的中间投入;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对制造业各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金融保险业对纺织服装业和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最大,而商务服务业对计算机制造业的提升作用最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星  杨锦地  袁东  
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开放程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贸易开放度与国际投资开放度作为门槛变量,探讨了不同开放程度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产生外溢效应的差异。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  陈浩  
笔者在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下研究城市规模和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及多样化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对283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显示,城市规模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且制造业集聚从城市规模扩大中获得的边际效益随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提高而下降,但随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水平提高而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取决于城市规模。在中小规模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发展将阻碍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将促进制造业集聚。在超大城市,制造业集聚度随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提高而下降,但随生产型服务业多样化水平提高而提高。在城市人口大于100万小于800万的大城市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瑞鹏  李瑶  安树伟  
本文采用标准椭圆方法 (SDE),以中部地区8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空间视角定量研究其2006~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总体上是协调的,且未来二者的空间差异呈现下降的趋势。(2)具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关系具有四个演化特征:重心均呈现先由北向南再偏东北方向移动;产业在收缩中密集化发展;产业轴线出现逆时针旋转;中部地区产业分布的椭圆形状"反"扁化。究其原因,从城市层面看,产业空间分布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区自身实力的提高,以及沿海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增强;从细分的生产性服务业看,不同细分行业与制造业的空间依赖程度不同,且其集聚的影响因素不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丹萍  毛江楠  
文章以中国15个制造业1999-2008年的数据为对象,以反映制造行业国际竞争力的RCA指数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以衡量行业地理集聚度的C4指数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利用固定影响的变系数模型对C4指数与RCA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对于近90%的制造行业而言,两者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文章提出了如何通过发展产业集聚提升制造业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艳莹  王丽  
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深入分析该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对本国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对28国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排名比较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的中间需求和服务业互补性需求都能明显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此外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产生一定积极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喻美辞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其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将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在考察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1998—2009年珠三角地区9个城市以及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珠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竞争力的这种积极效应。研究结论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人才、技术、知识含量高,资源消耗低,可以通过促进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深化、降低生产成本、培育产品差异化优势等途径提升珠三角制造业的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艳乐  易莹莹  
通过运用上海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效应。更具体地,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与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异质性相联系。交通运输、邮政和信息传输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贡献较大,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对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影响显著,而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于三种要素密集型制造业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邓良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标志性产业,其发展意义重大。制造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系密切,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物流业是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双业联动发展是达到两者共赢的有效途径,是经济转型期有效的产业战略。为提高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协调度,发展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达到同时提高物流业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双赢目的,可在产业战略层面上来扩大内需,其发展路径可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着手。对企业来讲,要加强建立并完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合作模式,根据自身实力与市场实际,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邹蔚  宋维玮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与制造业共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2004--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的面板数据计算区位熵、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对我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6类行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了提升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魏作磊  李丹芝  
以珠三角9城市2000年~201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生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发展生产服务业对珠三角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与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均具有正相关关系。因而这些城市应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服务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