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8)
2023(7909)
2022(6513)
2021(5927)
2020(4833)
2019(11153)
2018(10799)
2017(20361)
2016(10507)
2015(12219)
2014(11892)
2013(12238)
2012(11875)
2011(11382)
2010(11291)
2009(10763)
2008(10434)
2007(9156)
2006(8556)
2005(7956)
作者
(31913)
(26749)
(26726)
(25607)
(17102)
(12615)
(12016)
(10420)
(10212)
(9603)
(9262)
(8786)
(8760)
(8491)
(8456)
(8251)
(7867)
(7663)
(7657)
(7100)
(6900)
(6387)
(6360)
(6094)
(6054)
(6048)
(5615)
(5413)
(5314)
(5168)
学科
(75589)
经济(75535)
管理(29887)
方法(25796)
(23906)
数学(23397)
数学方法(23321)
中国(19235)
(17998)
企业(17998)
地方(17223)
(13098)
地方经济(12742)
(12459)
贸易(12450)
业经(12308)
(12106)
(11740)
环境(11046)
(10695)
(10379)
(9644)
(9616)
(9586)
金融(9586)
资源(9357)
(9087)
银行(9082)
(8875)
农业(8814)
机构
大学(171526)
学院(168056)
(93392)
经济(92115)
研究(68570)
管理(61996)
中国(53608)
理学(52604)
理学院(52008)
管理学(51465)
管理学院(51145)
(37987)
(36845)
科学(36257)
(34644)
经济学(31928)
研究所(31349)
财经(30763)
中心(28973)
经济学院(28550)
(28164)
北京(24381)
(23898)
(23124)
(23104)
财经大学(22904)
科学院(21967)
(21061)
师范(20946)
研究中心(19502)
基金
项目(106479)
科学(85512)
基金(81647)
研究(78639)
(70998)
国家(70558)
科学基金(59947)
社会(56061)
社会科(53536)
社会科学(53522)
基金项目(41842)
(36791)
自然(34998)
资助(34224)
自然科(34054)
自然科学(34044)
教育(33899)
自然科学基金(33501)
(31564)
编号(28263)
(25899)
国家社会(25740)
(25148)
中国(24605)
重点(24342)
成果(23268)
教育部(22663)
人文(21561)
发展(21286)
(21212)
期刊
(107155)
经济(107155)
研究(58136)
中国(33612)
(26871)
管理(24988)
科学(23069)
学报(22518)
(20602)
经济研究(19469)
大学(17280)
财经(17160)
(16638)
金融(16638)
学学(16133)
(15150)
农业(14556)
问题(14361)
(13750)
技术(13358)
世界(13243)
国际(12783)
业经(12771)
技术经济(10803)
教育(10109)
统计(9869)
资源(9690)
(8942)
经济问题(8927)
(8356)
共检索到268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欣泽  司海平  
本文在Hsieh&Klenow资源错配模型的基础上,将行业内资源错配程度进一步分解为资本错配程度、劳动错配程度与要素关联性资源配置程度,并利用1998—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进行测算,就其对经济效率损失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当行业内的资源配置达到效率最优水平,总体经济效率将至少会提高115%~156%。中国总体资源错配程度、行业内资本错配程度以及劳动错配程度均呈现"先降低后上升",尤其是在"四万亿"计划实施后上升趋势明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俊峰  张安录  
运用边际分析法和拓展的C-D生产函数构建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测度模型,探讨中国2000—2016年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及变化特征,针对性提出土地资源错配纠正策略。结果表明:2000—2016年中国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率损失从3.29%下降到0.56%,空间错配效率损失则由9.34%下降到4.60%;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指数小于空间错配指数,但土地资源部门错配效率损失值大于空间错配;中国土地资源错配类型、成因、损失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中西部错配程度较大,但效率损失值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土地资源错配效率损失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高度负相关关系。主要结论:中国土地资源错配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损失依然比较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减轻土地资源错配损失;提升农地边际收益是纠正土地资源部门错配的根本路径;差别化区域发展战略与用地政策是纠正土地资源空间错配的有效且必要手段。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苏苏  段军山  叶祥松  
