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09)
- 2023(17623)
- 2022(14737)
- 2021(14058)
- 2020(11684)
- 2019(27042)
- 2018(26585)
- 2017(51235)
- 2016(27642)
- 2015(31232)
- 2014(30859)
- 2013(30502)
- 2012(27743)
- 2011(24981)
- 2010(24970)
- 2009(23270)
- 2008(22817)
- 2007(20007)
- 2006(17484)
- 2005(15904)
- 学科
- 济(119103)
- 经济(118969)
- 业(99107)
- 管理(90287)
- 企(88839)
- 企业(88839)
- 方法(55379)
- 数学(45342)
- 数学方法(44641)
- 业经(34291)
- 农(34113)
- 财(33384)
- 中国(31251)
- 贸(23812)
- 贸易(23799)
- 务(23659)
- 农业(23584)
- 财务(23582)
- 财务管理(23555)
- 易(23234)
- 企业财务(22280)
- 制(22265)
- 理论(21891)
- 技术(21649)
- 和(20833)
- 学(20180)
- 地方(19856)
- 划(18973)
- 策(18556)
- 融(17228)
- 机构
- 学院(395206)
- 大学(392561)
- 济(165637)
- 经济(162474)
- 管理(160469)
- 理学(138560)
- 理学院(137152)
- 管理学(134900)
- 管理学院(134186)
- 研究(129291)
- 中国(100994)
- 京(83891)
- 科学(77009)
- 财(74950)
- 所(63882)
- 财经(60252)
- 农(60133)
- 研究所(58031)
- 中心(57709)
- 江(56317)
- 业大(55472)
- 经(54994)
- 北京(53521)
- 经济学(49641)
- 范(49248)
- 师范(48864)
- 农业(47065)
- 院(46995)
- 州(45816)
- 经济学院(44858)
- 基金
- 项目(263635)
- 科学(209208)
- 研究(196342)
- 基金(192704)
- 家(166509)
- 国家(165108)
- 科学基金(143464)
- 社会(124902)
- 社会科(118535)
- 社会科学(118502)
- 省(101306)
- 基金项目(100953)
- 自然(92079)
- 自然科(90045)
- 自然科学(90027)
- 教育(89991)
- 自然科学基金(88452)
- 划(84933)
- 资助(80266)
- 编号(80119)
- 成果(64398)
- 部(58767)
- 重点(58415)
- 创(56478)
- 发(56244)
- 课题(54747)
- 创新(52139)
- 国家社会(51656)
- 教育部(50935)
- 人文(49820)
- 期刊
- 济(182702)
- 经济(182702)
- 研究(118224)
- 中国(72913)
- 管理(63054)
- 财(58480)
- 学报(55698)
- 农(55661)
- 科学(54386)
- 大学(43486)
- 教育(42677)
- 学学(40979)
- 农业(39200)
- 技术(36830)
- 融(34476)
- 金融(34476)
- 业经(30789)
- 经济研究(30014)
- 财经(29442)
- 经(25379)
- 问题(23602)
- 业(23060)
- 技术经济(21497)
- 贸(20934)
- 国际(19369)
- 世界(18992)
- 现代(18790)
- 统计(18400)
- 科技(18141)
- 商业(17938)
共检索到583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轻宇
文章从所有权性质和目标市场选择两个角度出发,将中国跨国企业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探讨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过程中遵循的路径特点。重点阐述了近些年中国跨国企业独特的"跳跃式成长路径",其本质特征是在对内投资积累的基础上,将公司的国际化扩张与本土市场联系起来,通过并购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跳板来获取战略性资产。最后,探讨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应该遵循何种成长路径以形成特有的国际化成长模式,从而避免盲目扩张的风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谢光亚 杨瑛
全球化的加快对我国IT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要实现IT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努力增强IT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文章在对IT产业市场结构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我国IT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因框架,并通过分析得出:我国IT企业的国际化成长是基于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成长,通过国际化谋求某种竞争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我国IT企业的国际化利用生物学的相关理论,可采取国际化成长的合作繁殖、复制繁殖和个体进化三种模式。
关键词:
IT企业 国际化成长 动因 模式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康宏 林润辉 宋泾溧 谢宗晓
本文分析了制度落差与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之间的关系,着重对比了制度顺差与制度逆差情况下,制度差异对企业海外进入模式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正式制度顺差的情况下,东道国与母国间正式制度差异越大,企业越倾向于选择以合资形式建立子公司;在正式制度逆差情况下,东道国与母国间正式制度差异越大,企业越倾向于选择以全资形式建立子公司。同时发现,正式制度落差并不影响非正式制度对进入模式的影响方向,即随着母国与东道国非正式制度差异的增大,企业更倾向于以全资形式建立子公司。
关键词:
制度落差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进入模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凤彬 杨阳
随着近年以战略性资产寻求为动机的海外直接投资的出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始采取一种不同于发达国家企业利用型FDI的跨国投资行为。正处于"走出去"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虽然因某些资源或能力的欠缺而不具备绝对意义上的企业专有优势,但是通过探索型FDI,可以获取与自身现有能力构成互补的战略性资产,并以此形成或提升其全球竞争力。本文在梳理FDI相关理论及剖析联想集团国际化实践的基础上,从探索与利用同步并进的视角,归纳一种促进跨国企业构建两栖型组织的FDI模式。
关键词:
FDI 跨国企业 两栖组织 案例研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波 蔡淑琴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对企业国际化的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然后以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为例,对其在中国的演进和发展阶段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
跨国企业 国际化 市场进入模式 市场扩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红明 杨晓燕
