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9)
2023(10494)
2022(8785)
2021(8509)
2020(6975)
2019(15836)
2018(15367)
2017(29169)
2016(15761)
2015(17562)
2014(17210)
2013(17253)
2012(16158)
2011(14835)
2010(14883)
2009(13806)
2008(13589)
2007(12077)
2006(10883)
2005(9831)
作者
(44115)
(37040)
(36610)
(35194)
(23531)
(17557)
(16582)
(14455)
(14193)
(13046)
(12788)
(12258)
(11877)
(11836)
(11738)
(11451)
(11065)
(10612)
(10605)
(10514)
(9282)
(9084)
(8909)
(8380)
(8361)
(8354)
(7995)
(7950)
(7387)
(7319)
学科
(71350)
经济(71300)
管理(45743)
(40553)
(30987)
企业(30987)
方法(27521)
数学(25047)
数学方法(24818)
中国(21428)
(21210)
地方(19076)
(15967)
(15384)
贸易(15377)
环境(15106)
(15061)
农业(14032)
业经(13952)
(13401)
(12613)
(12194)
(10971)
(10713)
银行(10698)
地方经济(10593)
(10417)
金融(10416)
(10336)
(10109)
机构
学院(222434)
大学(221258)
(103539)
经济(101585)
管理(86520)
研究(83734)
理学(74149)
理学院(73286)
管理学(72255)
管理学院(71822)
中国(65292)
科学(48361)
(47026)
(45823)
(41872)
研究所(38075)
中心(38005)
(35717)
财经(35678)
(33749)
(32568)
经济学(32167)
(30618)
业大(30170)
(30106)
北京(30101)
师范(29919)
经济学院(28943)
农业(27610)
(26352)
基金
项目(149872)
科学(120458)
研究(112318)
基金(110936)
(96617)
国家(95900)
科学基金(82275)
社会(74366)
社会科(70706)
社会科学(70690)
(57931)
基金项目(57719)
自然(51077)
教育(50005)
自然科(49779)
自然科学(49763)
自然科学基金(48872)
(48518)
资助(45845)
编号(43901)
成果(35327)
(34722)
(34661)
重点(34362)
国家社会(31669)
课题(31298)
(30918)
中国(29684)
教育部(29626)
创新(29090)
期刊
(117383)
经济(117383)
研究(70570)
中国(46861)
(32621)
(32369)
管理(31400)
科学(30925)
学报(29545)
(23205)
金融(23205)
大学(22779)
农业(22674)
教育(21673)
学学(21450)
经济研究(19188)
业经(18021)
技术(17841)
财经(17090)
问题(15218)
(14937)
(14871)
资源(13655)
国际(13634)
(13042)
世界(12767)
技术经济(11367)
统计(11134)
(10363)
科技(9918)
共检索到343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雷鸣  郝春旭  董战峰  
采用利益相关方问卷调查和政策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进展开展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补偿探索进展较好,补偿资金成果较为显著,补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流域水质改善,带动了绿色就业机会,具有脱贫攻坚协同效益,促进了产业绿色发展,但是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持续性、资金项目机制合理性、实施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建议探索建立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实施的技术支撑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雷鸣  郝春旭  董战峰  
采用利益相关方问卷调查和政策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进展开展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补偿探索进展较好,补偿资金成果较为显著,补偿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流域水质改善,带动了绿色就业机会,具有脱贫攻坚协同效益,促进了产业绿色发展,但是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持续性、资金项目机制合理性、实施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建议探索建立完善的流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实施的技术支撑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厅课题组  
西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干流之一,由西向东贯穿广西、广东两省,保护好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对两省的生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补偿方式上更加灵活有效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成为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广西为开展西江流域生态补偿工作在制度制定、资金投入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探讨了在推进西江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中存在的困难,同时借鉴了新安江的经验措施,提出完善顶层框架设计、明确考核指标、建立资金分配机制、加强监管与绩效考核等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从环境价值理论和外部效应内在化理论的实践运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等方面揭示了本研究的现实背景和指导意义,对国内外文献作出总体评述,认为流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补偿学术领域的一个分支,国内外学者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价值化分析方面,还是在实践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希望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和推动试点工作开展的对策建议上有所突破:阐释其理论深化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界定跨界大型流域生态补偿、跨省中型流域生态补偿、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为研究的区域重点,提出理论进一步拓展的大致框架和创新之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麻智辉  高玫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涉及到流域上下游省区间的生态和利益关系,牵涉的范围广,利益主体多,省域之间的协商难度较大,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更难。本文以国家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流域为典型进行实证研究,剖析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难点与问题,构建了全新的体系框架,提出了推进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的政策建议。这对于化解区域利益冲突、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推动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在全国展开、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芳源  李亚子  郑见立  刘阳  
目的:构建跨省就医直接结算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卫生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分类法,初步划分为政策实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归因要素3部分;采用德尔菲法,结合政策文件目标和落地举措,科学合理地筛选指标。其中,专家权重计算创新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计算基础上的灰色关联度方法。结果:确定了3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结论:建议针对跨省就医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指标备选库,以便于根据不同的评估目标生成相应地评估指标体系,并且有助于随着政策优化及时改进指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步忠  曾咏梅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将为长江下游东部发达省份提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的涵养,还将使东部地区免遭自然灾害、疾病传播带来的巨大损失。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地区市场分割状态严重阻碍区域间经济合作。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江西省与长江下游发达地区间无限重复的合作博弈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除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服务外,作为承接东部生态补偿的补偿,江西可以用提供生态农产品和生态旅游服务等与东部加强合作。让东部地区既能分享短期的直接利益,又能以长远眼光注重长期的、整体的、国家的利益,积极主动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宏   辛强  