文章旨在“资源配置与总量生产率”框架下研究提升行业间资源配置效率在启动内需动力和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以1999-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研究样本,采用陈永伟、胡伟民(2011)建立的引入中间投入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框架,测度了资本、劳动和中间投入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和产出缺口。研究发现:(1)考察期行业间的劳动、资本、中间投入三大要素对产出的扭曲变动效应均为负数,表现为“中间投入扭曲带来的影响>资本扭曲带来的影响>劳动扭曲带来的影响”,中间投入的影响最大且呈现扩大趋势。(2)资源错配造成的产出缺口平均为8%。其中资本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约为劳动错配造成效率损失的2倍,中间投入造成的资源错配效率损失约为劳动错配造成效率损失的4倍。(3)工业产出和TFP变动的分解表明,要素投入增长依旧是中国工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各行业TFP的提升主要动力源于各个行业总体TFP的增长,份额效应和扭曲改变效应微乎其微。(4)资源错配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行业集中度越高、国有企业比重越大的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本和中间投入过量问题。文章研究表明加强中间投入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启动内需和构建双循环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耿献辉  伍茜蓉  赵文  
本文测算了我国1998-2017年间由要素市场扭曲导致的经济效率损失,将总体损失分别分解为省内与省际要素市场扭曲、各类要素市场扭曲。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当要素配置达到效率最优水平时,总体经济效率平均将提升88.12%。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呈现出先下降,至金融危机后显著加重的趋势,这种逆转趋势主要归因于省际劳动与土地要素错配程度的增加,省内要素市场错配造成的扭曲效应则保持相当稳定。从具体要素市场来看,改善资本、劳动、土地配置分别可使经济效率平均提升9.93%、16.55%、15.55%。短期内缓解城乡二元结构、削弱市场垄断势力是改善要素市场扭曲程度的重要渠道;长期策略中,增加地区建设投资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谢呈阳  周海波  胡汉辉  
在平衡地区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的产业转移与要素资源迁移速度不匹配问题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要素资源的空间错配造成了经济效率的损失。借鉴要素资源行业间错配的研究方法,本文引入空间维度,在将劳动力细分为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的基础上构建了存在要素价格扭曲的N行业M地区生产模型,以江苏为案例,采用1500家企业调研的一手数据,测算了目前作为产业转移主体的传统产业中资金、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力资源的空间错配形态、程度和由此导致的产出缺口。测算结果描绘出要素资源空间错配的形态:经济先发地区供给不足,而后发地区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剩,这表明产业转移的速度滞后于要素迁移的速度,应当进一步推进产业由先发地区向后发地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兴龙  沈坤荣  
经济新常态下,亟需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增强我国的经济增长动力,而资本要素的扭曲是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本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资本要素的扭曲配置,导致经济总产出的损失比率在15%-20%左右,且存在恶化趋势。使用2002-2007年和2002-2013年两组数据,对行业、区域及所有制三个维度导致的资本扭曲进行分解并计算产出损失,结果发现:行业因素和所有制因素导致的产出损失在下降,而区域因素导致的产出损失在上升;现阶段资本扭曲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在地区间的扭曲配置。政府需要进一步消除行业进入壁垒、提高行业内部竞争,减少融资的所有制歧视问题,并重点破除地区间的资本流动障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钰芬  陈锦颖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正确认识创新要素配置现状,是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本文将Brandt传统要素错配测算模型拓展至创新领域,规避创新价格水平获取难题,兼顾创新经济价值与成果共享特性,放宽不变产出弹性假定,构建创新要素错配测算新框架。基于2011—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我国地区间创新要素错配程度及效率损失,结果表明:地区间创新要素错配明显缓解,现阶段创新人力错配为主要表现形式;不同地区创新要素错配程度差异显著但逐步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异质性尤为明显;大部分中西部落后地区创新要素配置过度,创新效率偏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提升空间巨大。本研究有助于客观掌握创新要素配置状况,为推进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玉林  刘超  潘毛毛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测算R&D资源错配并实证分析其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从理论上分析不同R&D资源错配造成绿色创新效率损失的具体机理,采用中国内地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结合反事实方法,测算R&D资源错配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较低;中国高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R&D资源错配问题,R&D资本和R&D人力错配均属于资源配置过多的情况;R&D资源错配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整体上造成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损失值为0.061 4,损失率达26.4%。基于此,必须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消除要素流动障碍,促进R&D资本和R&D人力在区域间合理配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新苗  钱欢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新苗  钱欢欢  
