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4)
- 2023(13193)
- 2022(10853)
- 2021(10317)
- 2020(8309)
- 2019(19197)
- 2018(18483)
- 2017(35391)
- 2016(18530)
- 2015(20533)
- 2014(20078)
- 2013(19647)
- 2012(17774)
- 2011(15774)
- 2010(15127)
- 2009(13768)
- 2008(12920)
- 2007(10615)
- 2006(9023)
- 2005(8001)
- 学科
- 济(82783)
- 经济(82706)
- 管理(49819)
- 业(48370)
- 方法(40581)
- 企(38214)
- 企业(38214)
- 数学(36366)
- 数学方法(35960)
- 中国(23645)
- 农(21587)
- 财(21330)
- 贸(17109)
- 贸易(17101)
- 业经(16832)
- 易(16768)
- 农业(15011)
- 学(13649)
- 地方(13535)
- 制(13134)
- 理论(11884)
- 银(11723)
- 银行(11715)
- 融(11661)
- 金融(11659)
- 环境(11580)
- 务(11292)
- 财务(11258)
- 行(11248)
- 财务管理(11233)
- 机构
- 大学(256466)
- 学院(254480)
- 济(118771)
- 经济(117065)
- 管理(101456)
- 理学(89190)
- 理学院(88317)
- 管理学(86992)
- 管理学院(86510)
- 研究(84996)
- 中国(65153)
- 财(52205)
- 京(52114)
- 科学(47087)
- 财经(42918)
- 经(39636)
- 经济学(39439)
- 所(39225)
- 中心(38967)
- 研究所(35966)
- 经济学院(35759)
- 农(34305)
- 业大(33439)
- 江(33014)
- 财经大学(32474)
- 北京(32257)
- 范(31895)
- 师范(31631)
- 院(31153)
- 商学(28105)
- 基金
- 项目(179857)
- 科学(145403)
- 基金(136214)
- 研究(133622)
- 家(118140)
- 国家(117254)
- 科学基金(102609)
- 社会(90584)
- 社会科(86232)
- 社会科学(86216)
- 基金项目(70941)
- 省(65860)
- 自然(63760)
- 自然科(62401)
- 自然科学(62388)
- 教育(61675)
- 自然科学基金(61341)
- 划(56468)
- 资助(55184)
- 编号(51930)
- 部(41997)
- 成果(40712)
- 重点(40458)
- 国家社会(39996)
- 发(38943)
- 创(38334)
- 教育部(37248)
- 创新(35913)
- 人文(35844)
- 课题(34973)
- 期刊
- 济(117927)
- 经济(117927)
- 研究(74737)
- 中国(43183)
- 财(39372)
- 管理(37407)
- 学报(34493)
- 科学(34422)
- 农(30534)
- 大学(28112)
- 学学(26542)
- 教育(23661)
- 技术(22756)
- 农业(21650)
- 经济研究(21566)
- 财经(21327)
- 融(20409)
- 金融(20409)
- 经(18547)
- 业经(17526)
- 问题(16010)
- 贸(15382)
- 统计(13626)
- 世界(13395)
- 国际(13048)
- 技术经济(12661)
- 业(12129)
- 策(12098)
- 理论(11137)
- 决策(10834)
共检索到360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金全 王俏茹 刘达禹
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可理解为一国在中等收入水平处收敛而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新常态时期潜在增长率下降是否意味着我国在向中等收入水平收敛?这一命题能够从"中等收入陷阱"的视角重新审视新常态时期的种种变化,进而为引领新常态提供新的理论思路。文章首先通过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路径进行识别,发现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正处于中等收入的收敛曲线上,继续沿现有曲线收敛将难以顺利向高收入阶段跃升。那么,新常态时期我国是否具备向高收入阶段跃升的动力条件?文章研究表明,技术进步与金融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收敛 “双轮驱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金全 张运峰 王俏茹
本文通过构建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描述、分析和检验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36个国家,在1980~2017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集团收敛"情况。实证结果发现,"中等收入陷阱"在短期确实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稳态",但从长期来看则是非稳定状态,存在多种脱离"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在各种跨越条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各国向高收入水平收敛的关键所在。本文进一步通过技术前沿收敛模型,探索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结果发现这一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低收入水平阶段,可通过技术模仿提升TFP,实现第一阶段的"集团收敛";在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水平跃升阶段,需在技术模仿的同时利用全球技术边界提升带来的技术溢出拉动TFP增长;在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跃升阶段,需由外部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此时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和优化产业结构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 赵果庆 徐波
中等收入陷阱在本质上是收入与增长非线性相关系,而威廉姆森拐点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提出空间基尼系数的一个分解框架,并运用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更确切地说是S型关系。以平滑转化回归模型测算,中国存在人均GDP为4 189.30美元拐点,并于2005年越过拐点,但进入地区差距收敛的"高体制"路径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在政策应对上要进一步通过实施高起点的区域协调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文 赵果庆 徐波
"中等收入陷阱"在本质上是收入与增长非线性相关系,而威廉姆森拐点决定着中国经济发展是否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本文基于空间自相关理论提出空间基尼系数的一个分解框架,并运用威廉姆森"倒U型"理论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更确切地说是S型关系。以平滑转化回归模型测算,中国存在人均GDP为4 189.30美元拐点,并于2005年越过拐点,但进入地区差距收敛的"高体制"路径仍有一定差距。因此,中国在政策应对上要进一步通过实施高起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全宏观配套政策,配合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从而成功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文 张建华