我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使得本土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更加主动,进行跨国品牌收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然而,跨国品牌收购的风险巨大,管理者必须在规划跨国品牌收购过程中,事先思考并确定合适的收购模式和路径,提高跨国品牌收购的成功率和效率。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企业跨品牌收购的典型案例,提出三种模式和两种路径及其适用条件,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品牌收购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杜晓君 齐朝顺 杨勃
东道国政策风险是影响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主要从制度理论的合法性视角出发,认为跨国企业应该采取制度同构的方式获取合法性,即选择合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该视角认为政策风险是跨国企业只能被动适应而不能主动利用的外生因素,忽视了拥有能动性的跨国企业在管理政策风险方面扮演的是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基于制度理论的能动性视角并且结合企业资源基础观,探讨政策风险对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机理。以2003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投资新建的海外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Stata 12.0软件和Logit回归分析,系统分析政策风险与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中国跨国企业母公司的所有权性质、国际化经验和组织冗余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中国跨国企业拥有采取制度创业的方式获取合法性的政治能力,因此,政策风险对中国跨国企业选择独资模式进入具有正向影响,即中国跨国企业倾向于选择独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独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国际化经验提高了中国跨国企业选择独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东道国的可能性;组织冗余降低了中国跨国企业选择独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东道国的可能性。通过引入制度理论的能动性视角,研究结果拓展了关于东道国政府的政策风险影响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研究;从企业资源基础观出发,考察二者关系成立的情景条件,扩展了理论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中国跨国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是资产扩大与资产利用动机的结合,丰富了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理论。相关研究结论对于以中国企业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在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时采取制度同构还是制度创业的方式获取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杜晓君 齐朝顺 杨勃
东道国政策风险是影响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已有研究主要从制度理论的合法性视角出发,认为跨国企业应该采取制度同构的方式获取合法性,即选择合资模式进入政策风险较高的东道国。该视角认为政策风险是跨国企业只能被动适应而不能主动利用的外生因素,忽视了拥有能动性的跨国企业在管理政策风险方面扮演的是一个更加积极的角色。基于制度理论的能动性视角并且结合企业资源基础观,探讨政策风险对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机理。以2003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投资新建的海外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红平 王元地 陈劲 金珺
根据创新国际化的主体和对象的不同,把跨国企业进行创新国际化活动的模式划分为传统型、追赶型、现代型和扩张型四类,基于此,分别概括了这四类创新国际化模式的动机。
关键词:
跨国企业 创新国际化 动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勃
"美国封杀中兴""华为在美受阻"等事件不仅是企业国际化遭遇外来者劣势的表现,也是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进一步遭遇来源国劣势的典型案例(即国际化"雪上加霜")。然而,已有国际商务研究主要关注外来者劣势,而对新兴经济体企业面临的来源国劣势研究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学术界对两种劣势存在混淆使用的现象,降低了国际商务理论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的解释力。因此,如何从根源上厘清两种劣势的差异性,又如何预防双重劣势,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组织身份理论视角,以华为、中兴在美国市场多次受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的形成机制及其互动机制。本文的理论贡献是从组织身份视角解释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两种劣势的差异性进行系统比较,并揭示两种劣势的互动关系。此外,本文对中国企业国际化预防和减弱双重竞争劣势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峰 张巍
一、FTA的涵义及发展现状由于多边贸易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贸易组织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多边贸易中的摩擦和问题,从而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变得困难重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中止,全球经济一体化陷入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各成员国为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付竹;
文化距离会负向作用于企业的财务绩效,而企业如果选择控股比例较高的进入模式,则能减少文化距离对绩效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反,文化距离会正向作用于企业的战略绩效,此时企业选择控股比例较低的进入模式,将会扩大文化距离给企业绩效带来的正面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付竹
文化距离会负向作用于企业的财务绩效,而企业如果选择控股比例较高的进入模式,则能减少文化距离对绩效带来的负面影响;相反,文化距离会正向作用于企业的战略绩效,此时企业选择控股比例较低的进入模式,将会扩大文化距离给企业绩效带来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文化距离 跨国企业 绩效 传导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单宝
TCL与明基的欧洲并购给中国企业提出了警示,即文化差异是跨国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进行文化整合的明智策略,就是正确选择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模式。跨国并购后文化整合要经过四个阶段,即探索阶段、碰撞阶段、磨合阶段、创新阶段,各个阶段文化整合工作的侧重点和具体措施也不同。
关键词:
跨国并购 文化整合 模式 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