资源错配是影响生产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也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发展遭遇瓶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13年30个行业的346万条微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Olley-Pakes的半参数三步估计法基于行业水平得到企业TFP水平值,进而测算出我国制造业分行业的TFP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将资源错配的分析纳入到经济增长核算框架中,分析行业层面资源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结果显示不同子行业的错配扭曲程度存在差异,但均有纠正空间;最后,构建起要素错配与TFP的关联机制。本文基于不同行业给出了纠正扭曲的相关建议,同时就整体制造业的分析发现现阶段对劳动要素错配的纠偏更为必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曲玥  程文银  
通过引入单位要素成本指标,本文对佩特兰和勒文叟汉(Petrin and Levinsohn)的生产率分解模型进行了拓展,[1]得到了一个更为准确的资源重置效应。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经过测算显示,技术进步和要素市场总扭曲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样本期间资源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仅有3.24%,且日渐式微。然而资源错配造成的福利损失却依旧占制造业增加值的近26.63%。这表明,在现有体制下通过市场自发调节促进要素合理配置的空间已经耗尽,经济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固化"倾向,进一步的资源重置应来自对现有经济结构的改革,以缓解资源错配。本文最后通过测算各地区的资源重置潜力,为区域结构优化提供了一个量化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曲玥  程文银  
通过引入单位要素成本指标,本文对佩特兰和勒文叟汉(Petrin and Levinsohn)的生产率分解模型进行了拓展,[1]得到了一个更为准确的资源重置效应。利用2000—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经过测算显示,技术进步和要素市场总扭曲是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样本期间资源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仅有3.24%,且日渐式微。然而资源错配造成的福利损失却依旧占制造业增加值的近26.63%。这表明,在现有体制下通过市场自发调节促进要素合理配置的空间已经耗尽,经济结构呈现出一定的"固化"倾向,进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久文  李姗姗  张和侦  
本文利用2005—2011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产业集聚虽然能够带动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但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拥挤效应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病"成为制约城市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从城市规模等级来看,大城市集聚经济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带动作用有限,而中小城市依然能从集聚经济中获得较大收益;大城市"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带来的损失程度高于中小城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谱  
现有文献在计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配置扭曲所导致的TFP损失时,均没有剔除外部因素的扰动,从而高估了该损失。文章在Hsieh和Klenow(200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在剔除外部因素扰动后,估算出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从1998年的9.00%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7.39%。而现有文献也缺少在企业异质性模型下对TFP损失进行分解,文章将企业按特征进行分组,建立了分组之后TFP损失分解的理论。TFP损失的分解有利于分析TFP损失的构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该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谱  
现有文献在计算中国制造业劳动力配置扭曲所导致的TFP损失时,均没有剔除外部因素的扰动,从而高估了该损失。文章在Hsieh和Klenow(2009)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重新定义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在剔除外部因素扰动后,估算出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从1998年的9.00%逐渐减少到2007年的7.39%。而现有文献也缺少在企业异质性模型下对TFP损失进行分解,文章将企业按特征进行分组,建立了分组之后TFP损失分解的理论。TFP损失的分解有利于分析TFP损失的构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该理论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农业和服务业等,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文章最后以所有权分组为例分析了我国制造业1998-2007年劳动力配置扭曲TFP损失的构成。研究表明:(1)每个行业的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TFP损失是该行业的劳动力份额、产品替代弹性和劳动力成本产出比对数方差的增函数;(2)行业内各组之间不存在劳动力配置扭曲的条件为行业内各组企业的劳动力配置扭曲程度均值相等;(3)企业按所有权分组后,我国1998-2007年由劳动力配置扭曲导致的制造业TFP损失主要来自于组内,并且该损失在此时间段已经由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体变成了以其他企业为主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