文章对1950—2010年世界119个经济体曾经历过的"增长塌陷"进行了定量识别,从统计角度证明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客观存在。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识别方法进行了评估和修正,并识别出了历史上曾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后发经济体及其陷入陷阱的持续时间,从而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路径指引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定量识别 跨越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孔陆泉 卓晓宁
"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现实风险,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解决。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须从利益调整上寻求改革的新突破,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顺利跨入高收入国家注入新的动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海超 李晓静 张周鹏
经济新常态是有别于以往经济发展的状态,是经济自身发展的理性回归,包括经济结构、经济动力、经济增长速度等各个方面的优化升级。新常态的到来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一方面扬弃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部署新的经济发展方略。新常态下,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收入分配差距增大、产能过剩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供给侧改革、重视教育发展、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将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其中,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核心,供给侧改革是保障,教育是基础,"一带一路"建设是战略导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海超 李晓静 张周鹏
经济新常态是有别于以往经济发展的状态,是经济自身发展的理性回归,包括经济结构、经济动力、经济增长速度等各个方面的优化升级。新常态的到来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一方面扬弃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部署新的经济发展方略。新常态下,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收入分配差距增大、产能过剩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供给侧改革、重视教育发展、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将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其中,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核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军扩 罗雨泽 宋荟柯
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Fatas和Mihov(2009)提出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过程中存在"制度高墙"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我们用更新的数据以及更综合的方法,对"制度高墙"现象进行了跟踪研究和拓展分析。本文研究表明,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演进过程中,确实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和遭遇"制度高墙"。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集中推进制度改革与完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保护和激励创新,减少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在较短时期内突破"制度高墙",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与此同时,也需注重转型期的风险防控,避免矛盾在临界点集中爆发。
关键词:
制度高墙 经济增长 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方棫 李振明
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对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期编发几篇学习《建议》的体会论文,以飨读者。
关键词:
中共中央 “十二五”规划 建议 体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方大春
2009年,我国人均GDP达到3600美元,开始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如何在发展中避开"中等收入陷阱",是我国必须面对的挑战。"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欢
本文通过选取1993—2013年省域面板数据,基于俱乐部收敛的视角对收入增长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各省域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分为东部地区的富裕省份俱乐部和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省份俱乐部。这种长期的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不利于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有效实施。本文进一步选取教育、科研、制度、收入差距等条件变量,实证结果显著表明它们是影响地区间俱乐部效应的主要因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和失败的国家都离不开同以上四要素的联系,也正符合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政策内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洁
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以组装加工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外向型增长模式,具有高投资、高出口及低消费、低效率的特点,使其经济增长极易遭遇资源、环境、生态的约束,限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甚至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通过探析"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渊源和研究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及地区分布,指出中国若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处理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贫富差距、技术创新、收入分配等众多问题,但就主要问题而言,主要涉及自主创新和收入分配两大方面:前者涉及经济能否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问题,而后者涉及到经济增长成果能否惠及普通大众的问题。
关键词:
贫富差距 收入分配 自主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刚 李逸浩
1.建立健全竞争性市场机制。目前我国由于知识产权等保护还有待完善,市场上出现大量的知识产权盗用、无序竞争等不良现象。同时,国企与民企之间的竞争能力差距较大,不宜用行政手段过多的支持垄断企业。因此,必须首先着力于建立健全竞争性市场机制。只有具备公平的市场机制,不同企业之间才能高效地参与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