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6)
- 2023(14731)
- 2022(12266)
- 2021(11807)
- 2020(9547)
- 2019(21739)
- 2018(21024)
- 2017(40503)
- 2016(21341)
- 2015(23733)
- 2014(23179)
- 2013(22561)
- 2012(20622)
- 2011(18321)
- 2010(17905)
- 2009(16332)
- 2008(15341)
- 2007(12921)
- 2006(11163)
- 2005(9700)
- 学科
- 济(87929)
- 经济(87843)
- 管理(59582)
- 业(57538)
- 企(44759)
- 企业(44759)
- 方法(39432)
- 数学(35751)
- 数学方法(35307)
- 中国(26997)
- 农(26941)
- 财(24432)
- 贸(19754)
- 贸易(19745)
- 易(19357)
- 业经(18871)
- 农业(18159)
- 地方(17383)
- 制(16202)
- 银(13843)
- 银行(13839)
- 策(13618)
- 环境(13424)
- 行(13316)
- 融(13128)
- 金融(13125)
- 务(12939)
- 财务(12896)
- 财务管理(12868)
- 学(12843)
- 机构
- 学院(289539)
- 大学(287251)
- 济(131912)
- 经济(129738)
- 管理(115675)
- 理学(100784)
- 理学院(99765)
- 管理学(98335)
- 管理学院(97777)
- 研究(97370)
- 中国(75432)
- 财(59303)
- 京(58500)
- 科学(53597)
- 财经(47576)
- 中心(45463)
- 所(45314)
- 经(43733)
- 经济学(42075)
- 研究所(41206)
- 江(39764)
- 农(39173)
- 经济学院(38124)
- 范(37482)
- 师范(37212)
- 业大(36916)
- 北京(36593)
- 院(35788)
- 财经大学(35599)
- 州(31615)
- 基金
- 项目(200839)
- 科学(162123)
- 研究(153214)
- 基金(150020)
- 家(129122)
- 国家(128076)
- 科学基金(111940)
- 社会(101508)
- 社会科(96425)
- 社会科学(96405)
- 基金项目(78272)
- 省(74535)
- 教育(70561)
- 自然(69137)
- 自然科(67626)
- 自然科学(67611)
- 自然科学基金(66444)
- 划(63777)
- 编号(61661)
- 资助(60572)
- 成果(49423)
- 部(46633)
- 重点(44872)
- 发(44511)
- 国家社会(43709)
- 创(42681)
- 课题(41817)
- 教育部(41243)
- 人文(40096)
- 创新(39848)
- 期刊
- 济(137979)
- 经济(137979)
- 研究(87323)
- 中国(51979)
- 财(43799)
- 管理(42406)
- 科学(37297)
- 农(36349)
- 学报(35728)
- 教育(30188)
- 大学(29461)
- 融(28007)
- 金融(28007)
- 学学(27818)
- 技术(25857)
- 农业(25428)
- 经济研究(24052)
- 财经(23029)
- 业经(22479)
- 经(19965)
- 问题(18386)
- 贸(17605)
- 国际(15496)
- 世界(14803)
- 技术经济(13802)
- 业(13443)
- 统计(13329)
- 现代(12541)
- 理论(12533)
- 资源(12271)
共检索到420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 赵果庆 徐波
中等收入陷阱在本质上是收入与增长非线性相关系,而威廉姆森拐点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提出空间基尼系数的一个分解框架,并运用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更确切地说是S型关系。以平滑转化回归模型测算,中国存在人均GDP为4 189.30美元拐点,并于2005年越过拐点,但进入地区差距收敛的"高体制"路径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在政策应对上要进一步通过实施高起点的区域协调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 赵果庆 徐波
"中等收入陷阱"在本质上是收入与增长非线性相关系,而威廉姆森拐点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提出空间基尼系数的一个分解框架,并运用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更确切地说是S型关系。以平滑转化回归模型测算,中国存在人均GDP为4 189.30美元拐点,并于2005年越过拐点,但进入地区差距收敛的"高体制"路径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在政策应对上要进一步通过实施高起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宏观配套政策,配合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从而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王俏茹 刘达禹
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可理解为一国在中等收入水平处收敛而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新常态时期潜在增长率下降是否意味着我国在向中等收入水平收敛?这一命题能够从"中等收入陷阱"的视角重新审视新常态时期的种种变化,进而为引领新常态提供新的理论思路。文章首先通过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路径进行识别,发现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正处于中等收入的收敛曲线上,继续沿现有曲线收敛将难以顺利向高收入阶段跃升。那么,新常态时期我国是否具备向高收入阶段跃升的动力条件?文章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与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收敛 “双轮驱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孔陆泉 卓晓宁
"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风险,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从利益调整上寻求改革的新突破,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顺利跨入高收入国家注入新的动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海超 李晓静 张周鹏
经济新常态是有别于以往经济发展的状态,是经济自身发展的理性回归,包括经济结构、经济动力、经济增长速度等各个方面的优化升级。新常态的到来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一方面扬弃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部署新的经济发展方略。新常态下,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收入分配差距增大、产能过剩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供给侧改革、重视教育发展、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将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其中,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核心,供给侧改革是保障,教育是基础,"一带一路"建设是战略导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海超 李晓静 张周鹏
经济新常态是有别于以往经济发展的状态,是经济自身发展的理性回归,包括经济结构、经济动力、经济增长速度等各个方面的优化升级。新常态的到来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一方面扬弃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部署新的经济发展方略。新常态下,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收入分配差距增大、产能过剩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供给侧改革、重视教育发展、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将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其中,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核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军扩 罗雨泽 宋荟柯
