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3)
2023(8788)
2022(7317)
2021(7079)
2020(6001)
2019(14371)
2018(13828)
2017(26431)
2016(14319)
2015(16485)
2014(16327)
2013(16529)
2012(15690)
2011(14407)
2010(14200)
2009(13390)
2008(13390)
2007(12010)
2006(10354)
2005(9384)
作者
(41040)
(34562)
(34503)
(33272)
(21899)
(16507)
(15836)
(13560)
(12937)
(12119)
(11942)
(11467)
(11083)
(10915)
(10833)
(10778)
(10545)
(10164)
(9939)
(9878)
(8567)
(8480)
(8382)
(7916)
(7849)
(7827)
(7541)
(7494)
(6990)
(6896)
学科
(66306)
经济(66241)
(37559)
管理(35594)
方法(31178)
数学(28440)
数学方法(28257)
(26299)
企业(26299)
(20774)
中国(20461)
(15571)
(15435)
贸易(15429)
(15113)
农业(14417)
业经(12685)
(12083)
(12073)
地方(11329)
(10427)
银行(10407)
(10003)
(9783)
金融(9781)
环境(9171)
(9168)
收入(8704)
(8594)
财务(8579)
机构
大学(212783)
学院(209655)
(97874)
经济(96246)
研究(78004)
管理(77422)
理学(66546)
理学院(65750)
管理学(64802)
管理学院(64385)
中国(60387)
(45134)
科学(45066)
(42469)
(39821)
(36569)
研究所(36344)
中心(35144)
财经(34179)
经济学(32461)
(31229)
业大(29739)
(29725)
经济学院(29495)
北京(29180)
农业(28865)
(27784)
师范(27562)
(27370)
财经大学(25369)
基金
项目(136904)
科学(107807)
基金(101344)
研究(101171)
(88435)
国家(87727)
科学基金(73699)
社会(66466)
社会科(63029)
社会科学(63011)
基金项目(52820)
(50107)
教育(46114)
自然(44888)
自然科(43845)
自然科学(43829)
(43519)
自然科学基金(43106)
资助(41984)
编号(40030)
成果(33559)
(32486)
重点(31357)
(30527)
国家社会(28878)
中国(28240)
(28021)
教育部(27945)
课题(27654)
科研(26421)
期刊
(104219)
经济(104219)
研究(64807)
中国(40409)
(33755)
学报(32795)
(32382)
科学(30585)
管理(26030)
大学(24730)
学学(23189)
农业(22856)
(20041)
金融(20041)
教育(19781)
经济研究(18395)
财经(17550)
技术(16673)
业经(15362)
(15224)
问题(14572)
(14188)
(13147)
世界(12462)
国际(12162)
技术经济(11154)
统计(10486)
(10184)
理论(9536)
经济问题(9100)
共检索到312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魏众  
近20年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尤其在1978—1984年间,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鼓舞,原先较为贫穷的农村居民收入迅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78年的1∶2缩小到1984年的1∶17。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立中  张建华  
本文首先运用Ravallion基本需求成本法测算了中国转型时期(1986~2000年)城镇贫困线水平,并用Foster系列贫困指数测度了转型期间城镇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结果表明,从1986年到2000年,城镇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都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最后,我们实证分析认为,城镇贫困状况恶化的原因与转型期间一系列重大政策改革相联系,即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失业率、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和医疗支出上升是城镇贫困恶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高云虹  
"中国转型时期城镇贫困的测度与反贫困政策评估"课题组的抽样调查数据反映了我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人口的两大主体,即下岗失业职工和进城农民工在各大城市的区位聚居趋势。无疑,经济社会双重转型背景下的下岗失业、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差距拉大、住房制度改革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等方面因素,是我国城市贫困区位化现象产生的客观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魏众  B.古斯塔夫森  
本文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 1988年和1995年的大样本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旨在对中国农村从 80年代末期到 90年代中期的贫困变动及其因素进行探讨。根据本文研究 ,家庭居住的区域及地貌特征、非农就业以及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口数量是中国农村贫困的决定性因素。而本文对少数民族的研究也验证 ,少数民族贫困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也正在于其更多地居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全红  张建华  
本文以中国官方贫困线和世界银行公布的国际贫困线为标准,利用中国农村家庭的收入分配分组数据,测算了1980年以来的4种贫困指数。研究发现,虽然农村贫困状况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基于不同贫困线标准衡量的贫困程度相差悬殊,这使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变得更加复杂;脱贫时间指数的构成中,由于不平等所延长的脱贫时间,相对而言明显提高,这说明收入分配的恶化已经成为反贫困的严重障碍,这种变化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兵  赖景生  胡宝娣  
基于是否有利于穷人,结合收入分配状况和贫困水平的变化来审视中国经济增长,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政策含义。本文在建立农村居民收入Lorenz曲线的基础上,利用贫困指示增长曲线的实证分析揭示,1985~2003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有利于穷人的增长,农村穷人在经济增长中的获益少于富人;对农村贫困变动的测度和分解表明,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大幅度减少了贫困,但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部分地抵消了经济增长的减贫成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全红  周强  