跨省流域间污染纠纷频发多发的现象,折射出流域治理中地方政府间长期存在的“重竞争、轻合作”的博弈问题,反映了加强协同治理推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国推行了一项重大的政策革新——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那么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是如何实现流域协同治理以及其政策效应如何,亟需得到回答。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作为一项准实验,探讨其实现流域协同治理的逻辑进路,并基于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可以很好的平衡中上下游、左右岸不同地方政府在流域治理中成本收益不均衡的问题,是实现流域协同治理的有效制度安排。(2)开展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显著提高了地区的水生态韧性水平,已然成为了当下流域协同治理实现互利共赢的新道路。基于研究发现,分别从构建我国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市场化多元化流域补偿体系,以及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法制化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树华  
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根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监测数据,2007年以来,长江流域每年的废污水排放量均超过300亿吨,2012年达到347.4亿吨,呈持续增长态势。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探索从组织协调、资金投入、产业支撑、技术支持和监督管理等角度出发,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跨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理顺长江上中下游各省市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而实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倪志良   覃梓文   王蕾  
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是财政政策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创新性探索,也是中央政府与沿江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流域共治实践。本文基于2008—2020年中国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研究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对上游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生态补偿显著地促进了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机制检验得出,生态补偿主要通过加强上游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强度、提高财政分权程度并提升民生性财政支出占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对上游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首轮签约时最为突出,并且对中西部受偿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军锋  侯超波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资源有偿利用的重要政策工具,结合流域及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对于在全国范围切实开展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述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框架体系,揭示其基本环节的主要特点,并从补偿资金来源的视角,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划分为上下游政府间协商交易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上下游政府间共同出资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和基于出境水质的政府间强制性扣缴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等类别,系统阐释了各种模式的特点与适用条件,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滨  雷显凯  张升  杜重洋  刘小红  
自我国正式实施新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以来,已经在生态、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内有关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通过梳理国内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发现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政策有关的补偿对象、补偿原则和补偿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政策评价体系以及当前补偿政策绩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滨  雷显凯  张升  杜重洋  刘小红  
自我国正式实施新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以来,已经在生态、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国内有关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通过梳理国内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发现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政策有关的补偿对象、补偿原则和补偿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了政策评价体系以及当前补偿政策绩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以2011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签订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2004—201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对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双赢,并且实施效果具有可持续性,政策实施更多地通过效率的改善而非技术进步来提升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通过改变被解释变量测算方法、变换对照组、剔除直辖市、反事实检验、缩尾截尾检验、增加省份固定效应和改变窗宽等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研究结论具有稳健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夏勇  张彩云  寇冬雪  
本文以流域生态补偿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在匹配县域层面2007—2018年全国交界断面水质数据与县域统计年鉴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多期DID方法分析了跨界流域污染治理政策对交界断面水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文研究发现,第一,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流域交界断面水质在生态补偿实施以后趋于优化。第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所获环境效益的大小受到补偿方式的影响,呈现出双向生态补偿优于单向生态补偿和纵向生态补偿方式的特征。第三,机制检验显示,流域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在短期内增加公共财政支出和在长期内调整产业结构两个方面实现了相应的环境效益。第四,异质性分析表明,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同样显著提升了水质酸碱度指数、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指数等更为微观的水环境质量,并且对于水环境污染更严重、第二产业占比更高、人均GDP更低的地区,这种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此外,政策变迁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环境效益的大小,单向生态补偿转双向生态补偿的环境效益最高,纵向生态补偿转双向生态补偿次之,纵向生态补偿转单向生态补偿最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