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68)
- 2023(15552)
- 2022(12837)
- 2021(11679)
- 2020(9509)
- 2019(21321)
- 2018(21208)
- 2017(39340)
- 2016(21381)
- 2015(24387)
- 2014(24329)
- 2013(23906)
- 2012(22924)
- 2011(21246)
- 2010(21350)
- 2009(20057)
- 2008(19606)
- 2007(17750)
- 2006(16162)
- 2005(15308)
- 学科
- 济(106949)
- 经济(106815)
- 管理(60242)
- 业(53699)
- 企(42167)
- 企业(42167)
- 中国(33444)
- 方法(32858)
- 数学(28339)
- 数学方法(28148)
- 地方(27554)
- 农(26363)
- 业经(23524)
- 制(23001)
- 财(22912)
- 学(21364)
- 贸(18869)
- 贸易(18852)
- 银(18658)
- 银行(18632)
- 易(18245)
- 融(18152)
- 行(18147)
- 金融(18145)
- 农业(17340)
- 体(16743)
- 环境(16551)
- 地方经济(16485)
- 发(15425)
- 和(13901)
- 机构
- 大学(313622)
- 学院(313322)
- 济(141916)
- 经济(139129)
- 研究(121991)
- 管理(110176)
- 中国(95121)
- 理学(91962)
- 理学院(90813)
- 管理学(89490)
- 管理学院(88894)
- 科学(69955)
- 京(68841)
- 财(67441)
- 所(62602)
- 研究所(56102)
- 中心(53645)
- 财经(51538)
- 农(51350)
- 江(49586)
- 经(46675)
- 经济学(45535)
- 北京(44755)
- 院(44090)
- 范(42841)
- 师范(42399)
- 业大(41323)
- 经济学院(40591)
- 农业(39720)
- 州(38689)
- 基金
- 项目(197894)
- 科学(156294)
- 研究(148114)
- 基金(143527)
- 家(125473)
- 国家(124442)
- 科学基金(104922)
- 社会(96837)
- 社会科(91833)
- 社会科学(91816)
- 省(75675)
- 基金项目(74183)
- 教育(67042)
- 划(64322)
- 自然(63366)
- 自然科(61819)
- 自然科学(61801)
- 自然科学基金(60698)
- 资助(58623)
- 编号(58433)
- 成果(49696)
- 发(48515)
- 重点(46039)
- 部(44867)
- 课题(43095)
- 国家社会(41387)
- 创(40712)
- 制(40009)
- 发展(39524)
- 展(38930)
- 期刊
- 济(173605)
- 经济(173605)
- 研究(106863)
- 中国(75103)
- 财(51484)
- 农(49057)
- 学报(47532)
- 科学(45328)
- 管理(45283)
- 教育(36926)
- 大学(36700)
- 融(35472)
- 金融(35472)
- 学学(34461)
- 农业(33120)
- 经济研究(29020)
- 技术(27477)
- 财经(27266)
- 业经(26014)
- 经(23734)
- 问题(22273)
- 贸(19352)
- 世界(18412)
- 业(17982)
- 国际(17890)
- 技术经济(15932)
- 现代(14063)
- 坛(13987)
- 论坛(13987)
- 经济问题(13914)
共检索到512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晓光
中国转型发展时期经济体制的特征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邵晓光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本文试图探讨中国现行经济体制所具有的“转型发展特征”。一、财产关系多元化单一的国有经济所有制结...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敬琏
现在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立合乎我们愿望的新常态。目前在中国,普遍认为合意的新常态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乃至中速增长",二是"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其中的第一个已经成为事实,第二个还有待实现。确立这种新常态的主要条件是改善结构、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经整整20年,之所以至今尚未实现,是因为存在体制性的障碍,所以,全面深化改革是今日中国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集约增长 深化改革 体制障碍 中高速增长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胡乐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发展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明确稳定的转型方向、积极渐进的转型方式和双向互动的转型路径为转型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府权威、社会秩序和民间活力。中国未来的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和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社会建设并充分发挥社群治理的能动作用,保持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共生。
关键词:
经济体制 转型发展 中国经验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卢新波
中国经济体制的二元特征及评价卢新波中国的经济体制经过十八年改革后已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即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并存。并且这种体制特征还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继续存在。因此,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的成效和非国有经济在整个改革中的作用(特别是后者)以及两者的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恩富
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区别于其他模式的显著体制特征,是经济发展的四主型制度,即公有主体型的多种类产权制度、劳动主体型的多要素分配制度、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自力主导型的多方位开放制度。考虑到这种模式的显著特征即公有资本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又可以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关键词:
经济发展模式 公有资本 市场经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新华
从实质上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的重建过程 ,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在这一制度重建的进程中 ,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表现出八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一是制度变迁需求的内生性 ;二是制度变迁供给的滞后性 ;三是制度变迁目标的动态性 ;四是制度变迁过程的渐进性 ;五是制度变迁轨迹的路径依赖性 ;六是从单项制度变迁向制度结构变迁演进 ;七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 ;八是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微观经济制度变迁同步进行。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制度变迁 典型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迪
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需结合中国经济体制转型的特定背景。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采取的是"渐进式"转型模式,事实证明了该模式较其他国家"休克疗法"的完全市场化转型模式具有优越性。由此,文章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未来的发展模式应是"计划市场体制"。以此为基础,国有企业的改革也经历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未来的改革应以计划市场体制为指导原则,在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中以不同的方式引入市场竞争因素,营造一个有计划有市场的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
体制转型 计划市场体制 国企改革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工交司
从世界范围来看,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和发展,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都留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客观环境的改变,必然对国有企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产生相应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有工业一直面临着这方面的强大压力。我国的国有工业,在计划体制下产生、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华锋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营销的发展朱华锋本世纪初,在美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消费需求的变化以及供求关系的改变,诞生了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科——市场营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随着对外开放,这门科学被引进,并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得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捷
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把日本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归结为生产要素中的劳动与资本的长期化结合。这一特征的经济原理在于通过企业内部的组织调整替代市场调整以减少要素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从而追求因人力资本的深度开发所产生的准租金。日本型体制是由一组具有较强互补性的制度安排所构成,但这套体制在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型中正失去效率,需要进行一场大变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剑
在计划经济、转轨经济、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模式,不同体制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当时的资源配置方式紧密相关。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阶段,资源配置呈现出市场职能弱化、计划职能强化的趋势,并由此引发了市场主体趋于国有化,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形成粗放型的投资增长模式。构建新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才能形成产业结构合理、消费主导经济增长的新模式。
关键词:
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 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汤正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理论上一直坚持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在实践上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生产和流通统统纳入计划的轨道,从而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虽然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实践上逐步减少了指令性计划指标和扩大了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培刚 张建华
始自1978年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其实质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市场化取向的体制转型,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对市场机制运作原理以及市场化机制形成过程本身都应该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这样,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才能逐步深入推进并取得成效。现代微观经济学正好提供了一整套有关市场运作的基本原理和市场分析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这一领域无论是在研究内容、研究对象还是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马颖 陈波
本文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过程置于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之下,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何以使分权化体制下的金融资源得以释放的同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形成了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本文验证了经济体制改革、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我们发现,在分权化背景下,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在促进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方面作用不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而财政体制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分权化的制度环境,但它本身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效应是含糊的。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锋 刘旗 张宗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获得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受到了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困扰。本文使用中国分省市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研究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制度变迁过程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城乡差距扩大没有联系,而财政和金融等领域的城市化偏向是现阶段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