以MPI多维贫困指数为基准,增加收入维度,组成4个维度共11项指标,并以中国1989~2009年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为依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非等权重赋值,考察了中国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农村多维贫困为中国贫困的主要致因,所占比重约为城市贫困的5.67倍;城乡贫困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减贫效果优于城市;贵州、河南、广西、湖南和湖北5省的收入贫困发生率较高,而多维贫困程度最低的却是湖南,其次为湖北;指标非等权重下,卫生设施、做饭燃料、受教育年限和收入4项指标对总体贫困的影响较大,应确定为重点扶贫方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大超  
中俄两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 ,转型期都经历了此前不曾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尽管两国选择的转型模式不同 ,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但目前两国却共同面临着贫困问题。在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贫困数量与贫困发生率、贫困的地域分布以及基尼系数等问题上 ,中俄两国具有明显的对比空间。反贫困是中俄两国转型期的共同选择。它对于维护两国的政治秩序、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长茂  
中国部分县市人口之所以贫困,既有历史和现实方面的原因,又有人类自身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因素。长期以来,一些地区因人口过快增长,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导致人口生态严重失衡和贫困绵延;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地区为了尽快地脱贫致富,加快步伐对矿产资源进行粗放开采和加工,工业“三废”超标排放日趋严重,致使环境污染和疾病增加。工业时代的环境污染比农业时代的生态失衡,对人口发展的危害更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是端正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提高人口利用自然资源的科技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虹  
基于CAS理论的视角,考虑相关数据,将对生态贫困产生影响的因素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建立中国生态贫困影响因素测度指标体系框架,并运用eviews计量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对中国生态贫困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证明生态资本变化率对贫困变化率有着最为显著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表现为二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生态资本与贫困的相关变化率为负。合理经营生态资本,促进生态资本增值有利于生态贫困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新华  戎天美  
教育对贫困变动有重要的影响。采用1995~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本文估计与测算了我国教育对贫困变动的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对贫困变动有显著正效应,教育对贫困变动的弹性值在1.41-5.57之间变动,在教育投入影响下,收入对贫困变动的弹性小于收入不均等状况对贫困变动的弹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全红  李博  周强  
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脱贫攻坚战须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农户数据,从收入和多维角度对比分析了我国农村2012—2016年的贫困程度和动态转换。研究发现,2014年我国农户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重合度仅为18%,收入贫困概念遗漏了76%的多维贫困户,多维贫困概念遗漏了64%的收入贫困户。相对而言,低教育程度户主家庭和中西部家庭更易同时陷入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从动态转换看,这两种贫困测量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偏差,2012—2014年收入脱贫户中仅16%的农户同时实现了多维脱贫,2014—2016年也仅为18%,但是,处于深度多维贫困状态的农户比例几乎没有下降。基于上述测算结果,本文主张结合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评价指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同时要高度关注深度贫困人群和新增贫困人群,使得这些贫困家庭在收入、教育、健康、卫生等多方面实现脱贫。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新  沈扬扬  
借助2002—2008年天津市农村家户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天津农村整体及不同经济活动类型农户的贫困规模、深度、强度及变化情况,并对政府两次补贴政策的减贫效果进行了定量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考察期内天津农村贫困状况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其中,务农农户的贫困规模、贫困程度和贫困强度均远远大于非农经营农户、务工农户和兼业农户;政府2005年和2008年人均300元和500元的补贴对天津农村地区整体上产生的减贫效果非常有限;补贴对务农农户的减贫效果最明显,而对务工农户、非农经营农户与兼业务工农户的减贫效果均不明显;此外,虽然2008年政府提高了补贴的标准,但是受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整体减贫效果反...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明皓  豆书龙  
2020年后中国贫困性质将发生变化,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而设置的贫困治理方案需要随之而调整。基于相对贫困基本性质的判定,2020年后的贫困治理应重点关注两个议题:如何处理好与以往贫困治理战略经验的关系;如何回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两步走”目标而同步调整贫困治理战略议程。2020年后的贫困治理,应以普惠性贫困治理制度、综合性贫困治理体制结构和差异性贫困治理政策的设计为转型方向。2020年后的贫困治理转型应将顶层设计和微观治理相结合,以实现贫困治理战略的整体性推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玛依拉·米吉提  阿依吐逊·玉素甫  
通过运用FGT贫困指数和在Lorenz曲线基础上的贫困指示增长曲线对新疆农村最近几年的贫困变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07年,经济增长减缓了新疆农村的贫困状况,但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减缓贫困的积极作用。除2003~2004年以外,其余时期的经济增长都不是亲贫式的增长,新疆农村的贫困人口在经济增长中获得的利益少于非贫困人口。因此,为了有效地减少贫困,新疆不仅要注重通过经济增长减少贫困规模,同时也要重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并且把减少收入分配不均等的重点要放在提高最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