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Fatas和Mihov(2009)提出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过程中存在"制度高墙"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我们用更新的数据以及更综合的方法,对"制度高墙"现象进行了跟踪研究和拓展分析。本文研究表明,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演进过程中,确实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和遭遇"制度高墙"。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集中推进制度改革与完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保护和激励创新,减少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在较短时期内突破"制度高墙",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与此同时,也需注重转型期的风险防控,避免矛盾在临界点集中爆发。
关键词:
制度高墙 经济增长 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许丽霞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2020年得以实现,这不仅体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更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然而从2012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同时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出现的结构性矛盾成为改革之路的绊脚石。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各种矛盾的出现是否意味着中国将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文章将中国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亚洲四小龙进行比较,同时基于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对中国当今社会在各个领域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国内外环境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以回答中等收入陷阱在中国是否存在的问题,面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给出了什么样的应对之策,可以给想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哪些经验。文章认为,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贯彻是中国提防"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而同时新发展理念的落实离不开配套的政治制度和体制机制的完善,因此推动中国之治进入新境界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新发展理念 政治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洁
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以组装加工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外向型增长模式,具有高投资、高出口及低消费、低效率的特点,使其经济增长极易遭遇资源、环境、生态的约束,限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甚至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通过探析"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渊源和研究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及地区分布,指出中国若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处理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贫富差距、技术创新、收入分配等众多问题,但就主要问题而言,主要涉及自主创新和收入分配两大方面:前者涉及经济能否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问题,而后者涉及到经济增长成果能否惠及普通大众的问题。
关键词:
贫富差距 收入分配 自主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文 张建华
文章对1950—2010年世界119个经济体曾经历过的"增长塌陷"进行了定量识别,从统计角度证明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客观存在。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识别方法进行了评估和修正,并识别出了历史上曾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后发经济体及其陷入陷阱的持续时间,从而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路径指引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定量识别 跨越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刚 李逸浩
1.建立健全竞争性市场机制。目前我国由于知识产权等保护还有待完善,市场上出现大量的知识产权盗用、无序竞争等不良现象。同时,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竞争能力差距较大,不宜用行政手段过多的支持垄断企业。因此,必须首先着力于建立健全竞争性市场机制。只有具备公平的市场机制,不同企业之间才能高效地参与市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珠萍
中国正从经济奇迹走向"新常态",但依旧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通过对日韩、拉美等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考察,探究其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历史教训,由此认为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政府职能转变是保障、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关键、制度机制设计是重要驱动力、缩小收入差距是基本前提。只有通过调整经济合理增长区间,扩大和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径,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陆万军
通过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分析,作者发现结构失衡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障碍,人口红利逐渐式微加剧了我国向高收入组跨越的难度。在调节结构失衡的过程中,应以收入分配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建立集体工资谈判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和财税政策来调节收入分配,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由技术内生化阶段向自主创新阶段转变,实现增长阶段的跨越。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收入分配 结构失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晓倩 范超
第一,在经济方面,要促进经济增长"三驾马车"协调并进,尤其注重消费和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因此,政府应继续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力度,深化供给侧改革。近年来,虽然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但依靠投资支撑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观,尤其在一些地方省份,该问题更为突出严重。考虑到投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的作用,投资对我国经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